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秘的围场满族蒙古族 竟然有个满蒙唯一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河北承德市,下辖12镇、25乡,总人口54万人。

满族是一个由渔猎为主而后转化以农耕为主的民族。清代,康熙二十年(1681年)四月,在今围场境内正式设置“木兰围场”,直属朝廷理藩院。几代皇帝都曾经到过木兰围场,比如乾隆皇帝、嘉庆皇帝等。

到了民国元年(1912年),围场正式改厅建县,称“围场县”,属于热河省范围。1956年1月1日,热河省建置撤销,围场县划归河北省承德地区管辖。1989年6月2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围场县,成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行政区域不变,不增加机构和编制。

那么,围场作为行政区是清朝末年设置的。光绪二年(1879),清朝为以裕国库,以利民生,而开围垦荒,设粮捕同知,名曰围场粮捕厅,也称围场厅,其职能与现今开发区管委会相仿。光绪二十五年改为粮捕府,开围放垦晚期,迁移之民趋于定居,生齿日增,治安恶化,遂改为抚民厅,属直隶省口北道管辖,与张家口多伦独石口赤城一带)合称为北四厅。光绪三十二年,设开垦局,派热河道台何昭然(字子震)为屯垦总办,负责围场放垦事宜,围场绝大部分地名由此产生。

从围场自开围放垦开始,固定居民大量增加,民族构成多元化,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历史背景的影响下,蒙古语、满语与北京、东北、山西等方言的相融合,经过1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民族特点的地名体系。围场地名的另一特点就是通过直译、意译产生由蒙古语、满语、汉语混用的地名。如:新拨、孟奎、蓝旗卡伦、克勒沟、白云莫德、得勒戟等,这些都是形成围场地名的基础。目前,围场境内的乌拉岱河川、伊逊河川、伊玛吐河川、燕格柏河川、奇卜楚河川、舍利嘎河川等均是用蒙古语、满语命名的。围场现有各类标准地名4000多个,因时代变迁、民族习惯变化及行政体制调整,很多地名已经沉入历史长河,这是民族文化的流失,是非常可惜的。

截至2016年底,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共有159616户,其中乡村户数为120453户。全县共有人口421400人,其中男219928人、女201472人;其中农业人口340175人,非农业人口81225人。全县有少数民族人口30.29万,占总人口的71.89%,其中满族213986人,占总人口的50.78%,蒙古族86007人,占总人口的20.41%,回族1686人,占总人口的0.4%,其他26个少数民族1263人,占总人口的0.3%。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神秘之处在于,它竟然是全国唯一的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满族蒙古族都比较集中的地方很多,比如呼和浩特成都荆州朝阳阜新白城呼伦贝尔等地。尤其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是人口第二大民族,满族是人口第三大民族。

Hash:6dd10010184973852bfbd20de357ec07cb885d79

声明:此文由 滨海满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