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殿

保和殿

保和殿是北京故宫外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其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

就是说神志得专一,以保持宇内的和谐,才能福寿安乐,天下太平。保和殿匾额“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高29.5米。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舒适。

保和殿后的阶陛中间设有一块雕刻着云、龙、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人们称之为云龙石雕。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石雕,长十六米五七,宽三米零七,厚一米七零,重为二百五十吨。原明代雕刻,清代乾隆时期又重新雕刻。图案是在山崖、海水和流云之中,有九条口戏宝珠的游龙,它们的形象动态十足,生机盎然。

云龙石雕的石料产自京西房山大石窝。当时拖运这样重的巨石到北京需要民夫万人以上,用旱船拽运的办法拖运。为此,沿途每里凿井一口,以供民夫饮水之用。从房山到北京一百多里路,拖运时间用了将近一个月。这种拖运方式虽然艰难困苦,但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却也显示出了劳动者的才能和智慧。

千龙是指望柱下面伸出的千余个石雕龙头,每当雨天时雨水就从龙口中排出,使分流雨水的实用功能与建筑艺术的观赏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千龙吐水的壮观景象出自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矗立之上的三层台基。“三台”面积约为二千五百平方米,由大块汉白玉石砌成。每层台基的周围都雕有须弥座。须弥座上,横置着大块的长方石条。

地袱之间立有望柱,望柱之间安设栏板。在它们之下,都凿有排水孔道。除每层台基折角的角顶伸出的龙头外,其他龙头的两唇之间都钻有圆孔,与望柱底下的孔道相通。由于台面的设计是中间高于周边,每当雨天,落在“三台”台面上的雨水自然就都流向地势底的四周,于是便从龙口中排出,形成“千龙吐水”的奇观。位于保和殿的东西两侧的庑房,现已辟为陈列馆。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

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殿试地点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殿试是封建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自命题,指定大臣问卷,皇帝还要亲自阅看前十名的卷子。考取第一名的为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称探花,高中者均被赐予进士、及第、并委以高官。这样的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参加者一般须经过乡试、会试考中贡土方能得到参加殿试的资格。殿试的仪式十分隆重,举行时间有过几次变动,清初曾规定在四月初,后改在五月初。乾隆十年曾改在四月 十六日,乾隆二十六年又改在四月二十一日举行,以后遂成定制。

景点位置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钟粹宫太和殿神武门武英殿坤宁宫乾清宫慈宁宫三希堂养心殿寿安宫故宫御花园永寿宫午门文华殿体仁阁太和门奉先殿


保和殿介绍

保和殿,其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就是说神志得专一,以保持宇内的和谐,才能福寿安乐,天下太平。
保和殿比太和殿规模小些,为重檐歇山顶。明朝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在清朝是举行盛大宴会的地方。每年初一和十五在此宴请外族王公大臣,场面是十分壮观的。公主下嫁时,也在这个殿里宴请附马。这个殿最有名的事是举行殿试。殿试就是皇帝本人亲自监考、主考,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层次。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保和殿后是故宫最大的一块雕石——云龙雕石,这块苑叶青石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总重二百多吨。上雕游龙,双龙戏珠,游于云雾之中。
故宫之保和殿简介
北京故宫
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其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就是说神志得专一,以保持宇内的和谐,才能福寿安乐,天下太平。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00㎡,高29.50m。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点击返回故宫专题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清代殿试自乾隆年始在此举行

故宫三大殿之一,中国传统宫殿建筑之精华-保和殿

随着《延禧攻略》的持续热播,故宫也迎来了暑假旅游的高峰。随着皇后的逝去,魏璎珞走上了复仇之路,这部剧已经走向了高潮。

璟业园林小编也继续带着大家游览这紫禁城。今天给大家介绍北京故宫的另一个三大殿之一,保和殿

保和殿(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

明初名谨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名保和殿。"保和" 出自《易经》,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专一,以保持宇宙间万物和谐。

那么保和殿的名称是怎么由来的呢?

“保和” 出自《易经》,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专一,以保持宇宙间万物和谐。有着福寿安乐,天下太平。保和殿匾额“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含前廊1间),建筑面积1240.00㎡,高29.50m。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

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

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舒适。

然而在保和殿外有着长十六米五七,宽三米零七,厚一米七零,重为二百五十吨,刻有云、龙、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也被称为云龙石雕。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石雕

望柱下面伸出的千余个石雕龙头,每当雨天时雨保和殿外景水就从龙口中排出,使分流雨水的实用功能与建筑艺术的观赏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千龙吐水 的壮观景象出自 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矗立之上的三层台基。

明朝及清前期,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

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顺治至康熙期间

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至顺治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

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

到了乾隆及其以后时期

封建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殿试就是在保和殿举行的。直到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举行了最后一次殿试。之后封建科举制度就被废除了。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江西一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寺庙,分主殿和侧殿两大建筑群

寺庙旅游

在我国多个区域城市发展之中,寺庙都会成为其中很关键的旅游文化资源,也表现出很典型的人文魅力,而要是从发展的角度说,多数城市都会因此变得更有竞争力,特别是与寺庙相关的旅游文化上,它们之间的发展能力也表现出很强的推动性,所以这对于其寺庙发展而言,它也呈现出很不一样的旅游优势,小编将会对这座寺庙的关注程度会更高,更体现出发展上也体现出很重要的魅力,从发展过程中看,它所呈现出很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也提升了其寺庙在旅游上很典型的人文风景区,从而具备了很鲜明的价值。

佑民寺

这座寺庙是江西很典型的古代建筑风景区,它位置在江西南昌,根据史料记载,它大约始建于公元502年-519年之间,也成为当时江南的佛学中心,是南昌在古代很具有代表性的寺庙风景区,而且这座寺庙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文化传统丰富,之后历代香火鼎盛,享誉到国内外,逐步成为江西受欢迎的寺庙景观,通过多年的发展布局之后,佑民寺才提升了它的发展地位,更表现出其寺庙很丰富的精神意义。

寺庙特点

佑民寺很早之前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通过重点保护的方式,进一步的提升了其寺庙旅游知名度的增加,在其寺庙的建筑构成上,它主要是分为主殿及侧殿两大建筑群,也表现出极其规整化的设计格局,在其寺庙演变至今,它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更表现出其寺庙旅游产业上很典型的社会意义。

寺庙建筑

这座寺庙不只是江西一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寺庙,也是南昌唯一完整的寺院,通过多年的发展布局后,它也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因此逐步形成了很大的吸引力,在其寺庙内部,它殿堂雄伟,最值得关注的是,在其前殿有众多佛像和千佛缸,而且在缸外还装饰九十余个佛像。

在我国多数城市建筑之中,很多寺庙都会有很鲜明的地域特色,而这座寺庙由于历史久远,香火旺盛,所以也表现出很不一样的文化意义,它内部的观音殿、祖师殿、伽蓝殿、地藏殿和其它建筑,它们也在整体上表现出很鲜明的地域特色,更让其寺庙的旅游产业取得了更好的发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