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堂子胡同

东堂子胡同

东堂子胡同是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一条有着近800年历史的古老胡同,它东起朝阳门内南小街,西至东单北大街,与南侧的外交部街和北侧的红星胡同(原名无量大人胡同)平行。是北京城中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曾经是保存最完好的胡同之一。目前公安部办公厅信访办公室也坐落在东堂子胡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地区

说东道西南小街 (六):东堂子胡同

东堂子胡同以前叫堂子胡同,满清时期,堂子是皇族的神庙,凡是出征打仗、新年天等大事都要先祭拜堂子祈求保佑,堂子原址在南河沿南口东边贵宾楼饭店位置。东堂子胡同的堂子和满清皇族的堂子是两码事,东堂子是明朝时的妓院,那边是祭神,这边是妓女。

堂子是妓院的旧称,用“堂子”命名胡同,想必古时候花街柳巷热闹非凡,离东堂子不远的金鱼胡同西口对面也有一条堂子,为了便于区别,便有了几百年历史的东堂子和西堂子。宣武区南横东街南边儿有条南堂子,菜市口大吉片那块儿有北堂子,西城有西单堂子,崇文门外东花市大街南边儿还有上堂子和下堂子,而东堂子胡同东口对着赵堂子,我没算过北京到底有多少条“堂子”,就这几条至今也没捯明白。

说来奇怪,我在南小街附近住了十来年,居然很少走过东堂子胡同,从小街儿去东单经由西总布和外交部街习惯成自然。对东堂子胡同熟悉起来是因为一次偶然路过,看到一些风雨沧桑的老屋,才开始有兴趣去了解它。

从小街进东堂子胡同东口,很显眼地看到南侧有座红色砖墙和红色瓦楞铁两面坡顶的三层洋楼,这是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的故居。

1910年底,东北大肆流行鼠疫,死人数万,清政府派英国剑桥医学博士伍连德到东北领导防疫。伍连德不负朝廷重托,到达疫区深入调研,采取多种防治措施,不到4个月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特大流行鼠疫,避免了一场世界性的灾难。这年伍连德才31岁。

伍连德名扬四海的第二年,成为东堂子东口著名建筑设计师华南圭设计建造的洋楼主人,直到1960年去世,楼房捐赠给他亲手创办的中华医学会。

伍连德生前恐怕想不到他无私捐献的洋楼几十年后的境况。三十年来,北京城肆无忌惮地拆迁,时至今日拆无可拆,这才想起老建筑是古城瑰宝,忙不叠地将漏拆的保护起来,但是伍连德故居这座具有文物价值的百年老屋,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维护。我去过几次,老楼似乎没人管理,到处黑乎乎地像烟熏火燎过,残破的楼梯和地板咯咯吱吱每一步都担心漏下去,所有公共空间都塞满黏糊糊的破烂。住户们心安理得,视而不见,我离开时,一家白色绣花门帘里传出好听的佛教音乐

与伍连德故居遥相呼应的是胡同西口北侧,中国最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故居。

听说蔡元培故居对外开放,我专程去过,在东堂子走了几个来回居然没找到。最后一次去时才发现,原来在胡同尽西头北边,一排不起眼的倒座房辟出的非正规小门里,按照当下说法属于开墙打洞范畴。

蔡元培故居现在是东堂子胡同75号,以前是77号的东跨院。77号广亮大门雕梁画栋,三进院的后罩房改建成三间一启的“王府门”,里面是八十年代崛起的宫廷菜新锐厉家菜馆。75号蔡元培故居身后是华丽的励骏酒店,“故居”在高楼大厦下苟延残喘。

蔡元培租住跨院的5间倒座南房和后院北房西侧的两间平顶偏房。五间南房用来接待宾客,两间偏房陈设简朴,是蔡元培的书房和卧室。75号中院闲人免进,是77号院“厉家菜”的一部分,实际上中院与“故居”也本无关系,蔡元培由外院到后院走的是中院东厢房后身的夹道。据说为了方便游客游览,实际是防止游客进中院探头探脑影响人家菜馆生意,夹道东边像模像样地添建了一道游廊,小院档次提高不少,却完全改变了“故居”原貌,不觉让我想起植物园里的黄叶村。一个整体的村落荡平以后,凭想象而来的十几间房屋突兀那里成为曹雪芹故居,无论如何难以和西山脚下晚年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窘境联系起来,反倒觉得假如可能,倒是个休闲养生的好地方。

