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仁寺

能仁寺

能仁寺位于位于大龙湫景区锦溪岩畔,是雁荡山十八古刹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能仁寺初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南宋以后,能仁寺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鼎盛时期,有僧人三百,香客每日千人,成为全国30所最著名寺院之一。

寺中有一大铁镬,高1.38米,直径2.4米,镬重18500公斤,系1092年(北宋元祐七年)所铸,所以又称大镬寺。此寺虽然多次遭受兵燹逐渐衰败,但历代高僧大德的薪火传承,为能仁寺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成为雁荡山一个重要的人文景观。

地址:温州市乐清市雁荡山风景区大龙湫景区锦溪岩畔

类型:古迹寺庙

浔阳能仁寺游玩攻略 九江能仁寺在哪里

1. 九江能仁寺在哪里

九江的寺塔:真如寺塔林真如寺塔林,位于九江市永修县云居山五脑峰南麓,由近百座唐代至近代的僧人墓塔组成...

能仁寺大胜塔能仁寺大胜塔,位于九江市浔阳区能仁寺内;原构始建于东晋时期。

庐山西林寺塔西林寺塔,位于九江市濂溪区庐山风景区内;始建于唐开元(713—741)年间...

恭乾禅师塔恭乾禅师塔,位于九江市濂溪区庐山风景区金竹坪,是千佛寺创建人恭乾仁敬禅师的墓塔...

2. 九江能仁寺简介

九江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便利的水陆交通曾促进了中华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享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九江成为天下“眉目之地”。发达的水陆交通使具有两千余年历史的九江一度成为军事重镇及商业、文化交流中心。

1、鄱阳湖纳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饶河而注长江,浩浩荡荡,烟波万顷,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2、庐山,秀丽的风景,多变的景幻,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批准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另外,烟水亭、琵琶亭、浔阳楼、能仁寺、天花宫、九江江江大桥、在建的九江长江公路大桥,锁江楼,98抗洪广场等景点可发思古之幽情,可观今日之成就。诚如古人人云: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

3. 九江能仁寺大胜塔

据《九江能仁寺同戒录》和《德化县志》载:能仁寺原名承天院,创建于南朝梁武帝时代(502-527)。

唐大历元年(766),有位白云法师云游至此,见寺院一片瓦砾,就结茅为居,募捐修整了大雄宝殿和大胜宝塔,从此香火不断。宋哲宗元祐六年,增建铁佛寺。元代以来废于战火。明代 能仁寺 洪武十二年(1379)重建。弘治二年(1489)改承天院为能仁寺。明万历元年(1573)重建了藏经楼。直至清代,乾隆皇帝又赐给能仁寺《大清三藏经》,同治年间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现存的寺院建筑,多为同治九年(1870)所建。

4. 九江东林寺和能仁寺哪个有名

主要有:东林寺,能仁寺,铁佛寺,西琳寺,黄龙寺,真如禅寺等,小的寺庙不下几十座,总共一百多座

5. 九江能仁寺开放时间

九江旅游景区景点分为六区、二点、一线,共计三百余处,其品位之高雅,内涵之丰富,门类之全,密度之绸,实属国内唯一,世界稀有。九江六大景区:庐山牯岭景区、庐山山南景区,庐山山西景区,永修县景区、浔阳景区、共青城景区;

二点:湖口县的石钟山和彭泽县的龙宫洞;

一线:长江、鄱阳湖水上游。湖口石钟山 龙宫洞 柘林湖 狮子洞 涌泉洞 岳母墓 九江长江大桥 琵琶亭 能仁寺 甘棠湖 浔阳楼 庐山线路:第一天:西林寺—庐山博物馆—芦林湖—黄龙潭—三宝树—乌龙潭-大天池—龙首崖—锦绣谷—仙人洞—花径—老别墅—小天池。第二天含鄱口—五老峰—三叠泉-白鹿洞书院—秀峰[气候]九江地处中亚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区,年平均气温16-17°C;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其中40%以上集中在第二季度;年无霜期239-266天,年平均雾日在16天以下。九江风味佳肴:莲藕汤、杂烩、云雾茶芯、云雾茶叶烹虾仁、豆鼓烧肉、豆鼓爆辣椒、黄花炒鸡蛋、玫瑰排骨、虾米煮鸡蛋、虾米煮粑、山药炖肉、金钱山药饼、板栗烧鸡……

6. 九江能仁寺求什么灵验

江西省九江市,雄踞赣北,濒江扼湖,其境内风光,以山水见长,人文之盛,光耀古今。总体来说九江多山多水,尤其是大名鼎鼎的庐山,就 位于九江境内,不过九江不只有庐山,还有1座山独具特色。

先来说说庐山,这是我国著名的山岳,又称匡庐,自古闻名遐迩,庐山之美,无以言表,庐山之名,自古有之。其风光有“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还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山势绵延,风光美不胜收,不过在九江都昌县还有一座山独具特色,拥有别样的风光,那就是都昌南山,一座鄱阳湖上的名山。

都昌南山北距城区1千米,属于鄱阳湖口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久负盛名,苏东坡有诗云:“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春风吹老碧桃花。”

游人至此,可以领略到诗人所描写的美好风景,其主要景点有南山寺、野老泉等等,南山寺始建于唐代,原名“清隐寺”,后世不断扩建,寺内环境清幽。野老泉是南山半山腰处的一眼清泉,传说汉代有老翁在此炼丹采药,汉武帝刘彻慕名而来拜访,老翁不知去向,汉武帝称其为“野老”,其泉故而得名,野老泉。

九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别称“浔阳”,境内山水风光无限,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庐山、都昌南山等旅游胜地更为其增光添彩,除此之外,还有云居山、锁江楼塔、能仁寺、石钟山、龙宫洞等一大批旅游景点。

7. 九江能仁寺在哪里啊

九江的省会是南昌 九江是 属于江西省的一个市 叫九江市 九江位于长江中下游 自古就是一个重要港口 不管在军事上 还是运输上 都占有重要地位 九江市有很多名胜古迹 例如甘棠湖上的周瑜点将台 还有江边上的锁江楼 还有九江市二中旁边的能仁寺等等 九江是一个充满了文人历史的秀丽的城市

8. 九江能仁寺地址

9:00~18:00,胜利塔位于省九江市能仁寺内大雄宝殿东南侧,建于东晋,为砖石结构,六角七层,高42.3米,底层对角直径长8.9米。

塔外形似楼阁,古朴庄重,塔顶为六角攒尖式,上立铜刹。左侧底层镶嵌石碑一块,是同治十一年白景福所撰之《重修大胜宝塔碑记》。塔为砖石结构,通体呈六角锥状,共7层,高42.26米。

