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新面粉厂

茂新面粉厂

茂新面粉厂是民族工商业先驱荣宗敬、荣德生等于1900年筹资创办的,是荣氏家族创办得最早的企业,原名保兴面粉厂,后改称茂新面粉厂,又更名为茂新第一面粉厂。生产的“兵船牌”面粉当时享誉全国,还曾远销英、法等国及南洋各地。抗战期间厂房被炸,设备受损。1945年重建,并由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先生出任厂长。至1932年,荣氏兄弟已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9家,成为当时国内资本最大的实业家之一。

茂新面粉厂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源地之缩影,其影响之大、保存之完整,不仅在无锡,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十分罕见,完全具备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无锡市政府和文物单位为了让旧址更好的发挥作用,在原址成立了民族工商业博物馆。

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茂新面粉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袋面粉折射从温饱到小康的新时代

面粉是国人尤其是北方人当家的主食原料,在新时期它与其他主副食品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

6月的天津,骄阳似火。红旗路华润超市里,货架上饺子粉、面包粉、麦芯粉、全麦粉等琳琅满目,69岁的李大娘正在选购饺子面:“包点三鲜饺子,冻在冰箱里,想吃时拿出来一煮特方便。”超市外,快递哥小苏正在送外卖,他每天送四五十单订餐,其中40%是拉面包子、饺子等面食

“面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面镜子。”历史学家罗澍伟教授说,从新中国成立前民不聊生,人们忍饥挨饿,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施粮食定量,保证基本供应,从国家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后取消粮食定量,到人民基本解决温饱奔小康,面粉等粮食消费日益呈现满足人们追求营养、健康、方便的特点,这些都折射出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带来的饮食生活的巨大变化。

天津利达主食大厨房

旧社会:民族面粉业朝不保夕,人民忍饥挨饿

据罗澍伟教授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发源中心,也是面食的祖国。国内近代面粉加工业始于19世纪末,天津、上海等中心城市陆续有了面粉加工厂,面粉加工业与纺织业同为当时两大民族工业。

据《天津粮食志》记载,天津早年间百姓所吃的面粉是用畜力拉石磨磨制而成,1860年天津开埠通商后,物美价廉的“洋面”来到天津,催生了天津近代面粉业兴起。

1878年,曾任海关道台的朱其昂在天津紫竹林村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这是我国第一家用锅炉蒸汽作动力的机械磨坊,开国内机磨面粉之先河。

1906年,天津商人引进国外设备,建成了国内第一家钢磨制粉的涌源机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制粉业开始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面粉工业迅速复兴,国外的面粉和小麦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外资在华面粉工厂也开始扩展,民族面粉工业很快陷入萧条。

罗澍伟教授指出,中国近代面粉业命运多舛,日本侵华后强行吞并面粉企业、横征暴敛留作军用,对粮油实行全面管制,人民生活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前夕,内战爆发,南北粮食断运,面粉厂朝不保夕,天津粮荒严重。据资料记载,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实行按户口配售粮食,每人每月仅配售小麦粉15斤,这年7月,配售小麦粉的价格已由4月的每斤法币38000元,上升到126000元。当时许多月工资100多万法币的工人,收入仅能买十来斤面粉,市民生活十分艰难。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解放军战士在天津东亚面粉厂站岗

新中国:保供应稳市场,粮食定量供应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保供应、稳市场,1955年—1993年,国家实行了粮食定量供应。1955年8月开始实行的城镇人口定量供应的办法,是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出发点是保证城乡人民人人有饭吃,保证工农业生产对粮食的基本需求,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分配问题。当时天津市民每月到粮店凭粮本购买粮食。”在天津粮食行业工作了40多年的老粮食人田永利说。