北京24中学在东堂子胡同中段,长约三百余步的围墙枯燥乏味,我似乎明白了当年和东堂子缺乏互动的原因。

24中学前身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创建的大同中学,民国时期是一所颇具影响的学校,与贝满、育英、汇文等校齐名,我父亲就是从这所学校出来走进了大学,家里以前还收藏着大同中学的校徽,记得是铜制深蓝色倒三角形小牌牌,小时候我还一直以为这所学校在山西呢。

大同中学原址是石大人胡同(外交部街)清初摄政王多尔衮后裔的睿亲王府。坐吃山空的王府后人民国时终于穷困潦倒,将府邸抵押换钱度日,后因无力偿还债务王府拍卖,成为北京大学的一群师生创办的“北平私立大同中学”校址。建国后,大同中学改为北京第24中学,学校一分为二,校舍搬到东堂子胡同,原址新建外交部街中学。上世纪末,外交部街中学(124中)撤并到24中,两校合二为一,24中校门又回归外交部街。(见笔者《外交部街》)

东堂子胡同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

总理衙门旧址是清朝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赛尚阿府。闹太平天国那年(1851年)领命去湖南围剿,没想到打输了,被咸丰皇帝革了职,府邸没收改做铸造硬币的铁钱局,没几年铁钱局撤销,1861年成为总理衙门。

总理衙门创建伊始非常廉政,从筹备到正式办公仅用了50天时间,院内门窗都是公务人员自己动手糊的。衙署开业初期虽然因陋就简,但是管得宽权力大,逐渐显山露水,改名外务部后,跃居六部老大,“部领导”薪水丰厚,全然不是创建初期办公经费窘迫之时了。

民国初期改外务部为外交部,搬到石大人胡同迎宾馆。建国后公安部接收东堂子胡同总理衙门旧址,大拆大建成公安部人民来访接待站。据说仅余大门和一座小院。现在一堵不好看的围墙挡住了衙门口,透过墙头可见五间倒座南房和大门脊顶,这个在封建王朝曾经向全世界开放的院子,现在被公安部“屏蔽”了。

“总理衙门”东邻的47号是清末官办外语专科学校京师同文馆旧址。同文馆隶属总理衙门,初时招收八旗子弟,后来向社会和汉人开放。学校设多种语言和学科,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光绪二十七年并入京师大学堂,改名京师译学馆,仍为外国语言文字专门学校。上世纪80年代拆除,原址改建六层公安部宿舍楼。

1941年12月,日本军队偷袭美国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年,协和医院被日军查封成为兵营,医务人员集体“下岗”。儿科主任诸福堂和儿科医生吴瑞萍、邓金鍌一合计,决定创办北平私立儿童医院。转年2月,儿童医院在东堂子胡同31号,吴瑞萍家一处小楼开始准备,4月4日是当年的儿童节,北平私立儿童医院正式成立。这所医院就是现在北京儿童医院的前身,新中国第一任儿童医院院长正是诸福堂。

东堂子胡同31号(旧门牌13号)二层小楼是协和医院医师吴瑞萍家祖产,可惜2005年被拆除。 50年代初,北京市领导找到诸福棠,就创办儿童医院征询他的意见。诸福棠、吴瑞萍、邓金鍌何等聪明,当即把他们创办的儿童医院捐了,当年“六一”儿童节,北京市政府欣然接受献礼。接着,在著名建筑师华揽洪设计的南礼士路新儿童医院开工。1955年6月1日北京儿童医院落成,诸福棠被任命为该院院长。

与诸福堂、吴瑞萍、邓金鍌创建北平私立儿童医院的同时,同样被逐出协和医院,住在东堂子胡同25号(原门牌10号)的林巧稚也在小院挂起“医学博士林巧稚医师妇产科”私人诊所的牌子。

林巧稚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因此有“万婴之母”、“生命天使”和“中国医学圣母”等尊称。林巧稚居住的东堂子胡同25号在协和胡同北口斜对面,一座四面带回廊的小四合院,虽然现在院内插建了房屋,但依然看得出小院的精巧别致,现在是建国门街道外交部社区消防工作室。有些作者妄断东堂子胡同东口10号是林巧稚故居,明显人云亦云不求甚解,误导了慕名前来拜谒的读者。1965年北京街巷整顿重新规划门牌,东堂子胡同老门牌10号调整为25号,而东口的新门牌10号与林巧稚故居丝毫无关。

