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苏州市凤凰街定慧寺巷22号,是一处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的古塔及大殿建筑遗址。

罗汉院双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两座塔的规模和结构完全相同,均为八角形0式砖结构塔,塔身通高33.3米,共7层,底层每边宽5.5米。塔身各层仅四面辟门,其余四面则隐刻出直棂窗,门窗之上有阑额及斗拱支撑塔檐。塔檐以砖叠涩挑出,弧度较大,共六层,至角起翘,表现出明显的江南建筑风格。塔室平面除第二层为八角形外,其余6层均为四方形。各层之间顺次按45度角相互重叠转换,从下向上仍构成八角形的形式。塔刹为铁制,约占塔高的1/4,这在中国古塔中是极为罕见的。

正殿遗址位于双塔以北21米处,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与进深均为3间,总面积约18.4平方米。大殿四周现存有石柱16根,高约4米,包括雕花圆柱、瓜棱柱、八角柱三种造型。此外,遗址内还保存有覆盆形石柱础30个。其中前檐的6根石柱及柱础均为圆形,通体浮雕有牡丹、夏莲、秋葵等缠枝花卉婴戏图案,堪称宋代建筑石雕艺术中的精品。在遗址内还发现有石门槛、石罗汉、石须弥座、石狮等遗物。

罗汉院双塔是唐宋时期(公元7~13世纪)砖塔形制演变的实物例证,它和正殿遗址对于我们研究当时的建筑、雕刻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

地址:苏州市沧浪区定慧寺巷22号

类型:古塔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512-65227778

开放时间:

8:00-16: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8.0元

漫谈紫竹院|双林寺塔遗址

紫竹院公园是一座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是在明清时期紫竹院古庙、行宫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今天小V带大家看看紫竹院公园的双林寺塔遗址。

双林寺

双林寺是明代万历初年太监冯保修建的家庙,用冯保的号“双林”命名。又据《日下旧闻考》记载,万历四年(1576),西竺僧人足克戬古尔到北京弘法,到此地松下趺坐,后被皇帝赐居于此地,赐寺名“西域双林寺”。

冯保像(大运河·紫竹院历史文化展)

万历五年(1577),冯保督建万寿寺(紫竹禅院成为万寿寺下院)时,扩建双林寺。后来冯保获罪被放逐到南京,双林寺收归皇室所有。

双林寺塔遗址内石雕

清康熙十六年至十七年,纳兰性德曾将亡妻卢氏暂厝于双林寺,并写下多首悼亡词:

望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挑灯坐,坐久忆年时。薄雾笼花娇欲泣,夜深微月下杨枝。催道太眠迟。

憔悴去,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

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寻芳草·萧寺记梦

客夜怎生过。梦相伴、绮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

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著、瑠璃火。

双林寺塔遗址上方承台

双林寺塔

双林寺塔遗址位于紫竹院南门内。明末《帝京景物略》记载:“(西域双林寺)寺后一土山,山前一塔,傍皆朱樱。”所谓“山前一塔”应当就是双林寺塔。

双林寺塔模型图(大运河·紫竹院历史文化展)

双林寺塔原为一座密檐式实心砖塔,坐北朝南,塔身八面七层,南门上额题“藏经塔”,旁注“万历四年造”。

西域双林寺碑记拓片图局部

(大运河·紫竹院历史文化展)

双林寺塔在清代曾破败,后又得到修复。清末双林寺颓废,到1949年尚存砖塔一座。后来塔顶开裂,为保证游人安全,于1975年拆除。

双林寺塔遗址内地面

2011年紫竹院公园管理处委托市文物研究所对塔基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方形基座、八角台基、方形地宫结构界限清晰。

现为保护并展示塔基遗址,在遗址周边和上方建钢筋混凝土墙壁和承台,平台外填土,侧面开窗洞,可从外面参观遗址。

墎墩汉墓及墓园保护展示(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了新动向!

