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家乡

我爱我的家乡

秦振海

我爱我的家乡!这话出自心底,与生俱来。

我于1953年农历二月初八,出生在河北曲周县冀庄村。父母都是共产党员,都是国家干部。当时母亲在里岳乡任乡委委员、妇女主任,无时间奶养我,便给我从里岳村前张街找了位奶母娘。那时是供给制,每月由县政府财政科给奶母家三斗小米。大概在我一岁半的时候,父母到当时的峰峰矿区工作,从此我便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一批留守儿童,六七年很少见过爹娘的面。那是在一个麦天的时候,套着席车子,由有贵舅赶车,姨父用袍子包着我,把我接到了姨家。姨姨常跟我念叨,当时怕我夜里哭叫,谁知我很乖,一觉竟睡到天亮,连泡尿都没尿。

姨家的村叫郭铺,也叫七坌路,离曲周县城七华里,沿着滏阳河向北走就到了村里。这个村也属黑龙港流域,盐碱地多,别说长粮食,草都长不好,真是: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只听蛤蟆叫,不见粮归仓。梁启超曾说过,艰难困苦是锤练人格的最好学校。郭铺村穷得叮当响,生产队穷,姨家穷,大爷大娘家穷,婶子叔叔家穷。一年到头,姨姨为我做一双千层底鞋,到了麦天,鞋底磨穿,走到麦茬地里,把脚扎破,我就弄个硬纸片放到鞋里,磨破了再换一片。我穿的衣裳都是哥哥姐姐穿小的。因为穷,五冬六夏没穿过内裤,以至于现在我还仍习惯裸穿裸睡,内裤咱不用,不受那个束缚!

1960年至1962年天灾人祸,老百姓的日子就更苦了,真真的嘬草根咽树皮。有一天夜里,姨姨从生产队食堂回来,怀里揣着两个红薯面卷子,姨哥是家里劳力,他理所当然一人吃一个,我和姐姐玉香分别吃一个,姨姨拿着一个红薯卷子一瓣两半,囗中还念念有辞:大让小, 吃不了。让我挑。我睁大眼,看着姨姨左手拿着大一点,便说要左手边那一半。我吃着红薯干面卷子,觉得好吃的无言语能表达,我想等我长大挣了钱,一定要把红薯干面卷子吃个饱吃个够。我从小是个爱吃的人,又因为是外甥,自家的大娘婶子有了好吃的,都要让我吃一口。我是在饥饿中在郭铺村生活了近二十年。当时全村都吃不饱饭,比较起来,我姨家还相对比别人家好一点,三年困难时期过后,每年还能吃上一两次西瓜。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饿归饿,但心里很忙乐。那是我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的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我的刚毅直率,同情弱势,后来人们夸奖我的许多优点,其实都给我小时候的生活磨练有关,和乡亲们对我的影响有关。

我是1972年12月离开郭铺村的。当我穿上绿军装,戴上大红花,走在河堤上,左顾右看,我想什么时候郭铺村的乡亲们才能过上好门日子啊?1973年人民日报上曾登载过一则消息,大意是农业学大寨会议,其中提到曲周县解放二十多年了亩产仅增一斤粮食。那时,看着报纸,心里好不是滋味呀!

1977年,我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曲周,在县化肥厂工作,曾当选车间的工段长。当时, 一个心思,多产化肥,帮助乡亲们多打粮。因为我知道,肥料是土地的粮食,只有让土地吃足了肥料,喝足了水,土地才会有劲长出粮食来。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郭铺村,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大包干政策像魔法一样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政策好又加上天帮忙,黑龙港流域水位下降,茫茫盐滩变成了千亩良田。勤劳的乡亲们架大棚引良种,一年四季种菜挣钱。不几年,家家户户都是盖新房、娶新娘、喜气洋洋奔小康。我是1992年到临漳县工作的,尔后到市委政法委工作,2012年切线退休,时间充足了,便不断回郭铺看看。回去的越勤,感觉村里的变化越快。特别是中央把全国农民交了几千年的农业税免了,农村的发展就像小轿车上了高速路,跑得那个快啊!在新农村建设中,村里变化一天一个样,家家户户自来水,大街小巷无土路,绿树鲜花一行行,白天车水马龙,夜里灯光明亮。这农村和城市也差不到那里去了。

最近在和乡亲们交谈中,我感到大家的思想变化大,重教育,重科技,想发财,想享受,讲穿戴,讲旅游。已不是口里嗦,肚里攒,不舍得花,不敢花了。他们变得自信了,自豪了,觉得自己有地位了,和我小时候的农民有天壤之别。

我爱我的家乡,上班时我觉得一定要干好自已的本职一工作,干好了对得起老家父老乡亲,不给家乡丢脸就是爱家乡。退休后,我又想,设法让父老乡亲高高兴兴地过好日子就是爱家乡。去年6月,我在郭铺村召集小时候的光屁股朋友和众乡亲,摆了27桌,请来了豫剧名家韩鹏飞,请来了葫芦丝友,为乡亲们吹,为乡亲们唱。祈盼唱出爱声,吹出财富,一展心里的梦想,让生我养我的地方笑声朗朗。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正值六一儿童节,我筹划于六月三日,在郭铺村姨家再办一次光屁股老友联谊会,我将请邯郸学院教授、全国金话筒得主刘云女士,朗诵我写的《说说姨》一文,把我的爱家乡、爱亲人、爱老友的心里话讲出来。

我常说,我不是富人,也不是贵人,但我是个有故事的人。我生在冀庄村,我是冀庄人;我长在郭铺,我是郭铺人;我的祖籍在南里岳乡大连寨,父母坟在那里,我是大连寨人。但这三个地方都属曲周县管辖。我是曲周人!我对故乡的爱,爱到了骨子里。为了弘扬曲周美食,我和邯郸市冀南宾馆牛良栋(曲周牛庄人)经理携手,把曲周煎饼菜引进到了冀南宾馆,专门建立了一个煎饼菜群。每月2日和16日,都要在群里通知,邀曲周人到这里一起喝碗煎饼菜,感受一下家乡风味,体现对家乡深深的爱。这件事已坚持了四五年,现在已有一百多号人了。其实吃煎饼菜是小亊,品乡愁是大亊,人人都对家乡献出一点爱,郭铺会更美丽,冀庄会更美丽,大连寨会更美丽,生我养我,给了我智慧和才能的曲周会更美丽。

人都是这样,爱之愈深,昐之愈切。家乡发 展可喜,但潜力还很大;观念在变化,但仍须与时俱进。曲周的发展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如今的左邻右舍,一个邱县,一个鸡泽,大有超过曲周之势。曲周奋起,时不我待!

曲周,我爱你,爱在心里。

作者简介:

秦振海,男,曲周县曲周镇冀庄村人,在郭甫村度过了童年少年。一九七二年入伍,一九七七年复员。曾在曲周县化肥厂,邯郸汽车三队,曲周县纪委,研究室,宣传部工作。一九九一年调地委宣传部;一九九二年任中共临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一九九八年任邯郸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二零一零年六月四日退休。

Hash:ed764b0627715b5f0eb741bb73ea43531f61b44c

声明:此文由 邯郸赵金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