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阿的教堂和修道院

果阿的教堂和修道院

果阿的教堂和修道院位于印度西南部的果阿邦,是在亚洲传播基督福音的历史见证。果阿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饱含了15-16世纪葡萄牙努埃尔的建筑风格和16世纪意大利矫饰风格及巴罗克风格的特点,因之被称谓“东方罗马”,它对16-17世纪印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的发展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18世纪时,果阿有有60座教堂和修道院,气势恢弘,后来由于一系列原因,一些教堂遭到了破坏。知名的教堂和修道院有圣卡塔林娜小教堂、圣弗郎西斯科·德·阿西斯教堂及修道院、大教堂、圣卡也达诺神学院和小教堂、圣母罗萨里奥教堂、圣奥古斯汀塔和仁慈耶稣修道院等。果阿教堂充分地体现了在建筑史上被称为“巴洛克五重奏”的印度建筑五大风格,它的设计者将这些建筑手法体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该建筑堪称巴洛克式建筑的典型杰作。

Churches and Convents of Goa

必去理由:巴洛克式建筑的最典型杰作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印度[India]

景点所在省、州:果阿邦 [Goa]

太原这座修女院教堂已有百年的历史

太原解放路有一座古罗马风格的高大建筑,这就是天主教太原教区主教座堂,全称“圣母无染原罪主教座堂”,简称太原总堂。该教堂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庚子年(1900)被毁,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建,已有近150年的历史

时常路过教堂,但从近距离地参观过,原以为仅是教堂和教会办公场所组成的一个建筑群。今天通过全国重点文保碑才知道还有座修女院的存在。原来教堂初建时占地竟达13.3万平方米,而现在仅存4300平方米,有主教座堂、神职人员宿舍兼办公大楼、修女院小堂、修女院宿舍楼、若瑟医院、明原学校、加辣女校等。

现在除主教座堂、神职人员宿舍兼办公大楼、修女院小堂外其他建筑已难觅踪迹。修女院小堂在主教座堂的东北侧,途中红色标注位置为主教座堂,粉色标注位置为修女院小堂。主教座堂大家都比较熟悉,位于三道巷内的修女院小堂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老醯儿也是今天才近距离地接近。

从三道巷路南解放路小学东侧的一个楼道可以进入修女院小堂。

穿过楼道东侧有一个红色砖砌的大门,墙上挂着“天主教太原教区修女院圣堂”铜牌。

一个非常整洁幽静的校园,园中还种植有蔬菜,院子北侧两层罗马式建筑的楼房就是修女院小堂。修女院小堂也叫巴斯卦堂,是与主教座堂、神职人员宿舍兼办公大楼、原修女院宿舍楼、若瑟医院同时兴建的。1903年动工兴建,1905年竣工。

一层两种不同风格的门。

二层的窗户大部分已经用砖封住,外面用红漆画着窗户的样子。仅有一个窗户还保留着当年的风格。

整座建筑由灰砖堆成,图为教堂的东南一角。

小堂的北侧,从三道巷侧看到的样子。

小堂东侧,“天主堂”三个金色的大字很引人注目。

圣三一修道院景点介绍 三圣一教堂

1. 三圣一教堂

不是。圣三一堂是一座专门为英国侨民中的圣公会教徒服务的教堂。1847年先建造了一座小型教堂。在原教堂失修后,座堂于1866年至1869年参考参考建筑师乔治·吉尔伯特·司各特(George Gilbert Scott 1811-1878)的设计重新建造,外观为新哥特式,亦是上海早期最为庞大华丽的基督教堂。


2. 圣三一教堂在哪里

沐恩堂星期五晚上是青年聚会,好像是晚上7点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3. 基督教圣三一堂

答:赵昺(1272年——1279年),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岁。赵昺是宋朝度宗幼子,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1276年2月,元军攻占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获5岁的宋恭帝及其母全太后(恭帝祖母谢太皇太后因身体不适,暂居临安)。他与其兄赵昰在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及其母杨太妃等南宋遗老的拥护下南逃,蒙古军队统帅伯颜一心想把南宋皇室斩草除根,便遣张弘范、李恒等人追击。当时他被拜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官职,判泉州。1276年夏,赵昰即位称帝,是为宋端宗,继续和赵昺南逃,在元军的不断追击下,1278年,端宗因落水而染疾去世,赵昺登基做了皇帝,改元祥兴。他在位时,以厓山(今广东新会崖门)为据点,拜张世杰、陆秀夫为左右宰相,并起用张世杰抗元,陆秀夫整顿内政。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南宋最终还是于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灭亡。

  赵昺一般被称为宋帝昺,亦称宋卫王、幼主、幼帝、末帝等。

  在深圳赤湾(现属南山区)有宋少帝陵,据说是少帝遗骸漂至赤湾附近,被僧人发现,从其服装上看出是宋少帝,于是葬于此。1984年蛇口工业区和香港赵氏宗亲会出资修葺扩建了宋少帝陵,现为深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港也有一个纪念两位宋末皇帝逃难的地方,叫宋王台公园。

  据宋王台公园《九龙宋皇台遗址碑记》记载,昰昺二帝南逃期间,「有金夫人墓,相传为杨太后女,晋国公主,先溺於水,至是铸金身以葬者」,葬于今九龙城区,人称「金夫人墓」,後来由于该址兴建了圣三一堂。

  赵昺,曾先后封为信王、广王、卫王。临安危急时,他在母亲杨淑妃带领下,暗暗出城,逃到泉州(今福建省泉州市)。端宗于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4月病死,他被陆秀夫,张世杰于同月冈州拥立为帝,5月,改年号为“祥兴”,6月,迁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

  与此同时,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被元军统帅张弘范的弟弟张弘正所俘,其统领的督军府从此瓦解。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元军直趋崖山。崖山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张世杰下令焚烧岛上行宫军屋,人马全部登船,然后依山面海,将1千多条战船排成长蛇阵,用绳束连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筑起城楼,船上涂上一层厚厚的湿泥,缚上一根根长木。将帝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间,诏示将士与舰船共存亡。