2018年10月31日上午九点,墎墩汉墓及墓园保护展示(一期)工程项目开工仪式在海昏侯国遗址墎墩汉墓墓园举行。南昌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滕俊峰宣布项目开工,遗址管理局党工委书记叶明和介绍了项目建设情况,局长彭印䃂主持仪式。江西文物考古研究院、新建区人大、市文广新局、大塘坪乡及铁河乡等有关领导出席。奋战在遗址保护工作一线的遗址管理局、遗址公园派出所、施工单位和遗址安保人员等约80人参加开工仪式。

墎墩汉墓及墓园保护展示(一期)工程项目

开工仪式

墎墩汉墓及墓园是海昏侯国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叶明和在致辞中表示,墎墩汉墓及墓园保护展示(一期)工程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成立以来的第一个文物保护展示项目,也是遗址公园(一期)建设起步的重点项目。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新建区委区政府和遗址所在乡镇的大力支持下,管理局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将共同努力,把墎墩汉墓及墓园保护展示(一期)工程做成文物保护的示范工程、文物展示的精品工程、廉洁奉公的模范工程、质量高效的优质工程。

墎墩汉墓及墓园保护展示工程

将分期建设

墎墩汉墓及墓园保护展示(一期)工程项目位于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园,墓园以刘贺及夫人墓为中心建成。墓园呈梯形,南北宽约141—186米,东西长约233—248米,共占地约4.6万平方米,约69亩,合汉代100亩。墓园由2座主墓、7座祔葬墓、一条外藏车马坑和园墙、门阙、祠堂建筑构成,内有完善的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墓主人明确,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墎墩汉墓及墓园保护展示工程将分两期进行,一期包括3号至9号墓及4号至6号墓墓前的祠堂遗址保护展示,东门、北门及门阙遗址保护展示,园墙、水井遗址及主墓前的祭祀建筑遗址等的保护和展示,项目共占地约4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内容将包括刘贺及夫人墓、车马坑遗迹等的保护展示。

墎墩汉墓及墓园保护展示(一期)工程项目

各项分布

墎墩汉墓及墓园保护展示工程方案由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遵循“考古先行,不改变原状,最低限度干预,使用恰当的保护技术”原则设计,选取适当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基本解决自然形成和人为造成的威胁遗址安全的问题,消除安全隐患,最大程度的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为后续考古工作及进一步的保护展示工作留出余地,以期为未来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墎墩汉墓及墓园保护展示(一期)工程项目

游客中心、遗址博物馆

计划明年年底开园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将继续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有变化、三年保开园、五年创品牌”的工作安排,加快墎墩汉墓及墓园保护展示(一期)工程项目、游客中心、遗址博物馆的建设步伐,保证明年年底前能完成开园目标;同时积极筹备墎墩汉墓及墓园保护展示(二期)工程、紫金城西城门保护展示工程、墎墩汉墓及墓园环境整治工程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充分挖掘和诠释遗址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早日实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的任务,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四三”任务而不懈努力。

项目介绍

延伸阅读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为遗址保护建设控制地带及周边区域,规划面积共计12.46平方公里。规划按照“一心、一馆、三片、多点”的展示利用结构(即:一心:游客展示服务中心;一馆:遗址博物馆;三片:城址展示区、墓葬展示区、历史体验生态休闲区;“多点”:构成各展示片区的独立遗址展示点),将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划分为墓葬展示区、紫金城展示区、考古预留、待定区、入口功能区、历史体验生态休闲区六大功能区。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遵循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与遗址保护规划中场地原有地形地貌进行“整体保护”与“最小干预”原则。将鄱阳湖西岸低伏丘陵与农耕景观认定为遗址所在区域的典型地貌特性,充分结合地形,在地形的脉络中生成建筑体形,塑造大地景观。项目总建筑面积39330平方米。该遗址博物馆按照国际一流遗址博物馆的建设标准,综合容纳展示陈列、文化交流、文物库藏、研究保护、考古研究基地、管理服务、后勤设备七大功能板块。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展示服务中心位于大塘坪乡,X043县道以北,对接海昏大道及其延伸规划道路的交通接口,距刘贺墓园西侧边界约1.7公里,距遗址博物馆约1公里。展示服务中心以海昏侯墓考古发现的象征王侯身份的玉瑗和用于“礼天”的玉璧为造型元素,总建筑面积7920平方米,集综合展示宣传、旅游服务、交通集散和换乘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位于X043县道以北,距刘贺墓园遗址西侧边界约0.7公里,距紫金城城址西侧边界1.3公里,建筑设计蕴含海昏侯国文化和汉文化特征,取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中多次出现的龙形图案为图形元素,引水相连,以龙形姿态掩映于山光水色阡陌野垄间。博物馆总面积39330平方米,展厅总面积8896平方米。

