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碑林

新碑林

新碑林位于万石岩前的岩石中,占地5000平方米,有100幅书法作品,包括诗、词、联文,大都是描摹景色和抒情佳作。

万石岩本已有不少题刻,但大都是明清作品。从1982年起,厦门植物园广求海内外书法名家、诗人名士施赐墨宝,并蒙虞愚、罗丹、黄松鹤、高怀诸贤者的鼎力支持,征得名家名作数百幅,遂议镌刻山石,使书苑艺廊与秀丽山景相辉映。碑林中有-、张爱萍、赵朴初、虞愚、刘海粟、谢澄光、张人希等名家、书法家的诗、词,也有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书法家的佳作。

碑林故事|南城清真寺和基督教东新巷礼拜堂

1

南城清真寺是现今西安碑林区内唯一的清真寺,坐落于和平路西五道巷。始建于明末清初,寺院留有 3 间大殿、3 间过厅、南北讲经堂及水房。在漫长的岁月里,几经修缮,因时移世易,已无从查考。

迄止民国六年(1917 年),由化觉巷清真大寺依玛目马谦益老阿訇在此开学时,集资增修始形成整体。回族群众有句俗话说:“七寺十三坊,八寺在东仓。”意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化觉巷清真大寺、大皮院清真寺、小皮院清真寺、北广济街清真寺大学习巷清真寺小学习巷清真营里寺洒金桥清真古寺等 7 座清真寺都在现今莲湖区的回坊一带,另有第八个清真寺在现今碑林区南城的东仓门一带。1987 年重修城南清真寺,整修后的礼拜大殿古朴高雅。

2

基督教东新巷礼拜堂位于西安市碑林区长乐坊东新巷 55 号,是西安第一座基督教堂,距今有 100 多年的历史

基督教东新巷礼拜堂系英国浸礼会传教士莫安仁、邵涤源等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至光绪二十九年在东关长乐坊东新巷购地建造的“耶稣教堂”,宣统元年(1909年)教堂正式建成。

1958 年,西安市各教会实行联合礼拜,该堂为西安市保留的 4 个礼拜堂之一。该堂于 1984 年、2004 年、2013 年进行过整修,礼拜堂正立面下方刻上了“荣耀归于上帝”的铭文。现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堂占地228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67平方米,礼拜堂建筑面积326平方米,可容 500 人作礼拜。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坐西朝东,为 7 间厅室建筑,拱形木架结构,全部房架支撑在边墙的石柱之上。东、西两侧设过廊,各有 18 根砖砌梯形柱,堂内无明柱,南、北两侧山墙正中辟圆拱形玻璃窗。西端为圣坛,东端入口设侧入门斗,屋顶结构为横跨礼拜堂的半圆弧形木屋架。

教堂现有牧师 1 人,副牧师 1 人,传道员 5 人。在对外交往方面,接待了来自许多国家的信徒,特别是 1996 年 11 月接待了时任德国总统罗曼 • 赫尔佐克及夫人一行 80 多人来此礼拜。

(来源:碑林区委宣传部)

END

碑林博物馆北扩,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升级!

碑林历史文化街区,是西安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之一,聚集了碑林博物馆、文庙、府学巷、咸宁学巷、长安学巷、关中书院卧龙寺、下马陵、董仲舒墓等历史文化遗存,是西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片区。

碑林历史文化街区北至东木头市,南至城墙脚下顺城巷,西至南大街,东至开通巷一线。集合着石刻文化、佛学文化、关学文化、儒学文化、城墙城根文化等诸多文化脉流,自古以来都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荟聚着大量的古建筑遗存。

碑林博物馆

在《国务院关于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的批复》中,碑林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被作为重点进行保护。

西安作为世界著名的古都,要统筹协调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老城区新城区、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格局和各个时期的都城遗址、帝王陵墓、宫殿园林、古镇古街等典型历史文化遗存。重点保护好北院门、三学街和七贤庄等历史文化街区,周丰镐、汉长安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唐大明宫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书院门 摄影/悦西安Yishan

