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

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

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于1996年发现,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2.4—2.5万年,是古人类生活、狩猎的地方,有丰富的用火遗迹、烧石、动物化石等。返朴归真的陈列气氛,古人类生活、狩猎的大型图画,将观众带到2万年前祖先的家园,体会祖先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本馆针对不同的人群推出了普通版、学生版、英文版讲解词,并配有电脑触摸屏提供全球的相关古人类信息,使观众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了解古人类,体会祖先生活的情景。

\

北京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座落在北京东方广场地下发掘出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再现2万5千年前斑鹿跳跃、鸵鸟欢腾、望山听水、狩猎生息景象,展示“北京人”狩猎、烧火、制造工具的痕迹。在博物馆3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将陈列在原址发掘出土的石砧、石锤、石核、石片。参与展陈的还将有原始牛、斑鹿、鸵鸟、鱼类等古生物的骨骼及2万多年前人类制成的骨铲、骨片等工具。参观者还能从这里看到更新世晚期人类用火的遗物和遗迹。展览将配以大量的图表和照片,在壁画、雕塑的映衬下生动地展示出2万5千年前古人类在今天王府井地区狩猎、做饭、休息、制造工具的生活场景。展馆还精心为小参观者准备了电脑触摸屏等动手型的参观项目。这一遗址是继周口店北京猿人之后,在北京地区远古人类遗存的又一重大发现。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在国际大都市中心发现古人类文化遗存。遗址距地表12米,有两层灰褐色古文化层。在约2000平方米的面积中,共出土文化遗物2000余件。在遗址土层中保留了远古人类点篝火后的遗留物——炭灰坑、炭屑层等,以及富含骨片的遗址。此处的石制品、骨制品和用火遗迹均保持出土时的原貌。2001年12月博物馆正式开馆。馆内陈列最重要的展品是一块约50平方米的2.5万年前的遗址地块,其中蕴藏着古人类的用火遗迹和烧石、烧骨、石制品及动物化石。同时展陈的还有在原址发掘出土的石砧、石锤、石核、石片等物件,原始牛、斑鹿、鸵鸟、鱼类等古生物的骨骼及2万余年前古人类制成的骨铲和骨片。展厅中的人造沙盘、挂画及雕塑展示2.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在今天的北京王府井地区狩猎、做饭、休息、制造工具的生活场景。

景点位置

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大街东方广场第一街地下三层

信息来源: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广西柳州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打造史前文化研究基地

原标题:广西柳州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打造史前文化研究基地

人们常常产生疑问:生命是如何诞生的?物种如何进化成如今的模样?古人类与今天的人类有什么不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简称“白莲洞博物馆”)新馆,丰富的史前展品为观众揭开谜底。

日前,白莲洞博物馆新馆落成开放,通过“地球往事——生物演化陈列”“洞穴家园——柳州史前文化陈列”展览,展出以史前文物古生物化石为主的文物藏品2000余件,展示了生命起源、人类演化的过程,特别是柳州史前文化的传承。

据了解,为有效挖掘和保护柳州史前文化遗产,发挥其在柳州文化强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柳州市委、市政府2009年将“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列入“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之中,2015年正式开工建设。

柳州有着积淀深厚的史前文化。7万年前,柳州是柳江人繁衍生息之地。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柳州汇聚了柳城巨猿洞、柳江人遗址、白莲洞遗址鲤鱼嘴遗址以及都乐洞穴遗址群等众多史前遗址。

1956年,在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贾兰坡的带领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华南工作队在柳州发现了白莲洞古人类遗址。经过数次发掘,共出土石器500多件、人牙化石2颗、动物骨骼化石3500多件、人类用火遗迹2处。白莲洞遗址在考古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裴文中曾提出:“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研究的中心,广西是中心的中心。”

遗址是历史的见证,遗址博物馆的修建为公众了解历史搭建了桥梁。柳州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馆长蒋远金说,新馆落成为柳州市民提供了一个学习人类史前文化、人类起源等知识的平台。