  张弘范见宋军战船集结,行动不便,就先用小船装满柴草,浇上油,点火后乘风攻击宋水军。宋军船上的湿泥阻止了火势蔓延,长木又顶住了火船,使元军的火攻归于失败。张弘范又阻断了宋军的水源,封锁了海口。宋兵饥渴交加,处境日益困难。张弘范派人劝降,被张世杰拒绝。2月6日,双方进行了最后 决战,张弘范分兵四路,发动猛攻。宋军正在拼命抵抗时,忽听得张弘范所在的指挥船上奏起了音乐。宋军以为这是元军将领在举行宴会,战斗就松懈了一下。不料此乐声是元军总攻的讯号,张弘范的指挥船直扑而来,箭如暴雨。元军在乱箭掩护下,夺走了宋军的战船七艘。各路元军又一齐猛扑过来,从中午到傍晚,海战进行得异常激烈。忽然,张世杰见到一条宋船降下了旗帜,停止了抵抗,其他战船也降下旗帜,知道大势已去,急忙一面将精兵集中到中军,一面派出一只小船和十多名士兵去接帝昺前来,准备突围。


4. 圣三一主教座堂

上海三一堂景点不要门票。圣三一堂设计的外观大体上属于新哥特式(又称哥特复兴式),设计了许多带有哥特风格的元素,如遍布教堂各处的尖券,只是在入口门廊处却采用了半圆券。整座教堂的室内外均采用清水红砖墙面,因而圣三一座堂又俗称为“红礼拜堂”、“英国教堂”。


5. 三圣一教堂里三圣指什么

科隆大教堂的兴建是天主教和中世纪文化在欧洲勃兴的象征。

1164年,科隆大主教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征战意大利米兰时,夺得一件珍贵的战利品--朝拜初生基督的东方三圣王的遗骸。于是,科隆成为继西班牙的圣地亚哥、意大利的罗马和德国的亚琛之后最有名的欧洲基督教朝圣地。1238年,法国国王从拜占廷皇帝手中购得耶稣受难时戴的荆冠,于是巴黎成为科隆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为保住圣地的地位,科隆主教团决定修建一座世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大教堂,来供奉这份遗骸。


6. 圣三山教堂

一、杜林尸布与耶稣血型

耶稣裹尸布

在意大利西北部城市杜林的一座教堂内,保存着一块亚麻布,令人惊奇的是布上有一个人的全身影像,而这个人据说就是耶稣基督。

最早发现这块布的是法国人。1356年左右,尸布在李莱城被公开,顿时引起整个基督世界的震动,因为布上的人影不仅容貌酷似传说中的基督,且还有血迹。后来在宗教学者的研究之下,认定这块布是耶稣死于十字架之后,用来包裹其尸体的,因而留下了耶稣的身影。

中世纪的学者认为,尸布最早出现在中东,几经辗转才最终流至意大利,并一直保存在杜林市的大教堂内。由于这块布是基督教的圣物,意大利将之视为国宝。

到了20世纪,科学家开始对尸布做深入的分析研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杜林尸布的神秘性正一步步被揭开。例如,尸布上的血渍经处理后发现,耶稣的血型是AB型。

3楼

二、寻找诺亚方舟

最新解密卫星照片证实诺亚方舟身在土耳其东部阿拉拉特山的西北角

《圣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义士诺亚为躲避洪水建造了一艘长方木柜形大船,即方舟,据说方舟最后停在了阿拉拉特山上。

根据这个记载,人们不断地试图去寻找方舟,以解开《圣经》和人类之谜。方舟是否真的存在,现今未有定论,而阿拉拉特山却是座真实的山,它位于土耳其境内,靠近伊朗与亚美尼亚的边界处,海拔近5000米,终年积雪。最早翔实记载阿拉拉特山的人是13世纪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他在书中指出,该山便是诺亚方舟之山。

在20世纪内,也曾有许多人对诺亚方舟展开追寻,有些人甚至宣称已经找到方舟。但无论他们怎么说,至少到目前为止,方舟始终仍仅存于各种故事和人们的印象之中。

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特写镜头

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人类古代文明重要标志之一。有关它们的奥秘一直是科学家们追寻的焦点 。在先进的科学器材的协助之下,的确已经解开了不少谜团,但也因此发现了更多的不解之谜。

1991年,美国学者劳勃特舒发表了令人惊讶的报告,指出位于大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其表面受到的侵蚀不是因为风化造成的,而是洪水的痕迹,这引起了新一波的古埃及学。

劳勃特舒说,在公元前10500年前后,埃及沙漠曾发生大洪水,以至在狮身人面像留下如此深刻的痕迹。

紧接着,天文学家也提出主张,狮身人面像在设计时是面对正东方,据此推算,它真正面对绝对东方的时间也应该是在公元前10500年。

倘若这些观点成立,那么狮身人面像的建造年代就远早于金字塔,这是否意味着,在远古远古以前,地球上便已存在了极高的文明?人类的源头是否就在北非?整个人类文明史是否要重新修订?充满神秘色彩的狮身人面像无疑又给人类增添了新的困惑。

四、那斯卡的奇异图形

从空中鸟瞰的秘鲁「纳斯卡线」神秘图桉

在秘鲁高原的那斯卡地区,存在着许多巨大的奇异图形,这些图形形状大小各异,有些甚至 具象形化,着名的有长尾猿、鲸鱼、蜘蛛等。关于这些图形来源的最浪漫的说法,就是火星人曾降临地球,并以那斯卡为基地,地面上的这些图形便是太空船降落时的跑道和指标。

最早发现这些图形的人是美国科学家科索克。他在1939年乘坐小飞机经过这片高原时,忽然看到地面上有奇异的图形,做低飞观察时,才赫然发现,这些图形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力量使然。

究竟为什么会在这片南北长近50公里的范围内,出现动辄长至100米以上的图形呢?为解开这个谜,许多科学家相继来到了那斯卡,并对之作了种种推测。

其中德国科学家认为有两种可能, 一是早期原住民为了求雨以利农作,在地面上画出巨大图形,以便天神看得到,因此是一种宗教的表现。二是星象学的图桉,因为所有图形都是按照星辰的运行描绘出来的,例如蜂鸟尾巴恰指12月21日的日出方位。

然而尽管科学家们使用了各种方法,仍无法完全将这些图形解释清楚,毕竟找不到任何有关历史文献。于是火星人是否曾在那斯卡建立过基地,还是给人们留下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和不解之谜。

五、秦始皇陵也是金字塔?

高科技探测秦始皇陵地宫布局

秦始皇陵因为兵马俑已经闻名天下。皇陵实际由几个部分组成,外围是陵园,中央则是封土,亦即陵墓本身。《史记》上说,坟高50余丈(约115米),底为长方形,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呈圆锥或方锥形。之所以造成这种形状,有的说法是沿袭殷代的享堂墓,有的说是模拟自然界的高山,可有西方学者却持不同看法,认为秦始皇陵根本就是东方的金字塔。

按法国考古学家萨加仑的说法,这座陵墓高150英尺,底座是四边形,每边长100英尺,外形分三层,一层迭着一层,而历史上也说,“上象三山,下锢三泉”,那么始皇陵不是很像阶梯式金字塔么?

