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渌江书院景点介绍 渌江书院的简介

导读:醴陵渌江书院景点介绍 渌江书院的简介 1. 渌江书院的简介 2. 渌江书院联系电话 3. 关于渌江书院的诗词 4. 渌江书院的简介是什么 5. 渌江书院的历史 6. 渌江书院的简介和历史 7. 渌江书院 百度百科 8. 渌江书院介绍 9. 游渌江书院 10. 渌江书院的简介资料 11. 渌江书院有哪些名人求学过

1. 渌江书院的简介

共18个古书院。

岳麓书院垍頭條萊

垍頭條萊

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园之中,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自北宋创始,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頭條萊垍

东山书院條萊垍頭

條萊垍頭

始建于1895年的东山书院是甲午战争后国人救亡图存的产物,它遵循实事求是、积极变通的原则,打破传统书院的读经模式,脱离科举仕进的轨道,设立算学、格致、方言、商务四斋,分科造士,培养专业实用人才,开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

渌江书院

渌江书院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株洲所辖各县市历来有重教兴学传统,其中办学最长、影响最广的便是渌江书院。渌江书院三面环山,面向渌水,占地近7000平方米。 渌江书院早年从东正街青云山下迁至西山,宋、明时期皆为学宫,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式命名渌江书院。李立三、程潜、陈明仁、左权等都曾在这里求学。垍頭條萊

洣泉书院

洣泉书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洣泉书院始建于宋代,原名烈山书院,清嘉庆2年(公元1797年)增修斋舍,因县境内有耕熟岭,山下出泉,清纯不染,涓涓不息,是为洣水之源,学者诚如泉水,则百川归海,无所不包,故改名为洣泉书院。條萊垍頭

观澜书院垍頭條萊

观澜书院位于郴州资兴市七里镇柏树村铺上组,是当地曹氏之家族书院。

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位于县城西郊桂枝岭麓,清嘉庆九年(1804)为纪念县令宋理学家周敦颐而建。书院为仿宋四合院式建筑,砖木结构,占地面积3050平方米,有大小房屋30多间,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整个书院前临秀溪,后倚青山,松涛白云,流水锵然。清代著名作家郭远,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朱良才、李涛等名人曾求学于此。

萍洲书院

頭條萊垍

萍洲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由零陵人、江苏桃源(今泗阳)县令眭文焕父子创建。光绪十三年(1886),湘军名将王德榜、席宝田重建。近年第三次重建。自创建至今历时274年之久。

潕溪书院條萊垍頭

頭條萊垍

潕溪书院是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原吉首民师)的前身,位于峒河北岸的鳌鱼峰之巅。书院建于明代,明代苗族著名宿儒吴鹤先生曾在这里兴学研文,至清代,书院曾一度兴盛过。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湘西苗族人民举行 “革命抗日运动”,书院便成了一所师范学校。頭條萊垍

崇实书院

崇实书院,原名延陵家塾,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书院前有一半月形池塘,院门为牌坊式砖木结构,飞檐翘角,雕龙镂凤,古朴典雅。书院内现存清宣统元年谌百瑞书写的“大学之基”的匾额。可以说,崇实书院是研究我国近代教育体制演变发展和书院建筑格局的重要实物。

龙兴讲寺

頭條萊垍

在怀化沅陵县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矗立着一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书院,这就是龙兴讲寺。公元628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敕建龙兴讲寺。传播佛法来教化感化慈化“性狡黠,判服无常”的五溪蛮民,使其守法劳作,知理明义,安居乐业,从而起到稳定西南,保障大唐帝国迅速兴起的目的。龙兴讲寺在传播佛法的同时,也讲授文化知识。

石鼓书院

位于衡阳石鼓山下的石鼓书院始建 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196年的历史。衡州名士李宽曾在石鼓山寻真观旁结庐读书,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宋仁宗赐额“石鼓书院”,遂与睢阳、白鹿洞、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苏轼、周敦颐等名流都曾至此讲学。條萊垍頭

