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德善里18号,原是中华民国初年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教室。

北京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预约指南2021

北京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是遗留下的文化革命产物,也是重要的文化场馆,需要参观的市民需要提前预约,在什么上面预约呢,下面了解下操作流程。

北京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15:30停止入馆)

门票价格:免费,但需要预约入馆,每日限流200人。

咨询电话:010-83305948

北京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预约操作指南

预约入口:长辛店革命旧址

操作步骤:

1、进入北京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预约系统,点击“门票领取”

2、选择北京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

3、选择参观日期、填写个人信息,提交预约信息即可预约成功

参观须知:

1、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15:30停止入馆)。

2、每日限流200人,采取线上限量预约 。一个微信号同一日期只能预约一次。

3、验票和参观时,需与他人保持1.5米以上距离,避免人员聚集,参观全程须佩戴口罩。

4、团体票最早可约次日,预约后需等客服电话审核。

北京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怎么去

☛地址:丰台区德善里18号

交通指南:

1.可乘坐专33路,在二七通信厂站下车,步行约100米即可到达。

2.可乘坐309路区间、专178路、专65路,在二七厂站下车,步行600米即可到达。

一世纪正青春 | 探访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 重温“北方的红星”

编者按:北京中国现代文化(新文化)的发源地和代表城市,是中国文化新旧转型、推陈出新的典范城市。它,镌刻下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它,沉淀着历久弥新的红色记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千龙网推出“一世纪正青春”系列策划,深入五四运动起点北京大学红楼等北京红色遗址,寻访百年来凝聚在历史与现代中的红色基因,感受始终澎湃在脉搏里的磅礴力量。

长辛店是中国早期铁路修造业和产业工人聚集地,也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主要策源地和发生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起点与典范,被誉为“北方红星”。

在长辛店德善里18号院,坐落着一栋法式小洋楼,就是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旧址,也是京汉铁路工人运动与先进知识分子结合的发祥地。鲁金富摄

五四运动前后,一批中国青年为学习西方科学知识,赴法国等国家进行半工半读。1912年,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吴玉章等在北京、四川等地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15年6月,蔡元培等又在法国组织以“勤以作工,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为宗旨的勤工俭学会,号召中国有志青年到法国半工半读。1916年3月,蔡元培等又和一些法国人士组织成立了华法教育会这个组织成了留法勤工俭学活动的总枢纽机关,以介绍赴法、联系入厂入校、发放维持费等。他们分别在北京、上海保定等地设立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或预备班,面向全国招生,长辛店留法预备班便是其中之一。

据研究统计发现,在1915年至1921年间,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达到一千余人,其中一部分学生升入了里昂中法大学。这种以工求学、工余求学而获得知识的形式,在当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鲁金富摄

1918年年初,长辛店留法预备班成立,当时称高等法文专修馆长辛店分馆工业科,也称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共设有铸造、机械、钳工3个班,当年暑假后有100多人入学,其中包括何长工(何坤)在内的部分湖南籍学员。预备班实行半工半读,学员着重学习法文,同时也经受劳动锻炼,了解工人们的生活状况。在学员学习期间,毛泽东曾两次来长辛店了解学员们的生活、学习情况。1919年冬,这批学员毕业后赴法留学,他们中有许多人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

这是一幢典型的欧式建筑,法国国花鸢尾花形的绿色构件至今还挂在外墙上。董聚山摄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是由法国人设计的一座两层小楼。它坐东朝西,平面呈“凸”字形,高约10米,建筑面积251平方米,砖木结构,三角桁架两坡顶,灰砖墙面为主,中间横向以红砖色带装饰,红色瓦屋上有4座烟囱。楼房正面腰线处嵌有对称的4朵铁制的鸢尾花。西侧立面当中有2扇门,内部为中厅及楼梯,周围3面各有2间居室。二层有4扇窗,均由红砖砌成,侧面三角形山花处各辟一扇圆窗。东侧立面当中2间从楼体接出,每层各有2间独立居室。原楼房内部设有壁炉(现已拆除),各居室均铺有木地板。

1919年7月,法国政府专门赠送500张赴法船票给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加上社会各界的支持,一时间国内有志青年纷纷投身到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中。鲁金富摄

1918年夏,蔡元培、李石曾与有关方面交涉,将原来为火车房总管郭长泰建造的住宅改为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教室。1947年,长辛店铁路中学在此建校,此楼后来也做过教师宿舍、校长办公室等。1984年,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被列为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年久失修,房顶漏雨,墙皮脱落,虫蛀严重。2001年,北京市文物局、丰台区人民政府拨出专款修缮。2001年6月,举行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修缮工程竣工典礼,同时庆祝建党80周年留法勤工俭学史料展开幕。此后,该旧址内设常年展览,接待学生集体参观,2003年,铁路中学与长辛店一中合并后暂停开放。2013年,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作为长辛店二七大罢工旧址之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经济萧条,大批工人失业,许多中国留学生也无工可做,陷入困境。李石曾利用自己和法国官方及教育界人士关系,多方奔走,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工作。鲁金富摄

目前,这座小楼的二层被辟为展览室,陈列有关当年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部分文物、图片,以及一些老同志撰写的回忆文章。一份办学简章揭示了勤工俭学的过程——工业科共设铸造、机械和钳工三个班,学生除了学习法文外,还要学习机械图画、工程图画、机械学等课程,每周上课20小时,实习40小时。

