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中共琼崖“一大”旧址,位于海口解放西路竹林街131号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839平方米,为二进三间,东西厢房的四合院式布局,是典型的海南民居结构,几十年前栽种的盆架树如今已亭亭如盖。这里原是“邱氏祖宅”,1920年老宅兴修之年,正是中国革命风云初露端倪之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先后有三批共产党员和团员来琼进行革命活动,并于1926年2月在海口“关帝庙”成立了“中共琼崖特别支部”。

南丰寨: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榆林子洲县城东南,大理河南岸的山坡上,有一片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群。相传,这里最初只有一座古庙,周边村民为了躲避战乱,在山上修筑百余孔窑洞和1200余米城墙,形成寨堡城池,被称为“南丰寨”。1928年4月,在南丰寨召开了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

南丰寨是子洲县著名的道观,也被称为“南丰山”。这里位于公路旁边,大桥南端,三面环水,依山而建,气势恢宏。2003年9月2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南丰寨会议旧址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脚下有一座雕刻精美的石牌楼,上书“天下奇观”四个大字。穿过牌楼,一条笔直的石台阶直通山顶,当地人称这条石台阶为“神路”,全长87.6米,宽2米,共252个台阶,好像一条从天而降的天梯。

2019年4月6日,我来到南丰寨中,赶上这里正在举办的庙会,到处都是烧香和唱戏的人群,以及各类卖小吃的摊点,人头攒动,非常热闹。

过去,这里有真武祖师、关圣帝君、玉皇大帝、三霄娘娘、灵官、五祖七真等庙宇和乐楼。在“文革”期间,这里的庙宇遭到严重破坏。20世纪80年代以后,修复了祖师庙,新塑了祖师像。近年,新增建了山门、钟楼、鼓楼、乐楼、关帝庙、文昌庙、娘娘庙、南丰塔等建筑

祖师庙是南丰寨最主要的建筑,外观为硬山带廊的大殿,内部为砖砌拱形的窑洞,坐南朝北,面阔三间。南墙正中,辟一神龛,长3.4米,深1.5米,供奉1尊祖师铜像。

门前的廊上,竖立着七块石碑,明崇祯十年(1637)所刻的《重修南丰寨祖师殿叙》碑记载:“南丰山,古苗家寨也。去上郡西五十里许,旧建玄帝庙于其上,迄无遗碣考,不知创始何代。日询诸父老,云:‘重修者已数次矣’”。

绕到祖师庙的背面,便是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1928年4月,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会议在这里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共陕北特委和团陕北特委。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陕北延安、榆林、绥德三个地委先后遭到破坏。随后,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成立陕北党和团特委,统一指导陕北地区各县的工作。

会议庄重严肃,整整三天三夜。在会议上,杜衡作了政治报告,传达了党中央“八·七”会议和省委“九·二六”扩大会议精神,讨论了陕北政治、军事和革命形势,通过了组织、宣传、农运、青运等工作原则的决议。最后,选举产生了杜衡任书记的中共陕北特委。

南丰寨建筑群的尽头,矗立着一座崭新的宝塔,建成于2004年6月30日,被称为“南丰塔”。此塔共9九层,高约28米,呈六角形,已经成为南丰寨的标志性建筑。

2016年,周围又修建起寨门、凌霄阁、潆洄亭、拱秀亭等现代的仿古建筑,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如今,南丰寨的道观,已经远近闻名,建筑恢宏,香火旺盛。未来,这里将成为子洲县的一处集自然景观道教文化和革命遗址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⑲叶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

19

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建筑名称:叶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

年代:明代

建筑面积:481.61㎡

风格:中式赣派

地址江西赣州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

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原为谢氏宣太宗祠,始建于明代,距今四百多年。坐东北朝西南,黛瓦灰墙、砖木结构,风格简单质朴;硬山顶,二厅一井,三开间,小青瓦屋面。

旧址俯瞰图

1929年下半年至1930年上半年,中国革命出现了自大革命失败以来未曾有过的高涨形势:游击战争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扩大、白区党组织恢复、工人运动高涨。虽然从其规模和程度来说,还不具备举行全国武装起义的条件,但却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如何制订斗争策略,以夺取革命胜利的新问题。

1930年9月,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在中央苏区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以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统一中国革命的指挥与行动,使城乡的斗争、工农的斗争、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斗争,都密切联系起来。

