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峰

石人峰

石人峰位于黄山西南部,石床峰之西,近石柱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310米。峰体小而险峻,峰顶有石酷似两位相对而坐的老人。餐风饮露,沧海变迁,始终不改,由此得名。

中文名:石人峰

地理位置:黄山

海拔:1090.1

石老人挨着巨峰景区么 礐石风景区巨峰寺

1. 礐石风景区巨峰寺

1、南山湾頭條萊垍

2、北山湾頭條萊垍

3、中信海滨渡假村頭條萊垍

山:

4、青云岩(大望山山顶,山脚为祖师公)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5、东湖岭、小望山、皇帝帽石頭條萊垍

6、香炉山

7、礐石风景区

8、掠鸟尾山

9、叠石山

10、巨峰寺條萊垍頭

古迹:頭條萊垍

11、达濠古城(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康熙五十六年建(1717)垍頭條萊

12、河渡北宋威武寨石刻、清代河渡炮台

13、澳头升旗山明洪武九年震武寨石刻、清末升旗台遗址

14、广澳炮台、莲澳炮台(均康熙五十六年建1717)

15、岗背北宋叠石石刻

风景:

16、广澳风车、表角灯塔垍頭條萊

17、下尾垍頭條萊

18、苏埃湾红树林湿地頭條萊垍

19、礐石绿道、海湾广场、跳水馆

20、丹樱生态园

21、天公岭三界庙

古村落、古寨

22、达濠寨(大夫第、红字祠、老厝)

23、赤港寨

24、砂浦(珠浦)垍頭條萊

25、河浦

26、岗背

27、凤岗

28、澳头(民国洋楼)條萊垍頭

29、东湖垍頭條萊

古庙:條萊垍頭

30、城内王爷宫條萊垍頭

31、厂前街关爷宫條萊垍頭

32、永顺街天后古庙頭條萊垍

33、西门头海山妈

34、达埠东门真君古庙

……

2. 峰石岩景区

九女峰景区位于嶂石岩景区的东部,此景区因九座若仙女玉立的山峰而得名。进入九女峰景区,先至石人泉,这是一岩缝渗水形成的水潭,俗称神泉,面积仅60平方米左右,却常年不涸。过了石人泉沿北沟上行可达大金门垭顶,此地海拔1330余米,在垭顶之上可观尽峰石岩景色。由大金门垭口北行可见仙人台,仙人台之北有海拔1490米之高的仙人峰。大金门垭之南,有母子崖,那是两块状若母子的奇石所在之崖。经过母子崖后,可见一通天岩缝,路在岩崖边仿若天梯,这就是南天梯。过了南天梯即至九女峰,九女峰是峰石岩景区的著名景点。

3. 巨峰寺图片

初六刚去过,只几棵开了几朵,很多树连蓓蕾都没有,估计得到3月份才会盛开了。

4. 石峰岩寺游玩攻略

沁心亭的含义,是供人休闲纳凉、娱乐谈心的场所,它以亭子为中心,弯曲的步行路向四周延伸,远远看去,像是盛开的花朵。

石峰岩寺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钟山村蔡尖尾山东麓,钟山九峰之首,与鹭岛隔海相望。因其依山建于嶙峋叠嶂的石峰之间,故名石峰岩寺。据志书记载,明代末年,有古德无余、远泉二公,始建梵宫于此。

沁心亭:

石峰岩寺右侧,有一沁心亭,临涧建于石崖之上。相传当年郑成功为清兵所困,心中闷闷不乐。登钟山于此处歇脚,望周围诸峰,蓊郁苍翠的林木之上,石岩巍巍。

风雨不移,顿悟石坚而存之理,不禁为之一振。终于在东孚洪塘村击败清将陈锦,粉碎清兵围剿。后人便在此处建一小亭,命名为沁心亭。

5. 巨峰寺景点

路线:泉州---厦门---漳州---汕头---惠州---广州 754公里 厦门景点:

1.鼓浪屿

2.万石植物园

3.环岛路沙滩4.湖里山炮台 5.同安影视城 6.火烧屿 7.海仓野生动物园漳州景点:东南花都景区 平和县三平风景区 天福茶博物院景区 漳州风动石 漳州土楼 汕头景点:汕头石炮台;青云岩;巨峰寺;天坛花园;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龙泉岩寺庙群;白花尖大庙;妈屿岛;礐石风景区;北回归线标志塔惠州景点:罗浮山,南昆山,巽寮湾,惠州西湖

广东有座仙人台,峰顶花岗岩巨石让人叹为观止!

