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一条乡村路 盘活一个村
7月22日,福泉市金山街道双谷村村民田首飞驾着家里的三轮车,沿着村里修建的园区观光道,来到自家的“金谷福梨”果林里给梨树修剪枝条。 “老板,梨多少钱一斤?” “梨子还差点时间才成熟,你们过两天再来吧。” 还没到梨子成熟的季节,已经有不少路过的游客前来询问。
“现在在自家林子里就能把水果卖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田首飞笑着说。 得益于交通的发展,双谷村甩掉从前福泉市“最穷村寨”的称号,摇身一变成为福泉市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人均年收入达1万元以上,还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国家AAA级风景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称号。 “以前从村子到都匀市,一半靠走路,一半靠坐车,来回折腾4个小时。”双谷村村主任姚其学苦笑着说,曾经村里都是泥巴路,下雨天出门一身泥,一脚下去稀泥直接没过脚踝,摩托车都只有排量“125”类型的才能通过。 “咱们这儿有山有水,就是没有路,里面的好东西出不去。”姚其学说,双谷村产出来的食物都是无公害食品,但是因为山阻水隔的原因,导致好东西卖出去很困难。“本来是好东西,别人上门买梨,两块钱一斤都愿意,但是拿到市场上后就分辨不出来优劣,自然不愿意高价买,扣除运输成本,老百姓装进口袋的利润少之又少。” “说到底,双谷村的穷全都是因为交通不便。”姚其学说,没有路就没有运输能力,要想发展农旅一体化是难上加难。 农村公路的建设发展,不仅解决了农村公路畅通问题,更将农副特产、旅游等资源有效开发,有力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现在我们村除了通村公路,还围绕着果林修建了20公里的观光道路。上门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大大增加了收入,拉动了整个村子的发展。”姚其学说,除了第一产,村里还不断发展第二产,将水果加工成其他副产品,增加销售渠道。 “通了路,乡村的价值才会提升,走出去、引进来方便了,农民眼界就会变宽,知道该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姚其学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双谷村紧扣“生态美、百姓富”的工作目标,村民们在做强水果产业的同时又发展起乡村旅游。 一条乡村路,盘活一个村。如今,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通达双谷村的每一个角落,为双谷村注入发展的活力。有一首双谷村老百姓编唱的农村小康新歌谣为证:“春天繁花游客赏,夏时绿荫好乘凉,秋时硕果结满树,冬时踏雪喜气洋,高楼大厦换新貌,家用小车去赶场。” 农村交通条件的大幅改善,激活了农村发展要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力助推全省脱贫攻坚,交通成为老百姓获得感最多的建设行业之一。同时,交通的改善也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很多村子涌现出了一批以种植、养殖、加工为特色的产业群体。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鲁毅
编辑 韦一茜
编审 田旻佳 李劼
Hash:9533094941c2060f9c5929d7814088f75ca89bdf
声明:此文由 天眼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