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古堆古文化遗址

大古堆古文化遗址

大古堆古文化遗址位于永宁镇侯冲村十六组(杨家岗)西150米,东经118°31′48″,北纬32°07′24″。

高安市六大文化古遗址之简介

写在前面的几句话

高安自古就是一块历史悠久,宜居宜游的人文福地。《高安寻古》近期推出的几篇介绍高安历史的文章,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尤其高安藉在外乡亲,纷纷来信来电褒赞,希望把高安的厚重历史文化继续传扬下去。应广大读者之要求,本期将推出几处座落在高安市境内的古遗址。由于古遗址较多,拟分两期刊完,敬请分享。

一、杨村遗址

杨村遗址,位于灰埠镇西南约两公里,地处杨村和锦惠渠之间的小土岗上;距高安市城西南约十五公里。

从遗址断面能看出约一米厚的堆积,经省文物工作队用2Ⅹ2米的探沟钻探得知:第一层为扰乱土层,厚约25厘米,出土的文物有有料石三件,器足一件,印纹硬陶片若干件。第二层为文化层,原约65厘米,出土遗物多为泥质红陶,次为泥质灰陶,并有料石2件,扁棱形石镞1件,未发现印纹硬陶。

该遗址出土的陶片纹饰,有回纹、条纹、窗格纹和方格纹中加圆圈纹等;器形有壶、罐、豆、钵等;器多平底。杨村遗址据原调查资料,初步认为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

文献索引:

胡义慈、李家和:《高安县灰埠镇新石器时代遗址复一宜简报》,巜文物工作资料》1961年第4期。

二、下陈遗址

下陈遗址,位于原下陈乡(今相城垦殖场)西北方向约1500米处,距高安市城西南51公里。其南面原有漳浒河,现巳改道;原英冈岭矿务局水泥厂至相城垦殖场的公路自西往东横贯其境;东北端1000米处是反泉遗址;西北面与漳浒山背遗址仅一山之隔。

下陈遗址原是一座高出周围2至3米的丘陵台地,面积约为36000平方米。1976年调查时已平整为水田,尚有30厘米厚的文化堆积。省文物工作队试掘1×2米的探沟,土色黄褐,并夹有烧结土块,30厘米以下为生土层。出土的石器有斧、锛、锥、镞等生产工具。还有石环、玉璜、玛淄瑙玞和骨璜等装饰品。1981年和1982年复查时采取到石镞、有段石锛和陶纺轮等。

原遗址陶片堆积丰富,其中82%为黑皮磨光细泥红、黄陶,亦有少量薄似蛋壳的黑陶。能辨认的器形有豆、圈足壶、宽把手小壶丶平沿敛口罐等。器表多为素面,有的豆座上饰有圆形镂孔,豆盘外壁饰有一圈弦纹,壶的圈足上镂有弧形三角纹饰,其宽把手上镂刻有2至3个圆孔。

10%为夹细沙黄、灰陶,均以云母碎末作掺和料,器表抹平。器皿有敞口直壁平底罐,敛口薄唇折腹圆底钵。个别陶罐口沿饰弦纹一周。

5‰为夹砂红陶,其中鼎足11件,分扁平式、鸭嘴式和圆锥式三种。罐残片1块,厚重、直壁外有宽带附加堆纹一周,在堆纹上饰有蓝纹。

3%为白陶,有一泥质高领广肩罐,肩部刻划间断雷纹和同心圆纹,下饰凹弦纹两道,在弦纹中刻菱形纹。斝足一件,足中空。采集和出土的遗物均藏江西省博物馆

根据暴露和出土的文化遗物分析,下陈遗址的时代大约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末期,距今四千年左右。是本省首次发有黑皮磨光红、黄陶和薄黑陶为主要内容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界称:"下陈类型"。

文献索引:

(1)刘林:巜高安县下陈遗址的调查》,巜文物工作资料》1978年第6期。

(2)陈行一:巜高安县新发现的几处古遗址》,巜江西历史文物》1982年第4期。

(3)彭适凡:巜江西新石器时代考古》,巜江西考古》(江西省文化厅文物处编、专业参考材料之二)。

丁家渠遗址

丁家渠遗址,北临锦江,距市城西南约14公里。位于灰埠镇西北约半公里的河旁台地上,台地高出水面10米许。遗址面临小溪,被近代墓葬和开垦荒地所破坏。

此遗址发现于1956年,为配合锦惠渠工程,由省文物工作队进行过两次调查和钻探。1961年11月间,省文物工作队在残存的约600平方米的范围之内,开了2X2米的探沟,发现其文化堆积可分为三层:(以T,北壁为例)。

第一层为表土层,灰黑色土,厚约10厘米左右,內含草皮、树枝等杂物。

第二层为褐色土层,土色微黄,较松软,厚约15厘米左右。出土较多的几何形印纹硬陶,还有火候较低的绳纹和素面泥质软陶。

第三层为红褐色土层,比第二层坚硬,厚约35一一40厘米。出土的遗物均为素面泥质软陶,不见印纹硬陶。

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有厚约0.5一一1厘米的粗沙、碎石层。布纹板瓦和少许几何印纹硬陶多出于砂石层之上。

