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岩寺

下岩寺

从两江广场对面拾阶而上,不一会,便来到重建的下岩寺。前一刻还身处闹市,恍然间,便置身于绿树红墙、苍松翠柏之间,浓郁的庙堂气息扑面而来。山门殿居中耸立,钟楼、鼓楼雄峙两侧,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

庙里响起深沉而悠远的钟声,仿佛从远古传来,思绪不禁转向那早已淹没江底的老下岩寺……

从天然岩穴到重要名胜古迹

下岩寺一名燕子龛,又号云岩寺,位于原云阳双江镇塘坊村江边一天然岩穴内,秦汉之际即有人在此刻字、造像,唐时随佛教的兴盛而成寺院。

唐末,定州(今河北)无极县人刘道禅师云游至此,恋其景异而长住不去。刘道禅师于崖壁凿石龛,大规模开岩造像,使寺院更成大观,被后世尊为“开岩第一祖”。

下岩寺规模宏大,景色优美。其洞高十五丈,深二十余丈,宽近五十丈。周围古树繁茂、青藤盘绕,洞顶飞瀑长泻,溅起团团珠玉,宛如仙境。据云阳籍文化名人涂凤书描述:“石壁刻佛像,高者一二丈,小者两三寸,不可以数计。佛殿僧寮,游客憩息之所,为屋十数间,楼六七楹,内诸龛沛如,外修竹千万杆,其上有悬瀑荡漾檐际,江盛涨时,水往往漫入寺中,盛夏如深秋,避暑者群诣焉。客船上下,但见水竹参差,不知其间有寺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下岩寺虽历尽沧桑、几经兴废,但直至清末民初,仍保持着相当的繁盛。

2008年,三峡工程竣工蓄水,下岩寺随之没入江底。2010年,当地政府择地二十亩,于龙脊岭天宫包山麓重建下岩寺。新寺比旧寺大30余倍,有山门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念佛堂等,全寺博敞宏丽,深邃庄严,无疑是渝东长江沿岸名副其实的著名禅院。

从著名禅院到旅游文荟之地

千百年来,下岩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引无数骚人墨客蜂拥而至,使其逐渐从著名禅院演变成旅游文荟之地。王维、苏轼、黄庭坚、苏辙、陆游、范成大、喻汝砺、冯时行、曹学佺、陶澍、方廷桂、涂凤书等历代文化名人都慕名游历该寺,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据史料记载,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元月,苏轼、苏辙兄弟与黄庭坚于此不期而遇,苏轼游兴大增,提笔写下《下岩留题》:“子瞻、子由与侃师至此,院僧以路恶见止。不知仆之所历,有百倍于此者矣。丁未正月二十日书。”

苏轼游下岩寺没留下诗作,难免遗憾,但却留下一段即兴吟诗的佳话。据说苏轼兄弟游毕下岩寺后欲乘舟去夔州,艄翁见是当今名士苏轼兄弟,非常高兴,用云阳方言与之对话,要求他也用云阳方言即兴吟诗一首才许上船。苏轼略一沉思,随即口占一绝:“咪祢一小舟,听鲲水上流,咔碴三桡片,会(儿)就下夔州。”吟毕,艄翁及寺前看闹热者无不抚掌击节,为苏轼的才学所折服。

苏轼用当地方言即兴吟诗一事,是实有其事还是后人附会,已不可考,不过他三人相会于此的盛举却使下岩寺从此声播遐迩,成为渝东千古名刹。人们为纪念这次盛举,特在寺旁建了一座“三贤祠”。

下岩寺风景幽奇,石色苍翠,瀑泻如珠。著名山水诗人王维曾赋诗咏赞:“山中燕子龛,路剧羊肠恶。裂地竞盘屈,插天多峭崿。瀑泉吼而喷,怪石看欲落……”此诗形象地描绘了下岩寺危岩、飞瀑景象,展现出寺中风景之奇美。

清朝熊宇栋有《云阳县八景》诗,其中一首为《云岩水帘》:“峭壁欲摩天,飞雪直挂颠。冷筛千嶂月,寒喷一溪烟。绕树湘纹织,嵌空宝箔悬。更逢新雨后,百道响潺潺。”全诗描绘出下岩寺的 好景象:峭壁摩天,水流直下,像片片飞雪,又像筛下的千万道月光。周围水雾弥漫,如烟旋绕,像洁白的织绢。雨后,潺潺水声轰鸣一片。这首诗咏赞的,正是“云阳八景”之一的“云岩水帘”。