南小街的每条胡同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东堂子胡同不像史家胡同大宅门里高官显贵,也不像什方院胡同曲折幽深小院孤芳自赏,东堂子胡同集中了一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顶尖人物。

3号院住过北大教授、考古学家阎文儒;27号民国时期是华北水泥公司琉璃河工厂厂长季周时寓所,建国后成为建材局宿舍,住着混凝土技术专家黄大能和硅盐化学家吴中伟;29号是50年代中国男篮教练陈文彬祖宅;45号居住过著名剧作家、物理学家丁西林;51号是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居住了30多年的故居;书法家、诗人沈鹏八十年代住在59号;55号是著名史学家史树青祖宅。

东堂子胡同仅有南侧的协和胡同一条支巷通往外交部街,第一次穿行这条小胡同我还奇怪,以为它和协和医院有什么渊源,后来才知道这条胡同以前叫蝎虎胡同,1947年改做协和胡同,大概因为谐音又距离协和医院较近的缘故吧。

协和胡同确如一只弯曲的壁虎,两侧的死胡同宛若四肢,东侧后肢6号院里有幢显眼的德式洋楼,它是华南圭在1930年为自家建造的,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华家没住多久便回到无量大人胡同的老宅,洋楼后来归谁所有不得而知。建国后洋楼长期被北京市列为优秀现代建筑来保护,近几年又进行了维护,虽然楼体色彩有了大的改变,但依然感觉得到它的巧妙和精美。现在洋楼院门紧锁,楼前长满青苔,看来已闲置很久,正如华家莫名其妙地搬回老宅一样,房屋管理部门令其长年闲置也实在莫名其妙。

状同壁虎的协和胡同首尾相接热闹的东堂子和外交部街,自身却是极其幽静,几百年来默默注视着堂子里人来人往,尖尖的尾巴悄悄甩向了外交部街。

说东道西南小街 (七):赵堂子胡同

北京胡同多,路口也多,随处可见丁字路口和十字路口,但是同一个地方有多个路口并不多见。德胜门外有个“五路通”,据说从前那有一座小庙,庙周围有五条相互连通的小路,所以叫五路通。就现存的地理实体而言,朝内南小街赵堂子胡同东口大概是北京独一无二的“五路通”了。这是一个五条道路的交汇点,西南是阳照胡同,西北是赵堂子胡同,正东是后赵家楼,正南是宝珠子胡同,正北是宝盖胡同,民间有个好听的名字称它“五路通祥”。

赵堂子胡同在东堂子胡同对过,中间隔着朝内南小街。“堂子”是古时候妓院的旧称,流行于江南。北京的妓院也有“南班”、“北班”之分,上档次的妓院多为南班,南班妓女主要来源江南,不仅有色,而且有才,顶级妓院“清吟小班”清一色吴侬软语,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无所不能,名妓小凤仙、赛金花均出自南班。北班的妓女大多是黄河以北的女子,相貌虽好,但文化素养差些,档次相对低级。明代的北京,东堂子、西堂子、上堂子、下堂子等诸多“堂子”是妓院集中之地,赵堂子指向则更加具体。这是老话,清朝以后,前门外八大胡同取代了堂子,堂子成为民居,胡同名称不过延用而已。

赵堂子胡同200多米长,28个门牌,最为外人熟知的是东口3号北洋政府要员朱启钤故居,最让老街坊津津乐道的是西口15号诗人臧克家旧居。

在微信看到一个视频,是赵堂子胡同老街坊团聚的镜头。虽说胡同拆了,老街坊们各有各的事业和家庭,但一声召唤便聚起来实在让人羡慕,也感动邻里间这份情义。

赵堂子胡同西口南侧是块凹进去的空场,俗称“小大院儿”。小大院儿的出现是胡同形成过程中随房就势的结果,赵堂子胡同北邻的盛芳胡同也有小大院儿,“院儿”里三个街门,每次路过都会莫名其妙地想起欧阳山的小说《三家巷》。赵堂子胡同小大院儿四个院子十几户人家,加起来大大小小十多个孩子,男孩子弹球、搧三角、推铁环、抽“汉奸”;女孩子跳皮筋、“跳间”、欻拐,小大院儿是他们快乐的天堂,直到几十年以后满头华发的发小们相聚,还津津有味地回忆童年乐事。

