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旧居

晏阳初旧居

晏阳初旧居:19??年——19??年,晏阳初先生居住于此。20世纪30年代,晏阳初与卢作孚、梁漱溟等在北碚开展中国乡村建设运动。

距北碚城区10公里,是著名爱国平民教育家宴阳初旧居,在磨滩河畔柑桔研究所果林中,是一栋三合院平房,砖木结构。1940年,宴阳初来此创办"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自任院长,长住于此。1943年被膺选为"现代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世界伟人"之一。1950年去美国,受聘担任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一直住在美国。

地址:北碚区歇马镇天马村柑橘研究所内。

电话:(023)89865838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探访办学旧址守初心

河南经济报 记者 韩荣君 通讯员 常书香

为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质效,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5月20日,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校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来到豫西公学,开展实地体验式教学,并举行“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溯源地——豫西公学(旧址)”及“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德育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

据悉,位于三门峡渑池县果园乡杨村的豫西公学脱胎于抗日烽火之中,是抗战后期党在豫西创办的一所干部学校,专门为抗日根据地培养德才兼备和军政兼优干部。这里也是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溯源地。

据介绍,由于多次迁址,没有固定的校址,没有教室和教学设备,学员们把破庙当教室,自己动手砌讲台,以石头当凳子,以膝盖当课桌,墙壁当 黑板。大树下、河沟旁都是讲堂。没有课本,自己抄,用过的纸张翻过来再用。衣、食、住、行都是官兵一致。吃的是学员从远处背来的次等高粱,穿的衣服只有一套,破了自己补。睡的是地铺,铺的是自己动手割的白草,天冷时,还盖白草。打柴、背粮、推磨,样样都是自己干, 访贫问苦,动员群众,开荒种地,建设家园,抗击敌人。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大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 革命传统, 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一丝不苟地苦练杀敌本领。历尽坎坷,度过了重重难关,成为革命有用之才。

党委书记朱美荣介绍说,洛阳职业技术 学院肩负着 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使命,要深入挖掘 校史文化中的育人资源,以红色校史涵养师生爱国爱校情怀,在历史和现实的融通中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在当前工作任务和长远目标的协调发展中传承弘扬红色基因,践行“公学”精神和学院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扛起责任、挑起重担,推动学院教育事业成就新作为、取得新成就。

参与此次实地体验后,很多教职工表示通过亲身体验,更加深入了解学院历史,要永远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红军、烈士、旧址、故居——带你走进松阳革命老区

革命老区行是松阳八大主题线路中的红色教育经典线路,主要包括大东坝镇、安民乡、枫坪乡、玉岩镇、象溪镇,呈现给大家的是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挺进师在松阳武装斗争期间的遗迹、遗址,和背后所体现的革命精神意志以及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挺进师到浙西南,以松阳大东坝镇、安民乡、枫坪乡、玉岩镇为中心区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因而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红军旧居、党政机关旧址、红军标语、召开重要会议的会址、重大战役的遗址等等。

▲安岱后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碑

安民乡

安民乡安岱后村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领导机关所在地,现有“红色古寨”寨门、红军桥、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碑、红军挺进师“八一”誓师大会主会场———陈氏宗祠、挺进师师部政治部办公旧址、粟裕、刘英旧居、红军医院、红军厨房、红军标语等。

大东坝镇

大东坝镇燕田村的吴氏宗祠,是中共竹溪区委、区苏维埃政府的办公地点,在该村的村口,是红军挺进师打了一个漂亮战即“燕田战斗”的地点。

▲中共竹溪区委、区苏维埃政府驻地——燕田吴氏宗祠

枫坪乡

枫坪乡斗潭村是革命烈士卢子敬的故乡。该村的“永福寺”,是当年卢子敬等人将红军迎接进村后,召开欢迎红军大会的会址。

小吉村翁光道家是著名的“小吉会议”旧址,在社殿里,还留有很多的当年红军标语,村的四周保留有四个当年为保证“小吉会议”顺利召开,红军岗哨的遗迹。

▲斗潭纪念馆

玉岩镇

玉岩镇玉岩村是“青帮”第四号人物叶义的故乡,1930年,“青帮”袭击玉岩区公署,捣毁警察分局,1935年5月,红军首长多次在此活动,留有多处红军标语,是党政机关所在地。

象溪镇

象溪镇小佛儿牛铺自然村地处深山峻岭、环境隐蔽,是当时开展游击斗争及组织革命活动的理想之地。解放松阳前后,时任“丽青松”游击队和革命地下党负责人林艺圃、松阳地下党领导人王桂五、“松宣遂”人民游击支队队长祝更生等人,都曾居住于牛铺指挥工作。

祝更生,于1948年秋任松阳县长。解放战争期间,与中共四明山浙东临时工委取得联系,请求支援,并把国民党松阳县的军、警、粮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松阳起义奠定基础。

▲祝更生雕像

小佛儿村牛铺古树群于2017年被评为松阳五大最美古树群之一。

▲牛铺古树群

除以上点位外,西屏三庙、古市太保庙、三都淡竹板桥也都保留有革命的遗迹、遗址。

路线规划

松阳县城→小佛儿牛铺自然村→燕田村→安岱后村→玉岩村→斗潭村→小吉村

▲红军桥

交通资讯

自驾

1.从县城出发,沿222省道,过502县道,再过岭靖段,至小佛儿牛铺自然村(大约31公里,45分钟);