南宋范成大的《下岩》诗如此写道:“畴昔中岩一梦残,下岩风景亦高寒。峡中无处堪停棹,雨后今朝始凭栏。不用苦求毫相现,只教长挂水帘看。山僧劝我题苍壁,坡谷前头未敢刊。”结尾一句“坡谷前头未敢刊”,道出作者被眼前美景所惑的情状:前有苏东坡、黄山谷等“诗界大佬”题写诗文,作为晚生后学的范至能轻易“不敢刊”,然而,最终禁不住还是“刊”了,这正是因为下岩寺的风景实在太美了,美得令人欲罢不能。

北宋黄庭坚《下岩寺二首》序中说:“二百年矣,游者题诗不可胜读。”黄庭坚之前两百年间即题写了如此多的诗歌,到明清,该会积存下多少诗歌?遗憾的是,到1935年,涂凤书遍集歌咏下岩寺的诗文也只得五十余篇(首)。这五十余诗文及涂凤书亲书以纪其事的《云阳下岩寺诗录碑》,皆陈列于张飞庙中,重建后的下岩寺中亦有重刻版。

如今,老下岩寺虽然已随历史的脚步远去,但我们相信,“重生”后的新下岩寺必将延续其辉煌,成为渝东地区佛学与文化的圣殿。

信息来源:云阳旅游网

“一片瓦”下藏古寺丨永泰方广岩

透过秋日薄薄的云雾

方广岩

就禅坐在葛岭镇逶迤的青山之中

在古与今的交界

光与影的边缘

点化每一个来客

方广岩鼎盛的香火

漫长了许多个春秋

至今依然繁盛

回望那些过往的日子

来来去去的人实在太多

但方广岩都记得

从景区门口拾级而上,这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松道,道旁翠柏葱茏、古松林立,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粗壮的古松,据说已经有150年的树龄。

拾起一份青莲的心情,徜徉在有1400多级的登山古道上。看秋叶点缀枝头,闻松香撩拨鼻息。

途中还可以见到许多摩崖石刻,其中不乏徐熥、陈景亮、陈衍、龚易图、林如楚、林纾等名家的。

走约40分钟,在山腰的一处转角观景平台,向上眺望,就可看到方广岩寺庙。层峦叠嶂、林荫蔽日中,几座红色的寺庙建筑呈现在眼前,这些寺庙都建在悬崖峭壁间的一个开口洞中,有一半的建筑孤悬于洞外,似空中楼阁。

方广岩又叫一片瓦,庞大的身躯为岩下的天空撑起一个天然的洞穴,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一石遮天,在它蔽护下的岩洞就是方广洞,有“广寒洞天”的美称。

就岩藏洞,洞中藏寺,堪称天下奇绝。昔日建寺的匠人,巧妙地利用自然条件,倚山凭岩,倚岩立寺,倚洞构思,倚壁飞檐,顺势架构,别具匠心。

走进方广洞,时光也跟着穿梭了。相信再劳碌繁忙的身心,也能在这座洞穴即是寺、寺即是山的庙宇中获得安闲。这里没有寻常古寺的呆板,而是多了几分轻盈的灵动。站在这片悬空的土地上,无需想象,就能在香火缭绕中体会净土庄严的意味。

禅静的世界,寂静幽远;佛光澄澈中,静享安闲。暮秋时分,柔和的阳光镶满惬意,静静地徜徉其间,心也变得清宁安然。

在千变万化的时代里,方广岩为永泰增添了清幽俊雅的模样。包容万物,养育一方绿色。无论何时,都有一种让人瞬间安静心怀敬畏的力量。也许正因为它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才变得不那么躁动。

来源:福建永泰县旅游总公司

编辑:严智威

听说福建有座离奇古庙千年悬空寺:灵通岩,我们去探索下

灵通山又称大峰山,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西南部,与漳州较高峰大芹山相峙而立。灵通山以险峰、奇石、清泉、飘云为四大特色,自然景观自古有七峰、十寺、十八景之称,但不可错过的是“珠帘化雨千米飞瀑”大景观。

灵通山上主要有七峰、十寺(岩)、十八景诸景观。灵通岩上的灵通寺建于天然石洞之中,上有盘石覆盖,下面是悬崖绝壁,唯有一条“天梯”小径可以攀登,地势十分险要。

寺的附近有“珠帘化雨”胜景,涓涓细泉从几十丈高的岩石飞流而下,化为珍珠般的水滴飘落。每到雨后,水流飞溅,犹如珠帘高挂,景色很美。

最佳旅游时间: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灵通山又称大峰山,其中“狮子峰”犹如雄狮盘踞在峭壁之间,最为险峻,四季皆宜出游。