尤其巧合的是,埃及金字塔的每一面都正对着东南西北,始皇陵也如此。金字塔内部有水银,始皇陵内也有水银,《史记》上说:“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基于这种种相似性,有学者主张金字塔东移说。但大多学者对此表异议,认为中国文化自成一格。

不过换个角度来想,科学家已证实人类的共同发源地是东非,那么中国文化受到古埃及影响 又何妨?况且若始皇陵果真是金字塔,则显示在2000多年前,东西方文化已有了密切的接触,这不是一件更令人惊奇的事吗?

秦始皇陵电子模型

六、失落的城市马丘比丘< /p>

秘鲁马丘比丘古城遗址

1911年,美国探险家在秘鲁古都库斯科附近的山区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座空荡荡的石城,城虽小,却规划整齐,都是由石块堆建而成,屋顶据推测是茅草搭建,因时代久远而消失。

这是本世纪最惊人的事件之一,因为印加古国早在14世纪便被西班牙人消灭,为什么直到20世纪,其古城才被人发现?

马丘比丘城建于深山之中,对外交通十分不便,那么印加人为何要将城建在这里?抑或建造这座城的民族比印加人还早?而当初建这山城的民族为什么会突然遗弃家园?他们又到哪里去了呢?此外,他们究竟凭什么技术用巨石建造城池呢?

总之,马丘比丘石城迄今仍然是一个谜。凡参观过这座石城的人,也只有用惊奇来形容当时的心情了


7. 圣三一教堂开放时间

圣三一教堂是以三位一体的天主即圣父、圣子、圣神作为此教堂的主保。传统基督宗教的教堂大多是以天主、圣母以及历代德高望重的圣人的名字命名,作为教堂的主保,称为圣某某教堂。


8. 三圣一教堂名字的由来

圣三一修道院坐落在莫斯科东北71千米的谢尔盖耶夫(扎戈尔斯克市)。圣三一大修道院——俄罗斯最古老的大修道院之一,亦译特罗伊察修道院。坐落在镇旁一个高岗上。

谢尔盖三圣大修道院拥有几个世纪以来、历经各个朝代改建和扩建的各种形式的教堂和附属建筑群。包括:三圣一教堂、杜霍夫斯基降灵教堂、圣母升天教堂,教皇宫殿和斯摩棱斯克教堂(1748年),以及斋房、钟楼、慈善医院等。

谢尔吉圣三位一体修道院是东正教修道院的杰出典范,对俄罗斯建筑产生了重大影响。


9. 三圣一教堂 图片

找不到这本书,不过找到了作家的创作过程和别人的评价。


法国著名作家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條萊垍頭

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生平

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1830年——1914年),法国著名作家。

1830年9月8日,米斯特拉出生于法国的一片叫做普罗旺斯的地区中的罗纳河口梅莱尼镇。父亲是富有的土地所有者,娶了当地市长的女儿做第二位妻子。这次婚姻很幸福,米斯特拉就是他们的孩子。童年的米斯特拉深受母亲宠爱,她喜欢给他讲普罗旺斯的古老传说。从父亲那里米斯特拉吸取了宗教的献身精神,对礼仪的热爱,以及对习俗的尊敬。这位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尽自己所愿去阅读,特别是自然科学和卢梭的著作,并尽情享受周围的自然环境。


米斯特拉8岁开始上学,13岁进阿维尼翁罗耶尔学院(该学院后来以他的名字重新命名)。在学院他受到一位叫约瑟夫·卢马尼尔的助理教员的影响。那是一位十分虔诚信教的年轻人,他对抒情诗的兴趣使这位学生的抱负转向文学。米斯特拉后来从阿维尼翁转学到了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大学,并于1851年获法律学位。他明白,自己的财富足以使他从事自己所愿从事的工作。后来他放弃法律,从事诗歌创作,以促进普罗旺斯语言和传统的复兴。條萊垍頭


从那以后,米斯特拉毕生都在推进自己的事业:用普罗旺斯语写诗,出版杂志,组织民间舞蹈和节庆活动,建立文化中心,最后,在阿尔勒建立了他的博物馆。与外界的接触使他更加坚定相信,南部可能失去的比北部未来可能得到的要有价值得多。例如,当米斯特拉与一位加泰隆(分布居住在西班牙等地的居民)诗人于1867年访问巴黎时,两人对革命中的政治家极为厌恶,而宁肯保存自己保守的民间文化。回到普罗旺斯后,米斯特拉投身于一项迷人的事业:编纂一部保存所有南部方 的词典。与此同时,米斯特拉的个人生活也趋于完满,四十六岁时与玛丽·丽维埃尔结婚,他和这位聪慧的女子生活得十分幸福。


晚年,米斯特拉因其成就而屡获荣誉,包括1904年的诺贝尔奖,在此之前4次获法兰西学院奖。获诺贝尔奖以后,米斯特拉的生活依然如故,致力于写作和他心爱的博物馆。1914年3月25日,他死于近84年前的出生地梅莱尼。


二、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的文学历程:


米斯特拉作品的题材、背景、主题都源自普罗旺斯,这已成了评论界的老生常谈。一块在中世纪时失去了文学声望和政治力量的地区,其斗士在 19世纪却如此重要,这可能有点令人惊奇。然而,米斯特拉努力重建普罗旺斯文学的意义在那个世纪里却引起了人们的同情,该世纪以浪漫主义的乡间文学和个人主义文学开始,以对工业社会毫无灵魂的无人格现象发出抗议告终。垍頭條萊


米斯特拉文学生涯中第一个热情的对象是卢梭,这完全合乎逻辑。因为卢梭坚持个人的独立性,加上对自然的热爱,这一浪漫主义特点对这位在乡间愉快度过童年、思想深邃的孩子具有吸引力。在阿维尼翁,米斯特拉受古典作家特别是荷马和维吉尔的启发,他们在各自的史诗中使往昔的文化永垂青史。他也受到卢马尼尔的有益影响,后者当时已经在用普罗旺斯语写诗,后来成了米斯特拉的致力于复兴普罗旺斯文化的文学小组成员之一。虔诚的卢马尼尔让这位才华横溢的学生翻译赞美诗,这项任务米斯特拉直到晚年方得以完成。18岁时,这位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写出了第一首独立创作的诗:一篇分成四小节的赞颂乡村生活的作品。