在碑林-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漫步,随处可见的是历史遗迹,历史的厚重气息无处不在。除了最负盛名的碑林博物馆以外,还有卧龙禅寺、关中书院等。长安学巷、咸宁学巷、府学巷三条巷子的角落中,仍然保有着诸多不为人知的古建筑遗存。

碑林博物馆丨JUSTXA

碑林 摄影/悦西安Yishan

碑林(Forest of Steles),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现收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种(组)134件,一级文物535件。“昭陵六骏”有四骏藏于碑林。

碑林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卧龙禅寺丨JUSTXA

卧龙禅寺

卧龙寺位于文昌门内的柏树林,始建于东汉灵帝时。隋朝称“福应禅院”,距今已1800多年。唐朝时寺内保存着吴道子在这里画的观音像,因此称“观音寺"。宋初有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终日高卧,时人呼为“卧龙和尚”。宋太宗时更寺名为“卧龙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皇帝避难西安,施银千两重修庙宇,并建立石碑坊一座,宏大精美。卧龙寺内碑石林立,文物荟萃。

关中书院丨JUSTXA

关中书院

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全国四大著名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睢阳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书院建筑规模宏大,中间讲堂6间“允执堂”,左右南屋4间,东西号房各6间,讲堂后边有假山,“三峰耸翠”,“宛若一小华岳。

安居巷丨JUSTXA

安居巷位于东木头市中段南侧,南至三学街西口。北临东木头市,与骡马市隔街相望,南抵城墙脚下顺城南路,和书院门、三学街相交,长近四百米。

安居巷是明清时的老巷。明朝时铸造钱币的宝泉局设于此,故名钱局巷,是当时西安府铸造钱币之地。钱局迁走后巷名逐步演化为安居巷,被寄予安居乐业的美妙寓意。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成为商业和居民区交融的典型。

三学街丨JUSTXA

孔庙照壁

明清以来,西安府以咸宁县和长安县东西分治,东为咸宁,西为长安。西安府学是西安府所立之学校,在今之碑林一带,遂有府学巷。随之而来的是咸宁县学,在府学巷以东,得巷为咸宁学巷;长安县学,在府学巷以西,得巷为长安学巷。

此街因北侧有此三学,改称三学街。

宝庆寺华塔丨JUSTXA

书院门街口的宝庆寺华塔

宝庆寺华塔,位于书院门街口北侧。宝庆寺修建于隋文帝仁寿年间,原址在隋大兴城安仁坊。唐文宗时因以五色砖在寺内作塔,故宝庆寺也名华塔寺。五代时殿宇毁于兵火,惟塔存。明景泰二年(1451)移塔建寺于今址。

宝庆寺华塔高约23米,7层,平面呈六角形,内有魏、隋、唐等时代的石刻佛像。在塔东侧,现存明景泰二年(1451)重修石碑一通。建国后,政府对宝庆寺华塔进行了整修,目前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右任故居丨JUSTXA

于右任故居

于右任故居纪念馆位于明城墙南门东侧、书院门52号,是于右任1949年去台湾之前在西安居所。从1937年起,于右任结发妻子高仲林和长女于芝秀就居住于此。故居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的三进院落,由门房、花园、厅房、上房、后院组成。是一座具有陕西关中民居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纪念馆。基本陈列较为全面的展示了于右任颇为传奇的一生、及他在诗词、书法上的艺术成就。

高培支旧居丨JUSTXA

高培支旧居,又称高家大院,是著名剧作家、教育家、易俗社社长高培支先生(1881~1960)生前的旧居,建于清代中叶,保留了古朴、传统的民居建筑风格。历经百年沧桑的碑林区兴隆巷42号“高家大院”,是西安市保护最完整的民居院落之一,是省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大院坐北朝南,占地九分,建筑布局为三开间三进院落,是典型陕西民居特色,布局完整、秩序井然、砖雕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与文物价值。

