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珠玑古巷作为旅游景点 南雄珠玑巷历史

导读:南雄珠玑古巷作为旅游景点 南雄珠玑巷历史 1. 南雄珠玑巷历史 2. 南雄的珠玑巷 3. 南雄珠玑古巷历史由来 4. 南雄珠玑巷历史背景 5. 南雄珠玑巷姓氏名录图 6. 南雄珠玑巷历史简介 7. 南雄珠玑古巷景点图片 8. 南雄珠玑巷来历 9. 南雄珠玑巷流徙是在哪一年发生的? 10. 南雄珠玑古巷历史 11. 南雄珠玑古巷的百家姓

1. 南雄珠玑巷历史

巷9画,所以南雄珠玑巷有9人口。

2. 南雄的珠玑巷

珠玑巷,位于南雄市北9公里的沙水村,原名敬宗巷。据传唐敬宗宝历年间,敬宗巷孝义门人张昌,七世同堂,朝廷闻其孝义,特赐与珠玑绦环,为避敬宗庙讳,就将敬宗巷改名为“珠玑巷”。

3. 南雄珠玑古巷历史由来

免门票。

南雄珠玑古巷位于梅岭与南雄县城之间,唐时为驿站,北宋时已经成为沙角镇,是中原人移居岭南的重要聚居地,也是珠江三角洲居民的发祥地和海外华侨的祖居。在“珠玑古巷”牌楼西北,有一个八角形的元代实心石塔,是广东省现存元代石塔中有确切年代的,现已经被为广东省重点保护文物。

开放时间:7:00-18:00

4. 南雄珠玑巷历史背景

史料看,本来珠玑巷只是沙水镇的一部分。

阮元编的《广东通志》云: “珠玑巷在沙水寺前”中山黄慈博先生遗稿《珠玑巷民族南迁记》抄录诸族谱中,多称:“沙水村珠玑巷” “沙水珠玑巷”。可见珠玑巷原属沙水镇。据考察,原来珠玑巷大体在沙水镇的南端,即从《珠玑古巷》门楼起向北走经石塔到石桥这一段,约长二百米。再向北走则是其他巷、里、坊。如今之“珠玑楼”,过去并不属珠玑巷。据乾隆十二年建楼碑记载,(此石碑现仍镶于“珠玑楼”)“珠玑楼”原为沙水镇翔凤坊之楼,早塌,乾隆十二年重建时才题名为“珠玑楼”。

《南迁记》中记述沙水镇还有“儒林里” “沙水塘”等旧址。后来随着珠江三角洲的繁荣富庶,来这里寻根问祖的人越来越多,珠玑巷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沙水镇的里、巷、坊,都象翔凤坊那样,逐步被珠玑这个名称所代替,整个沙水镇也叫珠玑巷了。但历代行政区域,一直沿用沙水这个名称。宋嘉定中称沙水驿,后又改沙角巡检司,清名沙水塘,民国为沙水圩。民国29年实行新县制,全县划为2个区28个乡,第一区均平乡改为珠玑乡。以珠玑为行政区域从此始。今名珠玑镇,辖110多个自然村,3万余人口。

5. 南雄珠玑巷姓氏名录图

徐姓源于古徐国。相传虞舜时,伯益和夏禹同为舜臣,夏禹奉命治水,伯益辅助夏禹治水有功。禹登基后,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今安徽泗县一带),建立徐国。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诸候国之一。至西周穆王时,徐国之君徐偃王在位,行仁义,结众心,颇得百姓拥护,四周36个国家都派人向他朝贡。后来,他曾举兵进攻周朝都城,被周穆王打败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山中隐居下来。周穆王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此后,徐国一直延续到公元前512年才被吴国灭掉。亡国后徐国王室和黎民百姓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名为姓氏,称作徐姓。

徐姓得姓后,在发展中以山东兖州东南的一支人口最多、影响最大。因这个地方古属东海郡,故后世徐姓人多称“系承伯益,望出东海”。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徐姓名列第11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66%,分布很广,而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等省为多,这7省徐姓约占全国汉族徐姓人口的65%。在清远,徐姓排居第35位,3.1万人,分布以清新、英德、佛冈为多。

