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三坊七巷之一。文儒坊因历代文儒辈出而得名。宋祭酒郑穆、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世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袭故居皆在坊内。陈承袭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近代诗人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陈衍曾自吟一联:“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文儒坊东头北墙上,还嵌着一块高约2米、宽1米的阴文碑刻:“坊墙之内,不得私行开门并奉祀-、搭盖遮蔽、寄顿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这是光绪辛已年(1881年)订立的文儒公约。据有关人士认为,在全国城市小街巷中刻碑立约,尚属罕见。

景点位置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楼区

三坊七巷三坊七巷之衣锦坊三坊七巷之光禄坊三坊七巷之黄巷三坊七巷之宫巷三坊七巷之郎官巷三坊七巷之塔巷三坊七巷之安民巷三坊七巷之吉庇巷三坊七巷之杨桥巷


为什么说三坊七巷是福州的文化之根,外地人去

说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那是因为自晋、唐起,三坊七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

三坊七巷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其中还包括了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等多处名人的曾经的住所。

从名字上看,三坊七巷一定是有三条坊和七条巷。这三条坊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

这第一坊——衣锦坊,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说的都是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之后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

七条巷分别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宋代诗人陈烈迁居福州后便是住在郎官巷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了唐末分段筑墙的传统,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很有特点。墙头和翘角也都有景致的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福州三坊七巷除了这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三坊在它的西侧,七巷在它的东侧。南后街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清末举人王国瑞曾作诗:“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足开怀。”

如今的南后街依旧是最繁华的商业街,售卖当地的商品、小吃,还有酒吧、咖啡厅应有尽有。不过小娘子觉得这条街上卖的福州著名的小吃鱼丸、太平燕、马蹄糕、花生糊等都很一般,不如找一家在巷子里的茶馆,喝着茶,听着墙外的雨声,让时间就这么慢下来。

“一个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 三坊七巷”不仅是福州的一张城市名片。他更是中国城市里坊制度一个活化石,被誉为保存最完美的“明清建筑博物馆”。这里也汇聚了像林则徐、沈葆楨,冰心,林觉民等众多的中国历史名人。林则徐曾经夸赞过自己的故乡叫“攀桂天高”寓意为中国出进士的地方。从明代到清朝三坊七巷一共走出了100多位进士。可谓是人才荟萃,风流满堂。 三坊七巷是由三个坊七条巷外加一条主轴贯穿于东西两侧商业街组成的街区风格。她所呈现给大家的是一种叫做鱼骨状的街巷体系。中间一条主街道(鱼脊)然后向两边有序地排列,留出小巷道(鱼刺)。这种建筑风格几乎是所有中国古街区建筑标志性元素。

三坊七巷旅游攻略(带你畅游历史文化之城)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的一处历史文化景区,位于市中心,是福州城内保存完整的一处古老街区。三坊七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里有着浓郁的闽南文化气息,是了解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三坊七巷共有三条坊和七条巷,每条巷子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故事。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传统的福州建筑,感受到浓郁的南方文化。这里的街道狭窄曲折,穿过巷子,会发现许多古老的建筑,它们看似破旧,却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

三坊七巷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有着典型的福建建筑特色。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等传统工艺品,这些都是福建传统文化的珍品。

除了古老的建筑外,三坊七巷还有许多有名的景点,如闽南民俗博物馆、福州市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收藏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福州的历史和文化。

在三坊七巷,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福州小吃,如鱼丸、肉粽、荔枝肉等。这些小吃口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三坊七巷是一处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景区,来到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福州的魅力和历史底蕴。如果你想了解福州的历史和文化,不妨来三坊七巷走一走,体验一下这里的独特魅力。

为什么说三坊七巷是福州的文化之根,外地人去福州旅游必去之地?

“一个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 三坊七巷”不仅是福州的一张城市名片。他更是中国城市里坊制度一个活化石,被誉为保存最完美的“明清建筑博物馆”。这里也汇聚了像林则徐、沈葆楨,冰心,林觉民等众多的中国历史名人。林则徐曾经夸赞过自己的故乡叫“攀桂天高”寓意为中国出进士的地方。从明代到清朝三坊七巷一共走出了100多位进士。可谓是人才荟萃,风流满堂。 三坊七巷是由三个坊七条巷外加一条主轴贯穿于东西两侧商业街组成的街区风格。她所呈现给大家的是一种叫做鱼骨状的街巷体系。中间一条主街道(鱼脊)然后向两边有序地排列,留出小巷道(鱼刺)。这种建筑风格几乎是所有中国古街区建筑标志性元素。

10个历史故事20字

1、自相矛盾
有个人卖矛和盾.他说盾最坚固,又说矛最锐利.有个人问他用矛来戳盾会怎样?他答不出来,古人称其为自相矛盾.
2、乐不思蜀   
刘备 建立蜀国.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部署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3、 卧薪尝胆   
话说吴国与越国打仗,吴王夫差战败,其后他每天睡在干柴上,天天吃苦胆,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越王勾践,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
4、望梅止渴
曹操在征讨张绣时军队饥渴难耐,这时曹操登上高山观望声称前边有梅林,度过军队哗变的危机,后人称这次事件为望梅止渴
5、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6、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7、舌战群儒
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8、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明,让光明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慨,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9、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路过江的人),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本来的地方.
10、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爱好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爱好龙,就来到叶公家访问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 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匆忙躲起来.本来,叶公爱好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