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三国刘备这个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愿闻其

导读:大家对三国刘备这个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愿闻其 (1)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刘备。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年—223年在位),字玄德,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1]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个人介绍来源于百度百科)

一、宽仁、忠厚、善于笼络人心

刘备为人不爱多说话,喜怒不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不甚爱读书,喜玩赏评犬马、音乐、美衣等当时士人才子间风行的雅乐之事。刘备宽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笼络人心,这是他性格中远远胜于曹操的地方。刘备曾说过:“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曹相反,事乃可成”“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初识徐庶,刘备得到“的卢”马一匹,伊籍对他说“此马不可骑,乘则伤主”;徐庶对他说,“的卢”虽然是千里马,却只妨主,如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将此马赐之,待妨过了此人,然后乘之,自然无事”。刘备闻言变色说:“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 徐庶说:“向闻使君仁德,未敢便信,故以此言相试耳, 吾自颍上来此,闻新野之人歌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使君之仁德及人也。”这真是“凡人立身行事,务使每一行为堪为历史楷模。”

刘备在平原任职时,有个仇人派刺客去刺杀刘备,刘备却盛情地招待刺客,使刺客大受感动,不但不忍下手,反而把来意告诉了刘备。曹操大军南下,刘备扶老携幼而撤,日行数十里,眼看曹军将至,有人建议弃民而走,刘备却不同意。他说:“干大事必以人为本,现在百姓们信任我,投靠我,我怎能忍心丢下不管!”作为一国的领袖,必然会遇到与自己掣肘甚至反对自己的人,对这样的人,刘备一般也能容忍,不横加杀戮。有个麋芳,本为关羽部将,关羽北伐时他投降孙权,献出荆州,使蜀汉遭受重大挫折。麋芳的哥哥麋竺仍在刘备手下做官,但刘备并未迁怒于他,还设法安慰他,让他不要背思想包袱,安心工作。反观曹操,动辄杀人,有时明知对方忠于自己,但出于形势需要,也照杀不误。在这一点上,刘备为自己赢得了满分。刘备在攻破成都以后,并没有对成都百 大动干戈,而是和平地进入城内,并善待蜀地官员,给予重用。对刘巴的处置,更是体现了刘备的宽大胸怀。刘巴这个人一向看不起刘备。曹操伐荆州时,荆州官员大多追随刘备,但刘巴却投降了曹操,刘备深以为恨。后来刘备南取三郡,刘巴当时就在那里,他仍然不愿投降刘备,于是跑到了益州。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刘巴落到了刘备手中。但这时刘备却并没有为难刘巴,而是任命他做官。这件事集中体现了刘备的宽厚容人。

二、礼贤下士,慧眼识才

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刘备会用人,礼贤下士,慧眼识才,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从“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到“雪弟恨”兴兵伐吴,为义而死,刘备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不朽的信念:“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诫,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他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共谋大业。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从另一方面说明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以性情相契”,发现和招揽人才,知人善任,进而“得道多助”,在身边形成了忠义笃信的蜀汉集团。在当阳长板坡,赵云忠心保护幼主,于曹操百万大军中六进六出,杀死曹军大将五十余员,救出甘夫人和阿斗,当赵云把幼主捧给刘备时,刘备怒摔阿斗。从此君臣一心,矢志不渝。与当时各路军阀之间、将领与下属之间那种尔虞我诈的处事为人方式截然不同。徐庶,作为第一个投到刘备麾下的比较有文才武略的人物,一见刘备,便被刘备坦诚相待,拜为军师,委以指挥全军之职.樊城大战,先后打败吕氏兄弟和曹仁,让徐庶大展鸿图,大出风头.而当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囚禁,辞别刘备时,刘备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如此难以割舍,不难看出,刘备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人才的来归. 作为徐庶,司马徽等人竭力推荐的卧龙——诸葛亮,刘备不惜屈驾,一而再,再而三的亲自登门拜访,以求其出山.初见孔明,刘备见其仰卧在草堂几席上休息,便不顾关,张二人的劝阻,愣是拱立阶下半晌;听罢隆中对策,先是避席拱手谢,继而“顿首拜谢”;但闻孔明“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当即“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及至孔明答应辅佐,又不禁“大喜”。事实证明,刘备的这一招棋走对了。他的礼贤下士、慧眼识才赢得了诸葛亮的心。诸葛亮出山后,感恩戴德,励精图治,鞠躬尽瘁,为刘蜀集团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 计谋过人,胆识超群