徐氏进入清远,最早的一支约在宋元之交。南宋时期,徐东路(据说为东汉名士徐稚之后)自赣入粤,择居南雄珠玑巷牛田村,为该支徐氏入粤始祖。东路生光顺,光顺生泽江、泽润二子。时已南宋末年,元兵大举南进,宋廷危在旦夕。徐氏兄弟商议后作出应变对策:老二泽润举家迁番禺避难,老大暂留南雄守着祖 ,而令其四子分迁各处避难。嗣后,泽江长子迁居三水,次子迁居南海,三子迁居花县,四子迁居清远。其四子名以信,至清远后择居三坑湴塘兴家立业,成为清远县徐氏始祖。后裔衍居三坑、山塘、太和等地,逾4000丁口。迁往番禺的泽润一家,又派衍增城、从化。至泽润五世孙中,有个叫景禄的人又由从化移居今佛冈龙山车步村。尔后,泽润六世孙永俊由从化迁居今佛冈龙山乐格村,永和由从化迁居今佛冈水头西田村,其时已到明代。他们的后裔散布佛冈各地,至今发展到5000多丁口。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佛冈水头徐氏又分出一支迁居今清新太平,后裔散布太平马岳、杨星等地,发展至今,逾2000丁口。清城源潭徐氏,先祖亦由从化迁来,现有近千人口。据查考,清新、佛冈、清城3地的徐姓人,多为入粤始祖东路公的后裔,总人口占居全市徐姓人口之半,为当今清远徐氏族群中的最大支派。

6. 南雄珠玑巷历史简介

珠玑巷原名敬宗巷,位于广东韶关南雄县城北部偏东,地处梅岭与南雄县城之间。自唐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岭路。珠玑巷成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一个商业重镇。至今己有1200多年。

7. 南雄珠玑古巷景点图片

15公里。

上嵩村位于珠玑镇西北部,全村以丘陵地貌为主,距离镇政府15公里。全村辖上嵩、中洞、下洞等3个自然村,142户,总人口539人,耕地面积485亩,林地面积17000亩。村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道路全部硬化。上嵩村主要经济收入以水稻、辣椒、劳务输出为主。2010年全村种植黄烟100亩,目前养猪200头,鸡10000只,养鹅1000只。

  上嵩村附近有珠玑石塔、里东戏台、广东梅关古道(梅岭古道)、珠玑古巷、南雄帽子峰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南雄板鸭、南雄烟叶、南雄酸菜饺、黄烟、南雄白果等特产。

8. 南雄珠玑巷来历

唐家,即今珠海唐家湾,过去指后环至银坑海湾,今泛指六组至银坑一带海湾,其中以唐家村为中心。

唐家古称“釜涌境”,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该地区生活。北宋末年,“距香山横山矶(今中山横门)偏南约百里之釜涌境,海隅有银矿,庶民争赴开采,至有举家迁徙者,皆居于海边之渍地”'而后人口日众,成为附近区域的中心。1930年到1934年间,中山县政府曾驻扎于此。建国初期,海岛管理处、渔区人民政府、珠海县人民政府、珠海人民公社也先后设在唐家。至今,唐家湾镇已有户籍人口三万多,其中唐家人口近六干,唐族是该区域的第一大姓。

咸淳七年(1205年),唐族始祖居俊公曾在今唐家湾一带小住,虽然因政治局势动荡没有留居,即“为避胡妃之祸,有南雄珠巷迁居新会”,但唐家一带也给他们家族以很深的印象,其孙康顺公以之为定居之吉地,其玄孙子英公在明初来唐家乡,其后代虽有迁徙变故,但广礼、广通、广达三房最终定居在唐家。明嘉靖年间,唐族另一支——由兆九公后人形成的森轩房从外县迁回唐家村,与从新会迁回的兆八公后人组成的豪杰房及子英房汇合,成为唐族三大房,“最终实现“合族而居”。

而后,唐家唐族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大族。首先,人口益众。到晚清同治、光绪年间,单唐家、鸡山两村的唐姓人数已经达到两千多人。由于唐族人口的日益增长,本地地名由原来的“釜涌境”、“塘家”被改称为唐家。其次,日渐富庶。乾隆元年(1736年),唐家唐氏捐银为始祖居俊公建祠堂,动员了全族的力量,才捐到二十五两八分银子,一直拖了44年才能 建成。而近代之初,唐家唐氏“合族财气勃然,胜于前日百倍”。

1855年再建祠堂时,其中豪富者“寥寥十余人,数日间捐得银一千六百九十两……一人之捐溢于昔日合族之捐,多寡悬殊几若霄壤”。"两相比较,唐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不言而喻。而后,随着唐廷枢、唐廷植、唐廷庚、唐纪常、唐翘卿等唐族买办的发迹,唐家唐族的经济实力得到再次提升,族产、庙产急剧增长。

9. 南雄珠玑巷流徙是在哪一年发生的?

