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雍碑景点 洛阳辟雍碑

导读:辟雍碑景点 洛阳辟雍碑 1. 洛阳辟雍碑 2. 太学辟雍碑 3. 雍和宫里的石碑 4. 西晋辟雍碑 5. 雍和宫里的碑 6. 洛阳寺里碑 7. 洛阳城碑铭 8. 洛阳刻碑地址

1. 洛阳辟雍碑

1、人文景点:八关都邑、白居易故居、白马寺、白园、白云观、北齐平等寺造像碑、藏梅寺、二程墓、都城博物馆、杜甫墓、杜康仙庄、二里头遗址、范仲淹墓、风穴寺、福昌阁、高龙中岳庙、古墓博物馆、古唐寺、谷水、关林、观音寺、广化寺、汉魏故城、灵山寺、灵台遗址、民俗博物馆、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西晋辟雍碑、西沃石窟、西周铸铜作坊遗址、千唐志斋、山陕会馆、上清宫、升仙太子碑、石窟寺、王铎书法馆、吕祖庵、皇觉寺、玄奘故里、龙门石窟、龙马负图寺、王铎故居、西游宫、玄奘纪念馆、汉光武帝陵、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洛阳博物馆、恭陵、邙山陵墓群、偃师商城博物馆、香山寺、颜真卿墓等。

2、自然景点:白云山、中岳嵩山、抱犊寨、瀍河、花果山、鸡冠洞、涧河、金谷春晴、老君山、龙门山色、洛河、洛浦秋风、邙山、邙山晚眺、水泉石、平泉朝游、青要山窟、天津晓月、万安山、王城公园、伊河、伊阙山、周山、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黄河小浪底、孟津黄河湿地、耀店寨、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黄河滩自然保护区、万山湖风景区、重渡沟自然风景区、鼎室山风景区、龙池曼国家自然保护区、养子沟风景区等。

2. 太学辟雍碑

设立于汉武帝时期。

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出现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

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王莽秉政,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并笼络广大的儒生,在长安城南兴建辟雍、明堂,又为学者筑舍万区。博士弟子达一万余人,太学规模之大,实前所未有。武帝到王莽,还岁课博士弟子,入选的可补官。

3. 雍和宫里的石碑

五顶庙是北京最著名的五座泰山神庙,亦称碧霞元君庙,分别为东顶、

西顶、南顶、北顶、中顶。

东顶,在东直门外,俗呼东顶。因庙侧有一株数百年的老榆树,顺义、通

县一带人又称为孤榆树庙,现已无存。

南顶,位于丰台区大红门外南顶村,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十八年重修,民

国年间倾记,现已无存。

西顶也称广仁宫,位于海淀区四季青镇蓝靛厂,旧址为明正德朝创建的嘉

祥观。万历十年(1582年)发内帑重建,十八年(1590年)建成,并赐额护

国洪慈宫万历庚寅(十八年、1590年)《洪慈宫完工记》碑。天启朝再修天

启四年(1624年)《敕赐洪慈宫碑记》碑。清康熙戊子(四十七年、1708年)

重葺,次年竣工,五十一年(1712年)改名广仁宫。

广仁宫明清以来,每年阴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开庙,清季甚至由官府派员来

此拈香。直至清末,香火不绝。民国时逐渐萧条,1949年以后,神像及壁

画被毁,碑碣被移走或砸碎,古树枯死,庙址被侵占,东配殿被划出庙界

之外,其它殿宇也破败不堪,或被拆改。以后为工厂占用。2001年公布为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顶,位于朝阳区大屯北顶村,清乾隆年间曾加以修缮,1976年因地震后

殿坍塌遂被改建为北顶小学校,现仅存山门和前殿,其余尽毁。

中顶在右安门外十里草桥,乾隆三十五年曾修缮,民国时又重修,现存有

山门、大殿以及石 狮和前人书写的篆字匾额、撰文石碑。紧挨玉泉营环岛,

玉泉营家具、郁花园、玉泉营花卉市场、京沪高铁、北京南站必经之路。

八庙是指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和历代帝王庙。

1、太庙,在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内,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兴建,是明清

两代封建帝王供奉祖先的场所,即皇帝家庙。

2、奉先殿,在故宫内,殿内原安有神龛,以祭祀皇帝的先祖。

始建于明初。清沿明制,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后又多次修缮。

3、传心殿,位于故宫文华殿东侧,原为供奉帝王、先师牌位的地方。

4、寿皇殿,在景山公园内北侧,是供奉清代帝后、祖先神像之处,同时也

是帝后死后人葬前的停灵之所。

5、雍和宫,原为清雍正皇帝胤祯即位前的府邸,乾隆皇帝出生于此,后改

为喇嘛教的庙宇。该庙建筑豪华,文物极丰,为北京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6、堂子,位于南河沿南口路北、北京饭店贵宾楼所在地。堂子始建于1644年。

7、文庙,又称孔庙,在雍和宫西侧的国子监街内(成贤街),建于1306年,

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夫子的地方,现为首都博物馆。

8、历代帝王庙,坐落于阜内大街,明嘉靖十年(1531年)兴建,主要祭祀我

国历代的1位皇帝和79位名臣。

在北京还有“五坛八庙”的说法,分别为天坛、日坛、地坛、月坛、先农坛合称“五坛”,与历代帝王庙、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火神庙、堂子、寿皇殿(景山公园)、昭显庙、凝和庙、宣仁庙共八庙。