9. 九江能仁古寺

有一座千年古寺,名为博山能仁禅寺。

10. 九江有什么寺

在那群雄逐鹿的元朝末年,朱元璋为夺取九江城而兵败于鄱湖,在被元军一路追杀时,机缘巧合的逃匿到九江“江矶寺”,寺里的老和尚心怀怜悯之心,出手搭救了他。

朱元璋在此寺休整好后,准备离别时,看见该寺庙十分破旧,于是就对搭救自己的老和尚说道:“我若大事得成,你来找我,我当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桂林能仁禅寺旅游景点 桂林能仁禅寺游览时间

1. 桂林能仁禅寺游览时间

风景区位于麻东的龟山镇境内,距市区25公里,由龟头、龟腰、龟尾等9座山峰组成,方圆100多公里,最高海拔1320米。国家AAAA级风景区。

龟峰山是佛教之山。这里建有中国最早的能仁禅寺,三国时曹操曾在寺庙里吟诗作赋,留下千古名言;唐朝开国之君李世民来此潜心修炼,建立了大唐王朝,书写了“贞观之治”的神话。明朝朱元璋也慕名到此造访。龟峰山能仁禅寺,因香火灵验,因而历朝历代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

龟峰山风景旅游区

龟峰山是避暑之山。龟峰山海拔平均高度800多米,夏天平均气温23℃,最高气温不超过30℃,晚上还要盖被子,每年夏天武汉的老人都纷纷来到龟峰山避暑,吃住在农家,一住就是几个月。去年湖北省旅游局对全省避暑胜地进行评选,龟峰山夺得全省第一名。

2. 桂林能仁禅寺游览时间多长

龟峰峡属于龟峰山景区的一个景点,附近的景点有杜鹃博览园、迎客松、拜寿台、天梭石、仙人脚、能仁禅寺等。

龟峰山的年平均气温16℃,7月份最高气温23℃,森林覆盖率95%,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0万个/cm3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龟峰山景区的主要景点包括:

杜鹃博览园

位于龟峰湖畔的杜鹃博览园,是外形酷似北京鸟巢的玻璃建筑物。这里汇集了近千个稀有品种的杜鹃,能实现游客“四季看杜鹃”的美好愿景。

龟峰峡

集山水灵秀于一体的原生态峡谷,位于景区北门,整个峡谷没有台阶,全程沿蛇形栈道盘石而上。步行其间,可一窥山的险、崖的峻、林的秀、水的清。

董老题词

位于杜鹃花海一环线,为董必武来麻城视察游览龟峰山时的题诗。诗中对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作了十分生动的描述,杜鹃花海也以“烂漫红花胜”而闻名于世。

迎客松

龟峰山上的迎客松,有着600多年树龄。它生长于长寿石径上,苍劲舒展的枝丫像张开的双臂,喜迎八方来客。

拜寿台

走过迎客松,前方就是拜寿台。拜寿台位于龟首的正下方,这里是观赏龟首的最佳地点。

天梭石

位于龟首之上,又名冲担石。它横搁在龟颈,因形如绳索勒颈而得名。石长约11米,中间宽约2米,平坦如桌,可站立20余人。

仙人脚

位于龟首之上,山上只有一条随着山势开凿的石径,这条石路形如龟背,宽只有数尺,两侧皆是悬崖峭壁,高百余丈,十分险峻。

能仁禅寺

名山多藏古寺,龟峰山也不例外。能仁禅寺始建于汉桓帝年间,鼎盛时期有殿房等近百间,僧众千余人。

尽显自然造化之神秀的龟峰山,还有更多风景等着游客来发现。

3. 桂林能仁禅寺要门票吗

桂林栖霞禅寺,祝圣寺都在七星公园里。还有个能仁禅寺在丽君路那里。 能仁禅寺在闹市中,栖霞禅寺游客香客又多,祝圣寺相对安静些。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4. 能仁禅寺要门票吗

能仁素食馆:

地址:丽君路6号能仁禅寺内(近14路丽君路站)

5. 桂林能仁寺开放时间

1、桂林市栖霞禅寺

桂林栖霞禅寺始建于唐代,历经沧桑,几度重建,是桂林古名寺之一,也是中国目前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所唐式风格寺庙,寺内精美的唐式佛像、名贵的东阳木雕、国内最高的立式汉白玉观音,再现“栖霞真境”胜景。新栖霞禅寺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建有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藏经阁,中轴北翼借用江南造园手法,设曲廊、白莲池、素食斋、方丈院、听月亭,被称之为“中国最完整、最精致的唐代风格寺庙”。【 详 >>】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七星公园内

2、全州县湘山寺

位于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城内西隅湘山之麓,素有“兴唐显宋”之美誉,“楚南第一名刹”之雅称,系公元756年唐代高僧无量寿佛创建。宋朝4位皇帝先后5次加封,宋徽宗亲临膜拜;清初著名画家石涛曾住寺为僧21年,留有石刻花图;清朝康熙皇帝御笔亲题崖刻“寿世慈荫”。寺中还有飞来石,洗钵泉、妙明塔、寿佛殿、圆通宝殿、放生池动物石雕群等景观。鼎盛时期寺内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米。湘山寺作为广西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膜拜、游览,特别是三大佛教节日、更是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详细>>】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

3、阳朔县鉴山寺

鉴山寺的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总建筑面积5589平方米;鉴山寺属仿唐佛教建筑,其规模之大,堪称广西最大寺院。寺名由中国著名书法家、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鉴山寺位于阳朔县月亮山旅游风景区的云集山下。始建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桂林市最早的古寺之一,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其香火旺达1200余年。据史料记载,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日本未果,由海南岛返回扬州途中,乘水路从梧州抵达桂林,在桂林休整一年,期间鉴真大师常在鉴山寺讲学授戒。【 详细>>】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

4、桂林市能仁禅寺

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距今已1400多年。唐代兴盛佛教,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舍宅筑基,名福业院,后改称报国院。能仁寺殿宇宏伟,气势雄浑,四周环水,占地70余亩。寺院座北朝南,略显长方形,主要建筑物分布于一条南北轴线及其东西两侧,山门直对天仙桥。山门往北为金则殿、大雄宝殿、华严阁。金刚殿前有参天银杏两株及砖塔一对。大殿东偏为纪念陆贽建有宣公祠,西偏为鲁班殿、功德林。大殿前为钟楼和鼓楼。寺院周围僧房棋布,禅室罗列。共有十二禅房,僧众百余人,为远近闻名的大寺院。【 详细>>】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丽君路6号能仁禅寺

5、桂林市法藏禅寺

隐山法藏寺是桂林西山公园景点之一,该寺在1986年由海峡两岸的居士、信士们捐资恢复原貌,住持必成法师将其更名为“法藏禅寺”。在隐山东麓老君洞前,有一座华盖庵(即今法藏寺),原为三清殿。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李宜民建佛堂,取名华盖庵。李宜民重修华盖庵后,命人将钱塘圣因寺五代名僧贯休和尚所绘的十六尊者像摹刻{六块碑碣,置于庵内,并把十数块共万余字的《金刚经》碑嵌在庵堂外墙上,华盖庵自此名声大噪。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西山路2号(西山公园内)