南岳书院垍頭條萊

頭條萊垍

原名南岳书院,原址近南岳闹市。唐元和(公元806--820年)至长庆(公元821—824年)间,随州刺史李繁创建,用以纪念其父李泌。南宋初鸿儒胡安国父子来岳,于此书院讲授《春秋》之学。嗣后南宋许多理学家都来此讲学。讲读之风,极盛一时,湖湘学派实发祥于斯。宋宝庆(公元1225—1227年)年间,书院迁建集贤峰下,更名为邺侯。

澧阳书院

條萊垍頭

澧阳书院,位于湖南澧州(今属澧县)。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中学堂,次年改办小学堂。民国时改为澧县县立中学。

渝浦书院

垍頭條萊

位于张家界慈利县的渔浦书院有129年的历史,书院人才济济,桃李遍地,如革命前贤张沈川、田邦璇、李均声、向名卓等均名垂青史。

琼湖书院

琼湖书院位于益阳沅江市城北跑马岭。书院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二十六年竣工,前后历时三年。书院东濒浩潮洞庭;南望凌云塔,资水支流绕其前;背靠下琼湖;香炉山居其后。书院建成后,人才荟萃,书声琅琅,为沅江读书讲学、进德修业之胜地。頭條萊垍

安陵书院

安陵书院是郴州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重要象征。安陵书院始建于宋代,因永兴古县安陵而得名。清雍正九年(1731),知县刘凌生扩建,书院鼎盛时期,成为湘南第一书院,誉有“北有岳麓、南有安陵”之称,独领风骚三百多年。

恭城书院垍頭條萊

恭城书院原名“罗蒙书院”,位于通道县罗蒙山下,始建于宋1105年,占地面积2830平方米,后被大火烧毁。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能工巧匠将“罗蒙书院”在原址重建,更名为“恭城书院”,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

三潭书院

三潭书院位于凤凰县吉信镇(古称得胜营)境内,距县城22公里。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贵州黔东兵备道吴自发用无人领受的平蛮阵亡竿军士兵抚恤银所建。书院主楼巍峨雄峙于山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工艺精美。主楼后是四合天井,天井周围是画廊曲栏及教室、宿舍。三潭书院是南方长城现存第一大书院,也是中国苗族地区最大的书院,湖南省现存四大书院之一。條萊垍頭

2. 渌江书院联系电话

船山书院坐落于衡阳市雁峰区东洲岛,为清末最著名的书院、衡阳市一中前身、湖湘文化文脉。光绪四年(1878年)在兵部尚书彭玉麟的支持下,张宪和创于回雁峰下的王衙坪王氏宗祠,四年后(光绪八年),曾国荃将家藏《船山遗书》332卷珍本捐给书院。光绪十一年改建东洲岛,并由彭玉麟亲聘,国学大师王闿运任山长。从此,东洲岛船山书院名之日显,“海内传经问学者踵相接”,“岳麓、城南,渌江书院学子纷纷南下”,一时有“学在船山”之称。大清著名书画家曾熙主讲于此。船山书院培养了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湖南省艺术名家、教育界前辈、政界俊杰皆出此门。帝王之师、旷代奇才杨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3. 关于渌江书院的诗词

血照渌江水,气壮太行山。才华横溢谁属,更胆赤心丹。九路围攻化解,敌寇诡谋又灭,捷报四方传。名利置身外,论战有新篇。

血照渌江水,勇 太行山。才华横溢属于谁,另外肝胆赤心丹。九路围攻化解,敌人侵犯诡计又灭了,捷报四方传。名利放在自身之外,论战争有了新篇章。

战辽县,炮火烈,斗凶顽。 将星忽殒,飞雨如泪晋东南。

战辽县,炮火烈,斗凶顽。将星星突然死亡,雨和泪晋东南飞。

战迹壮山色,风雨慰忠魂。气吞万里如虎,叱咤皖南云。

战争遗迹壮山色,风雨安慰忠诚魂。气吞万里如猛虎,叱咤皖南说。

卫我河山,浴血红颜,百炼成钢。想珠河铁北,纵横驰骋;暴风骤雨,白马红枪。剑阵横眉,刀丛冷对,烈烈英风正气扬!尤难忘,将红旗高唱,生命华章!

