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博物院旧址

北疆博物院旧址

北疆博物院(法文名:MuseeHongHoPaiHo黄河白河博物馆),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博物学家桑志华(PaulémileLicent,1876-1952)于1914年来华创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即北楼,陈列室和南楼,南楼、北楼两座建筑以连廊相接,整体建筑呈“工”字型布局。北疆博物院藏品包括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岩石矿物标本以及历史民俗文物20余万件,奠定了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基础,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享誉世界。其出版著作、刊物已列入世界自然科学文献宝库,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1991年北疆博物院旧址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北疆博物院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北疆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位于马场道117号天津外国语大学内,与工商学院建筑群一并为原法国教会建立。1914年,桑志华以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的身份来到中国,从事田野考察和考古调查工作25年,采集地质古生物标本达几十万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北疆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是中国建立时间最早的博物馆之一。该馆收藏有中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科学标本,居全国同类博物馆之首,在国际上亦占有重要地位。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末,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桑志华旧居、工商学院主楼、北疆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6年8月底

地点:天津市河西马场道117号,天津外国语大学院内

人物:小编,北疆博物院

雨后清晨,小编走过了外院标志性的建筑物——钟楼,来到了后面的一栋很有历史感的建筑,绕到它的身后,看见了一座连廊连接着它与另一栋楼。目标确定,这就是小编要找的——北疆博物院。(其实人家正门前有很清楚的标志=。=)

▲北疆博物院正门

▲北疆博物院主楼的后身

北疆博物院是什么?

提起北疆博物院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陌生,即使学过《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的小伙伴们也可能已经将书本中对北疆博物院的几段介绍完整地还给了老师…

北疆博物院最初被称为“天津黄河白河博物馆”,由法国人桑志华于1914年开始筹建,藏品包括了我国黄河及海河流域广大地区的古生物、古人类化石动物植物、岩矿标本20余万件,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国建立最早、藏品最丰富的自然博物馆

▲北疆博物院老标牌

2016年1月,北疆博物院重新开门迎客,我们终于可以走近北疆一睹它的百年风采。如果来不了也没有关系,小编我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大家手指划一划,就能看到北疆博物院的“前世”与“今生”。

百年北疆

——我是长长的时间轴——

1912年: 法国天主教神甫黎桑(对,就是他之后创建的北疆)提出来华考察中国北方黄河等流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并建立一个博物馆的设想。

1914年3月:黎桑抵达天津,起名为桑志华,以天津的崇德堂(现在的营口道)为活动基地,开始了他探索北方生物的旅程。

1914年7月-1917年:桑志华主要对天津、北京河北山西及周边地区进行考察。(要先把家周边的情况都摸清楚了再干别的)

1918年春:桑志华开始对中国北方腹地进行考察和采集发掘工作。(要开始干大事了)

1922年: 经过8年的考察、发掘、采集,建立博物馆的工作已提到日程上。(标本太多,崇德堂已经超负荷了)

1922年:北疆博物院的主楼(也叫北楼)与工商学院同时兴建(所以北疆才会在学校里面)。此时的北疆博物院属于法国教会的下属单位。

1923年:地质古生物专家德日进来华与桑志华联合组成“法国古生物考察团”,进行为期两年的考察活动。(好伙伴终于上线了)

1923年:主楼建成,北疆博物院正式打出自己的旗号。

1925年:在主楼西侧续建一座3层陈列室与其相连。(标本太多,又装不下了)

▲三层的陈列室

1928年5月:陈列室建成,北疆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

▲一楼陈列的岩矿标本

▲一楼古哺乳动物标本

▲二楼现生动物标本

1929年-1930年:在主楼的南侧扩建南楼,以封闭式连廊相连,专门作为藏品库房。(标本又装不下了)

天桥连接的南北两楼

▲北疆博物院和原工商学院老平面图

1938年:桑志华返法,罗学宾接替院长职务。(受战争影响,考察工作无法继续,北疆也从发展期转入维持期)

1939年8月:天津水灾,北疆博物院被淹一米以上。(现在还是容易被灌)

▲雨季的北疆

1940年6月:罗学宾以建立“私立北京地质生物研究所”为名,将北疆重要的标本、仪器、图书资料(大概2万余件)转移至北平使馆区的东交民巷台基台厂三条三号。(天灾人祸面前,只能这样了)

1946年:罗学宾、德日进回国,北京地质研究所停止工作。

1947年 : 北疆博物院停止工作。

1949年天津解放后:北疆博物院由津沽大学(就是原来的工商学院)代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接收北疆博物院迁移到北京的标本。(留在北京了)

1952年6月-11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人民科学馆筹备委员会”,接收北疆博物院,建立天津市人民科学馆。(接收了约20万件的自然标本)其中北疆博物院原有的文物民俗学藏品被转交给天津历史博物馆(现在的天津博物馆)。

1953年11月:北疆博物院陈列厅再次对外开馆。

1957年:天津人民科学馆更名为天津自然博物馆

1959年 :陈列展览和办公地点搬到马场道272号。北疆博物院旧址则一直作为天津自然博物馆的藏品库房使用。

1968年8月:天津市自然博物馆与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合并,建立天津市博物馆

1974年:恢复自然博物馆建制,更名为天津自然博物馆。

1991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将“北疆博物院”旧址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天津自然博物馆在原址附近重建新馆。(又一个40年了,都有38万余件标本了)

1998年10月8日: 新馆重新对外开放。

2014年:天津自然博物馆进行迁址改建,新址为天津博物馆原馆址。

2016年1月22日:北疆博物院旧址,恢复其收藏、展示、教育的功能,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需要预约哦~

……

—我是长长的时间轴—

- END -

北疆博物院正式整体开放

  人民网天津10月29日电(记者朱虹)28日,中国最早自然博物馆之一的天津北疆博物院南楼修缮完毕,以完整展陈体系对外开放。

据悉,北疆博物院是迄今国内唯一一座历经百年,建筑、展览、藏品、文献四者保存最为完整且全方位开放的博物馆,也是我国早期博物馆中唯一一座原址、原建筑、原藏品、原展柜、原历史文献完整保存至今的博物馆,堪称中国早期博物馆史上的一座“活化石”。北疆博物院建筑由北楼、陈列室及南楼组成。北楼于1922年兴建,1925年在北楼西端建成陈列室,1929年又在办公楼南面增建南楼,为二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3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90平方米(含地下室18平方米)。原使用功能为北疆博物院的图书室、实验室和地质古生物库房。南北二楼以通道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字形格局。

津市文广局在2016年完成北疆博物院北楼及陈列室的修缮展陈工作,北楼及陈列室共展出各类生物标本及人文藏品近2万件。

今年3月,北疆博物院南楼建筑修缮、功能复原和陈列设计工程启动。南楼修缮工程,严格遵照了“不改变文物原状”的规定,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践行“可识别、可逆、最少干预”的总体原则,以现有历史图纸及《房屋技术鉴定报告》为依据,依照残损现状及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保持古建筑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使修复部分与建筑原貌保持和谐,达到了恢复历史面貌、延长使用寿命、调整功能布局、满足博物馆对外开放要求的目的。

南楼的陈列设计总体秉承“尊重历史、挖掘记忆、传承精神、呈现精品”的宗旨,与北楼陈列呼应和衔接,而又各有侧重。北楼以藏品展示为主线,侧重展示北疆博物院藏品门类之齐全、数量之丰富、价值之独特;南楼则侧重人文精神展示,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全面复原了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古生物库房等功能区,这座古老的博物馆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作者: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