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壮士纪念碑

抗日英雄壮士纪念碑

该纪念碑座落在全国内河最大煤港——南京浦口新炭场煤港内。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该煤炭港成了日本侵略者掠夺中国资源的港口码头;而在码头毗邻处,即是日军设立的两座“战俘集中营”。

浦口新炭场一带,在日军占领以前,是英国人办的打蛋厂(专用蛋清)。日军占领后,这里成了日本三井洋行经营的三井码头。日本侵略者为了实施他们在中国的疯狂掠夺和镇压抗日力量,1940年初,在三井码头的临江地带,建立了两个战俘集中营,占地约三、四千亩。集中营三面环水,一面为日军严加防守的进出口,周围架设有三道二米高的铁丝网(中间还有一道电网)。集中营内建有一座碉堡并驻有一个日军看守小队和一个炮兵连,相当于一个营的兵力,与浦口镇的日寇宪兵队联合看押战俘。

从1941年开始,日军先后分六批从太原、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向浦口战俘营押送来5000多名抗战中被俘的新四军、游击队和-抗日将士,也有少数因没有“良民证”而被抓的小商、小贩和孩子。

战俘在战俘营内,成了日军不花代价的苦力,每天一早就被驱赶至码头,将中国的矿石、煤炭装运上船,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一天工作达十六小时。

战俘们在营内受尽非人折磨,吃的不是发了霉的豆子就是山芋干,或者是烂蚕豆、高粱面,而且还吃不饱。开始连衣服也没有穿,天寒地冻时,战俘们就用稻草裹身,或用草包戳个洞套在身上。住的条件更为恶劣,几百人挤在一间低矮的木板房(稻草顶),遇上下雨,到处滴嗒漏雨。与此同时,还经常遭到日寇的残酷-。打骂是常事,稍有-即被刺杀或投到江里。大冬天,甚至还将人浑身0,用水喷后,将人绑在树上像冰棍一样地死去。还有人被绑在树上,灌了一肚子水,被日冠用粗木棍猛敲开肚皮致死。日冠暴行罄竹难书。今浦口新炭场坝子窑一带,就是日寇当年埋葬中国战俘的乱葬岗子。至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时,已有4000多名爱国志士被日寇在此-致死。幸存者仅800多名。

集中营内鬼子的暴行,终于激起了战俘们的联合-。从1942年5月到1944年4月,他们先后组织了四次-,但冲出去的仅有一百多人,大多数死在日军的炮火和刺刀下。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和一些将士,曾自动捐款集资,在当年战俘尸骨横陈之地的中心立了一个纪念碑,碑后建纪念塔一座,塔身书“抗日蒙难同志纪念塔”九个大字。解放后,由于人们对-抗日爱将士的认识不足,塔和碑均被毁。

1982年南京市文物普查后,这里被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国庆前夕,在浦口区人民政府和南京港务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今新炭场民生街口重建一座“抗日蒙难将士纪念碑”。并常在此对浦口区青少年和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提案故事|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让“八百壮士”英雄事迹长存

(政协头条记者 顾晓红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2015年8月13日,位于光复路1号的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开馆,成为上海一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8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在这一抗战纪念场所的保护修缮开放过程中,民革上海市委及民革党员政协委员曾持续提交提案建言,助力这项工作的推进。

民革党员政协委员积极建言

“抗战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历史主题。它的内核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不怕牺牲,抗敌御侮的英勇气概;中国人民为民族尊严、领土完整而殊死拼搏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一·二八”和“八·一三”这两次淞沪抗战,大大消耗了日本侵略者的军力、财力和物力,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华北战场的压力,有力地支持了全国抗战。

2014年年初,上海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时任民革市委专职副主委的李栋樑提交“关于保护和修缮两次淞沪抗战遗址的建议”的提案。提案认为,“一·二八淞沪抗战”、“八·一三淞沪抗战”两次抗战的发生地——上海,留下的抗战遗址,见证了民族沧桑,也见证了上海在抗战中的作用。它是凝固上海城市历史记忆的极具代表性的一段民族抗争史,是上海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记忆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保护和修缮两次淞沪抗战遗址,藉此传递抗战前辈民族精神的正能量,显得尤为重要。而上海所存的两次淞沪抗战遗址,现状各不相同,具体归结为以下六种情况:保存较为妥善,或新建纪念物能发挥作用;保存完好,但缺乏文字说明,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保存不好,亟待修复后面向社会;原物不存,新建的纪念物作用不显;战场遗址新建有纪念场馆,但场馆展示理念和手段有待改善、提高;原物不存,亟待立碑纪念。