卫我河山,满身是血红颜,各种冶炼成钢。想珠河铁矿北,任意驰骋;暴风暴雨,白马红枪。剑阵横眉,刀丛冷回答,烈烈英风正气扬!尤其难忘,将红色旗帜高唱,生命花章!

4. 渌江书院的简介是什么

醴陵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一、古遗址古城遗址——中三洲转步乡古城村,地处渌江中游,东、南、西三面环水,形如半岛,人称中三洲。村北面山峦叠翠,中有数十亩水面的白鹭塘,一度绝迹的白鹭又回故地,或翱旋于山水间,或翔集于丛树中。20世纪50年代,白鹭塘曾创淡水养鱼高产纪录,且鱼味鲜美,吸引众多爱好者前来垂钓。

村前渌水中另有一夹洲——元宝洲,树木苍翠,青草丛中散缀各色小花,林间百鸟争鸣,大自然绘就如画风光。

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封长沙王之相越为侯,在中三洲建侯城。现残存侯城城墙3段,东西横列,断续长约250米,高3~4米,厚14~18米。东汉初置醴陵县,在中三洲侯城旧址南约20米处建县城。城墙南垣呈弧形,长约1500米;东西垣各长约250米;北垣呈直线,长约600米。县城南北轴线长约300米。侯城、县城均存部分黄色粘土所筑城垣,层次清晰,夯窝深4~6厘米。在古城址内外,均发现泥质麻纹陶片,有明显东汉陶器特征。

在古县城遗址西南约2~3公里处,今新阳乡楠竹山、王坪、荷塘等村连片处,有东汉陶窑群遗址:距渌水0.5公里的山坡上,曾发现长约一公里的陶片层,厚度约0.6~1.2米,并有窑室残墙。

陶片有釜、壶、盆、碗、缸、坛、钵、罐等10余种,纹饰清晰,有小方格纹、麻布纹、凹弦纹、横人字纹等。

陶制口火候高,大多是夹砂灰陶,质地坚韧。部分陶瓷施酱黄色釉。说明东汉时,醴陵已有颇具规模的陶器生产。1989年,中三洲醴陵古城遗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醴陵瓷业源头——沩山古洞天东堡沩山,众山环绕,绵亘数十里,泉清林茂,风景秀丽,当地称“古洞天”。所谓“洞天福地”,是道教选定的仙境。“洞天”,指有山峦合抑,中虚而兼采阴阳二气的“洞室”,可直达上天,为神仙所居洞府,凡夫、道士居此修炼,即可登仙。

这是道家之说,不足为信,但这些地方确实是神奇清幽,山灵水秀,有其独特魅力,日益成为令人向往自然的旅游佳境。

相对于十大洞天,唐代道士司马承桢《天宫地府图》,列全国道教36小洞天,72福地中,湖南有洞天6处,福地12处,醴陵沩山是第十三小洞天:为小沩山好生玄上洞天,相传为仙人花邱林和傅天师修炼之仙居。唐代,大缘禅师在沩山建寺,宋殿元易祓书匾:小沩山寺。清雍正七年(1729),自广东兴宁移居醴陵的廖仲威,在沩山及附近广大地区发现瓷泥,即向小沩山寺住持智慧赁山采泥,并邀约同乡技工20余人,在当地招工,传授技艺,创力瓷厂,生产釉下青花瓷,是醴陵瓷业发源地。后逐渐向赤竹岭、老鸦山、王仙、大林、漆家坳、五石窑前 等地扩展。兴旺时、沩山有瓷厂百余家,成为醴陵的瓷业生产经营中心,成为造福沩山及其周边地区的新兴产业基地,成为推动醴陵经济社会进步的新“洞天”,曾有“小南京”之美称。