6、灵川县青狮潭金山禅院

金山禅院景区位于桂林灵川青狮潭水库大坝以东约1.5华里,整个景区由龙岩洞和金山禅院两部分组成,总面积250亩。是集浅水娱乐、登山探险、宗教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区。龙岩洞洞长200米,宽50米,高20米。青狮潭——甘沉棠江穿岩而过,岩顶如盖,内壁有宋朝以来壁刻“龙岩”二字,各高七尺,苍劲雄浑,旁有诗序千言,详记当时游岩之盛,昔有龙母祠于岩前。宋以下龙舟竟渡相沿成习。古诗有:“村鼓声声竟渡来”之句。龙岩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山禅院是桂林境内佛教名刹。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金山禅院

7、灵川县海洋龙母山明心寺

明心寺位于海洋山西麓,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今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古有海洋庙 祀湘漓二水神,唐、李商隐《祭水源神文》:“惟神虽灵,南服实号北源。湘浦降神,近惊于骚客;彪池侵稻,远叶于诗人”“……”。宋乾道九年(1174)广西经略使范成大请敕封灵泽候,孝宗帝御赐灵泽庙额,清雍正九年(1732),广西巡抚金铨奉旨修陡河并请重修灵泽庙,十年二月落成,久圯。后经修葺,名明心寺。“文革”中遭破坏。1992年留寺神职人员主持集资修葺并举行佛像开光大会。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明心寺

8、桂林市祝圣寺

祝圣寺位于桂林七星公园普陀山东北麓省春岩,创建于明代,后废。民国初年,西安老和尚来此结茅庐修炼参禅。随后由律师许衍等人资助重建。抗日战争期间寺院全部被毁,僧家流落他方!1969年修复了一座大殿,但因长期无人住持,仍处于荒废之中。1991年暮春,释自空和尚出任住持,在多方努力下重建古刹。现已初具规模!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朝阳西路80号

9、阳朔县紫竹林庵

紫竹林庵是阳朔县又一个佛教胜地,位于金宝乡长乐村龙珠寨,因古时此处紫竹成林,又取观音菩萨在普陀山修行处紫竹林之意而得名。于清朝光绪二十年建庵,民国十九年兴建大雄宝殿。相传到该庵参拜观音菩萨祈福许愿,每有灵验,故常有各地香客游人慕名而来吃斋念经,烧香拜佛。该庵还有一奇事,2000年该庵僧人在修缮禅房时,从地下掘出一块雕龙青石,此物虽年代久远,但石上龙雕手法古朴精妙,行云浮水,栩栩如生,据有识者推测,该石雕起源可溯至唐宋时期,是否属实,尚待有关专家考证。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长乐村委龙珠寨村

10、灌阳县云台寺

云台寺,广西灌阳黄关镇云台寺是岭南三大名刹之一,与全州湘山寺、桂平西山寺齐名。云台寺始建于盛唐晚期,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云台寺历经沧桑。据灌阳县宗教局提供的史料记载,云台寺是一座庞大的寺院。该寺院占地面积约三万平米,建筑面积约六千平米。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寿佛殿、藏经殿、诵经堂、禅堂、念佛堂、罗汉殿等四十八座。供奉着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无量寿佛爷等一百多个佛陀菩萨。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黄关镇中秀村

11、灌阳县高草禅林寺

高草禅林寺始建于1468年,曹洞宗海永禅师开山创无相法门,杀草接庵悟道,偈曰:“杀草立寺了春秋,四大无常法相酬,无有分争何日了,日月如来只待休”,故寺院得名“高草禅林”。寺内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王殿、藏佛洞、海会塔等 32 尊。高草禅林寺兴毁多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部毁坏。1982年,慈祥法师领众修复上中下三座佛殿,并重新装塑佛像,使寺院重放光芒。1992年,广东省云门山佛源禅师看见禅林寺成为危寺,发心化缘,扩建禅林祖庭,使寺院走向丛林化。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西山瑶族乡

12、灌阳县华山清凉寺

清凉寺,位于桂林市灌阳县东南四公里处,地属中国五岭之一都庞岭腹地千家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它独占灌阳八景之一“华山雪霁”的华山山顶,是一座历经千年风霜剥落的名寺古刹。时光流水,岁月蹉跎,沧海桑田,差别天壤。这座千年的古刹,不但风景秀丽,而且具有神奇色彩及丰富的历史传说。天然形成的“雄师晒耳”,“骏马回头”,“木鱼石”等景观,其貌奇形令人寻味。独具一格的岩石悬崖,不仅让人望而生畏。

