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客家围屋旅游 龙南客家围屋燕翼围

导读:龙南客家围屋旅游 龙南客家围屋燕翼围 1. 龙南客家围屋燕翼围 2. 龙南市客家围屋 3. 龙南的围屋 4. 雁南飞围龙屋 5. 龙南县燕翼围 6. 龙南客家围屋简介 7. 龙门客家围屋 8. 客家围龙屋简介

1. 龙南客家围屋燕翼围

罗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所以说,那要看你喜欢什么?你是喜欢人文的风景?还是喜欢自然风光?

要是我的话,我喜欢自然的,原生态的风景!中国的美丽风景太多太多,每个地区也各有自己的特色,本人比较倾心四川,究其原因,是因为四川的景点比较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内,能游玩很多的景点!

西藏,云南也很好,景色美丽,很多想寻求心里安宁的奔西藏,新疆是个好地方,地方太大,景点太分散!坐车一天,还没出新疆,游玩的时间还不及坐车的1/5,太煎熬了

一个人出行最大的缺点就是: 班车不方便,包车太贵, 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多住青旅,不仅便宜,还好找同伴拼车!那里有很多别人预留的拼车信息,或者自己预留信息,都是不错的选择!

一个人出行前要多做攻略,多听多看,常听天气预报,注意道路信息,一定要备些常用药,到陌生地方给家里人定个方位,报告平安!

祝你出行愉快!

2. 龙南市客家围屋

龙南围屋民宿小镇项目已获备案,备案项目编号2020-360727-78-03-031791。项目建设详细地址为赣州市龙南县里仁镇新里村,建设单位为龙南和集文旅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开工时间2020年,竣工时间2025年。

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建筑面积118702.3㎡,项目以客家文化深度体验、参与、互动为导向,按“一轴一环两核五区”总体布局,规划分三期建设完成,主要建设内容为客家风情体验核、网红会客厅、康养度假区、客家风情区、名宿体验区、客家文化主题社区。其中一期建设内容为:客家风情体验核(渔仔潭围客家文化体验馆、沙坝围客家风情围屋酒店)、网红会客厅(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入口景观)、名宿体验区(树蛙森林营地、健身康体步道、森林拓展基地、滑鼠体验基地、森林亲子乐园、山林名宿)、客家风情区(入口综合服务区、客家坊休闲水街、客家名俗商业街、客家风情美食街、客家文化创意街、客家民宿体验街);二期建设内容为康养度假区(半岛精品酒店、度假公寓、乐享社区、生态停车场);三期建设内容为客家文化主题社区(康养公寓、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亲子乐园、社区养生馆、养生药膳餐厅)。

3. 龙南的围屋

“客家”原是当地土著居民对客居的外来户的称呼。“客”与“主”的身份原本是相对的,外来的人住得久了,慢慢变成老客,最后终于反客为主。客家人在举家迁徙的过程中既保持了原籍优良的居住传统,又融合了当地新的生活气息,这使得他们有了由守反攻的资本。

围屋 客家人的堡垒

赣南是指今天江西南部的18个县市区,面积大约有3.96万平方公里,人口达790万。赣南客家民居年代久远,最早的可追溯到明代的晚期。现存的民居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厅屋组合式”民居和“围屋”民居。

围屋是赣南客家名居的一个典型,顾名思义即围起来的房屋,其外墙既是围屋每间房子的承重外墙,也是整座围屋的防卫围墙。围屋的大门门额上多有“某某围”的题名,如磐安围、燕翼围、龙光围等。

围屋以龙南县的最具代有性,也最为集中,往往一个自然村,便有七八座围屋。在形式上,除大量方形围屋,还有半圆形的围拢式围屋,近圆形围屋,以及八卦形和不规则的村围。结构上既有三合土和河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垒砌的;体量上既有赣南最大的方形围屋——关西围屋,也有最小的围屋——里仁白围(俗称“猫柜围”形容其小如养猫之笼)。< /p>

典型的围屋,平面为方形,四角构筑有朝外凸出一米左右的炮楼(碉堡),外墙厚在0.8至1.5米间。围屋立面高二至四层,四角炮楼又高出一层。外墙上一般不设窗,仅在顶层墙上设有一排排枪眼,有的还有炮孔。屋顶形式以硬山为主。围内必设有一至两口水井。

围屋的建筑材料以砖石为主,墙体大多采用俗称为“金包银”的砌法,即三分之一厚的外皮墙体,用砖或石砌,三分之二厚的内墙体,用土坯或夯土垒筑。它与闽粤围楼最大的区别是:赣南围屋的防御功能更为完善,围屋四角所建的炮楼,其功用显然是为了警戒和打击已进入墙根或瓦面上的敌人。