交通:

自驾路线指南;

路线一∶厦门走高速——到漳州枢纽走龙岩方向然后走平和、南靖方向——到灵通山出口下高速——下高速沿路标指示走几公里就到景区。路程:145公里左右,预计时间:2小时左右。

路线二∶厦门走高速到漳州—-走国道文峰线到平和县城(和走高速时间差不多)——然后再从平和县溪州上高速30公里可到达灵通山出口。路程:135公里左右,预计时间:2小时左右。

班车:线路—、从厦门可以直接坐到平和县大溪镇的车——然后搭乘摩的到景区。线路二、从厦门坐班车到平和县然后转到大溪镇的班车——然后搭乘摩的到景区。线路三:坐班车到平和县——然后搭乘的士到灵通山景区。

门票:20元

景点攻略:

云梯取月

云梯取月是灵通十八景中最负盛名的.此景位于灵通岩悬崖下,刀削似的石壁像一堵墙,横亘在游客面前,似乎“上天无路”,却好在“灵通有梯”。旧时,此处架设木梯,斜靠在石壁上,游客需身贴危岩,小心翼翼面壁而行,中途万不可转头朝下方看,脚底下是万丈深渊,令人头晕目眩。游客如无勇气,便会回心转意,望梯兴叹,悻悻而归。

而今,此处架有几座云梯,一座是钢架式的,一座是钢筋水泥横梯,各具特色。游客选择一种云梯,放心缓缓上爬,会感受到一种腾云驾雾而又有惊无险的乐趣。

爬云梯最佳时间是在有月亮的晚上,一轮明月悬挂在峡谷之中,游客拾级而上,犹如上天揽月,游趣陡增。据传,“云梯取月”是八仙何仙姑所造之景。

灵通寺朝天寺

灵通寺建于天然石洞中,上有磐石覆盖,下临悬崖绝壁,唯有一条“天梯”小径可以攀登。洞前百米高处,涓涓细流,飞溅而下,点滴如珠似玉;雨后流泉飞瀑,犹如珠帘高挂,身临其境,令人叫绝。

朝天寺是灵通岩的另一圣景,它坐落在一块高耸入云的巨石顶上。整块巨石如张开大口的巨蟒,巨石下一条羊肠小道犹如蜈蚣爬行,路旁一天然岩石似青蛙叫天,构成了形象逼真的“三虫游斗”奇观。

游人至此,似乎还可听到它们游戏、打斗的声音,不能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此外,景区内还有台湾“阿里山之神”吴凤故居、黄道周讲学处、林语堂故居等文人景观和1200多种亚热带稀有植物及珍奇的“娃娃鱼”。

七星排井

在灵通寺外南边十数步山崖路边,米斗大小,排列如 斗星,井中清泉如注,纯净甘咧。相传,八仙造了灵通十七景后,余兴未尽,为激励后人,当即开凿七口泉眼。永志黄道周、徐霞客、林氏、陈天定、张士良、陈扬美、张一栋七位贤士。灵通七贤,首推黄道周。黄道周(1585~1646)字幼元,号石斋,漳州铜山(东山)人,为明末最负盛名的学者和抗清爱国志士。黄道周对灵通山情有独钟,青少年曾在山上读书,成名后又多次携侣游山,吟诗唱和。他在《梁峰二山赋》中称赞灵通诸峰“一一与黄山相似,或有过焉,无不及者。”灵通山赋于黄道周智慧和灵感;黄道周的名声和文章诗赋也为灵通增色不少,此所谓“名山名士两相益”也。

珠帘化雨

闽南首屈一指的天然胜景灵通岩,以巨石盖顶,气势磅礴,极为壮观。岩石右侧有座天梯,人们可登梯剪彩去,揽明月。在天梯顶上有一口石井,一年四季井水喷涌而出,碧蓝碧蓝的,清甜可口,极为惹人喜爱。神话传说,古时候,玉龙曾在这里吐雾。?