在探沟之南,还发现圆形灰枕一个,被近代墓葬破坏。坑残深80、直径230厘米。坑边为生土,坑内为坚硬成块的灰黑色土堆积。出土的陶片多为泥质灰陶,夹砂红陶次之;纹饰多素面,绳纹次之,仅见一件回纹泥质红陶钵残器;鼎足均呈锥形,为夹砂红陶和灰陶。

根据文化堆积和出土遗物分析,丁家渠遗址具有两种文化遗存。即上层为商周代文化遗存,下层可能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

文献索引:

胡义慈、李家和:人《高安县灰埠镇新石器时代遗存复查简报》,《文物工作资料》1961年第4期。

四、 猪头山遗址

猪头山遗址,位于大城镇堑上村(原属邓龙行政村)西100米的山坡上,距市城东北约16公里。西距大禾里村70米,南面山坡下为水田,北面是绵蜒起伏的山峦。坡下原有一条东西转南流向的小河,现巳改道。山顶是坡度缓和的坪地,高出坡下地面约50米,属台地形遗址。现遗址有二分之一开为耕作地,三分之一植为杉树林,动土较为严重。

从暴露的断面观察,文化层约厚20一一30厘米。采集的遗物标本有石器和陶器残片,皆为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器:石刀,通体磨光,有的有死,呈半月形,有的呈角角梯形。石锛,其中断面有的呈长方形,有的呈椭圆形,有的有段。砺刀,通体磨光,赫褐色。一面光凸圆浑,一面平整,中有凹槽。

陶器器形有:鸭嘴状足鼎,折肩罐、甗、豆等。均属硬质陶,有夹砂红陶、黄陶与灰陶三种,纹饰有大方格、细方格、长方格纹,网纹、蓝纹、编织纹、堆绳纹、弦纹、窝纹、瓦绞、蕉叶纹、菱形与瓦纹组合等。

遗址地表陶片和石器,俯拾可得。根据暴露遗物分析,此遗址属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址。上世纪1983年5月,此遗址已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 反泉遗址

反泉遗址,位于下陈乡反泉村南1500米,南面与原相城垦殖场石灰厂的窑顶相连,窑顶北向斜坡下有三个自然洞穴(为石灰石溶洞)。遗址占地面积为10000平方米,为红壤台地。

遗址旁原有一条小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灭螺大会战时填塞,改道开过新渠,这处遗址是1982年4月文物普查中发现的,1983年10月又经复查。因大部分已开为农田,动土频繁,文化层尚未查明。

调查采集的标本有:残石斧,断面呈椭圆形,通体磨光。青铜斧一件,体长6、刃宽4、銎宽面3.5、窄面2厘米。刃稍方瓜,长方形直銎内空,外四侧有弦纹一道。体两侧各有一道对称的铸纹。通体附有灰绿色铜斑锈。印纹陶片若干,多系罐、钵,均为硬陶。拍印纹饰有各种方格纹、菱形纹、弦纹、绳纹、云雷纹和田字纹等。

采集的遗物,从器型、纹饰、陶质等看都反映了市境内大部分文化遗址的特点。与邻近的宜丰上高新余等县市区同时期遗址所出土的文物大体一致,初步定反泉遗址为西周遗址,距今大约为二千六百至三千年左右。1983年5月,此遗址已由当时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 消水洞遗址

消水洞遗址,位于矿山水库管理局张坑村东北侧,距市城约49公里。消水洞原名张坑洞,因这一带曾经数次丶遭遇暴雨冲袭,周围不少村庄、农田几乎被浸没,唯独此洞却安然无恙,洪水涌入洞内消匿于隐河之中,从此改名为消水洞。

此遗址属台地兼洞穴型遗址。洞深200余米,为石灰石熔岩石质。有洞口多处,各囗相通。洞内走向奇特,通道纵横,绅乳石千姿百态,寒气袭人。笔者曾于1968年随母下放回原藉东方红公社茜头大队上连山村,现为筠阳街办管辖,1975年10月,刚好18岁,被抽调参加由县政府组建的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全县一千多应届高中毕业生的热血青年云聚矿山水库,参加水利大会战。闲暇时我曾相邀几位朋友深入洞中探幽,走了不到两丈远,洞内阴森森的,无数蝙蝠扑面飞来,加之传闻洞内有巨蟒入驻,胆小的我不敢贸然深入,因蝙蝠是蚊子的天敌,所以张坑村又称无蚊村。

据考证,在距洞口八米处的“朝天洞"(即顶部一洞口)下堆积了不少印纹陶片。 洞外四周是高出附近村庄、田园的典型台地,砂质红壤土。东面200米处为冷塘村。由西折东北流向的矿山水库总引水渠(即是笔者参与挥汗洒水开挖浇筑的),南约1500米为洞口村,旁边有一小河,修水利时巳填,改开了新渠。

