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野王墓

顾野王墓

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今苏州)人,博学多才,于经史、天文、地理、卜筮、篆隶、训诂无所不通,兼善丹青,“画草木尤工”,撰有《玉篇》、《舆地志》、《符瑞图》、《玄象表》、《分野枢要》、《续洞冥记》等书。初仕梁,为太学博士。梁亡入陈,仕至黄门侍郎、光禄卿。卒赠秘书监、右卫将军。《陈书》及《南史》皆有传。

墓在苏州市郊横塘乡澄湾前下舟村,现占地约50平方米,封土直径约10米,高约2米,上下散布大石5块,最大者长约6米,传为陨石,故俗呼“落星坟”。有一大石镌有清嘉庆八年(1803)钱大昕所书“陈黄门侍郎顾公之墓”。墓前原来尚有“顾公神道”两柱出头无楼石坊一座,已于1966年倒毁,清乾隆、光绪所立墓碑亦已不见。

1963年,顾野王墓被列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牌部队》顾一野口中的泅渡训练是什么梗?高粱怎会险些送命?

花煜寒|文

也许这就是军人的宿命,也许这就是像高粱、顾一野这样顶级军人的宿命。

除了与运动员一样都有着满身伤病,还有着每时每刻与死神近距离接触的荣幸。

对于顾一野来说,他有着更多的负担与理想,他对努力让自己活下去有着更强大的执着。

对于孤家寡人的高粱来说,除了江南征这个真爱之外,他心中并没有太多的牵挂。

这也让顾一野与高粱在行事作风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顾一野不仅对事业有着远大的追求与理想,更对照顾阿秀有着一份使命感,这是他对牺牲班长张飞的最后承诺。

高粱内心则是喜爱部队这个大家庭,以至于他可以为了部队的一切而无条件奉献自己。

甚至可以在部队的荣誉和战友生死面前,放弃自己的女神和自己的生命。

无论是顾一野的冷漠,还是高粱的嚣张,他都是将部队与战友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的职业军人。

他们依旧是最可爱、最可敬的那一群人,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

这也是为什么《王牌部队》会向我们展示,高粱、顾一野等人在抗洪抢险中表现的原因之一。

除了1998年那场洪水中的许多英雄事迹之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高粱在下水前与顾一野的那一番对话。

顾一野提到了他与高粱在一次国外训练中的经历,那一次的“泅渡训练”让高粱险些埋骨他乡。

看似两人相互调侃的言语,其实凸显出了高粱的性格,即便在和平年代他也对自己的生死看得很淡。

所谓“泅渡训练(武装泅渡)”对于我军来说,其实是一项再平常不过的日常训练了。

特别是像特战大队这种对军事技能要求比较全面的部队来说,泅渡训练对他们来说就像是水中的五公里武装越野一样稀松平常。

可为什么这样普通的泅渡训练,会差点要了高粱的命呢?

这一切还要从顾一野和高粱受训的单位说起。

也许你会一个叫作“猎人学校”的地方有所了解,著名电影《冲出亚马逊》的剧情背景就是取材于此。

这所“猎人学校”真正的名字其实是“戈戈亚陆军特种兵学校”。

至于这所学校所在的国家与历史就不再多加赘述了。

让这所学校在全球军事界出名的原因是,他的许多训练课程与项目是以贴近实战而出名的。

而且这些“猎人学校”每年都会开设一个国际班,用以培训想要进入学习和训练的国际军人。

加之学员的淘汰率高达50%-80%,所以为全球军人提供了一个比拼和较量的舞台。

然而,这所被传得神乎其神的“猎人学校”真有那么厉害与神奇吗?

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与思考这所学校,以及如果高粱当时牺牲在哪里,真有什么意义吗?