米斯特拉1851年获法律学位时已决心从事文学事业。由于既无经济拮据之窘迫,又无父母期盼之压力,他能从容不迫地修改作品以提高其艺术性,只有当他对每一行每一字都满意后才将其出版。


米斯特拉与卢马尼尔以及其他一些年轻诗人对普罗旺斯的共同激情导致了1852年出版《普罗旺斯》——一部普罗旺斯作家的作品集。大多数评论家都将该书出版日期视为那场献身于保存普罗旺斯传统的运动的开端。不过,该运动直到1854年才正式获得这个名称。当时,从阿维尼翁地区来的7位诗人组成了一个小组,名字取自一则古老的普罗旺斯故事,说是耶稣与7位法律博士辩论。尽管取名的含义不甚清楚,他们将自己称作“博士”的意图却十分明显。他们的格言“太阳使我歌唱”,意味着南方那片阳光明媚的大地激起了他们的诗情,就像它曾激发过行吟诗人(11—13世纪法国南部及意大利的诗人)一样。当时的行吟诗人文化在中世纪为北方容不得任何异端的法国十字军骑士所摧毁,新起的普罗旺斯诗人也觉得受到了巴黎的威胁;它那无情的官僚机器一心想在生活各方面强求统一。起初,这些诗人将自己的努力限于保住身边这块土地:普罗旺斯的语言和文学。后来,他们渐渐将兴趣扩展到整个法国南部,就是罗马时代被称作“奥克语”的那块地区。


米斯特拉在诗歌方面最初的主要成就是他花了七年时间写成的一部七行体荷马式史诗。与荷马不同的是,米斯特拉赞扬农民的英雄主义,这种不同还清楚地反映在诗中人物求神庇佑时求的是基督教上帝,其子出生于乡间,十分卑微。《米瑞伊》(1859年)说的是一位富裕农民的女儿,一位叫米瑞伊的十五岁漂亮姑娘爱上了一位穷苦编筐匠的儿子文森特,文森特遭到被姑娘拒绝的一位求爱者袭击,被误以为死了,尔后又神秘地复活,却被米瑞伊的父母踢 开。这时,米瑞伊决定逃往著名的三玛丽教堂求助。米斯特拉详细描述她如何一步一步越过卡马格沼泽到达教堂。米瑞伊因中暑倒下,当文森特和她父母到达时她已奄奄一息,她的恋人绝望之余决定随她去天堂。


正因为米斯特拉明白能读普罗旺斯语诗歌的人不多而又决心用这种语言写作,所以他的每一首诗都有两个版本,一是用普罗旺斯语创作的原本,一是法文译本,不是他就是由他的一个朋友用当代法语写成。他把《米瑞伊》带到巴黎,准备交给阿尔封斯·德·拉马丁,因为他将这部作品题献给了这位浪漫主义诗人。米斯特拉用普罗旺斯语朗读了开首几行,拉马丁听了几分钟便宣布,法国出现了一位新的伟大诗人。很明显,米斯特拉决不仅仅是他在献辞中把自己说成的一个农夫。


《米瑞伊》在评论家和公众中都大获成功。这不仅从当时对他的赞扬可得明证,也可由这样一个事实来说明:查理·古诺把它改编成歌剧,其后又被译成各种语言,不断激起热情的反应,即使在米斯特拉去世后很久,这部作品还被认为是他最优秀的成就之一。


米斯特拉的下一部作品《卡兰多》(1867年)也是七年劳动的成果。诗的背景是北部人对阿尔比教信徒的野蛮征伐,叙述的是卡兰多的故事。卡兰多像文森特一样,爱上了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略有不同的是,卡兰多的心上人是一位嫁给了一个土匪伯爵的贵族姑娘。同经典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样,卡兰多完成了许多艰苦的工作,包括杀死那个邪恶的丈夫,最后得到了自己心爱的女子。尽管《卡兰多》缺少米斯特拉第一首长诗那种吸引人的情感,它还是因富于诗情地描绘了普罗旺斯沿海风光而大受赞扬。


1874年,米斯特拉表现出他的组织才能,在阿维尼翁安排了一次极为成功的纪念彼特拉克的庆典。与此同时,他已将努力重心转向抒情诗,并于 1875年出版了诗集《金色岛屿》。作品包括十四行诗、婚礼诗以及其他一些颂扬普罗旺斯传说、自然美景和音乐般语言的短诗。在随后几年时间中,米斯特拉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写一些这样的抒情诗,并于1889年出版了这些诗的最后编定本。他对撰写批评论文日益产生兴趣,这些文章从理论上推进了普罗旺斯的文学事业,而他的诗则在实践中表明了这种可能性。垍頭條萊


米斯特拉的另一首叙事诗《耐尔托》直到1884年才出现,它又一次以动荡不安的中世纪为背景。这在米斯特拉看来具有特殊意义,因为普罗旺斯正是在这段时间沦入敌人手中的。《耐尔托》的故事所发生的历史时期是阿维尼翁教皇统治的最后几周,叙事主干仍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基督教爱情故事。不过对立面不是一位管束严厉的父亲也不是占有欲十足的丈夫,而是魔鬼本身,一位父亲允诺将女儿的灵魂交给他。尘世的一位恋人,即教皇的外甥,将她诱拐出了修道院。此时似乎魔鬼要获胜了。可在诗的末尾,善良占了上风,主人公悔过,魔鬼消失,纯化了的恋人进入天国。


米斯特拉一边创作抒情诗、叙事诗,同时又在为一本汇聚南部所有方言的词典搜集资料。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一部崭新的普罗旺斯语词典于1876年问世。这部被人称为“菲利伯立格宝库”的词典并未将词语随意收集起来,而是集中精力将在法国南部使用的方言融合成一种新的普罗旺斯语。由于这部词典的出版,诺贝尔奖授奖辞将他对语文学的贡献与他对诗歌艺术的贡献相提并论。