家家户户的粮本,都记载着家族成长史。只有凭粮票才能买到相应粮食,有钱没有粮票也买不到粮食。

新中国的同龄人、天津和平区包头道居民刘增茹感慨颇深。她生活在爷爷、奶奶、父母及六个兄弟姐妹10口人的大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底子薄,虽尽力保障人们基本口粮,但仍存在温饱问题。困难时期,家里人均30来斤的定量,正常供应时有40%的细粮是标准粉,每人6斤机米(南方籼米),逢年过节供应1斤富强面和1斤小站稻米,其他就是棒子面(玉米面)、高粱面、麦麸。那时副食少,人们肚子里没有油水,吃个馒头都是一种享受。粮食不够吃,刘增茹家每顿饭定量,经常是父亲和男孩分的饽饽要比其他人多。那时,她由于营养不良而浮肿,政府给了3斤黄豆补充营养。天津每月25日是借粮日,可家里等不到这天,23日就到粮店排队,用1斤粮食换5斤山芋,有时借粮票。那时刘增茹是家里做饭的主力,用麦麸、豆渣等做饭。她说用白面掺棒子面烙的饼、大葱炒豆渣都是当年得意之作。

津市食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赵国瑞说,尽管70年来,国家有过粮食供应困难时期,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建设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产量除1959年至1962年国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及受“浮夸风”影响大幅下降外,几十年来包括小麦在内的粮食产量都呈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据有关统计数据,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年,全国GDP为466亿元;2018年是90.0309万亿元,是1949年的1932倍。1949年人口54167万,粮食总产量11318.4万吨,人均粮食208.8公斤;1953年人口58796万,粮食总产量达16684.1万吨,人均粮食是283.7公斤。1993年人口是1949年的2.19倍,粮食产量是其3.14倍,人均粮食是385.2公斤。2018年人口是1949年的2.58倍,粮食产量65789万吨,是其5.8倍,人均470公斤粮食是1949年的2.25倍。

罗澍伟教授说,新中国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粮食供应。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18年全国小麦总产量13143万吨,制粉消费9300万吨。2018年全国小麦总产量超过了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制粉消费量是1954年面粉产量的9倍多。

中粮利金(天津)粮油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化面粉生产车间

改革开放:取消粮食定量,人民生活奔小康

199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票证时代彻底终结。原本只在粮店和定点供应的粮油和主食,开始市场化供应并走进商超等卖场。

从1955年实行粮食定量供应,到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大大改善;从1993年取消粮食定量供应、放开粮食市场,到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领导人民生活奔小康,人们从饮食生活等各方面切身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发展和进步。

“长大了一定要敞开肚子吃馃子(油条),一次吃个够。”50岁的王剑是天津市新疆路社区主任。他说,20世纪70年代时家庭比较困难,不能敞开吃饭,早点吃个馃子都要粮票,不能多吃。那时要敞开肚子吃馃子的梦想至今仍环绕脑海。

在他看来,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主副食品种的丰富,人们对饮食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人们已从要吃饱转变到要吃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过去要吃精面富强粉,现在要更多营养和膳食纤维,买标准粉、全麦粉,度荒时期的麦麸都受人偏爱;二是主食方面要求少而精,餐饮社会化需求大大增加,很多居民基本上不再购买大包装普通面粉了,馒头、面条、大饼、包子外购较多;三是购买家庭专用的面粉,调剂饮食品种,如饺子粉、自发面、面包粉等,自己做馅食、烘焙等。

“国家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肉蛋菜丰富了,粮食也多了。”刘增茹印象较深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济发展了,肉蛋油总产量增加,肚里不缺“油水”了,家里粮食也富裕了,经常用粮票换鸡蛋。1993年取消粮食定量后,吃什么有什么,不愁吃不饱了。她说他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好时代,生活变好了,开始讲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了。过去困难时期不爱吃的东西都成宝贝了,她买麦麸掺在面粉里做主食,买农村石磨的全麦粉。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8年中国人均粮食消费(原粮)已由2013年的121.3公斤降到2018年的109.7公斤,而同期肉蛋菜奶水果等副食消费量都在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18310.8元增加到2018年的28228元。2018年全国食品工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2万亿元,人民饮食消费进入新时期。

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秘书长贾健斌认为,去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人民生活水平进入相对富裕阶段,这是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极大地增强了农产品生产能力和加工能力的结果。人们从过去“吃不饱”到现在的“吃不了”,饮食消费结构、消费模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大众青睐营养健康的膳食结构和消费模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是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责任。