廖仲威等在小沩山寺后为先师樊进德(明朝人)建樊公庙。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为樊公生日,大开庙门,各厂业主、技师、徒工齐来拜祭。平时各厂开窑必祭祀。小沩山寺于1990年前后修复,1996年再建山门。樊公庙于1958年拆毁无存。花炮祖师故里——富里麻石富里镇的麻石,虽是醴陵东北边境小镇,却给人民留下神圣、奇特,光荣的感观。麻石神圣。因为她是李畋先师的故乡。据《中国实业志》载:湖南生产鞭炮“始于唐代,发达于宋未及逊清乾隆年间……湘东之平并、浏阳、醴陵……均为爆竹制造之中心地”。醴陵麻石则是花炮祖师李畋的故乡。唐贞观年间(627-649),流传李畋用火着竹,为唐大宗驱鬼治病的故事。后吴楚间瘟疫流行,李畋在麻石及其附近地区,用竹筒装填火药燃放,以图利用其爆炸时产生的气浪和硝烟驱散疫瘅。李畋开创用火药做爆竹的先河,故被尊为花炮业的祖师爷。醴陵东乡各花炮产地,历来有李畋先师会,并置有田产。农历四月十八日,是李畋的生辰,每年这一天,花炮业均歇业,前往麻石,焚香秉烛,杀牲开祭。附近萍乡、浏阳的同行,多前来拜祭。东乡凡花炮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家中,在正厅“天地君(国)亲 师位”旁,均设有“李畋先师神位”。麻石奇特,是因为两省共一街。它地处湖南醴陵市与江西上栗县交界处,且邻近浏阳。武功山由江西进入醴陵,由大屏山尚湘赣界西北行,经笋屏、云峰岭,止于麻石。上栗县的栗江水在麻石进入醴陵,西行约两公里,在双江口汇入渌水支流澄潭江。麻石的栗江两岸,仍保留有古老的呆脚楼。湘赣两省共有的麻石老街,南边是醴陵的街市,北面是上栗的店铺。作为历史见证的古老龙王庙,主体座落麻石老街北面上栗县境,而戏台则在麻石南面的醴陵境内。以花炮为纽带,成为两省三县(市)物资集散交易的边陲小镇,已是千余岁高龄的麻石老集镇,必将重新焕发青春。麻石光荣,因为这里是萍浏醴起义的圣地。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九日(1906年12月4日),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是在麻石率先发难。1904年,黄兴准备借慈禧大后生日之机发动起义,自任主帅。指挥刘揆一为便于联络会党,策动清军,掌握全局,受聘为醴陵渌江高等小学堂监督(校长)。事泄,刘揆一与副指挥,湘、鄂、闽、赣四省会党首领,醴陵瓦子街人马福益出逃。后马福益在萍乡被捕殉难。会众推举浏阳人龚青台继任会党首领,在同盟会指导帮助下,继续筹划起义,指挥机关设麻石。起义檄文提出:破除专制政全、建立共和民国、平均地权和享受自由平等权利等主张。设计组织萍、浏、醴三县义军直捣长沙。1906年12月4日,龚春台率会众2万余人在麻石起义,李香阁、瞿光火文、谭开基各率醴陵义军数千人响应。清政府调集湘、赣、鄂、苏4省军队5万余人围剿,相持月余。起义虽然失败,但却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历史将永志麻石起义的光荣。元未避乱险地——留仙寨留仙寨,又名建安山,俗名油尖寨,位于八步桥乡东端寨下村,紧邻杉乡株树下村。山高、路徒、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宋元时,林密多蛇、鸟、走兽。但山顶较平坦。历代醴陵兵祸,元未最惨,争战频繁,烧杀抢掠,加上灾疫不断,幸存者多外出逃生。县境仅存两百来户。民国版《醴陵县志》载:“丁、李、席、闵、彭、简、黄等18姓居生, 伙避居建安山,建寨以求自保”。传说山上居民,为迷惑过往军队,编织大于常人两倍的草鞋,锤软使变旧,丢弃于靠山脚小路旁。路过士兵偶见山上炊烟,欲寻路登山,见硕大草鞋,以为山上有神人(一说野人),不敢上山。留仙寨田土极少,居民靠猎野味,采食草根树叶充饥。日常不敢轻易上山。偶因急要事上下山寨,只能攀枝爬岩。除留仙寨外,另有20多姓居民散居各偏僻山乡。现醴陵居民,大多为明、清两代来自江西以及广东、福建等地移民的后代。后人称避乱留仙寨的18姓居民为老寨户。