但目前,碑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不容乐观,诸多巷子断头,古建筑被现代私搭乱建的民居所环绕、包围、叠压;建筑风貌混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空间缺失,功能划分不清,周边居民生活水平质量不高,对文物建筑造成了破坏。

航拍书院门入口

俯瞰安居巷

长安学巷现状

高培支故居现状

近二十年来西安城市的快速发展,碑林历史文化街区部分资源遭到了切割破坏。传统商业模式的固化,街区设施硬件陈旧,稀缺的旅游资源与周边环境极度不匹配。

长安学巷中部分老民居

图/新浪博客@格子的博客

碑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效果示意图(鸟瞰)

针对现状,规划方对街区的历史脉络、时空体系进行了梳理与疏通,规划设计的空间格局为“两廊、三轴、四街、九巷”。

两廊:历史文化遗产走廊、城墙根记忆走廊

三轴:三学街雅致生活轴、碑林文化轴、卧龙佛禅人文轴

四街:东木头市街、书院门街、三学街、柏树林街

九巷:安居巷、长安学巷、府学巷、咸宁学巷、兴隆巷、卧龙巷、开通巷、开通西巷、顺城巷

悦西安·JUSTXA

长安学巷

将通过改造街区基础设施,使周边居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提升碑林文化历史街区品质,实现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

未来的碑林历史文化街区,包含着众多文创基地、剧场、书社、酒店、设计工作室、酒吧、音乐live等多重业态,对标并超越成都宽窄巷子锦里南京老门东等历史街区。

碑林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项目不仅将成为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改造区域经济结构的民生工程。新的碑林还必将引领未来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彰显西安历史文化自信,打造西安雅致生活新高地与高品质的开放空间。

碑林历史文化街区俯瞰效果图

三学街、书院门街都将迎来新一轮的有机更新与品质提升;长安学巷、安居巷煤场、咸宁学巷也将迎来华丽的嬗变。

位于咸宁学巷的东侧的魁星阁,过去由于周围民房林立,地处偏僻,保护现状堪忧,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改造完成后,魁星阁也将揭开神秘的面纱,矗立在市民与游客面前。

如图所示,碑林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项目完成后,该区域将成为见证西安辉煌历史、传承文化记忆,集研学、体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文历史风情街区。

碑林博物馆北扩,古都历史文化新地标!

碑林博物馆

在碑林历史文化街区总体规划中,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整个历史街区的核心,也是重中之重。碑林博物馆将进行升级改造,向北扩至东木头市,碑林博物馆的面积将增加近一倍。

碑林博物馆收藏有石刻文物4000多方,数量为全国之最,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由于展馆陈设面积限制,目前只展示了四分之一,博物馆的社会教育、陈列展示、文物保护以及游客服务等功能无法得到保证和发挥。

石刻博物馆

而每逢节假日高峰时期,游客人数众多,展馆拥挤不堪。博物馆东西两侧道路过窄,周围民居环绕,店铺林立,餐饮场所分布不合理,而孔庙和碑林都是国宝级的古建筑,如果发生火灾,会对碑林造成不可挽回的文物损失。

为解决碑林藏品多、展室小、保存条件差的问题,国家文物局于2007年批复了“西安碑林发展整体规划”。按照规划,西安碑林博物馆占地面积将扩大到100亩,向东到达柏树林街,向北到达东木头市街,向西到达安居巷。但是,由于政策、资金等种种原因,该蓝图一直未能落地实施。

碑林博物馆规划效果图

2017年初,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提出碑林博物馆扩建,同时拟对碑林所在的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同步改造,以提升其作为西安市“文化地标”的作用。

碑林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先期实施碑林博物馆扩建,由碑林博物馆负责。碑林博物馆计划北扩,加上东西侧道路改造,预计扩建42亩,将建成一座地下三层、地上两层的新馆。

