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文庙

静乐文庙

静乐文庙始建于宋大观年间,明洪武二年(1545年)迁建于此,万历十五年(1587年)重建,万历九年(1581年)增建岑山书院(即明伦堂)、文庙,后历代屡有维修、增建。

文庙坐北朝南,为两座院落,文庙院内仅存大成殿、东西厢房。岑山书院内有明伦堂及东西两侧存心、养心二斋。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栱七踩三昂,前檐明次间出45度斜昂。明伦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硬山顶。

2019年10月7日,静乐文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电话:0350-7822108

地址:静乐县城内鼓楼东街

乐山文庙门票 乐山文庙游记

1. 乐山文庙游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乐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建设四川文化强市和国际旅游城市进程中,乐山应加强名城历史文物的挖掘和开发,整合城内文物旅游资源,提升增强城市的文化旅游观赏价值,深度挖掘和保护利用乐山历史文化名城内现有的文物景点和古建筑,把名城内保存的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如乐山文庙、嘉州古城垣等作为文化产业的经济项目来进行文化价值的纵深开发保护,不断开掘城内文物景点的文化内涵,努力使现有文物景点扩而大之,将单一的景点整合起来,大力提倡与发展“乐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唱好乐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顶桂冠大戏,力争把“乐山历史文化名城游”这个品牌做大做强。

2. 乐山 文庙

乐山市犍为县旅游主要景点:嘉阳.桫椤湖景区、犍为文庙及罗城古镇。

嘉阳.桫椤湖景区内包括嘉阳矿山公园、桫椤湖两个景点。其间可观赏乘坐有“工业革命的活化石”之称的“嘉阳小火车”。

犍为文庙建于北宋,后经南宋元明清“三迁三建”,在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上独具特色。

罗城古镇,又称“船行街”,街道房舍即如一艘航船,极为独特。

这些都是犍为景区所独有的风景。

3. 介绍乐山文庙的文章

乐山市的11个县级行政区中,最大就是犍为县了,总人口约58万。

犍为地处乐山东部,和自贡、宜宾三市交界地带,交通较为便利,虽然没有铁路过境,但境内有多条高速公路交汇。

犍为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嘉阳小火车了,还有桫椤湖、文庙、罗城古镇、芭沟风情小镇、泉水溶洞群、茉莉花基地等等旅游景区。

嘉阳小火车在犍为县城北约15公里处,是运行在一条只有约20千米的窄轨铁路上的“老爷火车”,有“工业革命的活化石”、“工业革命的绝版景观”的美誉,吸引很多游客慕名前往。

4. 乐山 寺庙

从寺庙点灯刻碑。再到佛脚点灯全部是骗局

5. 乐山文庙修缮

乐山旅游景点蛮多的:

市中区:乐山大佛 麻浩崖墓 巨型天然睡佛 乌木苑 金鹰山庄 小三峡 佛光湖 沙湾:美女峰 郭沫若故居 峨眉:峨眉山 竹叶青生态茗园 瑜珈河餐饮文化一条街 五通桥:小西湖 桫椤峡谷 丁佑君烈士纪念馆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沐川:,川西竹海 黑熊谷森林公园 黄丹喀斯特溶洞群 五马坪 金口河:金口河大峡谷 井研:三江白塔 雷畅故居 夹江:千佛岩 手工造纸博物馆 犍为:罗城古镇 小火车 文庙 峨边:“中国百慕大”-黑竹沟。

6. 乐山历史文化古迹

乐山大佛、峨眉山之后的第三处世界遗产。东风堰流经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岩摩岩...

7. 乐山的人文古迹

丝绸之路遗迹 1986年夏,离成都北郊不远的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发现了大批精美的青铜器,以及来自缅甸、印度温暖海域的齿贝,有力地证明古蜀文化的极高水平,并且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与沿海地区有了交往。