1、武威镇夷将军覃儿健

覃儿健,覃屏之子,武陵溇中(今大庸)人。覃屏,陕西汉中人,西汉时官拜武威镇夷将军,汉平帝3年(公元3年),奉命领兵抵五溪蛮地,协助武陵太守征剿叛蛮。

2、武陵君覃万传

覃万传,三国时人,祖籍陕西汉中南郑县。他是牂牁太守马忠麾下总兵官,随诸葛亮南征后,因功被封为武陵君,镇抚五溪地区(今武陵山区)。

覃万传勤政爱民,受到土民拥戴,被各峒酋长推举为总酋长。蜀国灭亡后,覃万传无法从五溪北返原籍,便留居五溪继续当酋长,繁衍后裔。

3、东宁州刺史覃元先

据《南史(梁)》、《中国人名大辞典》、《尚友录·卷十四》载,在南北朝时代的南梁时期,居住在陕西汉中府南郑县的覃成彦,因文武双全,受乡亲父老推举,建立民团,训练兵勇,保卫乡里,形成了陕西一带很有战斗力的民间武装力量。

公元502年,南梁王萧衍召见覃成彦,覃成彦因恐犯帝讳“衍”字以无名对,南梁王萧衍即敕覃成彦名为“覃元先”,并封覃元先为东宁州(今广西罗城县)刺史。

4、宗支老祖覃洪

覃洪原为“秦”姓(先世待考),居湖广麻城孝感榪槡垭洗脚河,“秦洪”因避难改为“覃洪”,覃洪子覃玄柏、覃玄世、覃玄化唐末迁四川(现重庆)城口,宋初迁陕西紫阳,已历1000余年,繁衍近40代。

覃玄柏裔主居四川合川黑龍池、岳池等地,覃玄世裔主居四川宣汉五寶場、陕西镇巴等地,覃玄化裔主居陕西紫阳、镇巴,重庆城口等地,紫阳县覃氏约3万。

5、宗支老祖覃汝先

覃汝先,宋元符元年(1098年)生于瞿塘关,卒于宋淳熙13年(1186年),享年89岁,夫人向氏授封太君。

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1年),覃汝先长子覃伯坚因从征“吴曦乱有功”被授为“行军总管”而敕镇施州,覃伯坚便携族从瞿塘关(今重庆奉节一带)落籍施州柳城。

6、宗支老祖覃天泽

覃天泽为江西省饶州德兴县怀来(里)人,其5世孙覃资荣因作官任山西交城令,于金末元初迁居交城县覃村,本宗支已繁衍近30世,族人2千左右,主居交城、古交、太原及其周边县市,也有迁居其它省区的。本宗支已三次续修族谱。

7、御前诸军都统制覃鳌

覃鳌宗支因湖南省靖州始迁祖覃鳌而得名。

覃鳌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马市巷,宋绍兴年间因科甲册封御前诸军都统制,奉旨出使辰靖平蛮。事平,帝嘉其功,封征疆侯,敕其父子永镇边疆。

为避奸相陷害,与世交尚书黄龟年同时隐居渠阳(今湖南怀化市靖州县渠阳镇)成为后人称道的“覃黄团”。覃鳌后裔为不忘祖籍汉中南郑县南海,称“南海郡望”,又因祖籍南郑县在唐时置京兆郡内亦称“京兆堂”。

8、高州刺史覃登龙

覃登龙,字贵云,号秋圃,《广西通志》记为覃龙,其祖上由湖南迁广西,继由庆远府南丹州(今南丹县)迁徙至平乐县沙溪镇。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进士,任广东高州(今茂名市)刺史,诰封奉政大夫修政庶尹。后裔拥有五屯千户所土司。