《约娜皇后》(1890年)是米斯特拉写作的唯一一部诗体悲剧。故事还是以阿维尼翁教皇统治 时代为背景,当时的那波里皇后约娜无可避免地卷进了两个教皇间的斗争,结果遭到废黜,最后被杀害。这部作品不太成功,但不久米斯特拉就出版了他最后一部史诗,这部作品被认为是仅次于《米瑞伊》的最优秀作品。《罗纳河之歌》(1897年)由十二段无韵诗组成,故事随着普罗旺斯旅行的人的足迹展开。不过这一次的背景是顺罗纳河而下的一条木筏。同他早期作品一样,两个地位不同的人相爱了:一个是水手的女儿,自认为是河神的孩子;另一个是奥兰治亲王,他的社会地位十分显赫。与《米瑞伊》和《耐尔托》一样,诗以恋人的死亡告终。不过在米斯特拉最后这部史诗中,摧毁恋人的是机器时代:木筏撞上了罗纳河上第一艘汽船,恋人双双溺死。垍頭條萊


米斯特拉于1904年获诺贝尔奖后,人们一致赞扬他是一位早已享誉的作家。然而,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中,米斯特拉出版了他第三部最伟大的作品(1906年),去世前两年还出版了他抒情诗的最后一个集子(1912年)。1926年到1930年间还出版了他的几部短篇小说。


米斯特拉的生活和工作透着一种宁静。他年轻时就找到了稳定的目标、个人价值、语言之美和人类之爱的力量,以及高于一切的神圣之爱。他也找到了自己的职责:复兴一个为暴君所摧毁的文化。尽管他所希望复兴的语言今天已很少有人使用,差不多所有读他作品的人都得依靠法文译本,尽管他的名字已不像他在世时那么重要,评论家们仍继续赞扬他是一位艺术家,他将普罗旺斯的风情和精神融入自己的诗作,其优美无与伦比。頭條萊垍


三、190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瑞典学院常务秘书C·D·威尔逊:


经常听到这么一种说法,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应是那些盛年的作家,因为此时正值他们创作发展的巅峰,其目的在于使他们免于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以确保他们拥有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环境。條萊垍頭


但与此同时,诺贝尔基金会又规定只有具备重大价值,并以丰富的经验作为其扎实基础的作品才符合获奖条件。因此,在那些大器晚成的作家与那些年轻的天才之间进行选择时,可以不存在任何犹豫。评审委员会无权仅因年迈的缘故而忽视一个在欧洲富有声望,而且仍然具有活力的作家。一个老作家的作品,通常被证实是有独特和青春的活力的。瑞典学院已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蒙森和比昂松,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虽然他们两人都已经过了全盛时期。在今年的诺贝尔奖提名候选人之中,学院仍然注意到一些已获有声望的文坛老将,希望能重新表示对一位世界文学天才的高度尊敬。頭條萊垍


瑞典学院特别考虑到两位作家,这两位都值得获得完整的诺贝尔奖。两者不仅仅在诗艺上已登峰造极,并且在人生的旅途上亦是如此。他们一位74岁,另一位则年轻两岁,因此本学院认为不需要去花费时间争论他们彼此价值的大小,因为他们的优点是可以等量齐观的。虽然根据不同的观点,本学院只颁发了一年奖金的半额分别给予他们,如果有人觉得这份奖的物质价值会削减两位桂冠获得者的荣誉的话,那么本学院希望公开说明这一特殊情况,认定这两位获奖的任何一位都相当于独得此奖。


本学院把其中一份的奖金颁给了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在他清新的诗篇灵感中,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仍比我们这个时代多数的诗人要来得年轻。他的主要诗作之一出版于1897年,当普罗旺斯的诗人们在1904年5月31日,庆祝他们建立费利布里热协会50周年纪念时,米斯特拉吟唱了一 首抒情诗,在神韵和活力上,丝毫不亚于他先前的作品。


米斯特拉生于1830年9月8日,位于梅莱尼附近的美阿诺村介于阿威侬和亚耳之间,他就生长在这一秀丽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乡民中间,因而从小就对农人的田间作业十分熟稔。他的父亲是个出色的农民,热爱他的信仰和先人遗留的习俗。他的母亲以歌谣和出生地的传统养育孩子的心灵。


当他在阿维尼翁学院求学时,这位年轻人阅读了荷马和维吉尔的作品,这些作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受到了他的一位教授、诗人鲁马尼耶的鼓励,从而深深地爱上了普罗旺斯语。


接照父亲的愿望,米斯特拉在埃克斯大学普罗旺斯学院取得了法学学位。此后,他有了自由选择职业的机会,他很快作出了决定。他热衷于写他的诗,以乡野的方言来描绘普罗旺斯的美丽,他是第一个把这种方言提升到文学语言的人。條萊垍頭


他的第一次尝试是关于乡村生活的一首长诗,后来发表在题为的诗集中(1852年)。此后,他又花了整整7年时间,写出了奠定他世界声誉的叙事长诗《米蕾伊》 (1859年)。垍頭條萊


该诗的情节非常简单,由于父亲的极力反对,一位善良而迷人的农家姑娘无法与她所深深相爱的穷小伙子结婚,在绝望中她逃离了老家;前往罗纳河三角洲卡玛格岛上供奉三圣玛丽亚的教堂求援。作者以迷人的方式来描写年轻人的爱情,用巨匠的手笔叙述米蕾伊如何通过科罗多平原,如何在酷热的卡玛格中暑,如何挣扎着来到圣龛所在的教堂内最后死去。就在那儿,三圣玛丽亚在她临终前的一刻向她显了灵。


这部作品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主题,或是它的想象力,不论米蕾伊的姿态多么吸引人,其中的艺术魅力乃在于对故事枝节的连接贯穿手法,如同我们眼前呈现出整个普罗旺斯的风光、记忆、古老风俗及其居民日常生活的描绘。米斯特拉说他只为牧人和庄稼汉歌唱,他用荷马式的单纯手法这样做了,他实在是伟大的荷马的弟子,但决非是奴才般的模仿,有充分的证据可以显示他拥有个人独特的描写技巧。那种神话般的黄金时代气息使他的描写显得生机勃勃。有谁能忘得了他为卡马尔格所作的描绘呢?万马奔腾疾驰,马鬃在风中飘扬,他们似乎被海神尼普顿的三叉戟所驯服,现在又从海神的马车中释放出来。如果你将它们从喜爱的海滨草原迁移到别处,它们最终将会从那儿逃脱,甚至经过好几年的远离后,还会回到这片著名的草原来,重新聆听海涛的声音,用它们的愉快嘶鸣致意。垍頭條萊


这首诗的韵律美妙和谐,艺术性的组合十分成功。米斯特拉描绘的源泉并非心理学,而是自然,这位诗人对待他自己纯洁得像自然的孩子,让其他的诗人们也来倾听人类灵魂深处的呼喊吧!米蕾伊是一朵半开的玫瑰,在朝阳的辉映下熠熠放光。这是一部富有独创精神的作品,它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它不单是辛勤努力的果实。


这首长诗从一发表起就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它使拉马丁为之倾倒,他写道:“一位伟大的诗人诞生了!”他把米斯特拉的诗与爱琴海提洛岛上流浪诗人的作品相提并论,他离群索居,只有对普罗旺斯的甜蜜回忆。拉马丁还用维吉尔的话来比喻米斯特拉:“你是真正的马塞卢斯!”


