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宁波市区宁灵桥路莲香巷,坐西朝东与延庆寺相毗邻。该寺原名十六观堂,北宋元丰年间(l078~l085年),比丘介然修净土之法,募缘结屋六十余间,中间建宝阁,环以十六室,因名,后几经兵火,又几度重修,并扩建了弥陀殿,大悲殿,水陆堂,藏经阁,禅堂及离堂,库房,客堂等,同治七年(l660年)置大钟,又添佛像多尊。民国元年(19l2年),天台宗席闲住持寺院,扩充殿宇,重整规模,始正式命名为观宗寺。寺属佛教天台宗,兼容禅、净土教义,在日本等国颇有影响,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曾起过一定的作用。至近代,观宗寺与明州普陀,南京支那佛学院,武昌佛学院等分别成为中国天台宗、净土宗、密宗、法相宗等派的活动中心。
始建于宋元丰年间,僧人介然于延庆寺东北隅募资筑屋60余间,中建宝殿,名延庆寺观堂,为延庆寺子院。清乾隆,嘉庆间重修殿宇、增建僧舍,独立门庭为一寺。民国初年,天台宗泰斗谛闲法师任住持,名为观宗讲寺,弘扬天台宗教义,设立观宗学社,创办四明佛学院,绍隆佛种,培育僧才,一时颇为兴盛,成为近代中国天台宗活动中心之一。新中国建立后,寺殿得到保护,现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观宗学社旧址等。观宗寺正积极整修,供国内外信众瞻仰和修持。
在谛闲法师主持下,设立研究社,出版《-月刊》,藉此大力培养僧才,以至佛界人才济济,如谈虚、宝静、静修、静权、仁山、根慧、定西、显阴、斌宗、觉光、永惺、慧岳等。他们或著疏解经、阐扬台教,或各居一方、树立道场;观宗寺遂成为中国天台宗之-中心,后谛师两次北上-,远播法音。1921年,其弟子宝静-香港,使天台教义弘扬于各地。1932年谛师西归后,宝静继席主持,遵其师遗志,续办-研究社,后称观宗学社,弘扬台宗教义。1945年,根慧和尚出任观宗寺方丈,聘诚一法师为主讲,培育-僧才且坚持教观并重,礼忏坐香不废寒暑,后此宗风重振,观宗道风之严整,亦闻名于海外。
由于历史原因,观宗寺曾一度衰落。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宗教政策进一步得已落实,现大殿及天王殿已修葺一新。在市政府支持下,台过名刹筹建开放。
现仅存天王殿、大殿、厢房等近l000平方米木结构建筑,保存尚好,天王殿,重檐歇山顶,屋身甚高,五开间,殿通面宽22米,通进梁16米。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翅角飞檐,五开间,通面宽23米,通进深21米,台基高50厘米,下四周檐柱均为石柱。二殿内新塑佛像等。为该市宗教场所。
观宗寺是远承天台宗鼻祖智颈大师一脉,由有四明尊者之称的法智大师最先在浙江宁波建立弘教修观而来;至宋代四明介然法师启建为十六观堂,奠下了讲学规模,可惜因屡经世道更易,发展受阻。直到民国初年,天台宗四十三祖谛闲大师以恢复祖庭弘愿,倡起重建讲堂,并将堂名改称为“观宗讲寺”,设办戒学院、研究院、-院,奕叶相承,四明宗风,一时大振,而人才辈出,国内外丛林住持,多数出自观宗门下,其著名者有宝静大师等大德多人。宝静大师曾卓锡多处,但法缘以香江为最。故於1936年在粉岭现址营建“静庐”作为闭关修持之所。後因战乱,寺院遭受破坏,而宝静大师亦于1940年示寂於上海玉佛寺。香港重光後,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教观总持觉光法师,以祖庭破落未复,耿耿不能释怀,遂立愿继承志业,募款重修,并将“静庐”改为“宝公生西纪念堂”。及至1978年间,机缘成熟,始将纪念堂扩建为观宗寺,既令四明教观祖庭轨范重现於香港,并用作纪念师祖宝静大 师弘教功绩。
景点位置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灵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