2.从小佛儿牛铺自然村出发,沿222省道,过港大段,再过蛤五段,至燕田村(大约54公里,1小时15分钟);

3.从燕田村出发,沿弓大段,过双安段,至安岱后村(大约38.5公里,1小时);

4.从安岱后村出发,沿双安段,过707乡道,再过707县道,至玉岩村(大约41.3公里,1小时);

或从县城出发,沿港大段,过龙松公路,再过五排段,至玉岩村(大约54.4公里,1小时15分);

5.从玉岩村出发,沿707县道,至斗潭村(大约15.5公里,20分钟);

6.从斗潭村出发,沿707县道,过真坳段,至小吉村(大约19.5公里,30分钟)

公共交通

1.乘坐松阳到下宅街班车,7:50-16:20每隔60分钟一班,选择就近站点下车步行至燕田村;

2.乘坐松阳到高亭班车,6:50-15:40每隔60分钟一班,选择就近站点下车步行至斗潭村、小吉村;

3.乘坐松阳到安民班车,7:10-16:10每隔50分钟一班,至安岱后村;

4.乘坐松阳到玉岩班车,6:20-16:40每隔30分钟一班,选择就近站点下车步行至玉岩村;

5.大巴出行不便,建议租车或自驾.

注:具体发车班次以车站时间安排为准

周边风景

浙南箬寮原始林景区位于安民乡和枫坪乡境内,是国家级AAAA级景区,总面积达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95%。主峰箬寮岘海拔1502.3米,乃松阳县第一高峰,“陡其巅可览七邑之胜”,是登高望远、观赏日出和云海的绝佳胜地。

箬寮景区古树名木众多,珍禽异兽无数,其中“东方水韭”位列世界珍稀濒危植物,景区是其在世界上的唯一生长地。延绵数千亩年代久远的“十里花海猴头杜鹃叠锦,堪称“天下奇观”,名扬海内外。

▲叶金奎/摄

▲李力华/摄

图:部分图片由松阳史志办、象溪镇政府提供

文:部分文字来自丽水文明网

来源:松阳旅游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等请联系我们。

陈独秀的旧居,为何是中国共产党孕育初心的摇篮?

1920年8月22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警务日报》在“中国情报”一栏中,出现了长达36行的情报秘闻,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租界警方已密切关注一名中国籍的男子在上海的行踪动向。他是谁?他的行踪为什么会被租界警方密切关注?

请看《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第二集:老渔阳里的秘密。

第二集:老渔阳里的秘密

1920年8月22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警务日报》在“中国情报”一栏中,出现了长达36行的情报秘闻,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租界警方已密切关注一名中国籍的男子在上海的行踪动向,并详细了解他在北京的“过激”行为。他是谁?他的行踪为什么会被租界警方密切关注?

这一切还要从6个月前说起。1920年春节前夕,为躲避军阀追捕的陈独秀,在李大钊护送下离开北京,带着“相约建党”的约定,几经辗转来到上海。租界警方密切关注的人就是当时思想界的明星,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

老渔阳里是当年上海法租界的一条石库门弄堂,回到上海陈独秀就居住在老渔阳里2号,这里也是《新青年》编辑部。在这座石库门里,留下了他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一段时光。

这一年陈独秀41岁,吸引了一批富有理想的年轻人。李汉俊、陈望道、邵力子、张东荪等一批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感兴趣的文化人物纷至沓来。

前来拜访的青年也越来越多,他被迫在客厅挂上小黑板,上面写着会客谈话以十五分钟为限。

回到上海不到一年,陈独秀在这里与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商讨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五一劳动节集会,创立了上海机器工会,组织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人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还起草了党的纲领。

1920年8月,以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骨干为主要成员,在这里组建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取名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为书记,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随后,在这里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工人刊物《劳动界》、创办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刊《共产党》月刊。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陈独秀起着重要作用。老渔阳里2号这座房子,不仅是陈独秀的住所,也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老渔阳里还有一个出口在淮海路上,从这个弄堂口出来是新渔阳里6号。这里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的地方,时间是1920年8月。

后来这里挂上了外国语学社的牌子,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办的第一所干部学校。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罗亦农等著名共产党人就是在这里经过最初的俄语学习后,成为首批留苏的学生。

老渔阳里2号与外国语学社相隔不远,陈独秀不出弄堂就可以去学校讲课,渔阳里的弄堂后来被叫做“共产主义小道”。

这里也留下了许多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的身影,他们中有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翻译《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的李汉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俞秀松,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沈雁冰,还有外国语学社社长杨明斋,《共产党》月刊的主编李达。

1920年5月至7月间,27岁的毛泽东在老渔阳里2号拜访了陈独秀,讨论马克思主义和湖南改造等问题,这是令他记忆深刻的会面。

多年以后,毛泽东在陕北窑洞里向美国记者斯诺回忆,“陈独秀谈他自己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老渔阳里2号作为中国共产党孕育初心的“秘密摇篮”,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创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诸多“第一”。

“快”乐青春,“闪”亮栗乡。

镇安青年唱响《唱支山歌给党听》: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点赞”、“在看”、“分享”三连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