《米蕾伊》出版7年后,米斯特拉又出版了一部同样份量的作品《卡朗达尔》(1867年),虽然有人说这本诗集的情节欠真实,幻想色彩过于浓厚,但它在描述方面的感染力比起《米蕾伊》来毫不逊色。有谁会怀疑人 历经磨练之后而变得崇高的那种伟大理想? 《米蕾伊》颂扬了农民的生活,而《卡朗达尔》描绘的则是大海和丛林,展现了一幅碧波粼粼和林涛滚滚的动人景象,反映了渔民的生活真实。


米斯特拉不仅是位叙事诗人,还是一位伟大的抒情诗人。他的诗《黄金群岛》(1876年)中包含了一些美妙的诗章,掩卷冥想,阿科勒之鼓、垂死的割草者,落日余辉下的卢曼尼的城堡。以及对吟行诗人时代的回忆,这些动人的景象令人难以忘怀。此外还有一些美丽和神秘的诗篇似乎适合在黄昏的微光下低声吟诵。


米斯特拉在其他抒情诗中极力坚持新普罗旺斯语独立存在的权力,他对各种蔑视和污辱都予以有力的回击。


《内尔托》(1884年)是一首以短篇故事形式写成的诗,从中读者可以欣赏到许多美丽的诗篇。但相比之下,叙事诗《罗纳河之歌》显得更为深刻,这首诗出自一位67岁诗人之手,但读起来仍使人感到它充满了蓬勃的生机。诗中描绘了罗纳河流域的许多瑰丽景色,显得清新动人。那位高傲而又热忱的阿波罗船长,认为一个人必须是水手才会懂得如何祈祷,这是个多有趣的人物啊!还有船长的女儿安格拉,她的幻想来源于古老的传说,有一天晚上,在月光摇曳的罗纳河的水波中,她幻想自己遇见了河神罗达。她仿佛在月光下流淌和闪烁着的河边触摸到河神的身体。


简而言之,米斯特拉的作品犹如一座高大不朽的纪念碑,为他所钟爱的普罗旺斯赢得了荣耀。


对于米斯特拉来说,今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因为50年前在圣埃斯德尔节那一天,他与6位文学界友人共同创建了“普罗旺斯诗人协会”。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复兴普罗旺斯语言。从圣雷米到亚耳斯,从奥兰奇到马地格,以及整个罗纳河流域,都将把普罗旺斯语作为一种新的文学语言,就像早期的佛罗伦萨的方言被用来作为意大利语的基础一样。正如贾斯顿·帕里斯和高斯威兹所说的,这个复兴运动一点也不违反时代潮流,它并不是在寻求古老的普罗旺斯的复苏,而是在人们所通用的方言基础上企图创立一种为世人所懂得的国家语言。普罗旺斯诗人们的这种努力并未因运动的成功而有所松懈,米斯特拉为了编纂他的巨著《费利伯立格词库》(1878年——1886年),他整整花费了20多年光阴,披肝沥胆,耗尽心血。这部巨作不仅纪录了普罗旺斯方言的宝藏,并为奥克语建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條萊垍頭


米斯特拉早已得到了各种荣誉,法兰西学院曾4次颁奖予他,由于他编纂了《普罗旺斯年鉴》,法国学会向他颁发了10000法郎的雷诺奖金。哈勒和波尼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的一些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著名法国作曲家C·F·古诺还将《米蕾伊》改编成歌剧搬上了舞台。


米斯特拉曾赠给“普罗旺斯诗人协会”这样一句箴言:“太阳使我歌唱!”事实上,他的诗已把普罗旺斯的阳光撒播在许多国家里,甚至在北方的国度中,也给许多心灵带来了欢乐。


理想主义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对获奖作家的企求,米斯特拉以他杰出的艺术理想主义,汇集健康繁荣于一身,为了复兴和发展故乡的精神遗产,它的语言、它的文学而穷心皓首,终生奉献而不悔。像这样的诗人世上并不多见吧?條萊垍頭


……


四、评论界对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获诺贝尔奖的反应:


早在1901年,一群德国学者就组织了一场运动,为米斯特拉争取诺贝尔文学奖。据传,当年的获奖者肯定是他了。的确,在 委会宣布普吕多姆为获奖人时,米斯特拉早已收到好几封向他借钱的信。尽管他在1902年和1903年又两次获得提名,还是两次落选,而他的叙事诗早已日益为大众喜爱。米斯特拉毕生都是抵抗文化集权主义的勇士,倡导乡土的简朴,这不仅越来越吸引着浪漫主义文学的专家们,也吸引着普通大众。


因此,当米斯特拉于1904年获奖时,人们觉得惊奇的只是他怎么同一个名声远不如他的作家共同获奖。米斯特拉的朋友们公开嘲笑了为这次共同获奖寻找出的肤浅理由,即大多数人都不懂普罗旺斯语。一位评论家,理查德·阿尔丁顿指出,米斯特拉的诗已译成法语,上述借口不能成立。


评论米斯特拉获奖的文章一般都是通篇的赞扬祝贺,说他的成就是一位普罗旺斯史诗作者和普罗旺斯复兴的领袖的成就。然而在公众眼里,对米斯特拉获奖的真正兴趣却在于他处置那笔奖金的决定。《纽约时报》(12月31日)上一篇标题为“诗人的人类学博物馆”的文章宣布,米斯特拉有意将这笔奖金捐给他在1899年创建的普罗旺斯风情博物馆。垍頭條萊


由于米斯特拉的获奖,旅游指南都将该博物馆收入其中。事实上,这位获奖者是被文学研究者们寻出的。而正如他所希望的,一位普罗旺斯诗人获奖这一事实本身就不断地将游览者吸引到他所热爱的这片乡间土地上,并表明这个地区的传统与文学具有重要意义。頭條萊垍


塞尔维亚修道院攻略 塞尔维亚大教堂介绍

1. 塞尔维亚大教堂介绍

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是巴尔干半岛上的两个重要民族。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斯拉夫人,还是两度共属同一国家下的兄弟民族。可是为什么,这两个民族如今却矛盾重重水火不容呢?