经当年初步钻探得知,洞内堆积为90厘米,洞外堆积为90一一225厘米。采集的遗物有磨制石斧、石刀、刀锛和有肩石锥等。残陶器形有丁字形、羊角形、单窝鬼脸式鼎足和罐、鼎、鬲、豆等器的底部,还有附耳觑(演)形器及半环状直耳等。陶质除红丶灰陶外,还有少量的红脸黑皮陶,大部分是印纹硬陶。采集的抬印纹饰陶片的种类较多,有各式方格纹、弦纹、眉纹、曲折纹、云霞纹、细窝纹。菱形纹、叶脉纹。绳纹、指甲状堆纹和回字纹等。还发现灰陶网坠若干。

仅以发掘出的文化层推算年代应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至于它的文化内涵和其它意义,尚待有关专家进一步发掘。上世纪1983年5月,消水洞遗址已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明宫遗址公园(探秘古都长安的历史文化遗产)

大明宫遗址公园是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处公园,它是大明宫的遗址,也是唐朝皇宫的所在地。公园占地面积约为32.5万平方米,包含了多个唐代建筑遗址和文物展览馆。

大明宫是什么时候建造的?

大明宫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在公元634年开始建造的,历时近20年才建成。它是唐朝皇宫的所在地,也是唐朝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象征。

大明宫有哪些建筑?

大明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包括了皇宫、宫城、祭祀场所、文化建筑等多个建筑。其中为的建筑是九重宝殿,它是唐代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大明宫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大明宫是唐朝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之一。它的建造和发展反映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同时也表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辉煌。

大明宫遗址公园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明宫遗址公园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遗产,还是一个美丽的公园。在公园内,游客可以欣赏到唐代建筑的残存之美,并且可以在公园内散步、休闲、观景,感受到古都长安的历史韵味。此外,公园内还有多个文物展览馆,展示了大量的唐代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是古彝文化吗?

个人认为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同属于两河流域文明,因为她们有高度的楔合性,当时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在北半球的辐射可以用四面八方来形容,因为她们在公元前三千年前的发达呈度己经超过了古埃及,就目前现有资料来看,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以及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图藤,以天地万物之图象,山川鸟兽之形迹最终演化成文。可这时期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文明呈度最高,也随着波斯帝国不断的扩张,他们的文化不但夸越了天山,而且向西穿越了亚平宁半岛入驻欧州。而三星堆文明与中土文明和古彝族人的文明目前没有直接的物证来证明他们有联系,况且这个从天而降,格格不入的文化目前只能用异城文化来解释,且同时期有高度文明的只有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只有他们在公元前三千年前就己经成熟的应用冶炼和黄金应用技术。故由此及彼分析,三星堆文明与金沙遗址非古彝族人的文明,属于外来两河流域的文明更合适,个人妄言微议,望众友友斧正虽评。(小龙写于城固西关)

三星堆遗址,会不会就是一直都未找到的夏朝都城?

三星堆遗址几乎比夏朝还要早,当然也不排除就是传说中的“夏朝”,只是三星堆偏离了中原文化圈,且没有文字表明三星堆就是历史中的夏朝。所以,史学界也不会承认,毕竟在古蜀国的遗址上面发掘出来的。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古蜀国在夏朝时期并没有与中原交往,他们认为古蜀国比较封闭偏远,属于同一时期的另外一个文明。

不过三星堆遗址的挖掘,也狠狠的打了某些专家的脸。以前很多专家鼓吹中原文明优先于周边其他地区的文明。意思是除了中原,其它地方都很落后。但是,三星堆遗址被挖掘出来以后,竟然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玉器、象牙等等,有的东西在中原都没有被挖掘出来,而在三星堆里面却出现了。所以说,三星堆的挖掘,狠狠的打了某些专家的脸。

至于三星堆是不是夏朝,这个也不能妄下结论。中国最早的史书都集中在中原文明,且三星堆又没有文字记载,很多史书里面也没有说夏朝在蜀国。所以,就导致了一个盲区,考古学家把考古的重点放在了河南和陕西,且不知疲倦的去寻找,也没有考古出关于夏朝的物品,以此来证明夏朝就存在中原地区。假设,三星堆就是夏朝遗址,那么很多历史都会被改写。尤其是《史记》里面的记载,就会被推翻。所以,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史学家们还是相信书里面的东西。

有兴趣的朋友其实,可以去了解一下三星堆遗址,该遗址打破了很多世界纪录。我认为三星堆文明发源于长江流域,甚至要优先于黄河文明。但是,历朝历代争夺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中原地区,没人关心中原以外的文明。所以,导致考古进入一个盲区。总之,三星堆是不是夏朝,这个问题还有待考证。最大的障碍在于,没有文字记载,三星堆到底属于那个国家。而像《史记》这样的正史,又把夏朝定在了河南一带,假如,在中原地区真的没有夏朝,那么古蜀国地区,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夏朝也有可能。我认为,三星堆甚至比夏朝还要早的一个文明。《竹书纪年》中说禹的母亲脩己,生生大禹于石纽(四川北川县),且大禹早年也在四川治理过洪水,历史上的夏朝多次迁都,根本不固定,说不定华夏最早的文明,是从四川迁移到中原的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