本公众号致力于发布户外出游信息;发现美丽风光,探索自然秘境,欢迎留言报料。

广东肇庆广宁怀集交界处,有一条巨龙腾飞般的山岳,它隐藏深闺无人知晓,只有驾车行驶在怀集凤岗与阳山杨梅之间的汕昆高速上,才会有人对它投去惊鸿一瞥。

(下图为岭瓮顶雄姿)

查阅地图得知,这座长长的山岳叫冷瓮顶,属于螺壳山脉的一部分。最高峰冷瓮顶海拔1351米。在冷瓮顶长长的山脊线上,还拥有石猪山、锅盖顶、仙人台和牙鹰山四座千米山峰,它们组成了激动人心的壮美山脊线。

(下图为冷瓮顶全景图,请横屏欣赏)

这其中,仙人台也叫石台顶。它不是最高,也不是最出名,却是最神秘莫测的独立山峰。每当奇峰怪石云雾中若隐若现,就显得更是仙气飘飘,让人着迷。驴友阿琪说,仙人台可能是他爬过的最美山峰。

(云海缭绕中的仙人台)

为了揭开仙人台的神秘面纱,我们驾车抵达广宁县赤坑镇惠爱村委下辖的莲花村后。莲花村位于冷瓮顶南麓山谷底部,是登顶仙人台的大本营。夜幕早已降临,我们搭帐篷在村前篮球场露营

绝大多数驴友攀登仙人台,都是从莲花村旁边的竹高崀村上山,沿着登山小径先登顶仙人台,然后沿着山脊线横切过锅盖顶,最后到达冷瓮顶再从莲花村下撤,这条小环线全程13公里,累计爬升1164米,用时大约8小时。

但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我们打算把四驱越野车开到海拔1080米的花岗岩采石场,走一条捷径。采取最省时省力的方式爬山,一向是我们的追求。

(注:仙人台也叫石台顶,是驴人们通俗的说法)

花岗岩采石场位于牙鹰山东麓,海拔1080米,有砂土路直达,普通城市SUV也可以开上去。只是由于矿石车来回碾压,路面粉尘特别大,不一会车身就全是灰尘了。

汽车停在采石场工人宿舍前面的空地,石场工人热情招呼我们进去喝茶、吃早餐。他们说,偶尔也会有人从采石场上山,但绝大多数人都是从莲花村那边上山,不走这条线路。

从采石场出发前往仙人台,单程仅有2公里,累计爬升不超过300米,是不是觉得特别轻松?收拾好行装,我们立即进山。再走两百米机耕后,得从左边的小路上山。如果不熟悉线路的话,最好提前下载轨迹。

路迹不太明显,特别是进入竹林小径后,由于竹叶覆盖,经常分辨不出路迹。好在我们提前下载了轨迹,时不时掏出手机比对轨迹,肯定不会迷路。

一般来说,我们走不成熟的登山线路,行进中会用刀砍一些树枝,沿途留下记号。这样的好处是,即便在大山里迷路了,只要找到这些记号,肯定能找到回程的路。特别是在大雾弥漫的天气特别管用。

一路都是密密匝匝的树林,视野很不开阔。还好,半小时后走上了山脊线。山脊线上堆满了巨型花岗岩石块,我们必须手脚并用,开启“四驱”模式,不停地在石块之间上下攀爬,才能继续前行。

当然,有些花岗岩巨石的体量大得惊人,而且石块四周圆溜溜的,找不到任何抓手的部位。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回撤一小段,然后从巨石侧面绕过去。

有时候走着走着就找不到路迹了,因为石块上很难留下脚印。这时,必须仔细勘察地形,最后发现,要从石块中间的石洞中匍匐前行,小心翼翼地钻过去才行。

这条长长的山脉由花岗岩构成,千百万年的风雨剥蚀,把这些花岗岩石块打磨得像鸡蛋那样滑不溜秋,很难找抓手的部位。所以有时候还得向石块旁边的树枝借力,才能奋勇攀爬上去。

一直在巨石阵之间闪转腾挪,短短2公里路程,我们竟然走了一个半小时。还好,顺利抵达了传说中的仙人台。云雾散开,千奇百怪的巨石阵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全都展现在我们面前。

能见度越来越高。于是升起无人机,从不同角度打量仙人台。我们的脚下,竟然是一方上百平米的天然石台,这块巨大的圆形石台如此规整,就算请世上最好的能工巧匠,恐怕也很难雕琢出来吧。

(从东南方向看仙人台)

(从正前方看仙人台)

(从西北方向看仙人台)

在仙人台四周,还堆积着很多奇形怪状的花岗岩巨石,像鹰嘴,像巨蟒;像肥猪,像石人;像石蛋,像石台;千姿百态,维妙维肖。这些花岗岩奇石体量巨大,每块足有数十万吨重!