碑林历史博物馆扩建北馆效果示意图

按照要求,碑林博物馆北扩新馆需找准定位,注重体现碑林博物馆与西安文庙、明城墙等文脉,在规划理念上要保持整体性,彰显特色、放大格局、提升境界,凸显碑林文化的价值和魅力。着眼未来,做好博物馆主体建筑设计,既突出历史文化,又融入现代时尚,努力打造一座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标志性建筑。更好地展示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碑林博物馆内部示意图

古迹交融的新碑林博物馆将带领今天的人们穿越千年的对话。未来的碑林博物馆里面,游客可以坐着读碑,而碑刻也不仅仅是文物,更是游客手中的一本书。

碑林博物馆内部示意图

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需要对文物与历史遗迹秉承敬畏之心,坚决杜绝对历史街区的破坏,抵制大规模的大拆大建;采用微调整、有机更新的方式进行推进,保护街巷空间肌理,活化院落空间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商业开发。

书院门牌坊

特别是近日,国家文物局通报批评了五个保护不力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聊城山西大同河南洛阳、陕西韩城黑龙江哈尔滨),并限期整改。其中,聊城、大同、洛阳存在在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内大拆大建、拆真建假问题。据悉,限期内整改不到位的城市,将撤销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这值得全国所有历史文化名城警惕。

书院门

城市的有机更新,绝非大拆大建的改造开发。

故此,在碑林历史文化街区项目中,西安将更加注重对街区内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保护传承,延续传统街巷风貌,以建筑风格、文化氛围为切入点,包含原址保留建筑修缮、辅以文化商业设施及游客服务中心等相关配套建设,打造最具历史文化特色的人文景区,彰显千年古都的文化自信。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2019全球最佳书店落地西安,缔造“文化地标”

滴滴丝路总部牵手航天,西安城南总部经济再发力

全国铁路枢纽心脏上做手术,西安站改扩建进行时

5条高铁,11条地铁,西安159个项目入围省级重点

西安或将城区中的莲湖区、碑林区和新城区有意

华商报2月9日突然报道莲湖、新城和碑林三区合并这个事儿,可以说相当重磅了!而且报道称这次合并已提上日程,有建议更名“唐都区”,怎么看这次都像是要动真格。如果这次成真,这对西安老百姓来说影响肯定是巨大的。

先来看一下西安城墙内目前的现状:西安明城墙以内一直由莲湖、新城和碑林三区分治,这个从1954年就开始了。当时,西安市由直辖市转为陕西省辖市,12个区合并调整为9个区,首次形成城墙内“三分天下”的格局。

三区的名字当时设立时也都跟辖区内的地标建筑有关,碑林区因辖区内西安碑林得名,城墙内东南部属碑林。莲湖区因辖区内莲湖公园得名,城墙内西北部属莲湖。新城区因辖区内“新城”得名,城墙内东北部属新城。

一转眼60多年来过去了,三区分治让西安在城建规划、社会管理、民生领域上产生了诸多难题,甚至一度连钟楼到底在城三区谁家的地盘都说不清楚,更别说孩子上学、行政服务等领域的难题了。在老城城建上的任何一笔“小手术”,都可能因为牵扯三区利益而步履维艰。

这次提出的三区合并,计划是要在西安古城墙13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这肯定就需要统一的复兴理念和统筹规划,也必然需要既统一又执行有力的行政管理。

所以,合并之后从小处眼前看,可以在老城的建设上化解行政区约束,轻装上阵,提高效能。曾经那些三不管的事情,未来也许可以集中解决了,城区长久无法改变的老旧地带能快速旧貌换新颜了。从长远看,三区整合带动西安整体行政区域整合的步伐,外围撤县设区设市有利于建设大都市副中心,以疏解特大城市病、承接城市中心区传统要素外迁。

最后我说一下关于名字的问题,有建议叫“唐都区”,有建议叫“皇城区”,最后不管叫了啥,希望能是一个能既尊重历史,又尊重人们生活习惯的结果,让市民不至于像鄠邑区一样,叫了N久还是觉得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