刘备是一个富有胆识胸襟的人杰,有着适应环境、灵活机智的一面,能够“屈身守分,以待天时”。刘备出身卑微,论经济,背景无法与曹操,孙权相比,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断采用依附的处世策略.投陶谦,依吕布失败之后,刘备又归顺曹操,保存实力.在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一回里,刘备就深知自己在人屋檐下,一定要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才能保存自己,以等待时机。便在后园种菜,不问世事。当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的时候,刘备被说中了心思,又害怕曹操看出自己胸怀大志被其加害,而惊得酒杯落地,却能机智地借雷电之声将自己的震惊掩饰过去,真是“随机应变信 神”啊! 转刘备的势力不断壮大,引得东吴孙权寝食难安,于是密谋周瑜设下东吴招亲的鸿门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刘备携着赵云来到江东。一到南徐,刘备即用树上开花大造舆论,让吴国太插手此事,以致弄假成真。等到后来,孙权,周瑜想软硬皆施扣住刘备时,刘备使出瞒天过海之计,智激孙夫人,阻退追兵,解除围困,得以顺利逃脱。最终,孙权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四、仁中有伪,公私不明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看待任何事物应一分为二.刘备虽处处以爱民为本,待士诚心宽厚,肝胆相照,但其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身上必不可少的存在着一些虚伪的东西. 如鲁迅先生就评价说三国“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张松,三国中的无名之辈,从许都转来要到荆州。刘备知道了,亲自迎他进城,一直陪着他,专门为他设宴摆酒席。张松见到刘备这样热情,厚礼相待,很受感动.刘备为人忠厚,又有远见,一心恢复汉室江山,他简直高兴昏了,认为刘备才是他真正要找的人.他决心离开刘璋,投奔刘备,就把益州的地理,人情,山川,物产向他介绍,还把早已画好的西川地图献上,请刘备早日出兵入川.其实刘备又哪会因刘璋是同族而不取西川呢 ?他对张松说:“他日事成,必当厚报”。才是真心话.最为难以让人理解的是,像赵云那样的战功累累的忠臣,宿将,只是因为某些政见和军事见解不同,便受到了压抑。《三国演义》关于关,张,赵,马,黄 五虎将的排列,完全没有事实根据.事实是,刘备称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不得入列,而为翊军将军.翊军将军是次于前后左右将军的一种名号将军,或谓杂号将军,列将军.刘备称帝,关羽,黄忠已死,右将军张飞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并由新亭侯进爵为西乡侯;左将军马超升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由前都亭侯进封斄乡侯.而赵云仍为翊军将军,而刘备生前始终不给赵云封侯。 总的来说,刘备作为一位白手起家,最终建功立业的明君,其性格虽有不足与缺陷,但其仁义,智慧,胆识等风范却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资料:[1]《中国小说史略》作者鲁迅第十四篇《元明传来之讲史》2]《三国演义论文集》作者鲁地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

[3]《三国演义新探》作者沈伯俊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1)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刘备,字玄德,靠着惊人的智慧和识人笼络人的本领,以及超出常人的韧性隐忍和果敢坚决,终究与曹魏东吴三分天下。白手起家,成功成为三分天下之一,为人品德且不说,头脑跟手段不用说,超一流水平。光从军事指挥能力就可见,实力超群,比曹操都不逊色多少,比孙权强太多。

Hash:67affcdc657a94951c678fa6db7b3d4cfc9b32fb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