围门的设计上,也体现了防卫万无一失的特点,故一般在板门之后,还设有一道闸门,有的围屋则在闸门之后,还设有一道便门,板门之前再设有一道“门插”(栅栏门),为防火攻,门顶上还设计有漏水孔。围屋的外墙高大厚实,没有窗户,只有对外射击的枪眼。围屋四周有象碉堡一样的角楼。赣南的客家人一般称堂为“厅”或“厅厦”,堂专指祠堂。称一栋房子为“屋”,一间房子为“房”。厅是房屋的中心,许多栋“正屋”和“横屋”连在一起便组合成了一幢大房子,这种构建实质上脱胎于古代中原庭院府第式的民居。

逼出来的“燕侣比翼”

在众多的围屋中,龙南“燕翼围”是赣南客家围屋中最高的一座。明末清初,粤赣边境的杨村时有战火。家道殷实的赖福之和弟弟上赠、上球,奉祖辈之嘱外出避难。他们的第一选择是位于黄塘高围的亲戚家,岂料对方无义,竟然杀害了前去探问的人。兄弟们只好改奔黄牛石避乱。待事息返乡,看到满目疮痍的家乡,遂萌生了建造高守围屋的构想。公元1650年(清顺治七年),这个浩大的工程正式开始,在之后的27年间,燕翼围不断壮大,最终修建完成。竣工后的围屋呈方形,四层高15米,长42米,宽32米。建筑总面积1344平方米,共有136房间。围屋的功能区分配非常清晰,一层为膳食处,二三层为居室,四层则是用于战略防御的战楼,共有58个枪眼。围门有三层,门口有一生活用井,围内有两口暗井(平时以土埋之),一为水井,另一为粮库井。因为高大易守,可闭关自守一年不出围,而有“高守围”之称。公元1849,当时的府台大人周玉衡应邀来围屋做客,看到围屋主人相敬如宾、便题字“燕翼围”取“举案齐眉,燕侣比翼”之意。围屋自此便有了今天的称呼。

比出来的关西围

关西围是赣南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围屋。它的开基祖是徐名均,俗称徐老四。因为姐姐嫁入燕翼围而有机会常常去那里做客。看到雄伟的燕翼围,争强好胜的他便暗暗决心有朝一日要盖一座超越它的围屋。

他天资聪慧,在姐夫的资助下,木材生意日渐兴隆。而后来偶然得到的一块免税牌使他如虎添翼。很多商人归附在他的“西昌”门下,他也因此财源滚滚,为西关围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座围屋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8米,围墙高九米,厚两米,占地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围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楼。整体结构如同巨大的“回”字,共有主房124间。

照壁的后面是围主徐老四修的戏院。传说每次开戏,他的大夫人诰赠五品宜人的赖氏便沉醉其中,此时徐老四边从西门溜出,与他的另两位张氏夫人到小花洲喝酒赏月。

客家文化:“移民”的精英聚落

有资料显示,客家人构筑的围屋,源于东汉的坞堡。这种建筑形式在两晋南北朝时曾盛行中原。客家人聚族而居、耕战结合的习惯,就源于那个时代。围屋几乎就是客家的象征 客家人可以不住围屋,但住在围屋里的,一定是客家人。

赣南史称“南抚百越,北望中洲,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唐末五代时,大量中原难民拥入赣南,外来移民已远远超过原有的土著居民,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当时居民的成分和文化结构,于是,在此特定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中,慢慢地孕育出一个新的特殊民系——客家。

住在围屋里的客家人,过着一种聚族而居的生活。这是一种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汉族的传统生活。在一个大围屋里,常常住着几百甚至上千的人,他们同姓、同宗,有的还是同一祖先的直系血缘后代。当围屋容纳不下时,长子的一支就被留在老屋,其他儿子则分出去再盖新屋。

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客家人常常以英才男儿为榜样,启发教育儿孙,向功勋事业有成的前辈们学习。

客家人由于是迁徙才寻觅到安家的处所,所以勤奋、勇敢、智慧、与环境做斗争,是他们的品质。经过无数岁月的积淀,他们终于开创出了大好的局面: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无论国内还是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客家人有“东方犹太人”之称,他们在各自的阵营里发挥着惊人的创造力。

历史清楚地表明,客家人的迁徙,大多是由人口稠密、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向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的偏远荒蛮地区而转移的。一方面,他们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始终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尚诗礼传家,极为注重对传统、文化、语言、习俗的完整保存,并以共同的生活样式、习俗、信仰和观念将自己紧密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他们又善于从当地少数民族中汲取养分,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

TIPS:

客家先民的6个“移民”时期

据考证,客家人的先民,有过6次大规模的南迁:

1.秦始皇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派兵60万人“南征百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万兵丁“南戍五岭”。兵丁长期“戍五岭,与越杂处”,秦亡后两批南下的秦兵留在当地,成为首批客家人。

2.东晋时期 东晋“五胡乱华”时期,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稍后,由于南北对峙,又有大约96万中原人民南迁至长江中游两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赣南。

3.唐末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逃,黄巢起义又有大批中原汉人逃入闽粤赣区。

4.宋南渡时期 宋南渡及宋末时期,金人入侵,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士民南渡大庚岭,入南雄、始兴、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后由虔州入汀州;或滞留赣南各县。

5.明末清初时期 当时,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处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诸地以及粤中和粤西一带迁徙。这次大规模的迁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称作“西进运动”。

6.太平天国时期 太平天国时期,为避战乱一部分客家人迁徙到南亚,有的被诱为契约劳工,被押往马来西亚、美国、巴拿马、巴西等地。

4. 雁南飞围龙屋

景点倒是挺多的啊,市区内有客天下、客家博物馆、千佛塔、半坑、夜游梅江等等;郊区的有阴那山、雁鸣湖、雁南飞、叶剑英纪念馆、南口桥乡村的围龙屋群落等等,以上只是梅县、梅江区的一部分景点,还没说全。梅州的其他县也还有很多地方不错的比如平远的五指山、蕉岭的长潭等等。来梅州玩适合自驾游。你是想问梅州的地势吗?梅州是山区,当然山地、丘陵多,但山不算高。

梅州景点介绍

位置: 于广东省粤东地区,东部与福建省交界,南部与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市、粤东名城,岭南梅州(80张)汕尾市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相连。

经纬度:东经116度6分,北纬24度33分。

面积:1.5925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21.35万。

电话区号:0753

邮编:514000

行政区划:梅州辖1区6县,代管1个县级市(兴宁市)。梅江区、梅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

梅花,是梅州市市花,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亦代表梅州客家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毅进取精神。

梅州标志性建筑——梅江桥及“一江两岸”。

2012年7月25日,备受关注的《广东省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公布。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目前国内金融改革中覆盖内容广泛、涉及范围大的金融改革方案,广东将在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改革、粤港澳金融合作等多领域喝上“头啖汤”。方案正式确定在环珠三角的梅州市建设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1]。

梅州标志性传统建筑——围龙屋,是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之一。梅州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

梅州名人故居(16张)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华侨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被尊为“世界客都”,具有浓郁的别有特色的客家风情。

5. 龙南县燕翼围

没有360717开头的身份证。有370727开头的身份证,是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

龙南,江西省直辖县级市,由赣州市代管,位于江西省最南端,总面积1646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下辖9个镇、5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龙南常住人口为319166人。

龙南是世界围屋之都,境内分布着376座各具特色的围屋,占赣南客家围屋的70%以上。

已探明稀土、钨、煤、石灰石、大理石、膨润土和铁矿等矿产资源40多种,其中离子型重稀土储量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70%;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九连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西新围、燕翼围和太平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武当山,国家3A级景区栗园围和客家酒堡。

2020年,龙南市实现生产总值1715248万元。

6. 龙南客家围屋简介

中国龙南一直被誉为“世界围屋之都”。

龙南县拥有围屋376座,占赣南现存客家围屋的70%以上,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围屋数量之多、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均为全国之最。在众多围屋中,关西新围、燕翼围、乌石围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是研究客家民系社会史和文化史极其宝贵的物证。以龙南客家围屋为主体的赣南围屋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7. 龙门客家围屋

龙门县永汉镇寮田村的地名的来历、含义[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永汉镇位于广东省中部,惠州市的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大三角”的东北边缘,东经113。57、北纬23。35,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平原盆地。其西部和南部分别与从化市、增城市毗邻,为龙门县的南大门,是龙门县与广州市联系的必经的交通要道,自古乃兵家商家必争之地。 永汉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永汉镇东距县城43 公里,北距南昆山18 公里,南距增城市35 公里,距广州市93 公里。广河高速从永汉镇内21 公里腹地经过,是龙门县第一出口,广州至永汉只需45 分钟车程。受惠于广河、河清高速公路等区域基础设施,永汉镇的区位优势日益突显,将加盟珠江三角洲1--2 小时时游圈黄金旅游带。