9、“避乱”改“覃” 姓覃孟七

覃孟七远祖是覃宗学,于“战国中期”因“免祸”从山东马卫南迁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先祖覃闿于“秦末汉初”因“避乱”,从潭州再北迁“隽州”(今湖北通城县),并改“秦”姓为“覃”姓。老谱载“敦睦堂”的发祥地是赤壁市(原蒲圻县、蒲圻市)中伙铺镇十八里畈村的覃家庄,老谱称琅霞桥。覃孟七被尊为该堂始迁祖,元初人,族人世居琅桥,距今已有700余年。该宗支从覃孟七起,已历26世,族人居湖北省咸宁各县市区及仙桃、洪湖、监利、天门、巴东等十余县市。族裔还外迁贵州、广西、重庆、江西等地。

10、始迁祖覃光显

据1921年《重修覃氏宗谱》记载,始迁祖覃光显系元朝末年由四川中州大坝(今重庆市忠县忠州镇北干井村中坝址)迁来长阳,为了不忘祖源,重修宗谱时,将中州大坝之“中州”作为宗支堂号。

11、始迁祖覃文广

覃文广原籍江西南昌棋盘隔豆腐街清水河,在元末明初战乱之际,为避兵祸求生存,携家小迁至湖北。初迁荆门,又徙荆州江陵县西城清水门托塔坊,故堂号为荆西堂。后再迁监利县新兴垸河岭村覃古桥、覃家河岭而居。其中幺房12世祖覃宗仁,只身到监利县程集牛皮湖立业。

12、九代将军望族覃英(莫)

覃英(莫)祖籍湖广江州,原居平乐府富川县,因对朱明王朝开国有功,获授军职,以千户职奉调入容县镇守。

覃英(莫)生有力庚、力汉、力悌三子,均与父在容县一同征战,各自有功。覃英(莫)年迈,遂请携三子覃力悌回驻富川原籍,长子覃力庚调驻藤县五屯所,次子覃力汉则以千户留驻容县,他们的后裔分别从富川、藤县和容县向外发展,成为广西覃氏一大宗支。

该宗支后裔有九代将军望族之称(或生前封授,或故后追赠),今容县容厢镇周口村、坡头村覃氏祖居香火堂还奉存一块清代木制九代将军牌匾,上书“开姓皇覃氏历朝世系九代将军考妣宗亲之神位”。

13、始迁祖覃一柱

覃一柱祖籍四川马湖府细沙溪,后徙瞿塘关。始祖覃一柱由瞿塘关徙居江南徐州府沛县大王庄,二世祖覃十厚又由徐州迁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太平街大花栗树,三世祖覃百川在“江西填湖广”时由南昌迁宜昌黄陵庙(今夷陵区三斗坪镇黄陵庙)。

14、始迁祖覃宠

覃宠宗支主体在湖北随州市。该宗支族谱中记载:“溯源余家祖籍江西,洪武二年适随,落籍安居红茅畈,复迁覃家山”,始迁祖为覃宠。

覃宠宗支族人主要分布在随县、广水、京山、曾都等市县区,其中尤以三里岗的覃家山和洪山镇新阳两地聚居的人较多。

18、始迁祖覃大业

覃大业宗支主体在广西柳州市及周围县市,始迁祖是明初的覃大业,已历六百余年,繁衍27世,后裔广布柳州市周围县市,成为广西覃氏一大宗支。

16、兵马大元帅覃怀满

据覃怀满宗支族谱载,覃怀满原名谭三耀(又称山孝、三孝),覃怀满原籍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约生于元至顺2年(1331年)。

其祖先为伯益,周穆王时由洛邑有褒徙居于谭国,遂以国为姓谭,确系覃氏后裔。其父谭景山与韩山童举事,称“天下兵马大元帅”,以反抗元人之统治。归明后,覃怀满跟随廖永忠征广西。事平,官兵无所事事,思念家乡,覃怀满这时已38岁,加之没有受到重用,便趁巡营深夜潜逃到宾州西北面深山荒林的杨老村娶妻安家,归宗覃姓。

明洪武9年(1376年)广西东兰州发生叛乱,官府出榜招募勇士平乱,覃怀满由于身怀武艺应招。叛乱平息后,覃怀满因功被授为世袭武官,留守东兰州。

17、 山始祖覃燕烈

进山始祖覃燕烈生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祖居南昌,16岁即文武兼备,胆略过人,晋爵为西藩侯。当时,弟覃燕宁、覃燕明皆从戎西藩助兄镇守。