首先一点是,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拥有一支或多支实力强劲的特种部队。

但因为保密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通常都不会对自己的特种部队或其训练、培训单位进行过多的宣传。

而“猎人学校”就不同了,他本质上属于一所私人拥有的军事培训学校。

所以从生源和盈利的角度来说,他是有需求要在国际上卖力宣传自己的。

而且在当地军队与毒贩和民间武装组织长达10年的交战中,也确实积累了大量山地和丛林作战的经验。

再加上“猎人学校”的许多教学理念与战术素养,都从其建立初期便被承袭下来了。

所以,与其说是要到“猎人学校”去证明自己,不如说是通过这样的学习机会,更多地了解先进国家对于特种部队的理念与技战术。

如果像笔者分析的这样,如果高粱在一场培训中牺牲了,或许才是最大的失败。

因为他无法完整地将这些理念与战术带回自己的部队,无法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

其实,对于一支特种部队来说,单兵的作战能力虽然重要,而且也是必要的条件。

但这些并不是唯一的条件,也不是决定行动或任务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因为要评价一支特种部队的实力如何,是要从多个方面与角度来综合评价的。

除去真刀真枪的实战之外,行动前的情报获取能力,物资与装备的投送能力,后备人员及战术上的支撑能力等等,都决定着这支部队的实力与生死。

而这一切都和特种部队背后的军队与国家总体实力息息相关。

如果国家的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实力不是拔尖或出类拔萃的。

特种部中的单兵实力再强,在面对一个军事强国的二流部队时,也不见得有百分之百的胜算。

而这样的一支特种部队,即便自身有着不错的实力,但说实在的战术威胁看似不小,可从战略层面上来看重要性却小了很多。

我无法揣度顾一野内心真实的想法,但我能明白那一次的国际培训对顾一野与高粱意味着什么。

而现在的这两个军人,又对特战大队和红一营意味着什么。

就像郑源对陈大山所讲的那样,顾一野、高粱才是他手中最重要的资产。

而陈大山这种人虽然跟随自己出生入死,但却连做一名普通士兵的资格都没有了。

(看完记得关注“花煜寒”哦!图片来自网络!)

『浙·绍兴』王守仁故居和墓-王守仁墓

王守仁故居和墓-王守仁墓

年代:明

保护等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拍摄时间:2020年4月

甘肃古墓葬丨西宁王和高昌王墓

西宁王和高昌王墓位于武威凉州区永昌镇,为元代墓葬。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地面已无封土,均为家族墓,且有立碑,分别为“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简称”高昌王碑”)和”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简称”西宁王碑”)。1990年,在高昌王墓地发现1座砖室墓,出土有唐代海兽葡萄铜镜和元代白瓷豆4件、铜钟1件等遗物。高昌王碑青石质,碑残,蟠螭首,残高1.3米,宽1.9米,厚0.52米。碑身残高1.82米,宽1.73米,厚0.47米。碑阳汉文楷书36行,行残41字,碑阴为回鹘文,内容详细记载从巴尔术阿尔忒的斤到太平奴八代回鹘亦都护高昌王世系、事迹及回鹘族起源、流派及西迁等。翰林学士承旨奎章阁大学士赵世炎篆额,元代著名学者虞集撰文,大书法家、礼部尚书巎巎奉敕书丹,由高昌王帖木儿补花于元统二年(1334年)在其父纽林的斤墓地立。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移至武威文庙保存。西宁王碑仍在原地,青石质,龟趺座,蟠螭首,高5.8米,宽1.6米,厚0.45米,由碑座、碑身、碑首三部分组成。碑身正背两面刻字,正面为汉文楷书竖行,背面为回 鹘文,记载元平章政事斡栾及其先辈有功元朝,其父忻都公被封为西宁王事迹及回 鹘在河西居住和发展历史。中书参知政事知经筵事危素撰文,中书右丞同知经筵事陈敬伯篆额,滕国公张□书丹。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立。

高昌王碑记载了回 鹘在甘肃河西居住和发展的历史,填补了《元史》和《新元史》的空白,是研究斡栾家族及回 鹘史、河西走廊多民族史的珍贵文献文物资料。高昌王碑、西宁王碑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汉、回鹘文和汉、蒙文对照的碑刻,对研究回鹘族的起源流派,汉、蒙、回鹘族的关系以及元代文学、书法、雕刻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来源:甘肃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