(克罗地亚之战)

早在公元七世纪时,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人的共同祖先斯拉夫人,就大量涌入巴尔干半岛。多年以后,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成为了南斯拉夫最大的两个民族。

那时的巴尔干半岛,处于东西罗马的边界线上。奥斯曼帝国崛起后,这块区域又成为它和哈布斯堡王朝的争夺热点。二战之后,世界两大阵营又将这里变为对峙冷战的前沿阵地。

南斯拉夫人最初在今天桑贾克地区的新帕尔扎尔附近聚居。15世纪时,奥斯曼帝国扩张侵略时,被迫北迁至哈布斯堡王朝边疆地区。随着奥哈边疆的变迁,塞族人多居住在奥斯曼土耳其境内,而克罗地亚人则归于哈布斯堡王朝辖地。

正因为历史上属于不同的争端国,受地理和不同统治因素的影响,作为兄弟民族的克罗地亚族人和塞尔维亚族人,形成了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东正教教堂内的天使画像)

塞尔维亚人信奉东正教,使用西里尔文字,和俄罗斯、希腊等东正教国家向来亲近。而克罗地亚则信奉天主教,使用拉丁文字,和中西欧国家交往甚密。

这些长期处于外族统治下,已经有着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南斯拉夫人,却对建立一个统一的斯拉夫国家,有着强烈的渴望。

1918年,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统一王国成立,又称为南斯拉夫王国。在这个新生国家里,塞尔维亚的卡拉乔尔杰成为最高统治者。

1934年,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在出访法国时遇刺身亡。后经调查,此事为克罗地亚纳粹组织“乌斯塔沙”所为。在德国和意大利扶持下,“乌兹塔沙”鼓动克罗地亚独立。

二战前夕,为了安抚和拉拢克罗地亚,塞维利亚和克罗地亚签订协议,只要克罗地亚不独立,塞尔维亚将达尔马提亚地区划给克罗地亚。这样一来,克罗地亚成为三个民族中,领土最多的自治区。

(被乌斯塔沙杀害的受害者)

塞尔维亚作出如此巨大的让步,并没有换来克罗地亚人的同宗结盟。相反,“乌斯塔沙”掌控克罗地亚后,成立了克罗地亚独立国,开始残酷屠杀境内的塞尔维亚人。

在此之前,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族间。虽因权力分配有些矛盾,但并没有过规模性的屠杀事件。克罗地亚的“乌兹塔沙”法西斯政权上台后,开始鼓噪克罗地亚人对塞尔维亚族的仇恨。其政府教育文化部长布达克公开宣传:对于克境内的塞尔维亚人,应该杀掉1/3,赶走1/3,余下的1/3改信天主教。

“乌斯塔沙”残害了多少塞尔维亚人呢?据以色列亚德-瓦舍姆大屠杀资料记载,大约60万塞尔维亚人被杀害,25万被赶出克罗地亚,还有20万被迫改信天主教。

连占领克罗地亚的意大利军队都看不下去了,开始制止“乌斯塔沙”的屠杀行为。塞尔维亚人不得不为躲避同宗克族人残害,寻求外族意大利军队的保护。

塞族人的报复组织“切特尼克”也展开了复仇行动,对克族人展开屠杀。但其程度远远不及“乌斯塔沙”的暴行。

(铁托)

铁托领导的社会主义南斯拉夫成立后,塞族和克族再一次归属于同一国家。

铁托刻意淡化塞克间的民族矛盾,把当初的大屠杀归结于法西斯暴行,回避屠杀根源的民族属性。但两族间的伤口并没有愈合,掩盖事实不会实现真正的和解。

来自克罗地亚的铁托,还刻意打压塞 维亚,将马其顿分离成单独的共和国,授予科索沃自治省身份,使塞尔维亚的南斯拉夫主导地位不保。但是这样一来,也为后来的科索沃独立埋下了隐患。

1971年,“克罗地亚之春”事件后,铁托撤换了克罗地亚领导人。但同时也换掉了塞尔维亚的掌权机构。不过,大一统的南斯拉夫,并没有解决克塞矛盾。

南斯拉夫解体后,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人在塞尔维亚支持下,成立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所辖克拉伊纳、东西斯拉沃尼亚三部分。

最终,克罗地亚拒绝了塞族人高度自治的和平方案,在美国支持下,1995年连续发动闪电行动和风暴行动,夺回东西斯拉沃尼亚和克拉伊纳。25万塞族人被迫离开家园,逃往塞尔维亚。

克罗地亚成功清除了境内的塞族心头大患。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自己都没有想到能如此轻松,他说:他们走得很快,好像这儿并不是他们祖辈生存的地方。

在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数个世纪的争端中,克罗地亚虽然处于下风,但它充分利用国际势力得到了不少好处。在它加入北约和欧盟后,更是多次对塞尔维亚进行威胁,并甘当美国马前卒,极力支持科索沃独立,唯恐塞尔维亚不乱。

这样看来,这对同宗同源的不同民族国家,仍然看不到和解的希望。

(参考资料:《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恩怨史》)

2. 塞尔维亚圣萨瓦大教堂

我们出国游玩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签证,世界上有一部分是对我国免签的,那你知道在欧洲谁是第一个对中国免签的吗?

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塞尔维亚共和国是欧洲国家第一个对中国免签的国家,这个国家是巴尔干半岛的中部的内陆国,首都是贝尔格莱德,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经其境内。

虽然身处欧洲但是物价却平易近人,据说在这里200元入住星级酒店,一份牛肉汉堡15元,一杯咖啡10元,而且交通便利机票常常可以买到3500元左右的往返机票。

贝尔格莱德整个城市都是那种悠闲的生活状态,随处可见的咖啡馆和酒吧,满街的帅哥和美女,老城文字充满浪漫,墙上的涂鸦别有一番韵味,新城还保存着不少俄式建筑。

圣萨瓦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东正教教堂,排名世界十大教堂之一,是这里最宏伟的建筑,在里面能看到许多彩绘壁画,各位小伙伴参观的时候要留意对外时间。

卡莱梅格丹古城堡这里离市中心很近,步行街的尽头走进来的公园里面就是了,很多情侣会选择这里约会,还可以俯瞰萨瓦河和多瑙河的交汇口,傍晚时分来这里看夜景是个不错的选择。

诺维萨德被称为塞尔维亚的雅典,在每年的七月初的“国家窗口”音乐节期间这座城市充满了来自全欧洲的年轻人,在平常市中心自由广场经常有当地的歌手街头驻唱,广场周围也是著名的欧式风格建筑。

