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文汪氏分祠

西文汪氏分祠

西文汪氏分祠位于黄山区谭家桥镇,时代为清。西文汪氏分祠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西文汪氏分祠,西文汪氏分祠简介,西文汪氏分祠-黄山市黄山区西文汪氏分祠旅游指南

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于氏文化研究分会正式成立

2017年1月5日上午,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刘惠良,办公室主任宋祈新、祠堂编辑部主住龚群贤等领导到达无锡市锡北镇考察于氏分会的筹备情况。于铸梁老先生详细陈述了成立于氏分会的主要目的:发扬于氏文化、续修族谱、出版文化书籍、修建于氏祠堂并且准备修复于忠肃公祠(于谦祠堂)。

经过介绍和讨论过,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宣布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于氏文化研究分会正式成立,由二十三世孙于蒙伟担任会长。

多年前二十四世孙于伟峰经多方周折,寻回光绪丙午年续编的《无锡下旺于氏族谱》。后又多次回金坛寻祖未果。2015年金坛于氏总支开始重修族谱,编修家史。二十二世孙于欢联络上了无锡分支的于伟峰,通过查阅世系确认为同宗。

随后在金坛总支族人的帮助下,无锡族人二十三世孙于蒙伟,二十四世孙于伟峰、于阳等开始着手续编《无锡于氏族谱》。八十三岁高龄的作家于铸梁老先生与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取得联络并开始着手准备成立无锡于氏分会。

无锡于氏系出金坛,明朝洪武年间“恩二公游幕无锡北门外下旺村,观其山明水秀,土沃名醇,遂有终焉之志。”恩二公何许人也,恩二公乃金坛于氏始祖乐善公长孙庸一公子,任永乐初年提举。恩二为无锡下旺于氏的始迁祖。(恩二公后裔主要分布于无锡五个地区:严埭下旺、万塘河滩、南门中桥、于湾里、后溪)

在无锡于氏分会正式成立之际,《敬億堂》十九世孙于和英会长、十九世孙于福英,《永言堂》二十一世孙于建国,《集锦堂》二十二世孙于欢,《福谦堂》二十三世孙于书根、于昀与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的领导对于氏文化进行了沟通交流。金坛于氏族人向研究会的领导赠送了金坛年轻作家许卫著的《风起云林》一书,之后于和英会长向于蒙伟会长赠送了亲手刻的刻纸。最后于昀赠送于伟峰金坛于氏女婿项怀诚亲自题写的“喜洋洋农庄”。

下午于蒙伟会长安排于铮煜向金坛族人介绍了于氏企业。随后金坛、句容、无锡于氏族人参观了惠山祠堂。

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于氏文化研究分会的成立对无锡祠堂文化的研究、对于氏文化的研究都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联系方式:二十四世孫:于伟峰

电话:18915339208

微信:a111369369

联系方式:二十二世孙:于欢

电话:15806211759

QQ:307867474@qq.com

微信:635169939

欢迎各位宗亲联系发布信息

更多资讯请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获取

广西宾阳吴村古氏宗祠庆典暨文化交流

古氏文化2021广西宾阳交流活动

撰文:古达清 古竞豪

摄影:古晓梅

应广西南宁宾阳县芦圩镇吴村古氏宗祠(铭芳公、魁芳公祠)重光庆典理事会的邀请,在古氏文化促进会荣誉会长古焕坤宗长、古达祥会长,深圳理事会古军荣会长的指导下,在秘书处古小彬老师的策划下,于2021年10月23—26日,赴广西玉林市、贵港市、宾阳县、南宁市等地进行了为期4天的古氏文化交流、调研、宗亲联谊活动等,并取得圆满成功

第三站:宾阳县

10月25日,行程第三天,执行会长古小彬、副会长古达清、副会长古炽祥、副队长古竞豪、队员古晓梅,与从深圳开夜车赶到宾阳县芦圩镇吴村的常务副秘书长古箭标、义工古汉琴夫妻、古国中等四位宗亲会合后,一起参加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活动。

宾阳吴村古氏宗祠

古小彬执行会长、古炽祥副会长、古达清副会长等深圳古氏代表团一行留影

企业家古圣宗亲向我们介绍:呈现在大家面前、焕然一新的吴村古氏宗祠,是今年在旧祠堂遗址、按照原来的基础、尺寸重建起来的,上中下三栋。本次活动安排内容:

1、10月25日凌晨4点10分正式移香火入新祠堂。

2、10点钟开始庆典仪式。

3、仪式结束后开始舞龙、舞狮助兴。

4、中午兄弟姐妹们与嘉宾聚餐。

5、晚上8点由古氏妇女与姐妹组织唱歌跳舞晚会。

总理事:古启华

理事:古强仁、古华仁、古平仁、古星星

协助人员:古锦仁、古海仁、古壬兴及族中全体青年

宾阳吴村古氏宗祠

宾阳吴村古氏宗祠 内

庆典活动当天,全族男女老少,在外游子,外嫁姐妹全都回来了,包括外地来的宗亲有800多人参加庆典活动。

首先是祠堂祭拜祖先仪式,用传统的客家祭祀仪式,敬茶敬酒敬祭品,三跪九叩拜祖先,仪式庄严肃穆,龙狮飞舞,鼓乐齐鸣,隆重热烈,宗亲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

