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俗文化景区 南京民俗文化景区图片

导读:南京民俗文化景区 南京民俗文化景区图片 1. 南京民俗文化景区图片 2. 南京民俗旅游资源 3. 南京民俗文化村 4. 南京民俗博物馆的民俗 5. 南京民俗文化景区图片高清 6. 南京民俗文化景区图片欣赏 7. 南京传统文化 景点 8. 南京民俗景点 9. 南京民俗风情

1. 南京民俗文化景区图片

2021年中国旅游日南京免费开放景点有:夫子庙展览馆(大成殿)、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江南贡院)、李香君故居陈列馆、王谢古居展览馆、秦大士故居、愚园(胡家花园)、国际慢城文峰塔、游子山公园真如禅寺、祈福园、固城湖水慢城、高淳老街、李剑晨艺术馆、魏紫熙艺术馆等。

另外,2021年南京45家景区有免费开放日,其中包括六合平山森林公园、栖霞山风景名胜区、朝天宫、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等知名景点,建议关注具体免费开放时间,免费畅游景点。

2. 南京民俗旅游资源

夫子庙秦淮灯会,南京茶礼

3. 南京民俗文化村

明文化村前身为世界之最的阳山碑材。阳山碑材高60米,宽12.5米,厚4.4米,加上碑帽、碑座,其总高度为90.7米,相当于三十三层楼房高,是名符其实的世界之最。阳山碑材是1405年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修孝陵、立碑记功而下令开凿的,但由于它是“半成品”,一直被世人所遗弃,时间长达587年之久。现在,经过近3000万元的投资,阳山碑材已从一块荒废的土地变成了“南京明文化村”,再现了明初10万军工打造碑材的民俗风情和历史风貌。所有的现实场景都与打造碑材相关联,如成记铁铺、张石匠屋、东厂督院、吉祥赌坊、金陵镖局、女儿行、西施豆腐坊、当铺、酒坊、御药坊、茶楼、杂耍坊、戏台等,都是按当时的场景进行布置,店小二的吆喝,打铁铺的打铁,织布坊的织布,鞋编店的编鞋等……使游客如历其境。并且,景区内更有各种艺术表演:如“皇帝祭碑仪式”、“重塑碑材”、“审逃犯”、“赐御婚”等广场剧,在广场、市井街道和现实的景区自然环境表演;同时根据工匠来自全国各地的史实,引进各地的杂耍、杂技等特色表演,如飞天高跷、水上舞狮、开封盘古等……。 门票:与汤山温泉联票48元

4. 南京民俗博物馆的民俗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研究、展示、保护南京民俗文化以及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性博物馆,馆址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宅第。 南京市民俗、非遗"双博馆"是南京老城文化的见证和缩影,是南京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的重要展示地。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传统民居建筑的优雅精致;阅读一个千年家族的兴衰历史;感受南京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了解南京一百多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基本情况;观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精彩展演。

5. 南京民俗文化景区图片高清

2021年南京市旅游年卡共包含48个景区(点)

  01明孝陵景区

  02宝船厂遗址公园

  03固城湖水慢城(高淳区)

  04南京王谢故居(夫子庙内)

  05李香君故居(夫子庙内)

  06大报恩寺(不含夜游)

  07雨发生态园(浦口区)

  08龚贤纪念馆(清凉山内)

  09魏紫熙艺术馆(清凉山内)

  10李剑晨艺术馆(清凉山内)

  11国防教育馆

  12万成生态园(浦口区)

  13金牛湖风景区

  14江宁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15大金山风景区

  16天生桥风景区

  17汤山古猿人洞

  18明文化村(阳山碑村)

  19珍珠泉名石艺术馆

  20珍珠泉旅游度假区(含狮虎园)

  21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22达摩古洞景区

  23长江观音景区

  24燕子矶公园

  25市民俗博物馆(甘熙宅第)

  26南京城墙 区〔中华门段)

  27南京城墙景区台城段(不含夜游)

  28毗卢寺景区

  29阅江楼景区

  30总统府

  31六朝博物馆

  32红山森林动物园

  33莫愁湖公园

  34紫金山天文台

  35白马石刻公园

  36美龄宫

  37中山植物园(含南园)