6. 桂林法藏禅寺要门票吗

1 虹口 下海 昆明路73号 200082 65410761

2 虹口 三观堂 万安路359号 200434 65368453

3 静安 静安寺 南京东路1686号 200040 62566366

4 静安 圆明讲堂 延安西路434号 200040 62483968

5 静安 佛教居士林 常德路418号觉园内 200040 62471866

6 黄浦 沉香阁 上海市沉香阁路29号 200010 63200400

7 黄浦 慈修庵 榛岭街15号 200010 63288550

8 杨浦 法善庵 政本路338号 201706 55054678

9 卢湾 法藏讲寺 吉安路271号 200021 63114971

10 普陀 玉佛禅寺 安远路170号 200060 62663668

11 普陀 真如寺 真如镇后山门5号 200333 62546340

12 徐汇 龙华寺 龙华路2853号 200232 64576327

13 长宁 福缘禅院 镇宁路465弄31号 200050 62138463

14 闸北 宝华寺 上海高平路1000号 200436 56503032

15 宝山 宝山净寺 宝山区罗店镇 201908 56862411

16 宝山 永福庵 南陈路351弄2号 200436 56139137

17 宝山 静修观音寺 横沙岛横沙乡民生村 201914 56890466

18 宝山 太平禅寺 顾村镇盛宝村 201906 56181655

19 浦东 庆云寺 浦东新区合庆镇庆云寺 201201 58976069

20 浦东 长仁禅寺 浦东新区川沙镇王桥街2号 201809 58922358

21 浦东 潮音庵 浦东新区曹路镇 201209 58631053

22 浦东 宝莲庵 高行镇井亭东沟镇解放村 200137 58619884

23 浦东 法华学问寺 临浦村乌泥泾庙1号 200124 58490946

24 闵行 龙音寺 闵东路1号 200240 54710250

25 闵行 马桥万寿庵 马桥镇东街23弄1号 201111 64099825

26 闵行 七宝寺 七宝镇高强街66号 201101 54861957

27 南汇 福泉寺 惠南镇文体路11号 201300 58001405

28 南汇 清凉庵 惠南镇东大门街立新路77弄29号 201300 58018681

29 南汇 定慧庵 大团镇永春西二路112号 201311 58083579

30 南汇 会龙寺 南汇区六灶镇 201322 58168215

31 南汇 净心庵 泥城镇横港村八组 201306 58070209

32 南汇 巽龙庵 周浦南八灶159号 201318 58114627

33 南汇 唐家庵 大团镇扶栏村544号 201312 38080003

34 嘉定 吴兴禅寺 嘉定区外冈镇吴兴寺 201806 59580209

35 嘉定 云翔寺 嘉定区南翔镇解放街263号 201802 59123333

36 嘉定 曹王禅寺 嘉定曹王镇(沪太路7258号) 201809 56864041

37 嘉定 菩提禅寺 安亭镇永安街42号 201805 59576502

38 金山 松隐禅寺 松隐禅寺九丰十组 201504 57381384

39 金山 五龙禅寺 金张公路6006号 201503 57340217

40 金山 枫泾性觉寺 枫泾镇白牛路北端 201501 57351214

41 金山 万寿寺 金山卫镇金卫村1148号 201512 57262454

42 松江 西林禅寺 松江区中山中路654弄内 201600 57813454

43 松江 东禅古寺 松江区车墩镇东门村 201311 57831580

44 松江 福田净寺 松江泗泾镇开江中路300弄30号 201300 57612779

45 松江 九峰禅寺 松江小昆山北 201616 57766553

46 松江 大方禅院 新浜镇赵王村(大方村) 201605 57896059

47 松江 延寿寺 塔汇镇李塔街88号 201617 37840038

48 奉贤 洪福寺 洪庙镇唐城街东首 201411 57132124

49 奉贤 二严寺 南桥沪杭公路1749号 201400 67101277

50 奉贤 万佛阁 奉城北街189号 201411 57522936

51 奉贤 保境禅寺 钱桥南张桥奉柘路3398号 201407 57598412

52 奉贤 旃檀禅院 金汇镇老西街 201404 57482018

53 青浦 青龙古寺 白鹤镇青龙村 201709 59743075

54 青浦 报国寺 朱家角镇淀峰村 201713 69247826

55 青浦 颐浩禅寺 金泽镇寺前街12号 201718 59261391

56 青浦 圆津禅院 朱家角镇漕河街193号 201713 59240632

57 青浦 法会庵 重固镇通波塘东街258号 201706 59780727

58 青浦 蟠龙庵 徐泾镇蟠龙村 201702 59883940

59 青浦 天光寺 练塘泖口村 201715 59849901

60 青浦 庄严寺 蓝淀镇东团村 201717 59828250

61 崇明 寿安寺 城东镇鳖山村 202150 69698981

62 崇明 广福寺 中兴镇 202156 69445451

63 崇明 广良寺 陈家镇裕安村 202162 59402329

64 崇明 安乐院 陈家镇乡协隆村四队 202162 59432530

65 崇明 观音庵 堡镇南路支路83号 202156 59420373

66 崇明 寒山寺 城桥镇东门路187号 202150 59626211

67 崇明 静修寺 横沙乡民生十组 200040 56890466

68 崇明 慎修庵 港西镇新引村 202154 59678192

69 崇明 清净庵 陈家镇德云村二队 202162 59402229

70 崇明 天后宫 城内施翘河鱼业村 202150 59619065

71 崇明 云林寺 堡镇五?镇登瀛村 202159

72 崇明 无为寺 庙镇米洪村6队 202153 59364986

7. 桂林能仁寺庙的位置

桂林十大着名寺庙

1、桂林市栖霞禅寺2、全州县湘山寺3、阳朔县鉴山寺4、桂林市能仁禅寺5、桂林市法藏禅寺6、灵川县青狮潭金山禅院7、灵川县海洋龙母山明心寺8、桂林市祝圣寺9、阳朔县紫竹林庵10、灌阳县云台寺

8. 桂林的佛寺

开了。桂林阳朔现在是疫情低风险地区。

阳朔 鉴山寺的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总建筑面积5589平方米;鉴山寺属仿唐佛教建筑,其规模之大,堪称广西最大寺院。寺名由中国著名书法家、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来阳朔旅游一定不要错过。

9. 桂林能仁寺在哪里

1、桂林七星公园里面的栖霞寺

2、丽君路的能仁寺

3、西山公园

烧香拜佛广义上是属于封建迷信。迷信专指人对事物的一种痴迷信任状态、迷惘地相信;更指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迷信是自迷,看到了神奇的现象而生信,但又不懂内在的深奥道理名迷信。佛学中迷信一词在唐朝译经师翻译文献时首次使用。迷信具体指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应,是愚昧落后的表现。

10. 桂林能仁禅寺开放时间

淮安慈云禅寺开放时间全年 5:00-17:30。原名“慈云庵”,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年)秋,由顺治皇帝敕封为“大觉普济能仁琇国师”的玉琳法师,担簦行脚止于山阳清江浦之“慈云庵”挂单,八月十日说偈趺坐而逝。遂由山阳县奏闻朝廷,康熙颁诏厚葬,派大臣主持荼毗,重修“慈云庵”并建“法王塔”。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保和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王熙撰“能仁国师塔铭”誌记。历史上,慈云禅寺就有国师塔记载,后因多种原因损毁。现在这个国师塔由国内知名的古建园林设计大师吴肇钊亲自创作设计,为九层八面的楼阁式佛塔,总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塔高62米,意为纪念玉琳国师圆寂时62岁。国师塔分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四大部分,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和框架结构。国师塔秉承历史古刹地域特征,辅以明清建筑风格,绚丽与威严完美结合。目前这里成为运河两岸不可缺少的一处景观。欢迎各位到淮安做客。

11. 桂林市能仁寺营业时间

桂林全州有个湘山寺,蛮大,里面有蛮多尼姑的。

阳朔有鉴山寺,是座名寺,里面接待游客为多,香火旺盛,但宰客严重。

桂林市内七星公园有栖霞寺,内有宏大的观音坐像,香火袅绕,但也是以接待游客为主。

西凤路有能仁寺,香火旺。我每年大年初一都是到那烧头香。

雁荡山能仁村附近景点 雁荡能仁寺

1. 雁荡能仁寺

我国人工冶炼铁较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要晚。据现存记载和对出土文物的考察,大致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再早的传说和推测就不大可靠了。

《左传》记载,春秋时晋国人赵鞅曾率军队到汝滨,在那儿征收生铁,铸造了一个刑鼎,上面铸书了范宣子的刑书。

《管子》一书(虽为后人托名管仲所撰,成书较晚,但内容多取材于春秋时齐国官府的档案)曾记载:“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一,……出铁之山三千六百有九”。