中国境内的三条丝绸之路(西北的路上丝路、南方的海上丝路和西南方的路上丝路)中,以西南方的路上丝路发展得最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时便已开通。这条丝路在汉代时称为“蜀——身毒道”,蜀是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称,既是指从四川出发,经过云南、缅甸直至印度的商路。此“道”通常被称为滇西“古西南丝绸之路”,其遗迹主要位于保山市的水寨、官坡及大理州水平的博南山等地。古西南丝绸之路形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比我国西北丝绸之路的形成早两百多年。它和西 丝绸之路一样,曾经对世界文明作出过伟大的贡献。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2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看到从印度输入的四川蜀布和筇竹杖,得知四川商人早已从云南经缅甸到印度去从事贸易活动了。张骞回朝将所见所闻上奏汉武帝,具有雄才大略而又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听后十分惊喜,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打通从西南到印度的官道,由官方参与商业贸易,扩大疆土。武帝即封张骞为博望侯,命其以蜀郡(治所在成都)、踺为郡(治所在宜宾西南)为据点,派遣四路秘密使者,分头探索通往印度的道路,但都遭到西南少数民族的阻拦未获成功。武帝又从内地广征士卒,举兵攻打西南夷、夜郎、滇等国及许多部落。但由于封建统治者造成的民族隔阂太深,以及昆明、隽等族的头人酋长为了垄断丰厚的过境贸易而拼死抵抗,历经十余年,结果仅打通了从成都到洱海地区的道路,官方使者未能超过大理至保山一带,只能通过各部族作中介与印度商人间接贸易。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人内附、东汉王朝“始通博南山、渡澜沧水”,滇缅通道才算打通了,并与缅甸的掸族有了经济文化来往,又通过缅甸进入了印度。汉武帝孜孜以求的“通蜀,身毒国道”才算全线畅通。文化 “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川滇段有两途:一条走“古牦牛道(零关道),从成都出发,经双流、新津、玒崃、名山、雅安、荣经、汉源(窄都)、越西、喜德、冕宁、西昌、到达会理以后,折向西南行,经攀枝花,渡金沙江至云南大姚,最后到达大理。另一途从成都出发,经彭山,沿岷江而下,经乐山、宜宾,再沿秦代开凿的“五尺道”南行,经高县、筠连、向西折入横江河谷,经豆沙关、大关、昭通、曲靖、昆明,最后到达大理。两条路在大理会合后,经保山、腾冲、盈江到达缅甸境内的八莫,从八莫出发又有水陆二途到印度。从印度又可通中亚、欧洲。通过“古西南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蜀布、筇竹杖、工艺品、铁器等源源不断的输出,国外的琉璃、宝石、翡翠、光珠等又输入。到了唐代,这条丝道更加兴旺发达,经久不衰。它是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最早的联系纽带,对中外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后来由于又发现和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条古道才逐渐人稀。   斗转星移,日月交替,古西南丝路的绝大部分道路,已淹没在时间的风雨之中,但一些雄关险道,骡马蹄印,诗联题刻,至今仍留下深深的历史印痕。最典型的如保山的兰津古渡,霁虹桥遗址及附近的摩崖诗、词、题刻。保山的水寨、官庄等路段,都是当年用人工凿岩开山而成的路基,至今仍保存完好。水寨一段自澜沧江边至长湾长约10余公里,原设平坡铺、山达铺、水寨铺等邮驿站点,现尚存平坡铺的小街宽3米,长50米,两端有街门等遗迹。由平坡西上罗阳山至水寨,山腰大石坎长三、四公里的路段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成的。路径曲折陡峭,有500余级台阶犹如天梯,史称“梯云路”。石阶上犹存骡马攀踏的累累蹄印,最深者达13厘米,可见当年要攀越这段路途是多么艰难啊!

8. 参观乐山文庙

乐山旅游景点蛮多的,详见以下介绍。

市中区:乐山大佛,麻浩崖墓,巨型天然睡佛,乌木苑,金鹰山庄,小三峡,佛光湖。

沙湾:美女峰,郭沫若故居。

峨眉:峨眉山,竹叶青生态茗园,瑜珈河餐饮文化一条街。

五通桥:小西湖,桫椤峡谷,丁佑君烈士纪念馆。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沐川:川西竹海,黑熊谷森林公园, 丹喀斯特溶洞群,五马坪。

金口河:金口河大峡谷。

井研:三江白塔,雷畅故居,

夹江:千佛岩,手工造纸博物馆。

犍为:罗城古镇,小火车,文庙。

峨边:“中国百慕大”黑竹沟。

静乐文史(第十一辑)之十八——静乐篇(16)

县委书记

杨 新

(1915-1974)

杨新,山西河津县庄头村人,生于1915年11月。抗战前夕在太原成成中学上学期间,即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七七”事变后不久,参加成中游击队,开赴抗日前线,曾任副班长。1937年9月入党。抗日战争初期任宁武县委组织部长、宁武县动委会副主任。1939年任阳曲西县工委书记,1940年1月任阳曲县委书记,期间组织全县人民出色地展开对敌斗争,受到晋绥区党委的通令嘉奖。1941年日寇在忻静公路、岚离公路、古交区一带增设据点,修筑炮台,静乐四面被敌包围,环境十分恶劣,上级派杨新同志到静乐任静乐中心区抗联主任,领导了全区的抗日群团工作。1942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二)敌人突袭我三地委、三专署驻地水峪村,捕去我三地委书记张雪轩等革命干部、群众多人,地委组织部长崔一生同志壮烈牺牲。事件发生后,为了加强静乐县的工作,1942年3月上级任命杨新同志为静乐中心县委书记,与地委书记张雪轩、宣传部长李建平、专员刘庸如、三分区支队长王学勤等党政军领导同志一起,指挥了全县的对敌斗争。当时由于敌人连续扫荡,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杨新同志克服了重重困难,稳定了干部群众情绪,全面展开对敌斗争。