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苏州河北岸西藏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是交通银行与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与盐业银行)于1931年建成的联合仓库。它是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建筑物,建造得十分坚固。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被称为“八百壮士”,其实仅423人组成的中国军队,在这里浴血奋战,抵住了日军的多番进攻。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

提案认为,1984年9月3日被正式命名为“八百壮士四行仓库抗日纪念地”的四行仓库,属于“战场遗址新建有纪念场馆”,但当时已作为商业用途,顶楼加层设有数十平方米的八百壮士陈列室,就陈列内容和陈列方式,远不符合纪念馆的最低要求。

提案建议,整合各方力量,加强统筹协调,尽快对全市登记在册的二次淞沪抗战旧址遗址进行全面普查。尽快筹建四行仓库抗战历史文化纪念馆,在文物法的许可范围内,先恢复四行仓库的原貌,仓库的建筑内至少应腾出一层楼面作为纪念馆。

对这件提案,承办单位上海市文物局的办理结果是“解决或采纳”,并表示,对“尽快筹建四行仓库抗战历史文化纪念馆”的提议非常认同。“由于涉及到房屋产权的问题,该项目需要多方部门共同协调推进,我局将配合市委宣传部、市国资委、市发改委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指导和资金支持,力争在扩大展陈面积、修缮恢复外立面、调整现有经营业态等三方面有所突破。同时,我局将积极指导四行仓库抗战历史文化纪念馆按照《博物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建设,在陈列布展及藏品征集中充分发挥我局作用,更全面更准确地陈列展示出上海这段全民抗战的历史,使其真正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民革市委两度提案建言获积极采纳

2012年8月,民革市委公布的一项调研成果表明:“一·二八”和“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留下百处遗迹遗址,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利用。“四行仓库陈列室”被安排在仓库7楼一间40平方米的亭子间里,大量抗战遗址遗迹根本没有进入人们的视线……

据此项调研的课题组负责人马鄂云介绍,据初步调研,两次淞沪抗战遗址遗迹共有百余处,包括阵亡将士墓碑、战场纪念建筑物和抗战机构驻地、抗战名人故居等,“抗战遗址遗迹、纪念物是抗战文化遗产,也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应该列入城市规划”。

2015年年初,上海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民革上海市委提交了“关于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上海可移动抗战文物资源的建议”的提案。提案认为,可移动上海抗战文物资源存在着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宣传不够、知晓度低及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提案建议,摸清各单位所藏抗战文物资源家底,整合可移动抗战文物资源;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上海可移动抗战文物知名度等,并推动上海文创人才与上海丰富的抗战文物资源相结合,开发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抗战文化产品。

对这件提案,承办单位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的办理结果是“解决或采纳”。并表示,上海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拥有丰富的抗战文物资源,特别是可移动抗战文物存量大、分布广、内容多,是传承城市历史、建设文化大都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由市委宣传部总体策划,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组织、策划一批有影响力的抗战文物和专题展览,以及形式多样的主题纪念与宣传活动,进一步梳理可移动抗战文物资源,规划与推动可移动抗战文物的保护管理、整合利用和宣传推广工作,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营造珍惜和平、创新发展的氛围。加紧摸底调查,梳理整合可移动抗战文物资源;加强保护管理,做好可移动抗战文物展示提升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多维度地推广可移动抗战文物资源。

针对加强抗战文物、博物馆、纪念馆的保护修缮、开放利用和展示提升,从2014年起,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4.5亿元,对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闸北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陈列馆、金山卫抗日史料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等5处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有关的纪念设施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

如今,这些场馆都以新的面貌向公众展示上海抗战文物资源。

走进位于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一封家信映入眼帘。这是一封家信,亦是一封遗书,它是中国守军第88师下属某团中校团副谢晋元踏上淞沪抗战战场之前,写给自己家人的。在上海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见证中,四行仓库保卫战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段。1937年10月27日至30日,谢晋元率部在四行仓库奋勇与日军激战了4个昼夜,掩护大部队撤退,打退10多次疯狂进攻,毙敌200多人、伤敌无数,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与勇气。“八百壮士”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西墙上,当年战火留下的密布弹孔清晰可见,无声诉说着当年战事的惨烈。其实,当年坚守四行仓库的只有一个营的兵力,为迷惑敌人,谢晋元佯称800人,这才有了“八百壮士”之说。尽管只有400多人,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他们毫无惧色,谢晋元要求全体官兵,抱着必死的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哪怕只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纪念馆的英名墙上,镌刻了壮士们的姓名、军衔以及他们的职务。

苏州河畔,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屹立着,向过往的人们叙述着历史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