东汉时人赵晔的《吴越春秋》说:春秋时吴王阖闾命工匠干将“采五山之铁精”进行鼓冶,锻造宝剑,他在妻子莫邪的协助下终于炼成两把锋利无比的名剑。这些记载都是有较大参考价值的。

从出土文物看,迄今最早由人工冶炼的铁器可举出这些:在甘肃灵台出土了春秋晚期的铁柄铜剑;在江苏六合县程桥出土了春秋晚期的块炼铁铁条和生铁丸;在长沙识字岭楚墓出土了生铁臿(锹);在长沙窑岭山出土了楚国铸造的铁鼎。从时间上看与文献记载大体一致。当然,在更早的时候,我国先民还曾接触过陨铁,不过那不是人工冶炼的。例如,1972年在河北藁城县台西村商代中期遗址中出土过一件铜钺,其上镶有铁刃,经过科学鉴定,那是用陨铁嵌铸到铜钺上去的。那么怎样鉴别人工冶炼的铁和陨铁呢?主要根据是两条:其一是古代的人工冶铁中必然含较多的硅酸盐类夹杂物,而陨铁中不会有。其二,陨铁中总含有较高含量的镍(大约5%)和一些钴,而且镍、钴在铁中的含量呈高低相间的分布。

  在古代,炼铁的原料主要是富铁矿石(赤铁矿)。把它与木炭混合后,放在炼炉中点火鼓风,进行冶炼。木炭燃烧,既造成高温,又生成还原氧化铁的一氧化碳。实际上需要的冶炼温度要在1000℃以上。按照一般的发展规律,原始的冶铁可能只是利用自然通风或用皮橐鼓风,温度不会太高。生成的铁不致液化,所以产品是半熔融状态的铁块,矿石中的其他未还原物质和岩石类杂质(矿渣)不能离析出来,便与铁形成一个熔块,因此得趁热反复锻打,挤出其中大部分的夹杂物。这种铁就叫做块炼铁。生产这种铁费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也低。但它含炭极低,接近于纯铁,熔点虽高,但质地柔韧,易于锻造加工。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人们不断加高炼铁炉的身高,强化鼓风,炼铁炉逐步从地坑式发展成竖炉式,燃烧强度就会加大,产率就会提高。但也引起新的问题,随着冶炼温度的升高,铁中渗入的炭量也会增加,矿石中的硅、硫、磷经过还原后也会渗入铁中,这样便会得到另一品种的铁,即生铁。因含硅、硫、磷等杂质,熔点会降到1150℃左右。固然容易获得铁水,与炉渣可以较好地分离,也便于铸造,而且生铁质地坚硬耐磨。但也出现了严重的缺点,即非常脆,几乎完全失去了锻造的性能。

  从冶铁进步史的角度来看,值得重视的是我国生铁与块炼铁居然同时出现,而在欧洲,虽然很早就掌握了块炼铁技术,但到14世纪才利用生铁。我国所以能在较早的时期就炼出了生铁,大概与我国青铜冶炼技术的高度发展有关。因为像铜绿山冶铜遗址中所发现的那种鼓风式竖炉如果强化鼓风,那么在加入铁矿石的情况下就有可能炼出生铁来。

  我国这两种冶铁工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共存的。块炼铁虽然工效低,但工艺和设备简单,产品又有优良的锻造性能,在炭火中进行渗炭,即可成钢,因而是古代锻造铁和钢的重要原料,它适应了当时社会锻制兵器和工具的需要。自春秋晚期 后,历代的以块炼铁或以它为原料的渗炭钢所锻造的器物几乎都发现了。例如大冶铜绿山古矿井出土了锻制铁工具;西安半坡战国中晚期墓葬出土了铁凿;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了各类锻造兵器;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了铁兵器,包括中山靖王刘胜的铠甲(由2859片锻铁甲片缀成),它们都是块炼铁的制品。即使在西汉末期发展出了炒钢技术以后,块炼铁仍然流行,例如北京顺义县东汉砖石墓出土的铁器、陕西唐代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铁剪、北京元大都顺承门外(今宣武门内)出土的长铁刀,还都是用块炼铁(或夹炒钢)锻制的。

  我国古代的生铁则先后发展出了四个品种。白口铁出现最早,前述六合县程桥出土的铁丸和长沙出土的铁鼎都是典型的白口生铁制品。其中所含的碳以碳化铁状态存在,这种生铁质硬而脆,断口呈银白色。它的优点是耐磨,所以适合制作犁铧之类的农具。我们的祖先很快就给它找到了恰当的用武之地。第二种生铁是灰口铁,因为其中含硅较多,而它能促使铁中的碳石墨化。因此小片的石墨使这种铁的断面呈灰色,而基体变成了含碳低的铁,所以其脆性减小。这种铁的铸造性能好,凝固收缩小,适用于铸造较精巧的物品。目前最早的灰口铁出自满城汉墓,是用来制作车上的锏(轴承)。由于灰口铁中含有石墨片,有一定的润滑作用,所以制作轴承正是它的专长。第三种是麻口铁,其性能介于上述两种生铁之间,在铜绿山和满城汉墓都出土了麻口铁制品。第四种是韧性铸铁。当把白口铁加热、保温,缓慢冷却时,其中的碳便会以团絮状石墨析出,而基体相当于低碳钢或中碳钢,这种过程现在叫“退火”,我国古代把这种工艺叫做“柔化处理”,所得的生铁就是韧性铸铁,这是冶金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这种处理技术,我国先民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摸索,在两汉至南北朝期间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出土的韧性铸铁器物则不胜枚举。

  历来的生铁主要消耗在铸造各种农具、车具上。另外还有一些别的利用,说来饶有趣味。南宋以后曾用生铁大量铸造炮身,有的炮身长达数米,重量从数百到数千斤;西汉中山靖王墓的夹墙里、唐代乾陵墓道的砌石间、著名的隋代赵州桥的石块间原来都浇灌了生铁水,难怪坚固无比,这种工艺叫做“冶金固隙”;河北沧州后周所造的铁狮子是用10余万斤生铁铸造的;山西晋祠的四个大铁人则是赵宋时的大型生铁铸件;浙江雁荡山能仁寺的大铁锅,直径达2.2米,注明宋代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造,重达27000斤。此外,古代铸造的铁塔很多,泰山有一座明代嘉靖间铸造的铁塔,13层,全高竟达10多米。

  如果说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和利用生铁方面总结出过丰富的经验,那么他们在摸索多种多样的炼钢工艺上,则贡献出了更多的聪明智慧,发挥出了更大的创造才能。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钢的国家之一,如果抛开那些不大可靠的传说和揣测,比较确凿的记载和出土文物可以证实,早在春秋晚期,即冶铁诞生不久,就已向炼钢过渡。