  38音乐台

  39灵谷景区

  40秦大士故居

  41芥子园(芥子园+惜抱轩)

  42四方当代美术馆(浦口区)

  43瞻园(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不含夜游)

  44郭兴庄园

  45南京医用耗材国际博览馆

  46无想山景区

  47江宁织造博物馆

  48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

6. 南京民俗文化景区图片欣赏

夏天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南京是著名的四大火炉之一,夏天去南京旅游需要做足功课,那么南京夏天旅游去哪好呢?不如寻一个阴凉的地方避暑,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南京夏天避暑游玩好去处吧。

1、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5A景区)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十里秦淮为轴线、明城墙为纽带,串联起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儒家思想与科举文化、民俗文化等为内涵,集自然风光、山水园林、庙宇学堂、街市民居、乡土人情、美食购物、科普教育、节庆文化于一体,是南京历史文化荟萃之地,也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2、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京市浦口区中部的老山林场,横贯浦口区境内,南临长江,北枕滁河,素有“南京绿肺、江北明珠”之美誉,是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和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也是江苏境内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老山自古以山川秀丽,景观众多著称,自然景观素以“林、泉、石、洞”四绝著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宋武帝刘裕、梁武帝萧衍及其长子昭明太子、韩熙载;宋代王安石、苏轼、秦观;明太祖朱元璋、陈献章、庄定山;清末李鸿章、张勋等历代名人在老山驻足游览

7. 南京传统文化 景点

南京南是指火车南站以南,著名景点有:1、雨花台,由3个山岗组成,顶部为平台。整个景区分为烈士陵园区、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块,这里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南京市民休闲娱乐之所。

2、东山香樟园,按照“城市绿肺”、“都市氧吧”、市民休闲、旅游消费、文化娱乐、度假场所的定位,规划成香樟公园、亲水游园、花香农园三个不同功能的园区进行打造。

3、南京科技馆,分为展览影视区、青少年活动区、茶园观赏区和湿地休闲区四个部分。科技馆主体馆由常设展厅、非常设展厅和会议交流报告厅组成。常设展厅打破以往的传统理念,以天、地、人为主线划分为四个楼层。