胡同北侧15号如意门四合院是诗人臧克家的家。1962年诗人一家搬进赵堂子胡同,直到1995年搬离,三十多年时光里和胡同邻里结下不解之缘,一些孩子还得到过老人的关爱和帮助。2004年臧老溘然长逝,老街坊们组成吊唁团,到八宝山送臧老最后一程,他们献的花篮摆放在老人身边,寄托着无尽的思念。

赵堂子胡同东口,坐北朝南的3号大院是北洋政府要员朱启钤故居,建国后房产归属外交部。上中学时,一次和朋友路过赵堂子,他执意拉我进3号逛逛,声称这儿是他的“故居”。

文革开始后外交部大批干部下放“五七”干校劳动,留守北京的一部分子女被外交部集中在东交民巷30号六国饭店统一管理,那时叫反帝路30号外交部招待所。六国饭店是1905年由英法美德日俄合资在北京御河路(正义路)和东江米巷(东交民巷)交叉处建造的北京最高级洋楼,也是上层社会达官显贵聚会场所。建国后六国饭店成为外交部招待所,1988年一场大火烧得片瓦不存,重建后改为“华风宾馆”,规模大大缩小,也失去了当年的庄严和气派。

3号大院的主人朱启钤在民国初期当过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和内务总长,兼任京师市政督办,是北京旧城改造的第一人。为缓解北京交通, 1915年拆除前门瓮城,在正阳门两侧各开辟两个门洞,铺设宽马路,使本来拥堵不堪的前门变成通衢大道。接着拆除千步廊,打通了东西长安街府右街、南长街和北长街、南池子和北池子,开通了京城东西南北方向的交通要道,开始了北京由皇城向城市的转变。袁世凯死后朱启钤辞官经营实业,创办煤炭和轮船等公司,1930年成立专门研究古代建筑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等建筑学家在社内任职。此时,朱启钤买下赵堂子胡同3号(老门牌2号),并亲自设计督建。

赵堂子胡同3号广亮大门,正中一条游廊式通道贯穿南北,游廊东西两侧各有4个独立院落,与传统四合院格局不同的是西侧院子没有东厢房,东侧院子没有西厢房,各院落由中间通道串连起来,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这种反传统的四合院建造模式和四合院插建洋楼,是流行于民国初期的建筑时尚,东总布胡同10号原中华书局、22号原作家协会、弘通观胡同4号和甲4号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周自齐私宅都是传统四合院经过改造插建洋楼的典范,但是赵堂子胡同3号这种式样的四合院却是极其少见。

“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与朱启钤家一墙之隔的西邻王克敏纠集一帮汉奸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伙同日本人企图利用朱启钤的声望,让他担任北平市市长,遭到拒绝以后,恼羞成怒的日本人以征用房屋为名,强迫朱启钤一家搬出了赵堂子胡同3号。抗战胜利朱宅被国民党接收,11战区司令孙连仲住在北总布胡同2号,赵堂子胡同3号成了他的司令部。新中国成立,朱启钤将宅院献给国家,成为外交部宿舍。

赵堂子胡同3号朱启钤故居西邻外贸部宿舍,一栋建于七十年代的六层住宅楼房。现门牌5号的外贸部宿舍实际占用了老门牌3号和4号二个院子,3号是“中国十大汉奸”之一王克敏私宅,4号是英国剑桥医学博士吴赉熙故居。

赵堂子胡同老门牌3号是座带后院和偏院的二进四合院,记得还有一个后门能通到北边的盛芳胡同。王克敏在北京有几处房产无从得知,但3号院是抗战后他通往死亡的最后一站。建国后3号院作为敌产没收充公,后来成为外贸部宿舍。

王克敏原籍浙江,前清举人,当过清廷直隶观察使,按照清朝官制应该官居四品,相当于厅局级干部,北洋政府时期,一度当过财政总长和中国银行总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王克敏见风使舵投靠日本充当汉奸,出任日军扶植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长一职,后来合并到汪精卫的伪南京国民政府,担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务总署督办、中央政治委员等要职,彻头彻尾沦为华北第一大汉奸。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统局到北平惩处汉奸,王克敏被捕。王克敏知道罪责难逃,被捕不久便在炮局监狱服毒自杀了。戴笠得知消息非常恼火,下令将在医院躲避风头原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大汉奸王揖唐抓了起来,“华北第一奸”的名号落在了他的头上,1948年经南京最高法院判处死刑。

