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紫坊街区(朱紫坊建筑群)

朱紫坊街区(朱紫坊建筑群)

导游:位于市中心的南后街一带,在安泰河边、于山之麓,这块面积为15.84公顷的区域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一块街坊,共有三坊七巷,可贵的是这里至今还保持着旧貌,有很多寻常人家居住在这里。该街区形成于唐宋时期,据《榕城景物考》记载:“唐天复初,为罗城南关,人烟绣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萧管从柳荫榕叶0。”足见当时的繁荣景,朱紫坊街区(朱紫坊建筑群),朱紫坊街区(朱紫坊建筑群)简介,朱紫坊街区(朱紫坊建筑群)-福州市鼓楼区朱紫坊街区(朱紫坊建筑群)旅游指南

福州朱氏宗祠:一门双宰相,三代守澎湖,朱紫坊因它得名

(东南广播公司记者 郑韶风 文/图 播音:蓝天 编辑:郑韶风 陈伟)如禁止转发请联系删除。

龙台村童续洲桥景象

琅岐龙台村朱氏宗祠

福州马尾区琅岐龙台村古称童续洲。南宋时期,宰相朱倬由福州隐居这里,成为琅岐龙台朱氏的第一世祖。

琅歧朱氏一门至今仍有“两朝一门双宰相”的美名,其中“双宰相”之一指的就是他们在琅岐的始祖——南宋宰相朱倬,而另一个则是他们的入闽始祖,也就是唐武周时期的宰相朱敬则。朱家人请点击关注:朱氏宗亲总会

朱紫坊牌坊

迁居福州的朱氏一门发展到北宋时期,成为福州城人人皆知的名门望族,福州城留存至今的一条坊巷也因朱氏一族得名,这就是坐落于安泰河畔的“朱紫坊”。

琅岐龙台朱氏后裔朱本良介绍说:

朱紫坊

北宋时期,朱氏兄弟四人,老大朱敏中,老二朱敏元,老三朱敏功,老四朱敏修,从嘉祐四年到元丰八年“皆登仕版”,在朝为官,“朱紫盈门”,因此当时人们就把这里称作“朱紫坊”,并沿用至今。

满门朱紫的朱氏一族,因老大朱敏中的孙子朱倬,在南宋高宗年间,官至宰相,成为继先祖——唐武周宰相朱敬则之后,又一个朱氏宰相,因此便有“朱家一门两宰相”的美名。

龙台村

随着朱倬一家晚年隐居琅歧龙台,美名也随之代代相传。从这里走出的朱氏族人,也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光彩夺目的历史瞬间,其中最著名便是在明末的时候,澎湖守将朱宗明一家三代镇守澎湖湾。朱氏宗亲总会那个时候荷兰侵略军侵占台湾,他率领水军东渡台湾,驱逐荷兰,屡立战功,被封为澎湖守将。

宗祠内朱宗明的影雕

朱氏父子对敌作战画像

朱日辉继承父志,朝廷命其镇守澎湖。他在当地成家立业,立下赫赫战功,被朝廷封为澎湖守将。后来他在澎湖海面不幸战死,按当地风俗葬于澎湖。当地士民感其忠贞爱国,爱民如子,在澎湖岛立将军庙,塑朱日辉将军金身,代代奉供,四时香火不绝。朝廷闻讯,为褒奖其功勋,封其子孙为官,授其子朱君章为参军都督,镇守澎湖。朱氏宗亲总会

到了清康熙年间,朱君章跟随施琅将军在平定台湾的屡次战斗中,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功勋卓著,死后也安葬在澎湖岛。朱君章的子孙后代在澎湖岛开枝发叶,有的为官,有的为民,与当地居民和睦共处,成为了澎湖人。

朱本良先生告诉记者,从朱宗明将军算起,他是朱将军的第十一代孙:

朱本良先生带领记者参观朱宗明将军故居遗址

朱宗明将军故居遗址

琅岐文史专家杨东汉老先生(左)与朱本良

《龙台朱氏族谱》记载,其先祖朱宗明将军一家三代,在明末镇守澎湖,为抗击外来侵略,立下赫赫战功。

朝代几度更迭,历史沧桑巨变,一部族谱,一座宗祠,记录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龙台朱家后裔为祖上的辉煌感到自豪。

如果古厝会说话|清风明月朱紫坊

三座小桥,一湾水巷。

粉墙黛瓦,花窗鞍墙。

这里是福州城的“乌衣巷陌”

这里是“路逢十客九青衿”的“弦歌不绝”之地

这里钟灵毓秀,大家辈出,入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这里既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也有“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华

这里是,朱紫坊

朱紫坊,位于津门路的通津桥与八一七路安泰桥之间的安泰河沿,东西走向,亲水而居,是福州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古街坊。宋代通奉大夫朱敏功居此,朱氏兄弟四人皆登仕版,被誉朱紫盈门而得名。

坊内明、清民居鳞次栉比,有名士郑堂住宅,清北洋水师“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厦门大学校长萨本栋、中山舰舰长萨师俊的故居。民国海军宿将萨镇冰晚年也曾居此。

跟随小编的镜头一起探访

钟灵毓秀的 朱紫坊

据《榕城景物考》记载:“唐天复初,为罗城南关,人烟绣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箫管从柳荫榕叶中出”。足见当时的繁荣景象。安泰河两岸榕荫匝地,巷坊交错,舟揖楼连,酒市笙歌,颇有古南京秦淮河的风光。

