晋国博物馆

晋国博物馆

晋国博物馆位于曲沃县曲村镇,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而兴建的全省第一座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曲村——天马遗址”规模宏大,东起翼城县天马村,西至曲沃县曲村镇,南起滏河岸,北达桥山坡。遗址东西长3800米,南北宽2800米,面积近11平方公里。经过北京大学和山西考古研究所近二十年连续十二次大规模勘探发掘,共揭露面积12000平方米,发掘墓葬1000余座,其中周代墓葬800座。在该遗址的核心区域,发现了九组十九座晋国早期国君及夫人墓葬,十座车马坑,发掘各类珍贵文物12000余件,该发现被列为1992、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发掘成果为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西周列王编年课题的解决提供了支撑。

晋国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393平方米,绿化面积26993平方米,总投资约1.98亿元。馆内工程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展厅、发掘史展厅、遗址保护展示厅、多媒体厅、藏品库房及其它附属设施。建筑设计单位为上海同建强华设计有限公司,协作单位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晋生玉。

历史文化展厅以晋国历史为线索,通过晋侯墓地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展示晋国长达600余年的历史;遗址发掘史展厅将展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三--古学人历尽艰辛、博览地书、寻觅求证的经过和考古发掘工作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遗址展厅重点展示四组晋侯及夫人墓葬和三座车马坑,体现了西周时期晋国的丧葬制度。

建成后的晋国博物馆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文物遗迹展示为一体的山西省首座大型遗址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文化的平台,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彰显山西以晋文化为特色的地域文明,完善我省旅游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曲村镇晋国博物馆

订票电话:0357-4385388

每周一全天闭馆,节假日期间根据情况调整,以网站公告为准。

开始售票、开放进馆时间:9:00

止票时间:16:00

闭馆时间:17:00

现时票价:

门票:每张50元/人

讲解费:60元起/批

喜报!县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近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了经国家文物局备案的《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黑龙江省共8家博物馆晋级,县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大庆市的大同历史陈列馆肇源博物馆也同时晋升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据了解,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此次县博物馆获得晋升对其健康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更是我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成效的有力佐证。

执行编辑:曹新辉

审 核:刘志友 包韶华

全省镇街唯一!石龙博物馆晋升“国家三级博物馆”

石龙博物馆再升级!3月24日,石龙镇在石龙博物馆举行揭牌仪式,石龙博物馆正式升级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据了解,这是全省镇级馆中唯一的国家三级博物馆。

年均接待观众4万多人次

当天,石龙镇委副书记张彤飚,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文化服务中心以及石龙博物馆负责人共同为“国家三级博物馆”牌匾进行揭牌。

石龙博物馆于2009年5月30日正式开馆,位于石龙镇人民广场内,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展览面积2000余平方米,现有登记的各类馆藏品1000多件,是集历史、收藏、展览、研究、公共服务、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被评为“东莞市科普教育基地”“东莞市未成年人素质拓展基地”。

石龙博物馆共有6层,首层为展览厅,不定期举办各种艺术文物、科普等展览,是石龙镇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二层为石龙历史陈列展厅,展出实物资料200余件,以时间为轴线详细介绍了石龙历史,重点展示了明清商贸经济民国“东征”,以及新中国成立,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石龙取得的重要发展成就。

作为一间纯公益性文化宣传场所,石龙博物馆全年免费开放300天以上,是展示石龙形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文化建设阵地和重要平台。石龙博物馆自免费开放以来,引进、主办、承办各类展览百余个,举办专题讲座和宣讲过百场,接待观众年均4万多人次。

共同探讨校馆合作新模式

揭牌仪式上,石龙镇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共同见证石龙博物馆升级为全省镇级馆中唯一的国家三级博物馆。

当天上午,石龙镇文博场馆与校园合作共建座谈会在石龙文化馆开展,共同探讨校馆合作新模式,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的有机衔接。

座谈会上,张彤飚积极为石龙镇文博场馆“代言”,他向石龙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介绍,东莞十条红色主题旅游线路中,石龙博物馆、东征博物馆等被纳入其中,作为党史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地点,值得中小学生前往参观了解东征历史。另外,石龙镇文化部门也可以打破空间,上门为学校办展演出提供技能指导和支持,共同促进学校校园文化的进一步提升。

会上,不少学校校长表示非常期待与石龙镇有关场馆开展合作共建,将学习由校园、课堂延伸至博物馆、文化馆。

【记者】丘想明

通讯员】石龙宣

【作者】 丘想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巴林右旗民俗博物馆成功晋级国家三级博物馆

根据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的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中“巴林右旗民俗博物馆成功晋级国家三级博物馆。巴林右旗民俗博物馆是2011年自治区文物局批准成立的全区第一家以蒙古族民俗为主题的县级国有博物馆。

巴林右旗民俗博物馆以游牧民俗为主题,是浓缩游牧民族生态变迁史与草原文明发展史的一部“百科全书”,现馆藏文物5312件(套),珍贵文物171件(套),展品主要有生活用品、服饰用品、以及各种宗教法器等,向社会各界宣传民族文化和民俗用品的科学内涵,使其参观了解蒙古族先人的生产生活史,弘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巴林右旗民俗博物馆还开展各种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关注文化和自然遗产、宣传非遗知识,倡导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服务社会,以民族团结党建联合体的成立为契机,积极促进人民群众加入到弘扬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本次活动由“感知民族团结、观赏文化才艺、游览民俗文物”三步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文物保护、非遗保护意识,传承文化瑰宝,守护自然之家,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推进我旗文化遗产与民族团结工作。

近年来,巴林右旗民俗博物馆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与“传承文化延续未来”的方针紧密结合每年组织开展30余次“爱党爱国及民族团结进步社会教育活动”,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发展。博物馆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学术研究与科学研究逐步深入,临时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社会知名度和公众影响力大幅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为全面、充分反映近年来全国博物馆事业进步成果,健全博物馆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中国博物馆协会于2020年上半年组织开展了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评估工作。巴林右旗民俗博物馆从3月初开始,组织全馆力量,系统总结近年来的工作业绩,严格按照《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和《评分细则》,进行客观准确自评,形成支持性文件162个,经过网络申报和线下申报,报请自治区文物局审核。

经过自治区文物局组织博物馆行业专家评定、公示和现场审核,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和现场复核。巴林右旗民俗博物馆顺利通过审核和复核,经国家文物局备案,巴林右旗民俗博物馆成功晋升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本次晋级国家三级博物馆,是巴林右旗民俗博物馆取得一项重要成就,对加快我旗文博行业发展,创建巴林文化旅游品牌,保护非遗弘扬传统文化等,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今后,巴林右旗民俗博物馆将不断完善馆内设施,在藏品管理、科学研究、保护非遗、宣教服务等方面加大力度,充分发挥好博物馆社会职能,为文博行业发展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