科潘玛雅遗址中宫殿遗址、方锥形塔、科潘球场

  科潘玛雅遗址

科潘玛雅遗址

英文名称: Maya Site of Copan

国家: 洪都拉斯

所属洲: 北美洲

批准时间: 1980

批准标准

198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届会议报告。

介绍

742-001

科潘玛雅古城的遗址,位于首都特古西加尔巴西北部大约225公里处,靠近危地马拉边境。遗址坐落在13公里长、2.5公里宽的峡谷地带,海拔600米,占地面积约为15公顷。
  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森林密布。科潘是玛雅文明中最古老且最大的古城遗址。广场中有金字塔、广场、庙宇、雕刻、石碑和象形文字石阶等建筑,是十分重要的考古地区。它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到此进行考古研究,也是洪都拉斯境内重要的旅游点之一。

公元前200多年,科是玛雅王国的首都,也是当时的科学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1576年,西班牙迭戈?加西亚在从危地马拉去洪都拉斯的途中,发现了这处淹没在草莽丛中的古城遗址。
  遗址的核心部分是宗教建筑,主要有金字塔祭坛、广场、6座庙宇、石阶、36块石碑和雕刻等;外围是16组居民住房的遗址。最接近宗教建筑的是玛雅祭祀的住房,其次是部落首领、贵族及商人的住房,最远处则是一般平民的住房,反映了阶级社会中等级制度的宗教特点和宗教祭祀的崇高地位。
  

在广场附近,一座庙宇的台阶上立着一个非常硕大的、代表太阳神的人头石像,上面刻着金星。另一座庙宇的台阶上,是两个狮头人身像,雕像的一只手握着一把象征着雨神的火炬,另一只手攥着几条蛇,嘴里还叼着一条蛇。在山坡和庙宇的台阶上,耸立着一些巨大的、表情迥异的人头石像。
  据说,玛雅人的第一位祭司、象形文字和日历的发明者伊特桑纳死后,就被雕刻成众神中的主神供奉于此。另一个长1.22米、高0.68米的祭坛上,刻有4个盘腿对坐的祭司。他们身上刻有象形文字,手中各拿着一本书。在这个祭坛的雕刻群中,有用黑色岩石碎片镶嵌成花斑状的石虎和石龟。
  在广场的山丘上有一座祭坛,高30米,共有63级台阶,它是由2500块刻着花纹及象形文字的方石块垒成,石阶两侧雕刻着两条倒悬着的花斑大蟒。在广场的中央,有两座有地道相通、分别祭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庙宇,各长30米,宽10米。墙壁门框中有丰富多彩的人像浮雕。
  在两座庙宇之间的空地上,耸立着14块石碑,这些石碑建于613年至783年之间,所有的石碑均由整块的石头雕刻而成,高低不一,上面刻满了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刻和数以千计的象形文字,在众多的人物雕像中,只有一个看起来像女性,表明当时妇女地位的低下。

科潘玛雅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个面积约300平方米的长方形球场,地面铺着石砖,两边各有一个坡度较大的平台。
  现在台上仍有建筑物的痕迹。据考证,科潘的玛雅人在举行祭祀仪式时,要进行一场奇特的球赛,用宗教活动来选拔部落中的勇士。

评价:

1570年被迭戈·加西亚·德·帕拉西奥发现,科潘是玛雅文明最重要的地点之一,直到19世纪才被挖掘出来。它的中心地带和壮丽的公共大广场体现了它三个主要发展时期,早在10世纪初期的时候,这座城市就被遗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