2015年福州市出台《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将以居住、文化、商业旅游等复合功能为主, 突出以芙蓉园为核心的“福州园林”和海军世家传承特征,形成具有浓厚福州传统建筑文化特色和典型传统社区文化传承的历史文化街区。截至目前,已修复完成院落及整治建筑共43处,约2.8万平方米。

(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图)

O 芙蓉

“秋来有意芙蓉,老去无心朱紫”, 说的便是朱紫坊内的芙蓉园。

芙蓉园位于朱紫坊内,北临安泰河、南至花园弄,西侧毗邻花园巷,三落建筑相连,占地面积约3660平方米,始建于宋代。 彼时,芙蓉园是南宋官至参知政事的陈韡的宅邸,陈韡在芙蓉园内遍植芙蓉,开辟为芙蓉别馆。明代成为内阁大学士叶向高的别墅,清为福州著名学者龚易图所有,重加修建,辟“芙蓉別岛”。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水池、雪洞错落有致,古木参天,景随步移。

如今,这座始建于宋代的福州著名园林已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修复完毕。

福州西湖公园修建时,从当时已毁的芙蓉园内运了一批太湖石装点公园,包括有 “芙蓉别岛”字样的石刻。现在,“芙蓉别岛”假山石已经“完璧归园”。

后花园内的假山,用的是福清的海礁石,按旧照片原样恢复。 同时芙蓉园的水系也得到了治理,水质愈发清澈,在保护修复中,还发掘出2个雪洞,大的雪洞能容纳10人左右,冬暖夏凉,无论冬夏,成为人们惬意之所。

O 萨镇冰故居、萨本栋故居和萨师俊故居

石城万象,瀛岛冠发鳌。”

福州安泰河边朱紫坊22号,大门上高挂着三个牌子—— 萨镇冰故居、萨本栋故居和萨师俊故居,醒目的朱红大字让人们不会忽略曾经从这房子里走出的名人。其实,在这高高的门楣后头,有故事的岂止萨镇冰、萨本栋和萨师俊。在漫长的萨氏家族史上,庞大的萨家在朝代更替中不断被写进中国历史,完成着从马背上到海上再到书本上的转变。

O 方伯谦故居

方伯谦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朱紫坊河沿东端,建于清初,营建于宋代朱敏功兄弟(三进士)宅址上。嘉庆至光绪间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主要建筑三进。 方伯谦故居第二进大厅里悬挂着张爱萍上将手书“海军世家”横匾。

如今的朱紫坊以 “活力街区”为基本定位,主要引进 阅读空间、客栈民宿艺术工坊、众创空间、教育培训等文化体验休闲类业态,拟打造福州现代城市的育教地标、艺术聚落、时尚河坊。

(传统艺术聚落)

千年岁月中,朱紫坊安静地伫立在那,你会看到福州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感受到生活的“俗”气。 同时朱紫坊也一直在不断进化之中,依托坊巷的历史与新生,打造传统和时尚碰撞的艺术活力。那些高墙小门背后的院落,如今都敞开了门,咖啡、手作、读书、品茗……每座院落都自成一方天地,等你来认识重生后新鲜又有趣的朱紫坊。

图文来源:福州规划馆三坊七巷官微

编辑:林倩、王文清

校对:翁洁铃

部分图片、文字源于网络

文中涉及相关图片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转载:遇见福州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

百年建筑:坊子德日建筑群之坊子火车站

潍坊境内,能够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并不是很多。在坊子老区,就有这么一处,那就是震惊于世的坊子德日建筑群。这些百年建筑,不仅数量多,而且大多保存完整,在全国范围内,恐怕也找不出像这样规模的建筑群,这就愈发显得坊子德日建筑群的珍贵和价值。

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初,那是1900年,坊子火车站所在地,还是一片荒野,谁也没想到这片宁静的土地上,会发生那么多的事情。有一支德国勘探队,在这里发现了煤层!然后第二年,开凿了第一口煤井,这煤井就是有名的“坊子竖坑”。

为了掠夺煤矿资源,德国侵略者决定在当时潍县的东南方向,距离煤井不远的地方,兴建一座火车站,方便煤炭的运输,这就是今天的坊子火车站。

两年之后,胶济铁路坊子火车站建成。由此原来的胶济铁路走到潍县这里,打了个拐弯,拐向东南方向的坊子站。后来德日开战,德军战败投降。日本夺取了坊子的占领权,直至1945年日军投降,德日两国共霸占坊子长达48年。

坊子火车站的开通运营,带来了人口的流动,商业活动的繁荣促进了旅店、饭店等服务业的发展。坊子日渐繁荣起来,人口不断增加,市街规模不断扩大,坊子形成了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华人生活、商业区。

坊子站作为胶济铁路的主要车站,来往济南青岛的必经之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仍在使用,在我很小的时候,记得父母带我在坊子站坐过火车,往西到青州,那时火车都是烧煤的,火车启动时,发出轰鸣的声音,巨大的车轮缓缓向前滚动,车头烟筒冒出浓厚的白烟,向远方飘散而去,当时车票很便宜,应该是几毛钱吧。

直到新的复线胶济铁路新线落成通车,坊子站才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当年建站伊始那个拐了八十多年的弯终于被拉直了,胶济铁路从青岛方向出发,向西过了高密,不再绕道坊子站,而是经过潍坊、淄博,一路向西,直抵济南。

胶济铁路改线之后,坊子站不再承担客运业务,仅存的两个站台,彻底没有了昔日来往旅客的脚步,仅有的货场和煤场,是它目前唯一的用途。此处火车不再拉人,而是拉煤或者拉货而已。坊子站渐渐沉寂。

原创图文,未经许可,禁止抄袭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