从长沙杨家山65号楚墓(春秋晚期)中曾出土一把铜格铁剑,经金相检验,证明它是钢制的,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钢器。在易县战国时期的燕下都也出土过钢剑,经过检验,揭开了战国时期炼钢技术的奥秘。它是以块炼铁为原料的,把它放在炭火上加以锻打,在排挤出其中夹杂物的同时,炭从表面渗进去,所以形成表面炭多,内部炭少的现象。锻打后铁片延伸,工匠便折叠起来继续锻打,并打制若干片锻接成剑身。因此在剑的横截面上就形成了含炭高低相间的分层结构。这 是中国最古老的所谓渗炭钢的炼钢方法。工艺比较简易,所需温度也比较低,当然生产效率也较差,质量也不大好。还值得一提的是,燕下都出土的渗炭钢有的业经淬火。可能初时是工匠们为了使锻成的刀剑冷却得快些,便趁热把它浸到冷水中,后来发现这样做可使钢变得坚硬,于是便逐步形成了一项专门的淬火工艺过程。

  工匠们在炼制渗炭钢的过程中,当然会发现反复加热锻打,次数越多钢件就越坚韧,于是便发展出了百炼钢工艺。“百炼”可以使钢的成分均匀化,夹杂物减少和细化,使钢的质量显著提高。这种钢可算是我国古代钢铁材料中质量最高的品种。冶金史家们曾检验了满城汉墓中的刘胜佩剑,就是百炼钢制品,而且刃部经过局部淬火,所以背部柔韧而刃部坚硬、锋利,可谓柔刚结合。这正是《汉书·王褒传》中所说:“巧冶铸干将之朴,清水淬其锋。”这表明淬火工艺在西汉时已达到成熟阶段。这种钢质量固然很高,但可以想象,“千锤百炼”是十分艰辛的劳动。据说,曹操曾请名匠为他炼制五把宝刀,竟费了三年之久。他把这种刀称为“百辟刀”,意思是说它极为锋利,连妖魔鬼怪都会被它吓跑。也正因为这类制品锻造辛苦,手艺精湛,所以备受后人称颂。浙江省龙泉县相传是欧冶子曾经造剑的地方,后人建有欧冶庙,至今仍是“龙泉宝剑”的产地,享誉中外,也正因为那里的匠师们继承和发扬着我国两千多年来的百炼钢传统工艺。

西汉后期,在我国炼钢史上出现了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创造了以生铁炼钢的新工艺,那就是“炒钢”。炒钢是把生铁加热到熔化或基本熔化以后,放在陶质熔池中继续加热并不断搅拌,借助空气中的氧把生铁中的碳及硫、磷等部分地氧化掉而成为钢(图2-4)。当然,在古代的技术条件和知识水平上,炒钢中的碳含量很难控制在理想的状况,而往往是一炒到底,把生铁炒成了熟铁,所以炒熟铁与炒钢实质上是一回事,熟铁就是含碳已极少的炒钢。在东汉以后,随着炒钢一熟铁这种新工艺的出现,有些百炼钢就转而改用熟铁为原料了。在山东临沂地区苍山出土过一把东汉永初六年(公元112年)造的“三十炼”大刀,是目前发掘到的最早的以炒钢为原料的百炼钢类型制品。这种百炼钢质量极高,东汉后历代名剑宝刀多是用这种工艺锻造的。《晋书》记载,有一种名叫“大夏龙雀”的百炼钢刀,被誉为“名冠神州”、“威服九区”,大约就是以炒钢为原料锻造的。

  大约在晋一南北朝时期,又有一种别开生面的“灌钢”技术问世。这种炼钢工艺的科学原理是根据生铁含碳分过高,质硬而脆,熟铁含碳又过低,质柔不坚。而生铁较熟铁相对来说熔点相当低,如果把生铁与熟铁相互配合,放在一起加热,则生铁熔化,渗入熟铁中,两者性质便会折中起来,所以“生熟相加,炼成则钢”(宋应星语)。这种炼钢工艺到了南北朝时期就有了明确的记载,当时南朝的一位医药与炼丹大师陶弘景就说过:“钢铁是杂炼生鍒〔rou柔,指柔软的铁,即熟铁〕作刀镰者。”东魏的一位道士綦〔qi其〕毋怀文曾用这种钢锻造了一把宝刀,称之为“宿铁刀”,据说极为锋利,他作过一次表演,把铁甲叠成30札,手起刀落,竟截为两半。那么又为什么叫“宿铁”刀呢?《北齐书·方伎列传》有所说明:这种刀所用的钢是使生铁与熟铁同宿一起,如两性交配一样,把生铁精烧熔后灌注到熟铁中去,连宿数次,于是成钢。当时的匠师们对钢和铁还没有多少科学知识,居然能从祖祖辈辈的长期炼钢经验中总结出这种巧妙的方法 实在令人惊叹佩服。到了宋代,灌钢工艺更趋成熟,北宋学者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对它的介绍就更清楚了。那时是把熟铁条屈绕成盘,把生铁块嵌陷在盘条间,用泥封固起来,入炉烧炼,炼成后取出锻锤成钢。他说这种钢也叫“团钢”。这种工艺一直到明代仍很流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也有翔实的介绍。

2. 雁荡能仁寺电话号码

自初九日离别天台山,初十日抵达黄岩。太阳已偏西,从南门走出三十里,歇宿于八岙的旅舍。十一日 走过二十里路,登上盘山岭。遥望雁宕山的那些山峰,就像木芙蓉直插蓝天,片片花瓣般的景色扑进人的眼里。又前行二十里路,在大荆驿用饭。向南渡过一条溪水,见西边的山峰上点缀着一块圆石,奴仆们认定是两头陀岩,我则怀疑即是老僧岩,但又不很像。走了五里路,经过章家楼,才看清楚老僧岩的真实面目:穿着袈裟,头上秃顶,形象逼真地直立着,高约百尺。其侧边又有岩石像一小孩童弯腰曲背地跟随在后面,不过平时被老僧所遮掩罢了。从章家楼走出二里路,在山半腰处找到石梁洞。洞门东向,洞门口有一石桥,从洞顶斜插于地上,有如飞虹下垂。由石桥侧面的缝隙中一层一层地拾级而上,上面高而宽敞、空阔。坐下休息了好一会儿,才下山而去。由右边的山麓越过谢公岭,渡过一条溪涧,顺着溪涧岸向西走,就是去灵峰的道路。刚一转过山腋,就见两边的岩壁陡峭笔立,直亘云天,险峰重重叠叠,形态万千,有的像刀削般直立,有的像群峰簇拥,有的像并列的竹笋,有的像挺拔的灵芝,有的像笔一般直立,有的像头巾一样倾斜。山洞洞口有的像卷起的帷帐,水潭有的碧绿得像澄清的蓝靛一般。双鸾峰如羽翼相接的双飞鸾,五老峰酷似五位联肩并行的老翁。走过景致如此幽奇的一里多路,到达灵峰寺。顺灵蜂寺侧的山道登上灵峰洞。灵蜂中部是空的,很特异地耸立于灵峰寺后,其侧面有缝隙可以进入。从缝隙处走过数十级石磴,直达窝顶上,深远处的平台方圆而宽敞,其中有十八罗汉等塑像。坐在平台上玩赏景色,直到暮色降临才返回灵峰寺。