这些年来,小编曾经爬过很多由花岗岩为主体构成的著名山峰,比如三清山黄山泰山,这些山峰也是很美的,可惜全部开发成旅游景区了。而仙人台几乎拥有媲美国内名山的壮美风景,却依然养在深闺无人识。

(看下图人在石头上的比例)

仙人台只是一座独立山峰而已,就已经美得让人目眩神迷了。事实上,在这条长长的山脊线上,还散落着数不胜数的花岗岩奇石。我想,如果沿着这条山脊线修一条观光栈道,能一直轻松走下去,那该多好。

在仙人台足足逗留了一个多小时,真是舍不得离开。之后,顺着山脊继续前行,向另一座独立山峰锅盖顶走去。锅盖顶距仙人台不算远,只需走20分钟就到了。

锅盖顶也堆积着很多巨大的花岗岩石块,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锅盖,并因此得名。锅盖顶和仙人台的高度差不多,都是1218米左右。总体来说,仙人台比锅盖顶漂亮多了。

(下图为锅盖石)

越过锅盖顶,如果顺着长长的山脊线继续向西行走,1.3公里外是主峰冷瓮顶。冷瓮顶巍峨高耸,气势磅礴,拥有拥有类似于华山那样的超级大断崖。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次走不过去了,于是从锅盖顶原路返回。

(冷瓮顶航拍)

回程其实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前行有多难,回程同样有多难。我们仍然需要在巨石阵之间闪转腾挪,迂回行走。好在一路视野开阔,风景壮美,完全抵消了攀爬过程的艰辛疲惫。

又用一个半小时,才走到花岗岩采石场。驾车回程途中,已是夕阳西下时分。回头一望,夕阳余辉中的冷瓮顶如此神秘莫测。我想,我还会再来的,下次一定要登顶主峰冷瓮顶!

(图文:发现岭南黑豹)

发现岭南精品原创图文,请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

有人说大龙山南岭最为低调,却拥有广东最壮美山脊线!

徒步穿越韶关狗尾嶂,意外邂逅一望无际的云海奇观

驾车登顶广东大南山,漫山洁白芒花深处是一个人的寂寞!

发现岭南最后的一片荒野,广东遥远秘境——船底顶!

就在今天早上,阳山县秤架大峡谷惊现广东罕见的云海奇观!

这里才是银杏海洋,2021年广西银杏观赏全攻略!

最古老银杏王生长于唐代,11月初实况考察清远五大壮观银杏林!

瞬间入冬,清远八大观赏冰雪胜地千万不要错过了!

穿越沈阳石人峰行摄笔记

身边美景也疯狂

作者:沈氺

二月一号(周日)群友相约去沈阳森林公园景区穿越沈阳第一峰,呵,我真是有点孤陋寡闻,因为我从没有注意沈阳第一峰,更回答不出沈阳第一峰的具体高度。第一峰就应该是第一高度,而沈阳的第一高度在我的印象中,我是一直将沈阳的彩电塔当做沈阳的第一高度的,可群友们却斩钉截铁地告诉我:彩电塔绝不是沈阳的第一高度,沈阳的第一高度在沈阳的北方;在沈北新区马刚乡(现在叫马刚街道)境内;在沈阳深林公园景区内(沈阳深林公园景区现已划归浑南区沈抚新城管委会管辖);在沈阳深林公园景区内的石人山上。