每当清晨,或是黄昏,尤其是初春季节,云雾弥漫岩顶,飞泉从云雾中腾出,昼夜不停,一阵紧接一阵地直泻幽峡深渊。素有“云来雨落”的盛誉。如碰上晴朗的时辰,“瀑泉散日成珠”,光色绮丽多彩。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灵通珠帘泉”,又称“珠帘化雨”。盛夏,骄阳似火,闽南大地热气蒸腾,这里珠帘化雨降暑气,是非常清爽的

玉洞回风

站在灵通寺前,可以看到十八景之一的“玉洞回风”。洞在右前方小帽峰半山腰,上下是百丈悬崖,无路可走。洞口约米许,有棵松树遮掩,景致甚幽。据传,此洞是八仙汉钟离所造之景,为的是缓解游山之人寒暑之苦,故用蒲扇扇个洞,山风经此洞回旋之后吹出,夏天热风变冷,冬日冷风变暖。又传,此洞是当年黄道周藏书之处。他读过的书,由一只猿猴搬运,藏在洞中。因玉洞险要,无路可走,至今,黄道周的书还藏在洞中,一直没有人能拿走它。

狮峰眺海

灵通山海拔一千二百多米的东面岩,形象犹如雄狮,生动逼真,栩栩如生,故称狮子岩,又叫狮峰,明朝本县人士张士良刻原名为“孔岩”,古往今来,游客络绎不绝。明代著名学者黄道周和许多官宦文人曾在此读书,旧时诗人墨客也曾在这里题诗撰文,流传今世。相传,清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曾送一钟,赐一匾给狮峰下的“朝天寺”。名曰:“赠给灵通十八景之一。”

在晴朗的日子里,登上狮峰。远近的平和、诏安、云霄、东山、漳浦、漳州等县市尽收眼底。极目东方,水天一色。狮峰眺海,名不虚传。

灵通大佛

灵通山十寺均奉祀观音菩萨。其岩峰山体处处可见形象逼真的菩萨。古人诗云:“惆怅崖边遗旧址、尚存古佛独庄严”。从南面看小帽峰,从山上至山麓数百米高的整座山峰,酷似一尊佛祖头像。其额、眼、鼻、嘴、下巴、面颊俱全,线条清晰,比例准确,仰视远方,妙相庄严、栩栩如生,造形完美。融天地造化之其妙、无丝毫人工斧凿痕迹。无数游人为这世之罕见的参天大佛赞叹不绝。

主要事项:

1、由于山路陡峭,登山请穿平底防滑鞋,老人家最好带一根拐杖方便陡峭山路,进入景区不要乱扔垃圾,景区内严禁烟火,及野外用火,给灵通山—份美丽的空间,需要你的点滴呵 护。

2、景区内有青云宾馆和灵通山庄可供住宿、用餐、经济实惠,傍晚可以观赏日暮,第二天看雾海和日出。

3、建议路线:新荣湖(鲤鱼湖)—慈云寺、松风亭——灵通大佛——云梯取月——灵通岩(寺)——珠帘化雨——石斋书屋——巨灵摩崖——通天台——青云寺——狮峰眺海(注:一日游就不含"狮峰眺海",线路太长,又都是登山,时间不允许)

游览须知1.广大游客进入景区时,请理解、支持景区疫情防控工作,全程佩戴口罩、服从工作人员引导,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分散游览,不扎堆、不聚集,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游览环境。

⒉请理解、支持景区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个人防护,坚持勤洗手、少聚集,遵守咳嗽礼仪,提倡非接触式点餐、结账,使用公筷公勺、文明用餐,废弃口罩丢入专用垃圾箱,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游览环境。

雁荡山灵岩景区灵岩寺 灵鹫山灵岩寺

1. 灵鹫山灵岩寺

1.南禅寺

它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西南的阳白乡李家庄附近的阳白沟小银河的北岸,距今1200多年,寺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2.佛光寺

它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殿即东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3.显通寺

这是五台山寺庙群中最大的一座寺庙,现占地面积约120亩,各种建筑400余座,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规模浩大。周围山峦起伏,寺内殿阁巍峨,兼有苍松翠柏参插其间,佛教气息浓郁。

显通寺坐落在五台山中心区大白塔北侧、菩萨顶脚下,是五台山佛教圣地中最古老的寺院。因寺院所在山峰很象佛祖说法的灵鹫山,故名大字灵鹫寺。

4.广济寺

它俗称西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内西街。创建于至正年间,明清曾进行局部维修。寺门紧临大街,院内东西配殿奉观音,地藏二菩萨,正中为弥陀殿,最后为大雄宝殿五楹。大雄宝殿和殿内塑像保存尚完好。殿为五开间悬山式,殿内只用两根金柱,空间面积异常宽阔。殿内有佛,菩萨,第子,金刚等塑像,两侧分别架麟,狮,象,都是元代佳作品。殿前唐代八角形石幢,高约4米,座上镂以石狮,幢身雕有佛像,顶部覆以宝盖,刀法简洁,形制石朴。