新时代:拥抱消费升级,食品加工业在努力

粮食行业正在供给侧改革发力,拥抱人民大众饮食消费升级的新需求。贾健斌介绍,目前国内小麦制粉生产能力达2.2亿吨,行业骨干企业制粉设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小麦需求平稳,小麦粉供大于求,面粉行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深化改革全面释放粮食产业经济活力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粮油加工业加速整合升级的新阶段。

粮油专家、天津利达粮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戈立新指出,安全、营养、方便、专用型产品应是面粉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要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优、新、特产品比重,重点发展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蒸煮类、速冻类、油炸类、焙烤类等食品专用粉,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化的主食生产,服务百姓饮食社会化的需求。

主食消费社会化需求在不断牵引面粉加工行业释放活力。记者在中粮利金(天津)粮油股份有限公司采访中了解到,该公司专用面粉有几十个品种,包括面包、糕点、方便面及面条、速冻、饺子、包子、麻花、麦麸等专用粉,民用粉中自发粉、家庭面包粉、麦芯粉等也实行专业化生产。专用粉占面粉总产量的40%左右,这一比例还在上升。

中粮利金(天津)粮油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何瑞明说,公司前身是天津利达粮油有限公司,1992年率先研发生产了国内第一袋小包装家庭饺子粉,建设了日产百万个主食馒头的利达大厨房,目前主食品种已达17种,今年春节期间销量突破75万个,成为天津市民主食的重要来源。记者在利达主食大厨房看到,技术人员研发并将香菇青菜、猪肉荠菜、传统猪肉包等主食新品种工业化生产,深受消费者欢迎。

康师傅集团以“品质消费,美好生活”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动能,接轨消费升级需求,采用天然原料萃取、低温加工等新技术,大力研发营养美味的方便面升级产品,目前方便面品种达260种,2018年方便面业务收益同比增长5.73%,达239.17亿元。其DIY面适合家庭制作高档面,消费者根据自己口味选择高汤料包和创意浇头,几分钟就可以吃上味好有趣的煮面。

河南省小麦粉产量以2692.5万吨居全国首位。该省大力发展的速冻主食产品已成为国内产业集群,有300多家企业,年产值达500多亿元;仅三全食品水饺和面点,2018年销售收入就达36.6亿元。此外,思念、龙凤、湾仔码头、安井、狗不理广州酒家、大桥道等多地的企业也都是速冻米面食品市场的佼佼者。

海归青年马长林和董晓菲回国创业建立了生产放心油条的速冻面团工厂,采用先进的发酵方法生产速冻面团,不添加明矾等有害物质,面团回凉后一擀一切一抻即可油炸出酥脆香的放心油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健康。好主食需要既好吃、好用又能增进营养的好面粉。贾健斌向记者介绍,我国面粉加工业正在围绕大健康课题,发力面粉精深加工,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参与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大宗面制品适度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项目,不仅可提升面粉营养,保留更多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还能提高面粉出粉率,间接节省宝贵的耕地资源

新时代,新消费,食品加工业正在将更有科技含量、更具营养、品种更丰富的面粉融入人民美好的新生活。

详见中国食品报第一版

新东方教育、粉笔教育、高途课堂大面积裁员,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在线教育大面积的裁员,背后有行业问题,经济问题,也有监管问题。

1、先说一下,行业问题。

不论是在线教育,还是人工智能教育,都不能脱离教育的本质。

脱离教育的本质谈教育,脱离教育的基本问题,该教育变革,基本都是在“忽悠”。

教育的问题,是教与学的问题,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简单来说,教育最核心,也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的问题。

如果不关注人与人,不关注教师与学生,那么,这样的教育变革,和制造永动机没有太大的差别。

部分在线教育,只关注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只关注教育技术的变革, 而不关注技术对学生、教师的影响。

纵观教育技术发展史,发明家、投资人总会高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幻灯片刚发明出来时,一些发明家就预言,老师将会失业,幻灯片将彻底颠覆学校教育。