元末农民起义,覃燕宁、覃燕明二公感觉元朝大势已去,力劝覃燕烈归隐,三兄弟遂迁江西吉安府清水县细沙坡。

18、武显将军覃仲文

覃仲文(生于元至正8年即1348年)于明初挂百户印,从山东青州府乐安县归德野鸭屯率兵赴广西平乱,因功授武显将军,后屯驻邕州(今迁江)任迁江屯田千户所百户职,随调四出平乱。覃仲文入桂已600年左右,后裔繁衍27世(据宾阳谱载),分布于宾阳、横县、迁江、浦北等地。

19、始迁祖覃庆

覃庆于明洪武年间南下落籍怀集蓝洞(即今怀集县蓝钟镇),据传覃庆有“永远庆攸长”五兄弟,覃庆排行三,但先代失传。

覃庆宗支先代有诗传曰:“敬祖致远世代隆,北燕时代五子通。五子永远庆攸长,分散各地立纲常。有能立志复源姓,万代异乡认同宗。”覃庆宗支创业怀集蓝钟已历600年,繁衍27世,族人9千余。

20、始迁祖覃绍爵

覃绍爵于明永乐2年偕弟覃绍甫(乏嗣)、覃绍凤奉旨由江西吉安府马氏巷来屯长沙卫,后裁卫归宁,于大株(槠)树今之老屋山落籍,距今已600余年,繁衍近30世,族人居宁乡市及周边县市,也有外迁其它省、县的。自清道光到民国初年,已四修族谱。

21、永乐12年进士覃容锡

覃容锡原籍柳州,永乐12年赐进士出身、15年仕云南武定州知府,封孝廉刑案察奉政大夫,后奉旨归田,居平南武林,为入广西平南始祖,已繁衍二十余世,后裔居平南、藤县、容县、桂平、岑溪等县市,也有外迁广东等地的。

22、始迁祖覃以仁

覃以仁(宁州堂)原居江西吉安府永丰县大花村,永乐2年(1404年)由江西迁辰溪县,不久转迁常德府武陵县永寿乡洩陂村,由此开辟覃家塝,已历600余年,繁衍20余世,族人约2千,主居湖南鼎城、武陵、汉寿、桃源、慈利,湖北鹤峰、利川等县市区。

23、始迁祖覃文泰

该宗支始迁祖覃文泰,原居广西象州武宣县平南乡宏德祠(其先世待考),永乐8年(1405年)奉命到梧州府把守大教场,宣德9年(1434)委调镇守岑城,于正统年间(约1484)落籍梧州府岑溪县永业乡来苏里新村云龙社,同来的还有其兄覃文高,均已繁衍26世,族人1300余,主居岑溪市及其周围。

24、官居一品覃弘

覃弘原籍福建莆田知车巷,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奉旨掌番国事(官居一品),统兵平粤乱,经至化州之博一那兵为军营,因驻防日久,遂落户于化州,已历560余年、繁衍26世,这个宗支族人居住在广东化州市、广西博白县及周边县市。

25、始祖覃应秀

明朝时,南京句容县有一个覃氏宗堂名“金陵堂”。

明成化年间(1453年),出生于金陵堂的覃应秀,举孝廉后出任荆州太守,以后便落籍江陵文村。万历年间,其孙迁江南新泥洲即现在的湖北公安县南五洲,四世孙覃尚志,荣登万历丙子贤书,与当朝太史张居正为同年谊,五世孙覃沇贵为附马。

在张居正的支持下开展了宗谱整理,并受皇帝赐宗谱派序60字,家族为铭记这一荣耀,改金陵堂为应天堂,尊覃应秀为始祖。

26、始祖覃胜祐

覃胜祐先祖覃流弟原居福建上杭,于元代初年(约1270年)迁南雄珠玑巷(现为南雄市东北的沙水村)。

明成化年间(约1475年),10世孙覃胜祐由南雄珠玑巷迁罗定船步凤凰(原称泷水开阳,现为广东省罗定市船步镇凤凰)落籍。自覃流弟起,该宗支已历700余年,繁衍30余 ,裔孙2万余

27、始祖覃煖(暖)

明崇祯年间(1628—1634年),覃煖(暖)由湖南衡阳县仙姬巷迁到广西,落业于象州西乡里(今马坪乡)新庆村,至6世孙覃谷芝再由象州新庆村移居武宣,其后裔迁居来宾、贵港等地。