宾阳吴村古氏宗祠 神龛

古氏祭祖

左起:古小彬、古达清、古竞豪、古炽祥 祭祖

祭祀仪式完成后,古启华理事长、古壬兴宗亲邀请古小彬老师向宗亲们普及古氏族情知识。

古小彬老师激情澎湃地发言中,首先代表古氏文化促进会荣誉会长古焕坤宗长、古达祥会长、深圳理事会古军荣会长对“宾阳吴村古氏宗祠重光庆典”活动的盛大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接着,古小彬老师先后分享了全国古氏家族概况、广西古氏家族各片区的分布、迁入情况,各地祖祠祖墓修缮、兴建汇报,《中华古氏总族谱》《中华古氏书画艺术作品集》《中华古氏宗祠图志》《古氏历代祖先绘像》的编辑出版和它承载古氏厚重文化的重要性,古氏家风、家教、家规的传承,南迁始祖云应古公至十一世祖画像人物介绍,全国各地古氏宗亲组织的情况,等等。在现场仔细聆听分享的宗亲都感到受益良多,不枉此行。

午宴设在古氏祠堂和村里的大饭堂、广场等地,筵开近百席,共叙族情,畅聊亲情,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古壬兴宗亲讲话

古小彬执行会长发言

古小彬老师向古启华理事长赠送《中华古氏总族谱》等古氏文献一批

宾阳芦圩古氏源流

古小彬老师介绍:宾阳县芦圩镇武岭村古氏,开基祖古四郎,携子古应琦,清朝时期,自广东惠州长乐县赤紫树下(今五华县华城镇高华村),迁来广西思恩府宾州(今宾阳县),卜居芦圩镇武岭村,迄今有300多年历史了。而芦圩镇吴村古氏是200多年前,铭芳公、魁芳公从武岭村迁来定居,根深叶茂。

直系世代祖公(1—25世):

云应→浩→均→礼→蕃→全望→延绶→成之→宗悦→凤仪→巩→政→琢明→文昌→南宝→朝真→得清→明新→凤辇→文升→胜龙→通→宗才→四郎→应琦→

四郎公后裔目前不完全统计有1200多人。

阳新县排市镇:文物保护单位汪氏祠亟待修缮

阳新县排市镇三田村,有一座约建于明代的古祠堂,祠堂内尚存有精美的木雕,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但由于年久失修,这座名为“汪氏祠”的古祠堂内如今已是蛛网尘灰,杂草颓梁,破旧不堪。近日,记者来到三田村下湾组探访汪氏祠堂。

在村长汪承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汪氏祠堂前,看到大门口上方悬挂有“黄石市文物保护单位 汪氏祠”的标志牌。宗祠内的墙壁有明显漏雨浸水的痕迹,柱子已经发黑,有的已严重倾斜,有的靠竹竿支撑。

“村里有一个五保户,自己砍些竹子,弄些瓦片、木板、木条,把要垮的地方固定一下,但也不是个长久的办法。”汪承华告诉记者,前年,市里的文物保护部门拨了两万块钱,村民们把祠堂小修小补了一下,但是还有多处破损未能修缮。

据汪氏家谱记载,始迁祖添惠公在明成祖永乐十年,离开祖籍桐埠(今排市镇咀头汪),择基选址于燕山之麓,顿筑茅庐,开荒拓土,扎根生花,繁衍生息,开启福泽儿孙之鸿基,造后昆之伟业,至今六百多年了。

汪氏祠一进五重,全部为木质结构。中堂上的匾额记载了不少名人秩事。顺着汪承华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两块题字为“武魁”“亚元”的匾额。从汪承华提供的《第五批传统村落调查推荐表》上,记者看到关于汪圣铨、汪德蛟的记载:

乾隆五十三年恩科中举,乡试前甲第五名,即为五魁,又因圣铨公武艺高强府邑名扬,总理州城衙门,主管地方军武,故有‘五魁’之名号……汪德蛟,汪圣铨之子,于嘉庆廿三岁恩科中举,荣获第二名,故有‘亚元’之名号。”

第二进戏台有题字为“同咏霓裳”的匾额,尽管年久失修,但房梁的木头上雕龙画凤,气宇轩昂。“匾额是武举人汪圣铨写的,”汪承华说,原先戏台两边有一对半人高的木雕狮子,非常威武,后来被人偷走了。

1959年出生的汪大河是三田村下湾组组长,他说,年轻的时候,自己还在这戏台上唱过阳新采茶戏。台上好戏连台,台下欢声笑语。每逢端午、中秋、正月等传统节日,十余个演员登台唱戏,下面坐满了人,村里男女老少都爱看,看戏是那个年代村里为数不多的文艺活动。

汪承华介绍,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但每年清明、春节都会回到祠堂祭祖,过年的时候,祠堂里都有舞龙舞狮表演,从正月初三舞到十五,非常热闹。他说:“祠堂是全村人的根脉所在,大家都盼着能好好将它修缮,保护好先人留下的宝贵财产。”

(来源:东楚晚报 万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