明初,时局平稳后,寨户返回祖居前,商量以后每年在留仙寨重聚一次,并在山下建有相聚时食宿的公舍。还碎釜为18片,各姓执一片为凭证。因年代久远,周年团聚事逐渐淡化而终止。“寨下”地名由此而来,留仙寨山顶,仍留有寨基遗迹,当地称为城墙坪。在醴陵沦陷期间的1945年春,别动 队一大队派一6人战斗小组,在留仙寨构筑工事,利用大雾掩护,抵近作战,抗击配备钢炮和机枪的三百余日本侵略军,以一死一伤的代价,毙敌40余人。明代砖窑遗址——窑下湾新阳乡大土村的窑下湾及附近,为明砖窑遗址。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于洪武二年至十九年(1369~1386),役使20万工匠和农民,修筑周长33.4公里的南京城。所用城砖,由长江中下游5省的125个县的民户负担,烧制成统一规格的城砖。至今,窑下湾仍留存几座完整的砖窑,窑室平面呈不规则圆形,窑门尖圆。窑顶瓜瓢形,有排气孔。窑尾直线状,设3个烟囱。有效容积5立方米,按440×200×120毫米规格计算,每窑可烧青砖450块左右。窑型与汩罗县营田镇宋元时期烧制青瓷的瓷窑结构相似。大土村少数农家保存有完好的城砖,砖侧均压印有临制官吏、制作匠人和负担城砖户主的姓名和制作年月字迹。南京博物院、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此均有记载。据估算,平均每县至少要承制10万块,烧成后,水运城砖至南京交差。现南京中华门城墙、玄武湖畔城砖所砌栏杆和长沙市天心阁城墙上,都可找到醴陵烧制的城砖。明砖窑遗址距中三洲古县城遗址约5公里。古县城遗址北渌水边有明代漕粮运输码头,码头旁山石上,镌有“红船湾”三个大字。红船湾极可能就是水运城砖至南京的码头。二、自然景观醴泉浸月——姜岭石窦泉《名胜志》称:“县北有陵,陵下有井,涌泉如醴,因以名县”。明、清两代和民国时《醴陵县志》均采用醴陵因醴泉而得名的说法。这个醴泉井,位于城北姜岭北山腰,面向醴泉路,北靠湘瓷科艺股份有限公司,为醴陵老八景中的“醴泉浸月”。醴泉,即甘美的泉水。古人迷信,视醴泉为“水之精”。认为若皇帝圣明,天下太平,则“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儒家论太平瑞应征兆,必言甘露、醴泉、景云、凤凰、捷脯*、嘉禾*、屈轶*等卓异事物。出现上述现象地方的官吏,定会逐乡上报,既是向朝廷报喜,歌颂天子功德,又可表明自己治理有方,致出现祥瑞征兆。清康熙、雍正、咸丰时,知县陈九畴、张明叙等,先后为醴泉清淤、洗井、修坊、建亭,相继为醴泉作记、说、颂。石坊额曰:“醴泉浸月”,承以石碣,刻名人记文。知县段一★有五言律诗《醴泉吟》:“夜气辉陵谷,山泉见月盈。累觞乘兴醉,一勺照心明。石窦含珠媚,禾田泻玉清。地灵征瑞应,名邑重湘衡”。关于醴泉所在之姜岭。曾有人说,蜀汉大将姜维曾驻兵于此,故名姜岭。其实,姜维并未来过醴陵。南梁天监四年(505),江淹之子江为袭封为醴陵侯,江为与姜维音相近,致讹传姜维曾驻兵醴陵。姜岭扼治地水 路咽喉,左有凤凰山,右有梧桐山。凤凰为传说中神鸟、鸟王,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故凤凰、梧桐二山对峙于醴泉之两翼,以醴泉东饮“凤凰”,西润“梧桐”。凤凰山上曾建凤凰阁、魁星楼,后均废。山腰有山石耸立如笔,高近7米,人称文笔峰,又名笏石。山下原有醍醐泉,从石壁中流出。近年因拓宽至中和街道路被填塞。1993年至2000年,热心人捐筹资金,在文笔峰旁陆续修建笔圣寺、笔圣亭和山门。电站旁有石砌踏瞳登山,经山门至寺、亭和笏石,可俯览姜源新区和电站拦河坝。注:嘉禾:生长特别茁壮的禾苗,为禾中异穗,古人视为瑞征。捷脯:古传说中一种神异瑞草。屈轶:传说能指出佞人的草,又名指佞草。锦锈靖兴——仙山公园西山,座落瓷城河西,南接仙岳山,北濒渌水,《方舆胜览》记:唐李靖曾驻兵于此。石壁上原刻有李靖遗像,后在山腰建靖兴寺。故西山又名靖兴山。遍山杜娟,丛林茂密。唐诗人韩屋咏靖兴寺有:“杜鹃枝繁艳无比”之句。王守仁过靖兴寺诗;“隔水不见寺,但闻清磬来。已指峰头路,始瞻云外台。洞天藏日月,潭窟隐风雷。欲询兴废迹,荒碣满蒿莱”。1993年建为仙山公园。