说起来王揖唐和王克敏还是翁婿关系。1920年为争夺北京的统治权爆发直皖战争,王揖唐在皖系为官,王克敏是直系要员,战争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战败告终。为缓和关系,王揖唐把自己小老婆在妓院认养的干女儿嫁给王克敏当小老婆,比王克敏还小一岁的王揖唐反倒成了老丈杆子。两家虽然联姻,但翁婿间的明争暗斗从未间断,抗战开始双双沦为汉奸,抗战结束又双双死于非命。

10岁那年看过一本书《九颗红心向祖国》,讲述1965年我国9名从事新闻和贸易工作的同志被巴西当局非法逮捕而坚贞不屈的事迹。以后得知九人当中的王耀庭住在赵堂子胡同4号外贸部宿舍,他的儿子还是我同校的同学。后来,在了解赵堂子胡同过程中,意外得知这座宅院曾经是京城有名的“吴家花园”。

吴家花园的主人吴赉熙是出生于新加坡华侨,17岁获得英国女王奖学金留学剑桥大学,14年来攻读并取得文史法理工等7个学位,最后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后回到中国。

吴赉熙定居北京后热衷于社会活动和文物鉴赏,新交旧识各界人物,在遂安伯胡同29号创办南洋华侨俱乐部,成为华侨领袖;在煤渣胡同2号创办北京第一份英文报纸《Peking Daily News》。在考古学,史学方面吴赉熙成就卓著,是当时国内著名的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1951年去世前向国家捐献五百多件甲级文物。

吴赉熙不仅热衷古玩字画,对花草种植如醉如痴,尤其酷爱月季。1912年回国时携带许多珍贵的月季花种,上世纪三十年代买下赵堂子胡同4号四合院,拆除部分房屋,将院子改造建成为月季花园,栽培了200多品种的上千株月季花,是京城名声远扬的吴家花园。吴家花园高朋满座,包括胡适、徐志摩陈嘉庚、林语堂、邻居朱启钤一家,以及末代皇帝溥仪的洋老师庄士敦、美国军调部将军史迪威都是吴家常客。每到月季盛开,高朋雅士花丛中赏花品茗,吴赉熙身着长衫拉小提琴助兴,悠扬的琴声在古老的胡同回荡,此情此景想起来也令人陶醉。

日本占领北平后,吴家东邻的汉奸王克敏也曾拉拢吴赉熙为日伪政权服务,吴赉熙不仅托病不出,还将十八岁的儿子吴炳琳送往抗日前线,平日里锦衣玉食的吴炳琳经历了战火和生死考验,参加了1945年炸毁平汉铁路黄河大桥,阻断日军运输武器弹药人员的重大行动。抗战胜利后,吴炳琳考入辅仁大学,从此结束军旅生涯,建国后一直生活在北京,却没有继续居住赵堂子胡同。

1951年吴赉熙去世前将全部月季花托付给以后有“月季夫人”之称的蒋恩钿女士后放心归去,赵堂子胡同4号由吴家后人变卖,后与3号院打通同为外贸部宿舍。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专业毕业的江南女子蒋恩钿没辜负吴赉熙老先生重托,全身心投入月季的栽培和研究,不仅将月季花移植家中,还和北京园林局合作陆续在天坛公园陶然亭公园人民大会堂开辟月季花圃,并被聘为顾问,培育三千多个月季品种,将吴赉熙钟爱的月季花发扬光大,陈毅元帅称她为“月季夫人”。

朝内南小街改造,赵堂子胡同老房子荡然无存,仅余受到文物保护的朱启钤故居,但是胡同走向没有改变,赵堂子胡同依然存在于北京市版图上。每次去南小街,我还会拐进赵堂子,在“五路通祥”,随便选择一条走过,去感受胡同带

敬请各位老街坊关注近期将推送的:小街老街坊 三皮 撰写的说东道西南小街系列之八:《外交部街》

东堂子胡同与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

胡同

记忆

对于北京人来说

想到胡同

总有一种亲近感

胡同自元代始称始建以来

作为北京城市空间的肌理

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

历经元明清三代

又历民国和新中国

胡同承载着老北京无尽的记忆

本期,跟着文旅君来到

历史悠久,名人故居众多的

东堂子胡同

看看曾在那里行走过的人与事

东堂子胡同,西起东单北大街,东止朝阳门南小街,全长700多米。明代时,这里称“堂子胡同”,后因与“金鱼胡同”北面的“堂子胡同”重名,清代时改称为“东堂子胡同”,而将金鱼胡同北的堂子胡同称为“西堂子胡同”以便区别。