再往南,选远一点儿还有牛首山、高淳老街、溧水天生桥等。

8. 南京民俗景点

老南京民俗冬至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一位老南京也给记者讲述了南京“冬至”的不少民俗。旧时 老南京就有“贺冬”的风俗。“贺冬”也称“拜冬”,实际上就是指“冬至”节的各类庆贺活动。每逢“冬至”节,南京百姓都会更换新衣,往来庆贺,相互馈赠,商铺、手工作坊、学堂都放假一天,风俗一如过年。民谚曰:“冬至大似年,先生不放不给钱,冬至大似年,东家不放不肯歇”。由此可见,“冬至大似年”之谚也是一点不虚了。南京于“冬至”所准备的家宴中,有吃糯米豆沙团、小葱烧豆腐的习俗,以取团圆,一清二白之意。 老南京称“冬至”为“大冬”,这一天,民间百姓要开展祭祖活动,做媳妇的要孝敬公婆新鞋新袜。媳妇为老人送上新鞋新袜,叫做“履长节”,这种敬老的风俗在过去穿着传统布鞋布袜的年代,特别是郊区县农村尤其盛行。据说这样做是希望长者健康长寿。在六合一些地区,每逢“冬至”节,凡有女儿出嫁不足一年的人家,都要送冬令用物到女婿家,即所谓的“送冬”之俗。有的还在送给女儿女婿取暖用的木炭中放进手炉、火盆等,意为希望女儿女婿日子美满红火。 春节 【爆竹之声始于送“灶神”】传说,“灶神”是掌管一家祸福的神。为祈求平安,腊月廿四晚,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神”。而“送灶”时,家家户户都要燃放鞭炮,祈求吉祥降临。春节爆竹声,也由此开始。 【“扫陈”之后好过年】送走“灶神”,街头巷尾到处炸“炒米”、做“欢喜团”,一天比一天热闹。 除夕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搞卫生。因为“灰”与“毁”、“晦”,“尘”与“陈”谐音,“扫尘”也就改称“扫陈”。 【除夕之夜爆竹声声】南京人称春联为“对子”。除夕,家家户户换新画,贴春联。 年夜饭必有一条红烧鲢鱼,一盘“素什锦”。鱼当天不吃,留到年初五,取“连年有余”之意。 年夜饭前,放爆竹进入高潮。饭前燃一通,称“闭门炮仗”;新年首次开门放,称“开门炮仗”。放3枚,叫“连中三元”;放4枚,叫“福禄寿禧”;放6枚,叫“六六大顺”;放一串,叫“百子爆”。炸碎的鞭炮屑覆盖在门前的地上,寓意“满地金钱”。另外,吃的果壳及碎红纸屑要扫至屋角,叫“聚财”,大人通宵达旦“守岁”不眠,叫“接年”,小辈向长辈行别岁礼,称“辞岁”,长辈给孩子红纸包的钱,称“压岁钱”。除夕子夜时,全家都要喝莲子、红枣、荸荠、野菱煮成的“洪福齐天汤”。 【初一最是隆重日】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一大早,换上新衣的晚辈要向长辈祝福。市内、郊县多食汤团、面条,寓意全年“圆满、顺利、长寿”。随后是亲友互拜新年,客至以糖、瓜子、花生、糖茶、松子茶、炒米团、元宝蛋招待。 【欢欢喜喜迎“财神”】初五大清早,家家户户放爆竹迎“财神”。一班人装扮成头戴乌纱,身穿红袍,手捧大元宝的“财神”,敲锣打鼓来到每户人家门前去“跳财神”,房主要笑脸相迎。 【万人空巷去赏灯】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灯节、上元节。“初八上灯,十八落灯”,南京的元宵节是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正月初五,市面上就有彩灯出售。正月初八,家家户户挂春灯。灯的品种有花果灯、百族灯、人物灯等名目繁多。灯节开始,老少观灯,万人空巷,非常热闹。“上灯元宵落灯面”,正月十八落灯,家家户户要用吃面条表述灯节结束。 【“爬城头”祛百病】正月十六日,只要天气晴朗,从水西门到中华门这一段城墙上,游人不约而同地往城上跑,眺望远景,呼吸清新空气,谓之“爬城头”、“踏太平”、“走百病”。 【“腊月“掸尘”】“腊月二十五,扫屋掸尘土;腊月二十六 清理门院落;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杂土都搬走。”这是过去南京地区流传的一首“掸尘”谚语。 老南京每逢春节前,家家都有掸尘的习俗。那时居住条件差,都是砖木结构老式房,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以后,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门窗墙壁、旮旮旯旯彻底打扫一遍。衣物家什、坛坛罐罐也要洗刷得干干净净,喜迎传统佳节的到来。这一是为了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互相走访时显得光亮整洁;二是春节过后,天气回暖,也借此消灭一下越冬的蚊蝇害虫,清理家庭卫生。如今,虽然人们居住条件改善了,但这一良好的卫生习俗一直相沿了下来。 【送财神】旧时,老南京正月初五清晨要敬财神,希望财神保佑自己获得财富。还有送财神的,一人装扮成财神爷模样:头戴乌纱、嘴挂假须、身穿红袍、足蹬官靴,手拿一根树枝,上挂数枚铜钱,后面紧跟敲锣打鼓的,挨门挨户散发红纸印的财神像。每到一家,一人唱,众人应:摇钱树,嗨!进门来,到!前门滚珍珠,好!后门滚玛瑙,要!金银财宝滚进来,恭喜老板大发财!这时屋主人笑嘻嘻接过财神像,送上赏钱。这种风俗,时至今日,仍在城郊流行。

9. 南京民俗风情

在老南京立秋节气上,有着“啃秋”的习俗,“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老南京有一种民俗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啃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每年立秋这天,家家户户都会买上足够的西瓜,一家人围着桌子“啃个够”。

过去立秋之后西瓜就下市了,不像现在一年四季都能买到西瓜。所以,如果立秋这一天不“啃”够的话,就将再等上1年了。现在,不少南京人仍保留着立秋“啃秋”的习俗。

Hash:fc9ea668445e975ad524692bb8692522c97e8221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