说起石人山,就我们沈阳人自己,有多少人了解它呢?我看不一定很多。人们习惯上总是追求去远的地方,总是认为好的景致在远处,这就往往会忽略你身边的景致,其实,我们的身边也不乏好的景致,石人山就当之无愧。石人山是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圣境,它峰峦叠嶂,最初有九十九座山岭,九十九座山岭蜿蜒盘桓,就像一条伏跃的长龙,龙首低伏吸水,龙身南延,龙背隆起,龙尾向北折回,环抱勾连,2002年被国家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它的真正 意义上的被发现,则当推公元1632年。公元1632年,在中原称大明帝国,也就是历史书上的明朝。而在我们东北、辽宁吉林一带,则称为大金(史称后金),即大金国,也就是大清国的前身。大金国当时的年号叫天聪,国君称作汗王,此时的大金国的汗王叫皇太极,他是大金国开国汗王努尔哈赤的 第八子,他于大金天命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26年继承汗位,也被称为大清开国的第二任皇帝。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沈阳故宫的主要建筑,被称作中路建筑的崇政殿到凤凰楼这一部分,都是皇太极继承汗位后的第二年开始修建的。话说公元1632年故宫大内宫阙基本完工后,汗王皇太极登临后宫凤凰楼(凤凰楼为当时沈阳制高点)遍赏沈阳全景时,看到沈阳城北几十里外群山葱茏、气象万千,这正应了背山临水、帝都之象的古谚,一时间汗王兴致大开,遂命左右“随本王城北观山!”。

汗王一行临近山下时,见有百米断崖阻路,车驾不得上,于是绕山而行,在山北顺缓坡延沟壑蜿蜒入山,行至山顶尽头,便来到了初入山时不得过的断崖处,站于崖顶,向南望去,朗日沈城尽入眼帘,屋脊连绵中只见凤凰楼的歇山檐上托着金色阳光、折下五彩霞瑞,状如仙境;而俯首下望,但见断崖两边山壁斜开,如巨门洞阔迎宾,汗王遂脱口而出:此乃天门也!这个景致,就在石人山南部尽头,被后人称为:南天门。延南天门向右攀行,就到了石人山的最高峰---石人峰

石人峰是石人山的最高峰,也是沈阳城的最高点,被称作沈阳第一峰,它海拔441.3米,如今山上立有地质测绘标志杆,成为游人拍照的取景处,标志杆下景区修建有观景台,游人立于台上,近可便览四周峰岭;远可赏掠村舍农田,实是观景的一处最佳所在。笔者在此处观景时正值午间,只见远处村舍中已有农家炊烟轻腾,屋檐上还未化尽的白雪在耀眼的阳光下,慵懒地躺在那,眨着眼睛告诉人们说:此刻还是冬天。

石人峰其名的得来,其实是与山上的一组怪石有关。有一个古老的传说:那一年天下大旱,

山下农田眼望绝收,路见饿殍,一片凄凉。山中道长不忍见村民离乡背井、痛苦挣扎,于是带领弟子山中找水。早在老道长在世时,曾耳授:此山为仙凡相接之地,山腰处有暗泉与天河通联,得道者成仙前用暗泉水沐浴净身后,便脱胎换骨,抛去尘念,一步成仙。但若私泄天机,揭石露泉,使泉水外泄,则会立地化石,永不超生。然虽师傅祖训耳边震响,但这道长此时已顾不得这些,眼前民命不救,你还成什么鸟仙?功夫终不负,在山腰处道士们找到两眼清泉,掀开泉上石板,泉水奔涌而出,山下农田久旱逢甘霖,撒欢饱饮,村民喜笑颜开,山村又见炊烟。而此时山上道士们望着山下生机再现,村民性命得保,总算一块石头落地,一生夙愿得尝,慢慢化作巨石,待山下村民发觉向山上狂奔时,怎还赶得上,立于村民眼前的是数个巨石人像,他们偎于道长左右,有站、有坐、有躬、有伏,是啊,他们太累了,也该歇歇了……。我站在这组石像的面前,按下相机的快门,把我的敬仰、我的遐思一并留下 。

石人峰上的道士石像

无论历史和传说,它都告述我们:民为天!那些能够为人民的利益贡献一切的人,人民都会永远把你牢记,并世代相传;那些能够为天下百姓谋幸福的人,天下百姓就会永远那你牢记心间,心筑丰碑,与天同在!

下山的路比上山难行,但我的心情格外轻松,身边的美景,以前怎么就忽略了呢?

这是石人峰的地质标志

站在石人山上俯瞰山下农田,这瑞雪覆盖下的土地当温暖的春风将它唤醒是,它一定会送给山下勤劳的人们一个美好的丰收年。

看,在沈阳最高峰标志杆前,驴友们多么兴奋!

(图文沈氺,沈氺,本名张福新,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