毛泽东于1918年冬和1919年春两次赴长辛店,看望勤工俭学的湖南籍学员,同时带领留法勤工俭学学员深入工人群体、了解工人疾苦、传播马克思主义。很多珍贵展品记录着当时年轻人的理想与执着:毛泽东为筹措留法勤工俭学经费写给罗学瓒的明信片,陈延年、陈乔年等人赴法的介绍信,北京华法教育会为周恩来等学生开具的赴法证明,邓小平(邓希贤)在法国施耐德工厂做工时的档案卡、登记卡……

那时候在长辛店准备留法勤工俭学的同学们,除了教工人们识字、算术之外,也给工人们讲些爱国救国的道理,为以后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建立和北方工人运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鲁金富摄

展品中还有一份新民学会通信集,出版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通信集的通信时间为1915年11月9日至1920年12月20日。其中,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留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提出:“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要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由于“二次革命”失败,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遭到反动军阀的不断刁难,无以为继。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等留法勤工俭学的倡导者也由于政治原因再次被迫流亡海外。鲁金富摄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以及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输入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们中有后来成为中国政界领导的有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李维汉、陈毅聂荣臻等;科学家有钱三强、严济慈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的政治、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培养了很多人才。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文化书系·红色文化丛书”:《北京红色地标》

新政后首次京牌摇号本周六进行!

北京建党百年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期间燃放烟花

广东报告3例确诊病例同一时间出现在麦当劳

传播北京|报道北

微信ID:beijingqianlong

保定又一处免费景点,就在育德中学旧址,名叫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

冬天北方的天气冷得厉害,苦于没有好的去处。今天高兴就给大家推荐推荐,在这样的天气里,如何找到一个不寒冷、有历史、长知识的地方,关键还得是免费!免费!免费!!这个地方就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位于河北保定市市区金台驿街86号,原保定育德中学旧址,是一所历史专题类纪念馆。它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整座建筑群规模虽说不大,但风格厚重,布局得当,整齐对称,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时期砖木结构的四合院。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大门坐西朝东,有一座青砖、灰瓦、黑色木板门的古式门楼。门楣上悬匾额,上书“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在大门外侧两边的墙壁上,分别置有“育德中学”字样的碑石等,从中可以知道,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选用的是育德中学的旧址。1993年育德中学旧址成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育德中学旧址成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育德中学旧址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的保定育德中学之所以出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创办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距今已有114年的历史,曾有“天津南开、保定育德”、“文南开、理育德”的美誉;二是因为它是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同盟会在河北的秘密活动基地;三是因为在这里曾开办过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简称“留法预备班”)。

拾级而上,跨过门楼,就进入青砖墁地的四合院了。迎面就是青砖灰瓦的三开间过厅,典雅古朴,把整个四合院分成前后两部分,这套三开间的过厅是游客接待处——所有的游客要在这里先行登记,领取免费纪念门票之后再进行观瞻。

过道南北两边的青砖瓦房,原是育德中学的教务处用房,现已辟为纪念馆的展厅,是历时18个月的改造升级,于2017年9月30日重新对外开放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主要分三个部分,即第一展厅、第二展厅和幼云堂(育德中学创始人陈幼云纪念祠堂)。按展馆浏览提示,我们先参观南侧的第一展厅,再参观幼云堂,最后参观第二展厅。

走进第一展厅,这里面陈列的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以图片为主,附以文字和实物等,展线120米。分别介绍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缘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热潮的兴起过程;留法勤工俭学生抵达法国后工作、生活情况;旅欧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与发展等。保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李石曾先生是保定市高阳县人,这里对其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陈了保定,上海、天津、湖南等地也分别开办了新民学会等,这些青年社团的成 成了赴法勤工俭学的主体。更值得一提的是,李石曾在保定育德中学开办的留法高级工艺预备班,代表人物就有刘少奇、李维汉、李富春等后期中共高级领导人。

进入二进院,就会发现正屋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灰色平房,门楣上有“幼云堂”三个阴刻楷书的金色大字——这是育德中学的师生为纪念学校的创始人陈幼云先生,于1936年捐资建立的一座纪念堂。堂内正面墙上有陈幼云先生的瓷质遗像,遗像下面白色大理石的功德碑上,刻着陈幼云先生的生平事迹。“幼云堂”的西面原是育德中学的校长办公室,现为纪念馆的办公处所。

步入第三个展区,即第二展厅,据说以前是育德中学的教导处,算三个展区中面积最小的,里边包括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历史功绩以及中法友谊的相关记载等两部分内容介绍。

参观完整个纪念馆我们知道,这里展出、介绍的并非只是育德中学,也并不只是从保定育德中学走出去的革命先驱的事迹,而是幸亥革命前后那场波及全国的轰轰烈烈的留法俭学运动,当时全国各地共开办有20多所类似的留法预备学校。从这些学校中走出了大批的青年人,这其中的很多人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而与此相关的全国各地留法俭学资料、文物等也都统一被汇集在这里,堪称是一所纪念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较大、较全的历史专题类纪念馆。

游览提示——

该纪念馆为免费游览区。每周二至周五为开放日,参观时需持本人身份证登记方可进入。距保定火车站不到一公里的路程,地处市区中心,交通、旅游、购物等均十分便利。

感受旅游快乐,记录旅游发现!我是高兴,欢迎大家持续关注“高兴旅游吧”,并不吝在文字下方点赞、关注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