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合影

此前不久,赣西南、闽西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中央苏区初具规模。位于江西东南之隅的瑞金,三省通衢,是赣、闽苏维埃政府的连接点,中央苏区的中心。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州、宁都吉安等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国民党军控制。相比之下,瑞金距离国民党军队较远,且四面环山易守难攻,更为安全,是作为临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的适宜之地。

经过历时一年多筹备,几次选址和四次延期,一苏大地点最终确定在瑞金,会址选于叶坪村谢氏宗祠。

会议筹备处的同志对谢氏宗祠做了许多改变:在上方原来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搭建一个主席台,新扎彩门,彩门上方嵌入一颗金色五星,上写“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两旁书写对联“学习过去苏维埃运动的经验,建立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工作”;中央悬挂红四军军旗及马克思、列宁画像,台前挂“工农砲垒”、“民主专政”两幅标语。整个祠堂悬挂着三角彩旗,并将中间的天井铺上木板,完美地将古老的宗祠布置成庄严宽敞的会场。

庆贺“一苏大”胜利召开的木制牌楼

为了庆祝大会的召开,7日早上,红军广场举行隆重的阅兵典礼。清晨,红霞满天,一队队精神抖擞、英姿勃勃的红军战士,在嘹亮的军号声、鞭炮声中健步进入叶坪广场,接受大会检阅。下午举行大会开幕式,项英致开幕词。晚上,时任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精心准备提灯庆祝晚会,将庆祝活动推向高潮。考虑到安全问题,筹委会还在福建长汀近郊设置了一个假会场迷惑敌人。会议当天,假会场果然遭到敌机轰炸,而叶坪的真会场却安然无恙。

大会历时14天,听取了毛泽东的政治问题报告、项英的劳动法草案报告、张鼎丞的土地问题报告、朱德的红军问题报告、周以栗的经济政策问题报告、王稼祥的少数民族问题报告、邓广仁的工农检察问题报告、任弼时的苏维埃宪法问题报告。讨论通过了苏维埃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及红军问题、经济政策、工农检察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决议案。

会议选举毛泽东、项英、张国焘、周恩来、朱德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为大会闭幕后的最高政权机关。大会最后发表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外宣言》,向全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定都瑞金,将“瑞金”改为“瑞京”。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由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它标志着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已联合成一种国家形态的红色政权,出现在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建立全国性质政权的一次重要尝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外宣言》

“一苏大”制定的宪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体—— “工人和农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其任务是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中国的胜利。宪法大纲与过去一切为剥削阶级压迫劳苦大众服务而制定的法律法令有着根本不同,是中国共产党制宪史上的创举。

“一苏大”结束后,谢氏宗祠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政府设在大厅,两边用木板隔成15个房间,作为各部办公室。中央执行委员会是政权最高权力机关。11月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其下设的人民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从此,毛主席的称呼在瑞金喊响并一直喊到北京,传遍世界。

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人民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和最高法院。人民委员会是最高行政机关,负责指挥全国政务,内设土地、内务、财政、军事、外交等11个部及总务厅、革命军事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卫局和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就在谢氏宗祠简陋的环境中,临时中央政府对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事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为以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驻沙洲坝,1934年7月又从沙洲坝迁驻云石山。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云石山离开瑞金前往于都,开始了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合作协议,抵达陕北的中华苏维埃政府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壮举,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大飞跃,是新中国成立的伟大预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管理国家政权、学习治国安民艺术的一次成功尝试。旧址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坪革命旧址群

在瑞金叶坪,保留了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有关的一系列革命旧址,除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外,还有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含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检阅台旧址、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总金库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警卫营旧址等。

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含毛泽东同志旧居)

原为谢氏私宅,坐西北朝东南,土木结构,悬山顶,两厅一井,小青瓦屋面,占地189.81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中共苏区中央局是全国苏维埃区域党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有:周恩来、项英、毛泽东、邓发、顾作林、朱德、王稼祥、任弼时等,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政治保卫处等机构。中共苏区中央局在这里创办了机关刊物《实话》和党建理论刊物《党的建设》。1933年4月,迁往沙洲坝, 与从上海迁来的中共临时中央合署办公。旧址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检阅台旧址

旧址坐西南向东北,砖木结构,面宽三间,占地面积74.2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红军检阅台原是竹木搭成的简易台,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期间,在这里举行了阅兵仪式和授旗、授章典礼,分别授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第六军、第十军、第十二军、第十六军和第三军团奖旗各一面;授予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方志敏、徐向前等8人奖章各一枚。旧址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