步入“地球往事——生物演化陈列”展厅,只见大屏幕上播放着生命起源的宣传片,讲述了一万年前的地球故事,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场馆内逼真的恐龙模型与丛林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侏罗纪世界”;此外,展览还通过AR、VR等科技手段拉近了文物与观众的距离。

蒋远金介绍,新馆将科普性、科学性结合在一起,是一座集洞穴科学研究、科普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旨在把白莲洞文化、柳州史前文化整合在一起,打造成史前文化研究基地,将文物内涵外化,扩大文物影响力。

据悉,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背景下,白莲洞博物馆新馆开启的不仅是精彩纷呈的展览,更打开了柳州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谢日万表示,白莲洞博物馆新馆的落成开放,是柳州市贯彻落实“特色博物馆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对提高柳州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焦耀光表示,白莲洞博物馆新馆将以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坚持古今贯通、科学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文旅融合,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古人类遗址博物馆,为推动柳州文化旅游事业融合发展作出贡献。

作为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的价值需要挖掘、保护和传承。近年来,广西通过对专题遗址类博物馆进行建设、提升,对推动各遗址类博物馆在传播人类史前文化、保护遗址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专题遗址类博物馆的专业性较强,除了专业人士,其他人对展品往往一知半解。”南宁狮山遗址博物馆馆长黄强表示,通过讲解员能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文物。南宁顶狮山遗址博物馆建于南宁园博园中,黄强认为,生态不仅是当下的自然条件,远古时期的生态也在其中,作为遗址类博物馆,南宁顶狮山遗址博物馆有责任让公众更好地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的生存环境。

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多年来致力于对中小学生进行考古知识的科普。自2004年举办第一个考古夏令营活动开始,近年来,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多次举办“模拟考古乐园”以及“我心中的甑皮岩”等相关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引起较大反响。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副馆长韦军说:“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载体。作为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当为公众增强文化自信贡献力量,让公众通过学习了解古人类的生活、生产、历史来认识古人类的智慧,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未来如何更好地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传播人类史前文化,白莲洞博物馆新馆进行了相关规划。“除了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博物馆还将举办很多创新性活动,在互动性、体验性等方面下功夫。”蒋远金说。(记者 郭凯倩)

(责编:刘颖颖、丁涛)

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孙旭光一行参观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10月14日,文化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孙旭光、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综合发展部主任、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孙冬宁、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珊珊、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综合发展部干部许立栋等一行在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工美集团董事长李荣钢,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张坤等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在参观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时,孙旭光饶有兴致地观看了“晋酒、晋醋、晋药、晋味、晋风、晋韵、晋艺、晋茶”系列的八大晋字品牌经典非遗展品,及漆器、青铜雕塑瓷器刺绣、玻璃器皿等我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所取得的硕果,通过对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细致参观,对山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精妙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赞叹不已,并表示对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建设思路与做法值得让人思考也希望在今后增加互访与深度合作

此外,在山西省工艺美术馆二楼不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现场表演,如木版年画、面塑、剪纸、编织、软陶等,还上演着由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师生们带来的精彩演出,尽情演绎着生旦净末丑的一颦一笑。

图文:芦玺文 审稿:李晓霞

晓锦文化遗址博物馆吸引近1.6万人次参观

晓锦文化遗址位于资源县东乡晓锦村后龙山上,距离资源县城约13公里,该遗址1997年底发现并被确定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后,广西文物工作队于1998年、1999年、2001年、2002年对该遗址进行了为期四年的考古发掘。

该遗址考古发掘共开探方28个、探沟1条,总揭露面积为740平方米,总共获得了10000余片陶片、部分完整器、1000余件石器及数万粒炭化稻米等一批重要的文化遗物。遗址中发现的炭化稻米,在广西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尚属首次,这批标本年代早、数量大、海拔高(580米),对研究稻作农业的起源和稻作文化的传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晓锦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已引起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将其命名为“晓锦文化”。该遗址于2009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让更多的公众及游客了解晓锦遗址这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源县于2005年在县文化宣传中心大楼4楼修建了晓锦文化遗址陈列馆,陈列展出晓锦遗址出土的部分珍贵地下文物文物,供广大游客游览参观,截止到2018年10月,该博物馆已接待游客约16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