靖兴寺右侧为宋名臣祠,祀南宋抗南名臣、醴籍湖南派巨子吴猎和皮龙荣、杨大异等人。厅墙嵌有黄自元书“宋名臣祠记”碑刻。祠前有千年古樟。祠右为渌江书院,书院右下首有洗心泉。出书院后门,往右登山,有红拂墓。相传李靖南平岭桂时,红拂随行,在醴陵病逝,葬于西山。附近有傅熊湘、阳兆鹏、陈盛芳等名人墓葬。从书院后山往左上行约300米,有民主革命先驱宁调元墓,旁建太一亭,亭内嵌青石两方,一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褒扬令,一刻监察院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书“宁太一纪念碑记”。墓上立程潜书“宁太一先生之墓”石碑。文化大革命中,墓地石建筑受损,亭毁碑失。文化大革命后,教师进修学校找回两碑,于右任所书碑刻,立于渌江书院考棚下庭院中。省文化厅拨款修葺墓葬,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书院后山耸立五老峰。传闻一樵夫见五老聚谈于山上,近前观看,已化为石。自公园现大门上山,有游泳池,设多处游乐场所,散布人物和多种动物塑像。曲径蜿蜒,水榭亭廊,鸟语花香。进公园北大门右首拾级而上,为烈士陵园。再上为左权将军纪念碑,占地1400平方米,周边石栏围护,内植万年青。纪念碑高3米,上立高5.5米、白水泥浇注的左权将军塑像。碑正面嵌邓小平题“左权将军纪念碑”大理石刻。北面嵌大理石刻彭德怀撰《左权同志碑志》。碑后墙上,嵌刻周恩来、朱德、贺龙、叶剑英、董必武、陆定一题词。有石阶从两边进入前坪。纪念碑气势雄伟,庄严肃穆。为纪念花炮祖师,弘扬花炮文化,于1999年动工修建李畋先师殿,为仿古建筑,面积418平方米,殿宇宏伟庄严。2000年5月21日,醴陵各界人士,在仙山公园举行隆重的公祭活动。南屏耸翠——仙岳山仙岳山,又名丁仙山,海拔351.9米,屹立于瓷城之南。登山远眺,既可俯瞰全城,又见渌江如带,群山起伏,林木葱郁。春来杜鹃艳,秋到枫叶红,风不如画。相传东晋时,晋时县令丁令威,弃官学道,云游来醴陵,筑观于城南山上,得道后,乘白鹤飞升,因名此山为丁仙山,观为丁仙观。明成化间(1465~1487),道士姚安禅重建丁仙观。清光绪时(1875-1908),在已毁观址建药王宫。民国22年(1933),改建南岳行宫,规模居境内寺观神庙之首。1945年被侵华日军炸毁。日本投降后修复。1958年被拆除。1986~2001年,信徒捐款新建护国寺,前进为天王殿,中 为圣帝殿,后进为大雄宝殿。前殿左首有丁仙观,“丁仙观“石额为原丁仙观遗物。大雄宝殿左侧有巨石(旧志称石坛),石上因风化自泐,加工人凿成“仙岳山”、“丁仙”、“王仙”、“彰仙”、“如来佛”等字。1988年,在山顶建醴陵市广播电视台发射台,发射塔直插云天。仙岳山腰建有老祖道院,三进。前进为老祖殿,中进为圣帝殿,后进为三清殿。2001年8月,成立醴陵市仙岳森林公园(省级)总面积1049.2公顷。大山石室——三狮洞 网址:ssd.llzc.com王仙镇东有大山,三峰矗立,外形似狮,下有深洞,名三狮洞。世传仙人王乔炼药于此,因名王仙山,又名王乔山。《荆州记》:“醴陵县东四十里,有大山,山有三石室。室中有石床,石白。父老相传,昔有道士学仙于此,即合金沙之白云。傅熊湘曾在洞口题直径一尽余“太山石室”四字。卧狮伏光洞上,洞口高、宽、深各十余米,可容数百人,洞顶清泉滴沥。民国时,曾在洞中造石像、石龛等,后毁。现内设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十八罗汉、二十四位诸天等神像。光洞左30米有黑洞,内分三洞,内洞似楼阁。两旁分列观音和包公神像。有一伏流,总面积6000平方米。隔流有石床,石白遗迹则难找到。站狮张口雄峙于卧狮右侧,登狮头,入狮口,须沿头侧小道下行,险峻异常。坐狮峭壁上,原有朱兰,春末夏初开花,每茎9朵,紫红剑叶,芳香四溢。洞旁新建三狮农家乐园,设歌舞厅、休闲室、旱冰场、球场、游泳池、餐厅、商店。山旁水库内有游艇,鱼塘可垂钓,是集体闲、游乐、观光于一体的新景点。王仙镇北观口村有青源山,即登真观旧址。相传藏有唐玄宗御书6个大字。宋太宗取去阅后归还,另赐御书飞白字。后建御书阁珍藏,欧阳修为作《御书阁记》。