1943年初杨新同志调任阳曲县委书记。(杨新同志的爱人、兵器工业部工作的郭如兰同志谈及:1942年她在静乐县任妇救会秘书,在杨新同志领导下工作,那年12月他俩在静乐县抗日斗争的烽火中结为伴侣,婚后不久杨新同志即调回阳曲任县委书记)日寇投降后,党组织派杨新同志到河北阜平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任大同五地委组织部长、地委副书记。解放后曾任四川剑阁绵阳地委副书记、书记,西昌地委第一书记,第二机械工业部视察室副主任、干部司司长,监察局局长,第一、第三机械工业部机关党委书记。第五机械工业部政工组组长。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积劳成疾,治疗无效,于1974年2月18日下午幸逝世,终年59岁。

来源:静乐文史(第十一辑)

汾河文化旅游系列丛书(一)静乐旅游指南之一——静乐简介

静乐简介

静乐县位于晋西北汾河上游,山西太原西北,忻州西南隅,是晋北锁钥,太原冲要。县境内东傍云中山,与忻州、阳曲为邻;南沿汾河与娄烦古交毗连;西起吕梁山岚县相衔;北靠管涔山,与宁武岢岚接壤。总面积2058平方公里 (308万亩) ,其中:南北长67.5公里,东西宽57.8公里。辖4镇10乡1个街道办事处,共16.2万余人。县境群山为篱、汾水为带、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既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藜麦之乡、全国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品牌盛典评为中国最美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天然氧吧和小杂粮王国等荣誉称号;又是百团大战首战地;还是晋西北典型的富水县。同时,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纵贯 县境南北近百里,号称百里汾河川,被誉为“千里汾河最精彩的一段”,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森林覆盖率22%。县城坐落在汾碾交汇之处,似天鹅腾飞,故名“鹅城”。

静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风光秀美,是三晋乃至中华文化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风神山旧石器的发掘,见证了静乐人早在旧石器时代已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静乐红土”也印证了远古时期的时代气息。静乐在商、周朝时为楼烦地;春秋时为晋国汾阳邑;战国时期赵国西汉为汾阳县;西晋置三堆县;北魏为三堆城;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汾源县,隋炀帝时建有规模宏大的避暑行宫,史称百里汾阳宫,是隋炀帝之避暑胜地,大业四年赐名静乐县;唐代另置北管州;五代北宋均为宪州治;元为管州治,并废县入州;明洪武年复置静乐县至今。独特的地域,悠久的历史,孕育了静乐灿烂辉煌的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拥有天柱龙泉、神烟风洞等令人神怡的绝美风光,更涌现出了汾神台骀、战国七雄之赵武灵王、天柱大将军尔朱荣、唐开国皇帝李渊、汾阳王郭子仪、清代云南巡抚李銮宣,乃至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和山西党团组织创始人高君宇、山西牺盟总会三人党组织成员之一吕调元等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杰出人物,真可谓山川秀美、人杰地灵。静观静乐风光,处处画山琴水,一幅幅美妙绝伦的“静地乐土”画卷尽显古风古韵,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静乐地处吕梁山脉管涔山南麓,黄土高原汾河上游,地形险要、环境优越、交通便利。西通吕梁,直达黄河,是太原、忻州与吕梁、陕北的交通枢纽。北靠三关,一路北进,就是宁武关雁门关、偏头关;东望忻州、五台;南接古交、太原;居高临下,俯瞰中原,一览无余。静乐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相互交融的地带,是古代御敌的前沿阵地,也是抗战时期百团大战首战地,自古以来还是商贸活动的重要集散地。距市府忻州86公里,省城太原81公里,均在一小时经济圈内,同时又 属首都北京400公里旅游辐射圈中。县境忻保、太佳两条高速公路横跨东西,太原西北二环贯通静乐南部,省道多向网络分布,静兴高速开工建设,静宁高速列入规划,榆襄铁路规划建设中,宁静 (宁武至静游段)铁路纵贯南北。县城三山环抱、两水环绕,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旅游景点星罗棋布,酒店设施功能齐备,特色小吃应有尽有,堪称晋西北人文与自然结合最完美的明珠之一,素有“百里汾河川,太原后花园”之美称。

龙泉山庄,品绿色土饭,购静乐特产,享健康人生。游天柱龙泉,揽新韵鹅城;寻赵王遗风,访明清书院;观五彩藜麦,赏剪纸艺术,是您避暑纳凉、度假休闲、周末旅游的首选之地。

来源:静乐天柱山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