28、覃福佑宗支

始迁祖覃福佑,原籍江西省南昌府丰城县,于明末清初落籍广西上林长官司(今田林县),已历15世。

族人主要分布于桂西百色市、云南省文山州和贵州省兴义市等地,所用派行为“福应日世盛……威烈万年丰”,其堂号为“正业堂”。

29、始迁祖覃守学

覃守学(京兆堂)宗支主居湖北巴东、五峰和枝江一带。

据巴东族谱记载:祖籍江西,因避兵乱迁江陵,康熙初年迁巴东野三关耳乡湾。距今约三百年,已繁衍15世,现主居巴东野三关镇、五峰傅家堰、采花和牛庄。

老本族谱遗失,后由五峰的覃修垫编纂,覃载官、覃忠勤作为历史顾问,经过调查巴东县老谱和坟碑等信息,于2008年完成了新编族谱。在谱序中记载“祖居湖南添平所界宗祠,昆仲八爷者,置业有道,各居一方。八爷移居湖北省宜都县北洋(今枝江市白洋),重序族谱。

覃公启明新建祠堂,创业堪称盛世。三世应国公西迁落业于巴东县杨柳乡龙坪。四世连科进举,学位高登。”时居巴东的四世覃宏贵长子覃大榜回迁北洋,次子覃大才迁居到五峰县傅家堰张家池,到第七世时由正道、正德、正熙、正烈四房发展到如今,在五峰已历11世。

30、始迁祖覃世瀚

始迁祖覃世瀚原籍湖北麻城孝感,70余岁从宛平县令告老乞归,为防奸臣害及子孙,入四川忠州籍,明末战乱他率家人避乱于贵州遵义天望里中九坪核桃屋基。

清朝定鼎,他除留长子覃守第留住外,率其余家人仍回忠州。覃守第殁于贵州,其子覃登荣等率全家40余人于康熙29年迁入重庆大足,落业于麻家堡即今覃家坝,已历380余年,繁衍10余世,族人遍布大足下半县及周边地区,第三支迁入川北安岳元坝镇覃家沟。  

31、“秦”改“覃”覃太湖

覃太湖原籍江西吉水县,先迁湖南省靖州,又迁江西省泰和县金鸡巷江大坵再迁靖州汶溪村。

清康熙33年“湖广填四川”时,12世祖覃尚统率父子兄弟计男女5人迁大足严家沟,又转江明冲落业,以后又有人陆续迁入,已繁衍26世,族人主要分布于重庆大足区珠溪、龙水和城郊等乡镇及周边地区。

覃太湖胞弟覃太贡,迁大足前居靖州姚管村。康熙33年,12世祖覃启舜统男丁18、女13入川,康熙42年迁入大足,已繁衍至25世,族人主要分布于重庆大足区三驱、邮亭等上半县所属乡镇及周边地区。

10. 南雄珠玑古巷历史

韶关市。

地级市,位于广东省北部,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和南雄市。全市土地面积18400平方千米,韶关市区面积3468平方千米。202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36.6万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韶关市常住人口为2855131人。

韶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平原、台地面积约占20%。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902米的石坑崆为广东第一高峰。河流主要属珠江水系北江流域,北江以浈江为干流,主要支流有武江、墨江、锦江、翁江、南水。

韶关,古称韶州,因韶石山得名,1943~1945年,设省辖韶关市,为广东省临时省会。1949年11月,在曲江城区设韶关市。1975年,韶关市升格为地级市。

韶关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禅宗文化的祖庭、 一代名相张九龄的故乡,南雄珠玑古巷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和广府故里,是广东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被誉为“岭南名郡”。

韶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韶关都市区的核心城市,是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是广州都市圈城市之一。2019年9月,入选国家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2020年,韶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3.49亿元。

11. 南雄珠玑古巷的百家姓

位于珠玑古巷与梅关古道的323国道上,该店 以经营乡村风味为主,口味地道。其中一道远近闻名的特色菜,名叫鹅王,它是由乡村嫩鹅和乡村配料,经过乡村做法精制而成。有意思的是在其它地方,尽管材料和做法一样也很难做出本地的味道,究其原因是因为水质,当地煮鹅所用的水是本地的山泉之水

Hash:cefbba9af9ab562a4052fd7121d8951588ecb040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