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寺

法藏寺

法藏寺遗址位于今幸福东街南端铁道西侧。

初称弥陀寺,因寺中建有砖塔一座,故俗称白塔寺或法塔寺。金代大定年间(1161—1189)始建;明景泰二年(1451)太监裴善静重修并改名为法藏寺。清代法藏寺荒废,独存法塔一座,塔中空,内设旋梯可以登临。 寺共有7层,总高约30多米,平面呈八角形,各层每面设明窗,每窗上置一佛像,共58尊,是北京地区楼阁式塔之一。1965年拆除。

上海法藏寺“藏”读什么音?

上海法藏寺“藏”读什么音?

法藏讲寺读音如下:(普通话拼音读法)法(fǎ)藏(zhàng)讲(jiǎng)寺(sì)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牡丹江圆通讲寺收门票吗?

不是天天都收

赶上节假日就收 像庙会之类的就会收

平时不收 收费好像是5块钱

一般都是让你进去上香 请这个香请那个香的

一烛香有的好几十

叩访法藏寺

再远的路,也不会是很远;只因秋时的银杏,又一度藏身菩提。再高的山,也不会是很高,且缘凤仪的桥北,再一回聆听法藏。

于山得其所,山以寺而扬其名;闻其名,欲临其境;临其境,凤鸣若隐。法藏寺建在灵秀的凤凰山间,占地三十七亩。寺北接蓥华山支脉,萃然崛峙,蔚然翠秀。寺南连川西坝平原,九溪蜿蜒,土沃水甘。山形如椅,其间坐观月,月临当空 ,影落清流;凤翼欲飞,妙境听梵音,音绕凤羽,风吟禅香。

沿山道里许,石径通幽,两旁碧树挺拔,古木参天。一路幽花凝岸,苔茵布石;沿溪清音淅淅,如琴如瑟;山势陡峭,仰角高达七八十度,岩石间丛生着繁花和绿树,凤凰山山势如双翅,森森林木如凤翎,于郁葱掩映之间,几幢青瓦红墙的殿堂楼阁若隐若现,恍如凤鸟欲飞。

法藏寺,环抱群山中,一脉独下处,古木参天,荫郁清幽,青堂瓦舍,掩映其中。僧侣们眷顾寂旷清幽,佛门里诵经,禅修、礼拜、诵经持咒,不断启迪内在的佛性。儒、释、道等的丰富内涵,犹如人生旅途遇到不同的景色:时而美丽时而荒凉;时而平淡时而惊喜。佛渡有缘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因为有了佛法,红尘中的世人才能把握和提高人生质量;才能时时提醒自己宇宙万物皆平等;才可以少一些对物欲的贪执,心灵变得晴朗、豁达;才能使人的灵魂有了终极的归宿。

法藏寺远离尘嚣,清静幽雅,为三重明式大殿,其最大特色是寺中建筑不用一钉一铆,雕梁画栋、朱门漆柱都是自然榫接。袅袅青烟长奉佛堂,金丝楠木浓荫蔽日,护卫左右。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青灯古卷,碧瓦红墙,古木参天,方正庄严。置身其中,耳闻钟磬之声,眼观经文,心诵佛法,千年如一日。

法藏寺多古树,百年金丝楠木、银杏、青冈树等萦绕殿阁四周,投下斑驳的剪影,伴着晨钟暮鼓,度过一个又一个春秋。僧人坐在树荫下参悟经书,神情专注,平静祥和。

再别法藏,只见千杉翠拥,万瓦烟生。古人有诗云:“千步堪留月,祥光散碧霞。远看布金地,近泛浪成花。水气云飞絮,波声雷驾车。慈航如可渡,此夜拟乘搓。”“谁把珠沙布得成,传闻佛步此中行。卷将浪影千寻白,铺就潮痕一片清。不管晴阴雷惯吼,才交子丑日光生。想来净土贪痴净,满地黄金却不争。”这两首诗不仅描写了沙之形、潮之态,而且赋与了它美妙的神话色彩, 还突出了僧人们的执着追求。借诗以言志,大概在僧在俗都是一样的。

文字:杨本旻

图片:品鉴彭州 邓启君 网络

编辑:龙洋

亲,读完文章,记得在页面最下方点赞哦!谢谢关注和支持!

彭州,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投稿邮箱:2840955915@qq.com

主管:中共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责任编辑: 王璟 刘姝言 张雁凌 卿菡

编辑:梁丹 龙洋 孙小洁

著名藏传佛教寺院——沈阳护国法轮寺

北塔护国法轮寺位于辽宁沈阳市崇山东路中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癸未仲春,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乙酉仲夏竣工,是清太宗皇太极敕建的沈阳城外环古盛京东、西、南、北四塔寺之一,北塔法轮寺的名为“护国法轮寺”,因其地处盛京城北,故俗称“北塔法轮寺”。1905年部分建筑毁于日俄战争。