5. 渌江书院的历史

醴陵,是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交通发达,是湖南省的东部,是连接湘赣的咽喉之地,区位优越。釉下五彩与烟花爆竹的发祥地,有旅游景点:中国陶瓷谷、李立山故居、渌江书院、伪山古窑、耿传公寺、官庄水渠等

6. 渌江书院的简介和历史

株洲市有,炎帝广场(傍晚最好玩) 石峰公园,神龙公园。株洲县有大京水库 其余有炎帝陵(炎陵县)还有温泉,15元一次很便宜 攸县有个旅游区,叫白龙洞,比较有名。 还有酒埠江也好玩。 炎陵还有个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避暑的最佳选择!那而空气特清新!树木郁郁葱葱,感觉好爽!还有很多瀑布!最大的那个珠帘瀑布,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氧离子 七一路那边有很多KTV,晚上很好玩,不过要注意安全炎帝陵、李立三故居、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云阳山森林公园、皇雩山和雩仙寺、炎帝广场、酒埠江风景区、湘山公园、空灵岸、仙庚古庙、婆仙岭、仙山公园、渌江书院、罗哲烈士墓、关王庙和吴王塔、大京风景区、洣泉书院等等。

7. 渌江书院 百度百科

湘东是革命老区,故居、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湘东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星罗棋布,如珍珠点缀在绿水青山之间。据初步统计,韶山至井冈山沿线重点红色景点有35处,其中湖南境内31处。

醴陵市李立三故居、渌江书院、耿传公祠、左权将军纪念碑、先农坛等红色旅游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知名度。还有仙岳山、西山、官庄水库、醴泉井、寨子岭等自然景观。

攸县存有谭震林故居、渌田北伐首战战场遗址、中共攸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攸县苏维埃政府东冲兵工厂旧址、蔡会文蔡兰阶故居等革命文化旧址纪念地40余处。