永汉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 气温23℃,平均降雨量2278毫米。

永汉镇镇域辖区面积216 平方公里。辖城东和城西2 个街道居委会,大埔、鹤湖、低冚、牛冚、洋陂、见田、官田、梅州、油田、马星、黄河、锦城、上埔、合口、振东、前锋、莲塘、新陂、红星、寮田、釜坑、蕉坑等22 个村委会,222 个自然村,2007 年镇域总人口60974 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357 人,暂住人口13000 人,农业人口37617 人。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心镇区即城东和城西两个街道,约2.0 万人,占总人口的34.9%。镇区东部、北部的人口相对集中,镇西、南部人口较少。沿S119 省道、S355(永南路)和永麻路自然村分布的人口较多,各村人口均在0.1~0.7 万人之间,镇西南部各村的人口相对较少,均在0.1 万人以下。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永汉四面环山,东起天岭山,西至牛牯嶂,北靠南昆山,南面旗岭山,中间盆地,四水归池,酷似一个“聚宝盆”,自古乃兵家商家必争之地,原称横龙(永汉盆地有一条山脉将永汉平原与谷地隔开,南北走向,似一条横卧沉睡在永汉盆地的巨龙而得名),清顺治元年改名为永清;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制,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时改名为永汉,一直沿用。永汉镇所属范围,明、清时是龙门县长沙乡平康都的一部分,分为七约;民国时为第十一区(后期称永汉区);解放初期属龙门县第四区管辖,分为三个乡,1952 年冬分为十四个乡;1958 年成立永汉人民公社(当时的永汉圩镇已于1956 年被省批准为省级建制镇);1961年又分为永汉、振东、油田、寮田四个公社;1963 年重新合并为永汉公社;1986 年冬建立永汉镇(原来的永汉镇改名为居委会)。 [编辑本段]民俗文化  龙门县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龙门的农民画兴起于1970 年代,与陕西户县、上海金山的农民画齐名,龙门的农民画结合水墨画、水彩画、油画的绘画形式,以单线平涂手法浓彩描绘乡土风情。2005 年,永汉镇嘉义庄成为龙门县首个农民画创作示范村,它将客家村落与农民画有机结合,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点。农民画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传统民间艺术风格,描绘乡土风情、民间习俗,再现农民生活的场景和细节,以朴实的画风展现艺术魅力。 [编辑本段]名胜古迹  永汉镇境内的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群众多,主要有合口古村落,官田王屋古建筑群,鹤湖和嘉义庄古建筑群,树槐堂、文佑王公祠、刘氏菊庄祠等客家民居祖祠,文笔塔、凌云塔等风水塔和何仙姑庙、铁扇关古城寨遗址等。这些古村落、古建筑群和祖祠寺庙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和客家民俗风情,具有较好的历史保护价值,其中官田王屋和鹤湖古建筑群为明清围屋,铁扇关古城寨遗址为具有较高科考价值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汉四面环山,地势险峻,境内有多处革命遗址:低冚伏击遗址、龙门第一个临时党支部遗址、东江纵队医院遗址、革命教育基地等。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一) 区域生态控制区,珠三角的生态后花园

永汉镇与珠三角的环状区域生态屏障一脉相承,与从化、增城以及博罗北部的山体共同组成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生态控制区,以协调城镇与自然的关系,维护、推动区域的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其生态环境优越,生态系统敏感,永汉镇的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和“保护也是发展”的建设理念,顺应自然、敬畏自然,依托生态环境的资源禀赋发展旅游业,使产业与生态共生,城镇与自然共荣。而面对珠三角经济区因快速的城市化而土地极度消耗和生活节奏日益紧 ,永汉镇的这片静溢的绿色吸引和聚焦了珠三角城市群市民的眼球,成为其远离喧嚣、寻求生态休闲和旅游度假的“后花园”和避暑疗养胜地。

(二) 环城游憩区,广佛都市圈的生态卫星城

广东省的都市环城游憩带分布于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核心环形区和沿海岸线的带状区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升和闲暇时间的增多,环城游憩带的地位愈加突出,在空间上也呈不断拓展的趋势。从居民出游的偏好来看,山水风光、海滨沙滩和主题

8. 客家围龙屋简介

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

  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有“三栋二横”,一围层;有“三栋四横”,二围层。最小的围龙屋的建筑面积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则上万平方米。有的大围龙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普遍为“三栋二横”一围屋居多。三栋二横围龙屋,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就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正屋——横屋外层便是半月形的围屋层,有的是一围层,有的二围层,围龙屋由此而得名。弧形的围屋间,拱卫着正屋,形成一道防御屏障,围屋间窗户一般不大,是天然的瞭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弓箭、土枪、土炮等武嚣抗击来攻之敌。围龙屋的建筑设计其实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极大关系。客家人是唐宋以来由中原南迁的汉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团结御侮求生存,他们不得不聚族而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围龙屋,以抵御盗匪和当地人的侵扰。围龙屋还建有坚固的多层“角楼”,既可用来储备粮食、草料,又可居高临下射击来犯之敌。如遇盗匪前来扰劫,只要把大门、半门一关,村民们便携武器进入围龙屋和角楼,进行抗击。

Hash:dd3cdc85c3824915b2e07277f5067b2835051105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