4. 西晋辟雍碑

——“周”的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是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周”是“稠”的本字。

——“斌”字出现较晚,《说文》也没有收录,这是后人写的小篆字体。

“斌”字一般认为晚至东汉才出现:

——晋代的隶书《辟雍碑》

5. 雍和宫里的碑

石碑内容如下:皇考世宗憲皇帝,肇封於雍邸,在京師艮維,與太學左右相望。迨紹纘大統,正位宸極,爰命舊第曰「雍和宮」,設官置守。甍宇堊飾,無增於昔,示弗忘也。越歲乙卯,弗弔昊天,龍馭上賓,攀髯莫逮。維時喪儀具展,禮當奉移。

念斯地為皇考藩潛所御,攸躋攸寧幾三十年。神爽憑依,倘眷顧是,廼即殿宇而飭新之,以奉梓宮。易覆黃瓦,式廓門屏,櫺星綽楔,規制略備。洎山陵禮成,於此敬安神御,歲時展禮,至於今十稔。予小子紹庭陟降之忱,朝夕罔釋。深惟龍池肇跡之區,既非我子孫析圭列邸者,所當褻處,若曠而置之,日久肅寞,更不足以宏衍慶澤,垂燾於無疆。

6. 洛阳寺里碑

6月底,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紫云山南坡,白皮松苍翠挺拔,飞鸟间鸣,千年古寺崇庆寺隐于林中。寺内,文保员罗亚飞立于石碑前,将宣纸置于碑上,正在拓印碑文。

“没有游客的时候,喜欢研究寺里的点点滴滴,留存、学习,静静感受千年文化。”罗亚飞参加文物保护工作已十年有余,由他守护的崇庆寺内存有多尊珍贵的宋代民间彩塑。

崇庆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彩塑跨越宋金元明四个时代,寺内大型人物塑像有47尊,其中24尊是宋塑,23尊为元明彩塑。其余小型的人物彩塑有200多尊。

罗亚飞介绍,崇庆寺的宋塑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钱绍武誉为“宋塑之冠”,寺内陈列有创作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的十八罗汉像,被专家评价“前无古人,后乏来者”。

7. 洛阳城碑铭

两手一摸河洛文化,双 脚一踩秦砖汉瓦。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洛阳的文化遗产灿若星辰,各类文化遗存十分丰厚。洛阳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项6处,分别是——

1.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中国大运河(洛阳大运河遗产点有2处,回洛仓遗址、含嘉仓遗址)

含嘉仓遗址位于老城区北隋唐城东北部,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是一座大型储粮仓库,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

(含嘉仓遗址)

回洛仓遗址位于公式河回族区邙山南麓的马坡村、小李村西,西距公式河约600米,南距隋唐洛阳城外郭城北墙约1.2千米,是隋唐洛阳城主要的仓储设施。

(回洛仓遗址)

3.丝绸之路(洛阳丝绸之路遗产点有3处)

汉魏洛阳城遗址是公元1世纪至6世纪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见证了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历代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中华文明的发展水平,揭示了推动丝绸之路发展和保障丝路交流的中原王城的文明与文化特征。

(汉魏洛阳城遗址)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是公元7世纪至10世纪丝绸之路东方起点洛阳城的南入口及街区遗址,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洛阳城的代表性建筑,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与丝绸之路上繁盛的商贸往来密切关联。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是两京(洛阳、长安)故道上一处重要的建筑,是丝绸之路沿线保存至今不多见的古代关隘遗址。它同时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对研究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军事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构成了城、门、关、道这一内涵丰富、完整的丝绸之路要素体系,突出地反映了洛阳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价值和特点。

8. 洛阳刻碑地址

刘禹锡纪念馆位于安徽马鞍山市和县城区——历阳镇,以前叫陋室。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任和州(今和县)刺史时的住所,就是因为他的这首《陋室铭》一举成名。大多数前来游览的客人都是奔着刘禹锡的这篇名作而来。《陋室铭》出自《全唐文 》卷六O八。《陋室铭》已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22课。“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据记载,自唐代以来,明代、清代都对陋室进行过扩建和重建。1986年,陋室由安徽省、和县拨款修葺。门庭“陋室”两字为当代诗人臧克家所题。《陋室铭》由省书法家孟繁青仿柳体书,刻碑。陋室正厅塑有刘禹锡站立像,上悬“政擢贤良”横匾。同年,陋室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SPAN>“仙山”、“龙池”一带,扩建成了一座“陋室园”。整个园子占地50多亩,山 上建有江山一览亭、望江亭、仙人洞。池中建有临流亭、履仙桥等。周围筑仿清镂花墙300多米,正门坐南朝北,牌坊式门楼。2008年和县斥资千万元改造刘禹锡陋室铭故居,将已显陈旧的陋室整体扩容改造,打造成全新的“陋室园”。

陋室、孔庙、镇淮楼、四牌坊和文昌塔,原是古和州保留下来的五大历史景观,和县县政府决定以这五大景观,打造一条长 1.5公里的仿古街。如今改造后的刘禹锡纪念馆免费对市民开放。

陋室的来历

  据史载,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刺史。

  按唐时规定,刘禹锡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厢之房。但和州的策知县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对此,刘禹锡不以为意,反而根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

  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让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山清水秀。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于是,他又题写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闻讯后,更加恼怒,又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

  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3次。激愤之中,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遂一气呵成,写了—篇《陋室铭》,并请人刻碑立于门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Hash:b2be6ced4f430e80f32e6e73ae772e7304623f6e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