沈阳护国法轮寺

沈阳护国法轮寺

据北塔法轮寺碑文记载:"盛京四面建庄严宝寺,每寺中大佛一尊,左右佛二尊,菩萨八尊,天王四位,浮图一座。东为慧灯朗照,名曰永光寺;南为普安众庶,名曰广慈寺;西为虔祝圣寿名曰延寿寺;北为流通正法,名曰法轮寺。四塔的建造形式,均为砖筑中国藏式喇嘛塔,是由基坛、塔身、相轮(塔刹)三部分构成。基座为方形束腰须弥座,有上下框,在四角和每面中间立有两根石柱,从而每面构成三个壶门。石柱上都雕有宝相花、西蕃莲等纹饰。每面中间壸门置砖雕宝盆和火焰,左右壶门都有高大凸起的砖雕雄狮。基座上框之上又起三层砖砌圆坛座。上面即是宝瓶式塔身。塔身的南面辟有佛龛内供神牌,佛龛周围嵌流丽的云珠。塔身之上为十三层相轮,再上为塔刹,由铜铸仰伏宝盖、日、月、宝珠组成。宝盖之下悬风铎。整座宝塔设计完美,古朴庄重,工艺精湛,展示了清代高超的建筑艺术与民族特色,是中国古代建筑之杰作。

沈阳护国法轮寺

法轮寺为“金镜周园”,属藏传喇嘛教,是四塔四寺中保存最完整也是香火最旺盛的一座寺庙,现占地13000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前为硬山式山门三楹,灰瓦顶,门和柱为朱红地仗,檩枋彩画,在前面门楣悬挂“护国法轮寺”匾额一方。门内东西为钟、鼓楼(已毁),往北是天王殿三楹,内塑四大天王和弥勒、韦驮像。殿北两侧东西各建配殿五楹。东配殿为沈阳古城风貌陈列,西配殿为清朝历代皇帝东巡陈列。院内立有石碑两块,用汉、满、蒙、西域四体文字镌刻“敕建护国法轮寺碑”。正北为歇山式大殿五楹,建在高台上,灰瓦顶,正脊两端有鸱吻,垂脊上有走兽,殿外四周出廊,檩枋彩画,非常壮观。殿内塑有天地佛、日光、月光菩萨和八大菩萨,墙面上绘有密宗壁画

北塔,是四塔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位于法轮寺大殿东北角,从远处看,塔身象个大肚圆瓶,又象个包葫芦金顶向日闪闪放光;而塔刹节节升起的十三相轮,还挂着铜制铃铛的金色华盖。北塔的塔基坛四壁各雕有雄狮一对和火焰宝盆,塔身为覆钵式,正南佛龛内设焚文神牌;塔刹以青铜铸造,四周悬有12支凤铎铜铃迎风作响,其上为日、月和火焰珠宝。整座佛塔涂成白色,以显示佛的庄严和神圣。

沈阳护国法轮寺转经筒

法轮寺在历史上佛事活动较多,香火很盛。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乾隆皇帝东巡时,曾驾临法轮寺礼佛,并亲书“金镜周圆”匾额,悬挂在寺的大殿之上。法轮寺原属沈阳市实胜寺的下院,每年实胜寺正月和四月十五日都有跳跶之典,于正月初七用太平车到法轮寺接迈达里佛,十五日跳跶之后送佛,一路上人山人海、前呼后拥,异常热闹。每年三月十五日是法轮寺庙会,前来拜佛烧香者不计其数。

北塔法轮寺有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殿、晾经楼、僧房等各式建筑 共计四十二间。大殿高悬乾隆御题“金镜周圆”匾额,殿内供“天地佛”一尊,左右佛两尊,菩萨八尊。“天地佛”俗称欢喜佛、阴阳佛,为男女拥抱交接状的佛像,象征“天地交泰”,平常前来拜佛求子者络绎不绝。男的青脸朱唇,三目瞩视,手握铃杵,两臂搂着一位金身女子。女子束发金冠,璎珞披身,与男佛仰面相对。男佛腰间挂着许多骷髅头,他们脚下踏着两个一仰一伏的魔身,这是表示降服妖魔,即异教徒取得胜利的寓言纪念像。裸体象征脱离尘垢界,双体拥抱,男性代表方法,女性代表智慧,即所谓方法与智慧相成之意。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欢喜佛是佛教中的“欲天”和“爱神”的结合。佛教经典中以为人类与万物生坐之本,均出于大神,有天地父母之义,故须崇拜之。早年,在欢喜佛的佛龛上面,挂着一块"天地渡化"的横匾,便是昭明此意。

沈阳北塔

天王殿内供奉弥勒佛、四大天王和韦驮。塔位于寺院的东北角,高21米左右,由 基座、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基座为方形束腰须弥座,雕刻西番莲等纹饰。基座及壶门两侧各立石柱,雕刻着俯仰莲、宝莲 花等纹饰,每面中间都用两根石柱构成三个壶门。中间的壶门凸 出,内置宝盆、火焰珠,两侧的壶门稍稍内收。基座之上是三层 圆坛座,立着宝塔式的塔身,由砖砌成,共十三层,层层内收, 塔身顶上为宝盖、塔刹。

目前,法轮寺对外开放的部分主要由佛教艺术陈列、轻代历史陈列、北塔、碑林四个部分。

(CCN传媒图片网 罗晓娜)

图文均为版权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严禁商用

喜欢的话,就转发到朋友圈吧~

欢迎留言与小编互动

投稿邮箱:

veconcyf@sohu.com

89321868@qq.com

所有来稿,请附300字以上文字说明,我们将在“摄影旅游文化传媒”搜狐号及公众平台同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