原为谢氏民居,建于1924年,坐西朝东,土木结构,悬山顶,占地123.49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1931年11月,红色中华通讯社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期间成立,是中央苏区时期最重要的新闻机构。内设编委会和新闻台,其主要任务为:抄收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播发的国内外新闻;将抄收的重要消息编成“参考消息”,供中央领导参阅;编辑《红色中华》报;向各根据地和军队播发新闻稿件。旧址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总金库旧址

原为谢氏民居,建于1910年,土木结构,坐北朝南,悬山顶,占地面积27.71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1933年1月,总金库在此成立,隶属中央财政部管理,负责国家现金收付和保管等业务。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兼任主任,内设会计、出纳、审计等科。总金库存有钞票、银洋、金银首饰、珠宝等。在此之前,总金库的工作由国家银行代理。根据中央财政部颁布的《国库暂行条例》规定,总金库设于国家银行,各省分行设立分金库,各县支行设立支金库,红军部队不设金库,由政治部代理,从而统一了苏区的现金管理。旧址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警卫营旧址

原为谢氏墨太祠堂,建于1816年,坐北朝南,三合土砖木混合结构,悬山顶,面宽三间,占地面积358.18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1931年9月,中央警卫连随同中共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迁驻于此。主要担任中央党、政、军、群机关和领导人的警卫,同时也为中央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举行的重大活动及法庭开庭等担任警戒工作。旧址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江西省博物馆

编辑:胡代江

【热点】浙皖闽赣四省携手“赣”了件大事!“半价游”合作协议发布!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南丰寨: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本报讯(记者 柴迎) 南丰寨又称南丰山,位于子洲县城东五公里的苗家坪镇大理河南岸,因山上曾建有寨堡,故称南丰寨。南丰寨不仅是集自然景观道教文化为一体的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也是一个红色革命的摇篮。1928年4月,南丰寨古庙内召开的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陕北的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大会选举成立了中共陕北特委和团陕北特委。

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分别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国民党拿起屠刀悍然屠杀共产党员。当时榆林军阀井岳秀也打出“清党”旗帜,于8月4日查封了省立四师和延安四中,大批党团组织负责人被捕,好多进步学生被开除学籍,陕北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陕北大地,党组织处在生死存亡时刻,陕北形势急切需要成立新的统一的组织来挽救和恢复陕北党、团组织,并重新掀起陕北革命热潮。

为了挽救和恢复以李子洲等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在陕北发展起来的党团组织,总结革命经验,进一步引发陕北革命热潮,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成立陕北特委。1928年4月29日至5月2日,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苗家坪镇的南丰寨古庙召开,宣告中共陕北特委成立,从此陕北各地党的工作由特委直接领导。

选举成立中共陕北党团特委

大会传达了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和陕西省委九二六扩大会议精神,分析了陕北政治、军事形势、各派军阀的实力和矛盾,讨论了在学校中宣传马列主义、领导学生运动、开展对反动派的斗争问题,以及在旧军队和土匪帮会中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开展兵运工作和在水手、船工、煤炭、脚户和城镇工人中组织工会、领导其由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等问题。

此外,还通过了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军事工作及农青妇运等工作的原则决议,决定了当前工作的主要任务,要求恢复和建立扩大各级组织机构,讲究秘密斗争策略,加强对党员的训练,工作重点转向农村,普遍建立农村党支部。

会后选举成立了中共陕北党团特委,机关设在米脂县城内,管辖榆林、神木府谷米脂绥德清涧、延安、延长八个县委,安定、保安、镇川三个直属区委,一个直属支部,共有党团员八百余人。

中共陕北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陕北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中共陕北特委的建立,对于领导陕北地区的革命斗争,为恢复和发展陕北党、团组织,统一陕北党团的组织领导,使陕北的革命力量从敌人的严重破坏下迅速发展起来,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提供稳定落脚地

从1928年4月成立到1935年2月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的近七年时间里,陕北特委领导陕北人民进一步发展党、团组织,扩大建立红色武装,不断成立各级工农政权,坚实地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

据统计,此后,陕甘革命根据地人口超过100万,革命政权遍布20多个县。游击区扩大到30个县,主力红军已拥有2个师9个团,共9000余人,各路游击队和游击纵队发展至4000余人。

此外,中共陕北特委的成立,还统一了陕北党、团组织的领导,加快了陕北党、团组织的恢复和发展,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推进了陕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使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有了稳定的落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