苏博蒂察是塞尔维亚东北部的城市,街头到处是匈牙利风格的建筑,这里的游客很少,但是文字浪漫氛围更浓,从贝尔格莱德坐大约个小时火车就到了。

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苏博蒂察的市政厅颜色特别鲜艳漂亮,红色的外墙,奇特的屋顶,风格有点童话。

网红麦当劳是全球最美的麦当劳之一,也是有名的网红打卡地,墨绿色的瓷砖和怀旧风格的地砖十分特别。

当地人最喜欢去的是帕里奇湖,湖面透蓝得如同魔镜,出奇的干净,在午后沿着小路走在湖边漫步,草地树影风景美如画。

3. 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介绍

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区别是什么?这三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小编刚好都见过。

罗马式建筑起源于古罗马亚平宁半岛上的 筑技术,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成就,是公元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其建筑特征是线条简单明快,造型厚重敦实。罗马式建筑典型特征是:厚实的墙壁、窄小的窗口、半圆形的拱顶、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高大的塔楼,大量使用砖石材料。

罗马式建筑代表:意大利比萨大教堂

比萨大教堂的外型

比萨大教堂的顶部

比萨大教堂的内部

哥特式建筑是盛行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在罗马式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哥特式建筑起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被文艺复兴风格代替。其建筑特点是:整体高耸削瘦带尖。高耸的塔尖、尖形的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色大玻璃。采用尖肋拱顶、修长的束柱和飞扶壁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内部空间高旷,外观雄伟。

哥特式建筑代表: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

内部彩色大玻璃

拜占庭式建筑突出特点是圆形的屋顶,俗称的洋葱头圆顶。拜占庭原来是古希腊的一个殖民地,后又被强大的罗马帝国分裂,其建筑风格是在继承了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吸取其所在地理区域的波斯、叙利亚、两河流域等东方文化,形成了拜占庭式建筑风格。俄罗斯有许多拜占庭式建筑,我国哈尔滨的圣索菲亚教堂就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绿色的洋葱头穹窿顶特征鲜明。

拜占庭式建筑代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

哈尔滨圣索非亚教堂

教堂内部

欢迎交流分享,欢迎➕关注,欣赏更多精彩资讯。

4. 塞尔维亚东正教教堂

东正教教堂的特征是堂基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但在建筑艺术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风格。东欧的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俄罗斯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着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

  其特点是中央一个大墩,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

5. 塞维利亚大教堂建筑特点

1、教堂的起源是欧洲。

2、教堂的历史:基督宗教是欧洲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堂遍布城乡各地,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历史久远。到欧洲教堂是必须参观的,也是值得参观的。教堂是基督教三大流派即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举行弥撒礼拜等宗教事宜的地方,按照级别分类有主教坐堂,大教堂,教堂,礼拜堂等。世界现今前三大教堂是天主教的。圣彼得大教堂、米兰大教堂、塞维利亚大教堂,全世界共有1520座宗座圣殿,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欧洲,特别是在意大利。欧洲的教堂主要分为四种建筑风格:罗马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和现代主义教堂,也有少数其他风格的教堂。

6. 塞维利亚大教堂在哪个国家

1.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国家:梵蒂冈

建立时间:326年

占地面积超过两千平方米的这座教堂,建成于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教堂是天主教会中非常神圣的一座教堂,经常会在教堂内举行很多仪式,教堂内还有很多文艺复兴时期的文物,如果去欧洲,不要错过。

2.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国家:意大利

建立时间:1386年

曾经为拿破仑举行过加冕仪式的这个教堂,是意大利最著名的教堂也是欧洲十大教堂之一。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风格,非常华丽。这个教堂的门票是15欧元,其实并不贵,是非常值得的。

3.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

国家:意大利

建立时间:1469年

我国著名的诗人徐志摩曾经称这座教堂为“翡冷翠”。 这座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建造的,历经多年风雨,却仍然美丽。而且这座教堂是免费开放的。

4.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

国家:西班牙

建立时间:1509年

这座教堂也是哥特式风格的,拥有典型的尖顶。前身为伊斯兰寺院的它,保留了很多清真教的遗迹。

5.英国圣保罗大教堂

国家:英国

建立时间:604年

位于英国的这座教堂,是很多天主教教徒的圣地。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华丽非常,教堂建立于公元604年,后来因为战火多次毁坏,知道17世纪末才最终建成。

6.巴黎圣母院

国家:法国

建立时间:1345年

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巴黎圣母院》这本小说吧。其实不止这本小说出名,这做教堂也是欧洲非常著名的一座教堂。巴黎圣母院采用的是哥特式建筑风格,建材基本都是大理石,所以又有“石头交响乐”。

7.科隆大教堂

国家:德国

建立时间:1880年

德国的这所教堂不仅是欧洲十大著名教堂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三高的教堂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修缮这座教堂耗时了六百多年,时间不可谓不长。

8.哥本哈根格伦特维教堂

国家:丹麦

建立时间:1940年

地处于哥本哈根的这座教堂,因为造型极像管风琴而被称为管风琴教堂,该教堂整体造型非常别致,在欧洲众多的教堂之中也是非常难得的,如果去丹麦,一定要去看看哦!

9.雷克雅末克大教堂

国家:冰岛

建立时间:1940年

位于这个冰雪之国的雷克雅末克大教堂,是冰岛最高的建筑。这做教堂的名字来源于冰岛著名的文学家,为了纪念他对冰岛文学的贡献。

10.罗马千禧教堂

国家:意大利

建立时间:2003年

这座教堂可以说是欧洲十大著名教堂中最年轻的一座了。于1995年开始设计,直到2003年才完工。教堂造型别致新颖,整体是三片如同船帆状的白色弧形墙。

7. 塞尔维亚 教堂

1.去当地的婚姻登记部门办理。

2.在教堂举行婚礼,并请几位亲友征婚。

8. 塞尔维亚最大的东正教教堂

不是。是东欧国家。

塞尔维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83.3%人口(不计科索沃地区)是塞尔维亚族,其余有匈牙利族、波斯尼亚克族、罗姆族及斯洛伐克族等。

阿拉伯国家是指以阿拉伯人为主要族群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也有着相似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 阿拉伯国家共包含22个国家,总面积1313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0645万(2016年)

阿拉伯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巴林、科摩罗、吉布提、埃及、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苏丹、突尼斯、阿联酋、也门、叙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