十二日 饭后,从灵峰右侧山脚去寻觅碧霄洞。返回原路走,到达谢公岭下。从南边经过响岩,走五里路,到净名寺路口;再走进去寻觅水帘谷,所谓水帘谷,就是两崖相夹,流水从崖顶上飘落而下。走出水帘谷五里路,就到了灵岩寺。这里四面围合着绝壁,摩天劈地,通过曲折的小道进去,仿佛是另外开辟出来的一个广阔世界。灵岩寺位居其中间,南向,背后则是屏霞嶂。屏霞嶂顶部平而整齐,岩石呈紫色,高有数百丈,宽与高相称。屏霞嶂的最南处,左面是展旗峰,右面是天柱峰。介于屏霞嶂右胁与天柱峰当中的地方,最先看见的是龙鼻水。龙鼻水的出水洞穴,从岩石缝隙一直向上,像灵峰洞,但小一些。洞穴内岩石的颜色都呈黄紫色,唯独缝隙口有石纹一缕是青红色而又湿润,很像龙鳞龙爪的形状。从洞顶部连贯到洞底,落下的一端很像人的鼻子,鼻尖端的石孔可以容纳手指,水就从石孔内滴下来,注入石盆中。这就是屏霞嶂右边的第一奇景了。屏霞蟑西南面是独秀峰,比天柱峰小,但高度和岩石的尖锐却不相上下。独秀峰之下是卓笔峰,高度有独秀峰的一半,岩石的锋锐却与两峰一般。南面的山坳间,轰然向下飞泻的,就是小龙湫瀑布了。隔小龙湫瀑布与独秀峰相对的,是玉女峰。玉女峰顶开满鲜艳的春花,很像是插在玉女发髻上的装饰。从此经过双鸾峰,即以天柱峰为尽头。双鸾峰只有两座山峰并列耸起。峰际有“僧拜石”,身 袈裟、伛偻着躯体的样子,很像老僧人。由屏霞嶂的左胁、介于展旗峰的中间地方,最前是安禅谷,安禅谷即屏霞嶂的下岩。东南面是石屏风,形状相似屏霞嶂,高度、宽处各为屏霞嶂的一半,正好插在屏霞嶂的尽头处。石屏风峰顶有“蟾蜍石”,与屏霞嶂侧面的“玉龟石”相对。从石屏风向南去,展旗峰侧面的褶皱中,有小径一直通向峰顶,石磴级的尽头处,有石门槛阻隔着。俯身石门槛而窥看,下临似乎看不到地,头顶上嵌镶着高高的天空。展旗峰外有两个圆孔,侧面有一个长孔,亮光从孔中射进来,别有一种境界,这就是天聪洞,是屏霞嶂左方的第一奇景。尖峰与高山重重叠叠,左右回环相对,奇异精巧的景致层出不穷,真不愧为天下奇观!而小龙湫瀑布的水向下流,流经天柱峰、展旗峰,有石桥横跨溪流之上,灵岩寺的山门则面对石桥。石桥外面,可看见含珠岩在天柱峰麓,顶珠峰则在展旗峰之上。这又是灵岩寺的外观了。

十三日 从灵岩寺山门出来,顺山麓向右走,一路上只见山崖、岩壁参差不齐,流霞与山间的色彩相辉映。高峻而顶部平展的,是板嶂岩。板嶂岩下耸立而又尖又窄狭的,是小剪刀峰。再往前,重重叠叠的山岩之上,一座亭亭玉立的山峰直插云天,那就是观音岩。观音岩侧面则是马鞍岭横亘在前方。险要的山道盘旋、曲折,越过山坳向右转,有溪流浩浩汤汤,山涧底部的石头平坦得像细磨刀石。沿着山涧深处前进,大约离开灵岩寺十余里,经过常云峰,就见大剪刀峰介立于涧旁。大剪刀峰北面,重岩陡然耸起,它的名称叫连云峰。从这里,山环水绕,峰回壁合,岩崖穷尽了。大龙湫瀑布的流水,轰然下泻,直捣潭中。山岩的态势开展而陡峭,而流水没有河床 承受,于是腾空飘荡而下,顿时令人目眩而心有恐惧。水潭上方建有庙堂,相传是诺讵那罗汉观赏流泉的地方。从庙堂后面沿石级直上,有座建在岩壁上的亭榭犹如鸟儿展翅一般。面对瀑布踞坐着观赏了很久,才走下山岩回到庵中吃饭。蒙蒙细雨下个不止,然而我的心神早已飞到雁湖山顶。于是,冒雨到达常云峰,从常云峰半腰的道松洞外,攀登非常陡险的石磴有三里之多,奔赴白云庵。人已空而庵已坍塌,一个和尚在草莽中,见有客人到来,望了望就离开了。再进入一里路,有云静庵,于是在此投宿。清隐和尚已病卧在床 数十年,还能与客人谈笑。我见四周山峰乌云笼罩,细雨不止,凄凉寒冷,不能不为明天早晨的旅程担忧。

十四日 天忽然间晴朗起来,于是强请清隐和尚的徒弟做向导。清隐说,雁湖中长满了草,已变成荒芜之田,白白地到此,再没有其他可去之处,但可以送我到峰顶。我想,只要到达峰顶,便可得以游览雁湖;于是每人手握一根拐杖,在深草中攀登,一步一喘地走了数里路,才到达高峰之巅。四下一望,白云弥漫,一片白色平铺山峰下面。各座山峰就像云海中的朵朵鲜花,仅露出一点峰顶,阳光辉映在峰顶之上,这景致就好像盛冰的玉壶、清净洁白的瑶台神仙世界一般,让人不能辨别哪是云海、哪是山川陆地。然而,那云海中的玉环山有如轻微的一抹飘带,似乎可以俯身去拾起来。向北远望,山坳中岩壁削立,里面石笋茂盛繁密,参差不一。三面有布满绿树的山崖环绕,景致更比灵岩寺优美。但山谷幽深而境地非常陡险,只听见潺潺的流水声,无法辨别出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遥望四周,峰峦累累,低伏的有如小土堆,只有东面的山峰昂然独自向上高耸,最东边的常云峰,还能够与之相当。