互联网兴起,又有专家预言,互联网会改变教育形态,在线教育才是教育的未来。

80后、90后,可能见过幻灯片,现在的多媒体就是由幻灯片演化来的。

从事过一线教学工作的人,基本都有这样的感触,多媒体确实能提高课堂效率,但也会影响课堂效果。

比如,数学课堂上,老师直接用多媒体放答案,会严重扰乱学生的思考过程。反而是,传统的板书,效果会好很多。

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学习环境、讲授者的语音、语调、表情、互动过程等,也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也就是说,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知识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等,一系列“关系”为纽带进行传播的。

在线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分发,强调知识的传播效率,甚至为了提高知识的传播效率,不惜对老师进行包装,打造明星教师。但是,知识传播效率的提高,是以弱化师生关系为代价的。

大部分在线教育,和违背牛顿力学定理制造机器是一样的道理。

有些人可能会说,既然部分在线教育机构,严重违背教学规律,为什么很多在线机构却异常火爆?

这个问题涉及到在线教育的商业逻辑。

2、在线教育的商业逻辑

大部分在线教育,按照产品类型划分,可以分为小班课、大班课和一对一。

按照上面分析的,一对一效果肯定比小班课好,小班课肯定比大班课好。

从某些在线机构公布的财报来看,一对一的复购率和收入额,也比大班课和小班课高。

因此,部分在线教育,主要依靠大班课引流,后续通过营销或者话术,把大班课学员转化为小班课或者一对一学员,最后完成一个销售的闭环。

有些家长愿意选择在线小班课,或在线一对一,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一是,在线一对一比较方便,孩子不用跑来跑去,节省了去辅导机构的时间。

二是,国内教育资源极其不均衡,部分县城或市区,优秀培训讲师极其匮乏,在线教育给这些地区带来了相对优质的师资。

但依靠在线一对一、小班课盈利,又和互联网的规模经济相违背。

一对一需要不断的招老师,不断的提高优秀教师的待遇,否则留不住老师,留不住老师就不可能持续留住学生。

而要触达县城或三线以下城市的用户,宣传成本会非常高。一些在线机构,获得一个精准客户的平均成本是50元。更重要是,三线以下城市,用户购买力有限,机构不可能依靠高毛利获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部分在线教育机构的做法,不是改进产品,或重回线下,而是“打价格战”“广告战”。< /p>

用户不买账,没有关系,只要加盟商、投资人愿意出钱就可以。

过去几年,在线教育火爆,并不是用户需求旺盛,也并不是因为在线教育解决了教育中“效率与效果”的困境,而是因为资本的加持。

炒股不如投资原始股,炒三线以下城市的房子,不如炒限购房。

虽然,普通老百姓手头没钱,日子过得紧巴巴,但金融机构、部分大公司,不缺钱。

央行不断的放水,不论是大水漫灌,还是精准滴灌,大部分钱都会流到让人焦虑,让人攀比的行业。毕竟,这些行业才有可能取得暴利。【这个问题就不详细说了,否则就挡了别人的财路】

依靠资本加持,依靠烧钱,一些互联网公司,也能活下去。

3、教育监管风向的变化

但现在教育监管的风向变了,以后教育机构上市门槛可能要提高,甚至有可能会限制教育产品的价格。

如果不能顺利上市,或教育行业投资门槛提高,聪明的资本肯定会选择急流勇退。

产品本身有问题,用户的需求也有限,又没有了资本的加持,在线教育只能自己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转型,或缩减规模,才是明智之举。

济南一小区旁藏着百年面粉厂 将华丽变身创意园

7月29日,在济南天桥区一小区旁边,建于1921年的成丰面粉厂正在封闭改造,从空中俯瞰,厂房主体还保留着原有的样貌,房顶正在修缮。

据有关部门介绍,济南成丰面粉厂将进行保护性加固修缮,并开展进一步改造。届时,这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厂区将华丽变身,打造成具有创客空间、创展空间、主题餐厅、民族工业展览馆的文化主题创意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