5.岩山寺

它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灵岩寺,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城南峪口五台山北麓天延村。创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元、明、清屡有修葺。

岩山寺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寺内正殿已毁,现存建筑主要有南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其它殿四间,禅房三间,垂花门一座,钟楼一座兼做山门。除南殿外,其余均为晚清到民间年间的建筑。寺内青松郁郁,古殿峻峨,壮观幽谧,仿佛镶于山野的璀璨明珠。

五台山现有建筑比较完整的寺院9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南禅寺、佛光寺、显通寺、广济寺、岩山寺(繁峙县)、洪福寺(定襄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塔院寺、菩萨顶、圆照寺、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南山寺、龙泉寺、金阁寺、尊胜寺、延庆寺、公主寺(繁峙县)、三圣寺(繁峙县)、惠济寺(原平市)、石佛堂(河北省阜平县);其余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宗教活动场所的角度,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寺院的有11处: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金阁寺、广宗寺、广仁寺、黛螺顶、观音洞。

2. 灵岩寺在哪座山

没有。

灵岩寺依山而建,它背靠的这座山叫灵岩山。这座山也不可小觑,是著名山脉泰山的十二支脉之一。灵岩山海拔将近七百米。

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及文化沉淀,再加上和泰山一脉相承,在古时候,不仅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就连历代皇帝 泰山封禅的时候,也喜欢在这里小住歇息。

3. 灵岩山寺百科

现在还未对外开放住宿。

以前,非疫情期间,灵岩山寺是可以住宿的,带上身份证,先到寺院客堂,找到工作人员,告知住几天,如果寺院还有床位就可以,但是需要自行缴纳食宿费。也可以定期参加寺院举办的佛七、禅七、八关斋戒、短期出家修行……诸如此类的活动,也可以短期在寺院住宿。另外,还可以申请到寺院做义工,也可以暂住。

因最近疫情防控,寺院暂未开放。也不允许客人住宿。

4. 灵岩寺风景区

灵岩寺位于大埔县洲瑞镇南村1灵岩山麓,坐西向东。灵岩山原名麒麟山,因山腰有灵岩古刹而得名。据《民国大埔县志》记载,灵岩寺始建于唐代,清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曾重修,为土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大埔县颇为出名的古刹之一。内供奉惭愧祖师和文曲星君,向为文人墨客敬奉。

5. 灵岩山灵岩寺

苏州灵岩山下雨天也是开放的,只是下雨天地上湿滑,山路难走,这种天气一般游人比较少,灵岩山也算是苏州一个比较知名的旅游景点了,而且山上的灵岩寺据说还蛮灵验的,所以好多游客都是奔着灵岩寺去的,另外说一句,灵岩寺里的素斋挺好吃的!

6. 灵鹫山寺庙

杭州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距今已有1670多年了。

灵隐寺的创建,颇具传奇色彩。前章已经提到过,印度僧人慧理从中原云游入浙,登临灵隐山时,见山中一峰似曾相识,说:"此乃天竺灵鹫山一小峰,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在飞来峰下卓锡建寺,连建五刹:灵鹫、灵隐、灵山、灵峰、灵顺。除灵隐之外,其他四寺或废或更,均已不存。寺院初创之际,佛法不盛,一切禅林规制,初具雏形。僧不甚众,游客清淡,香火寂寥。所以刘宋智一法师住持时,因寺院法务清淡,有足够的时间来啸聚群猴,自称猿父,与之玩耍竟日。

7. 灵岩山寺在哪

西园寺,寒山寺,灵岩山寺,重元寺。

8. 灵岩寺位置

济南灵岩寺,位于泰山西北麓灵岩山脚下。 灵岩山是泰山十二支脉之一,主峰海拔668米。灵岩山原名方山,因山顶平坦,四壁如削而得名,又因山形似玉玺,亦称玉符山。

9. 岩灵寺在哪

五岩灵寺是福州名山名寺之一,历史悠久,南朝陈天嘉元年(公元560年)曾建有方山寺,后来战乱,寺毁碑亡,据现存文物年号记载,现在的五灵岩禅寺为明末向超和尚重新开山创建的。寺庙建在五块大岩石上,大家可以去看看千年古寺。看完这五岩灵寺,还听说了一段动人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明朝时,黄土边村有一姑娘,父母在她小时候离开了她,这姑娘名叫翠姑,靠卖鱼丸为生,一年冬节,有一位年轻书生晕倒在路旁,翠姑与村人将书生抬进屋内取暖,又灌下姜汤,书生才逐渐醒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