当向导的和尚告退时,指点说雁湖 西面中部的一山峰上,还需要翻越三道尖山。我听从向导的话,等到翻越过一座尖山,路已绝断;再越过一座尖山,一看所要登临的山顶,已经在天的中间。自己想,《大明一统志》说:“雁荡在山顶,龙湫瀑布的流水,就是从雁荡而来。”现在山的地势逐渐下降,而上龙湫的山涧,却是从东面的高峰发脉,距离这里已隔开两道山谷。于是改变行走路线向东走,望着东面诸峰中的高峻山峰趋赴。莲舟和尚感到疲劳,不能跟上我。由原路向下走,我与两个奴仆向东越过两座山岭,人迹完全消失了;接着,前面的山越来越高,山脊越来越狭窄,两边相夹的岩壁直立,使人感到像在刀背上行走。而且石片的棱角、锋芒非常突出,每越过一道山脊,即遇到一座陡峭的山峰,都是从如刀剑般锋利的石片的缝隙中攀援而上。就像这样攀越了多次,但见所经境地难以容足,又怎么能容纳下一个湖泊呢?接着就是高峰的尽头处,一座石壁如刀劈一般陡峭,我一向惧怕石片锋利逼人,而到这里已经是没有锋利的石片可以放置脚了!在山崖上踌躇再三,不敢再由原来的小道返回。俯瞰南面的岩壁上有一石级,于是叫奴仆们脱下四条裹脚布接成布绳,从悬崖上悬空垂下,先让一奴仆顺布缒下去,我第二个跟从他缒下,想着可以找到攀援的路。等下到石级处,仅仅能容纳脚,再没有多余的地方。遥望岩壁下面,非常陡峭,深有百丈,想要设法再攀援上去,而上面的岩石嵌在空中三丈多高的地方,不能飞越登高上去。手拉布绳试着往上攀登,布绳被凸突的锋利石头所紧勒,忽然中断。重新把布绳续接好使它悬空,竭尽全力挽布绳腾空跳跃,得以再次攀登到上面的岩石上。脱离险境,回到云静庵时,太阳已渐渐西坠。主人及奴仆们的衣服和鞋子全都弄得破敝不堪,寻觅雁湖的兴致大为减退。于是,告别清隐师徒下山,再次到龙湫瀑布。而溪水积攒了雨水后,怒涛奔腾,倾泻而下,态势变幻极大,瀑布如喷雪,声大如雷轰鸣,水势比昨天增大一倍。一直坐到天黑才出山门,南行四里路,宿歇于能仁寺。

十五日 在能仁寺后寻觅到方竹好几把,竹细如树枝;竹林中新长的竹条,大的径围可达一寸,比较柔软,不适合做手杖,而老的竹条已经砍伐殆尽了!于是,从岔道度过四十九盘岭,一路顺着东海边向南行,翻越窑岙岭,往乐清县而去。

3. 雁荡能仁寺 大年初一

1、灵峰——真济——南坑——南阁牌楼(约3小时)

2、灵峰——紫竹庵——雪洞——长春洞——观音洞顶峰(约2小时)

3、灵峰——谢公岭——东石梁洞——接客僧——白箬岭(浙闽古驿道,约3小时)

4、灵峰——万象峰——朝阳洞背——朝阳洞。(约2.5小时)

5、三折瀑——烈士墓后峰——森林公园(水帘洞)。(约2.5小时)

6、三折瀑——烈士墓后峰——森林公园(水帘洞)——莲花洞——小龙湫。(约4小时)

7、三折瀑——烈士墓后峰——森林公园(水帘洞)——莲花洞——小龙湫——方洞铁索桥。(约4.5小时)

8、大龙湫——龙湫背——雁湖岗——西石梁洞(瀑)——雁芙。(约6小时)

9、跨越乐清最高峰(百岗尖):大龙湫——龙湫背——百岗尖(雁荡最高峰1056米)——显胜门(东加岙)。(约6小时)

10、大龙湫——东岭——西石梁洞(瀑)——雁湖岗。(约3.5小时)

11、104国道——小岙村——小芙蓉——筋竹涧——大龙湫。(约2.5小时)

12、104国道——环山村——飞泉——能仁寺(燕尾瀑)——大龙湫。(约3小时)

13、104国道——环 村——十八盘岭——方洞。(约2.5小时)

14、雁芙——岭底——永加花坦——楠溪江(也适合骑自行车)

15、雁芙——鹤盛——楠溪江(也适合骑自行车)

16、跨越雁湖岗:庄屋(散水瀑岩)——砩头——长岭头——湖南岗——雁湖岗——雁湖景区:梅雨瀑、罗带瀑、西石梁瀑、洞等。(约6小时)

4. 雁荡山 寺庙

1、江心寺

系全国重点开放的著名古刹丛林,本名龙翔禅寺,但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而俗称“江心寺”。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望江东路江心屿。

2、妙果寺

始建于唐,兴于宋,系由一代宗师宿觉大师创建,1983年修复重建,乃是东瓯著名的古刹之一,为浙江省政府批准重点对外开放寺院。寺内宋元年间铸造的“济陀古钟”,俗称“猪头钟”,被写入温州民歌《叮叮当》而世人皆知。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西路292号。

3、护国寺

为浙南一大名刹,是温州重要的佛门圣地之一。重建的护国寺总体规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宗教活动区、僧人生活区、塔院区、广场区。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景山护国寺

4、温州太平寺

坐落在太平岭右侧之翠微山南麓,依山涵水,殿宇巍峨,风景秀丽,素有城内有嘉福(嘉福寺)、天宁(天宁寺),城外有护国(护国寺)、太平(太平寺)之美誉,是温州著名的丛林之一。全寺占地面积29335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总造价计人民币3800万余元。太平寺古刹将以崭新、古香古色,气象万千的面目,成为温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旅游的胜地,为广大香客和佛教四众弟子听经闻法、念佛修持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道场。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鹿城路812号

5. 雁荡山灵严寺

一天能走三个景区。

一天游玩“雁荡三绝”,大龙湫、灵岩、灵峰

大龙湫主打是大龙湫瀑布和移步换景,门票50元/人。移步换景之后穿过林子就是天下第一瀑——大龙湫瀑布,中国四大名瀑之一,单体落差全国第一,190余米。丰雨季的瀑布可谓是气势磅礴,犹如一条一泻而下的白色水龙。

在大龙湫停车场坐公交去灵岩景区,门票50元/人,进景区后没过多久你就会看到徐霞客的雕像,这里有个岔口,右边通往双珠谷,不建议去,沿左边走一路上,可以看到老僧拜塔、雄鹰展翅、莫言题字等景观,然后到达灵岩寺,这里是灵岩景区的中心地带。

抬头可以看到左右各有一座石峰,分别为天柱峰和展旗峰,两座峰之间有一条绳索,在这里将会表演雁荡三绝之一——灵岩飞渡,在天柱峰和展旗峰的峰顶拉上一条绳子,这里高达200米,宽亦200多米,可谓世界罕见,人在绳子上表演翻跟斗、飞翔等动作,堪称一绝,并且可以听到乐清民歌——《对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