茶陵重 的红色景点有工农兵政府旧址、毛泽东主席在茶陵住室、湾里红军村、烈士陵园、列宁学校、湖口挽澜旧址等。工农兵政府旧址古色古香,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均接待游客48万人次。

炎陵红色景点有洣泉书院、红军标语博物馆、江家试馆、接龙桥战斗旧址、革命烈士纪念碑,还有叶家祠、何孟雄故居、张经武故居、万寿宫、万家大屋等革命遗址。

8. 渌江书院介绍

湖南省醴陵市属于株洲市下面一县级市,应属于国家三级城市。

醴陵市,为湖南省辖县级市,由株洲市代管,地处湖南省东部,总面积2156.46平方千米。

醴陵市拥有渌江书院、宋名臣祠、醴泉古井、状元芳洲、文笔奇峰、云岩寺等名胜古迹。醴陵市境内浙赣复线横贯东西,醴(陵)茶(陵)线连通南北,距株洲站仅40千米,沪昆高铁、沪昆高速、106国道、320国道纵横交错,市区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90千米。

9. 游渌江书院

中文名称 醴陵市 外文名称 Liling City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所属地区 湖南省株洲市 下辖地区 19镇、4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 政府驻地 醴陵市仙岳山街道左权路59号 电话区号 0731 邮政区码 412200 地理位置 湖南省东部 面 积 2156.46平方千米 人 口 104.8302万(2016年)

方 言 赣语、湘语、客家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渌江书院、仙岳山、官庄水库、红官窑、世界陶瓷艺术城

10. 渌江书院的简介资料

醴陵拥有渌江书院、渌江桥、宋名臣祠、醴泉井、状元洲、文笔峰及日本佛教曹洞宗发源地云岩寺等人文古迹。还有仙岳山、西山、官庄水库、醴泉井、寨子岭等自然景观。

渌江书院,位于湖南株洲醴陵市,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它三面环山,面向渌水,占地近7000平方米,渌江书院早年从东正街青云山下迁至西山,宋明皆为学宫,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式命名渌江书院。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的左宗棠于1837年起,执握渌江书院17年。明代理学家王守仁明正德元年(1506年)因言事谪贬贵州龙场驿丞,途经湖南,慕名而来渌江书院,浏览之余讲讲学,盘桓多日,渌江书院因此名声大噪。李立三、程潜、陈明仁、左权等都曾在这里求学。

渌江桥,建桥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为交通要津。渌江桥仍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醴陵城南北交通的咽喉。渌江桥建于南宋乾道年间早中期。此后的800年间,毁于水14次,毁于火5次,毁于兵4次;宋修2次,元修1次,明修7次,清修13次,民国时修1次。渌江桥作为一座古桥具有三大特色:其一,桥的跨度大,是湖南省境内保存最好、跨度最大的石拱桥;其二,有保存完整的名人所题桥名桥碑;其三,文字史料详实,从明代至民国的《渌江桥记》就有十一种之多。199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醴陵瓷博会,2015年3月26日,有着“陶瓷界的奥林匹克”之称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展首次来到湖南省醴陵市。

中国名瓷齐聚醴陵,通过瓷博会让众人了解醴陵瓷器,了解醴陵烟花,醴陵特产,已经成为醴陵的一个景点。

11. 渌江书院有哪些名人求学过

  醴陵:醴陵市博物馆、状元洲文化公园、渌江桥、渌江书院。頭條萊垍

  茶陵:茶陵云阳山AAAA、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茶陵县烈士陵园、鹿原陂、丹霞地貌名胜景区、湘山公园、红军村和红军墙、湘山古塔、南宋古城、红军学校、酃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洣泉书院、茶陵铁犀、毛主席在茶陵的住室、三河洣水风光、云阳国家森林公园。  攸县:酒埠江风景区、仙 桥景区、红军东冲兵工厂、攸县宝宁寺、攸县白龙洞、攸县梯田、攸县灵龟寺、阳升观、文明中塔、桃花谷。條萊垍頭

Hash:732ae9ce3e2bc6d85dfb7073730f70d9a18a610f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