说起东堂子胡同

49号院

应是故事最多的院落了

作为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的办公地

见证了诸多晚清重大的

历史事件

《天咫偶闻》中记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东堂子胡同,故大学士赛尚阿第也。”赛尚阿生于1794年,蒙古正蓝旗人,生于乾隆朝,卒于清光绪元年(1875),是道咸年间的重臣。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运动情势紧急,赛尚阿被咸丰帝任命为钦差大臣,赐遏必隆刀,前往湖南围堵太平军。咸丰二年,太平军连克衡阳醴陵等,寻犯长沙,咸丰因此震怒,革去赛尚阿官职,被押解回京治罪,而他在东堂子胡同49号的宅邸也被籍没了。

▲总理衙门老照片

咸丰初年财政困难,一改道光年间铸行通宝铜钱的做法,而改为铸造大量的大钱和铁钱、铅钱。咸丰四年,赛尚阿的宅第就成为铁钱局公社的所在。直到咸丰十一年(1861),同治即位,恢复铸造通宝铜钱,铁钱局公社被撤并,东堂子胡同49号也在这一年改为了新设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办公地。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清廷在国门洞开之时,应因处理大量涉及洋人事务的需要。《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的1861年1月,恭亲王奕䜣即上疏《统筹洋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并提出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建议。1月20日,咸丰帝批准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接管以往礼部和理藩院所执掌的对外事务。自1861年设立,到1901年改称外务部,总理衙门一共存续了40年。

▲总理衙门的一处抱夏,是其中仅存的几处遗迹

总理衙门直属的机构有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5股,下属机构有同文馆、海关总税务司署,还辖南、北洋通商大臣。其中同文馆就在49号院的东半部办公。同文馆可说是中国最早的外语教学机构,后来并入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外语学院的前身。

伍连德与东堂子胡同

东堂子胡同4号(旧时门牌55号)是中国现代医学奠基人之一、马来西亚华侨伍连德的故居。宣统二年(1910)的冬天,东北地区暴发了肺鼠疫,疫情迅速扩散到了北京,每天都有几百人死亡,先后夺去6万人的生命。危难之际,年仅31岁的伍连德被朝廷委任为全权总医官。伍连德组织力量灭杀病原、隔离防护,在哈尔滨设立防疫总营,建立起一整套防疫体系,用了4个月的时间扑灭了疫情。伍连德凯旋北京之时,受到了摄政王载沣的接见,并被授予二等双龙勋章。

剿灭东北疫情后的第二年(1912),伍连德在北京购买了东堂子胡同55号院作为宅邸。此后,伍连德又成功消除了山西的鼠疫和上海的霍乱等多次传染疫情,从死亡线上挽回成千上万的生灵,被誉为“中国现代医学和卫生防疫事业的先驱”。其逝后东堂子胡同55号捐献给了中华医学会。

沈从文与东堂子胡同

位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西侧的东堂子胡同51号院(旧时门牌21号)是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从1953年至1980年,沈从文先生在这里生活了27年。当时的51号院是个两进的四合院,有20多间房,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宿舍。作为历史博物馆员工的沈从文分得的是里院靠东头的北房三间。金岳霖、巴金、李健吾、朱光潜、曹禺和卞之琳常来此处探望沈从文。在这里,沈从文完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全书对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深入,见解独到,被认为“至前人未至之境, 发前人未发之论”。

蔡元培与东堂子胡同

东堂子胡同75号(旧时门牌33号)是蔡元培先生的故居,蔡元培从1917年到1920年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居住于此。这段日子虽不长,却是蔡元培人生中闪光的时刻。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蔡元培多次召集北大学生在东堂子胡同的家中开会。75号院见证了五四运动的酝酿以及蔡先生殚精竭虑营救学生的过程。1985年10月,东城区人民政府将此蔡元培故居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东堂子胡同的故事

就为您讲述到这里

我们下期再见

内容来源:《老北京述闻 胡同街巷》

图片来源:文明东城、北青天天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