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旅游景点 内蒙古阿拉善旅游景点绘画

导读:内蒙古阿拉善旅游景点 内蒙古阿拉善旅游景点绘画 1. 内蒙古阿拉善旅游景点绘画 2. 内蒙古风景绘画 3. 最美巴彦淖尔主题绘画 4. 内蒙古阿拉善旅游景点绘画图片 5. 美丽内蒙古绘画

1. 内蒙古阿拉善旅游景点绘画

金秋十月去的地方比较多吧,比如额济纳旗,千年胡杨,看起确实很震撼

2. 内蒙古风景绘画

内蒙艺术学院动画专业毕业可以搞当绘画老师,也可以去搞装潢,搞设计。

内蒙古艺术学院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教育部于2015年批准设立的本科类高等艺术学校,是内蒙古自治区独立设置的本科高等艺术学府。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7年的内蒙古艺术学校,1987年3月国家教育批评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2015年4月教育部批准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基础上独立设置内蒙古艺术学院。

3. 最美巴彦淖尔主题绘画

在巴彦淖尔做生意的话,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来做,或者选择市场接受度高的产品也不错,反正一定要注意是选择对的产品,选择对项目,市场需求去判断才是对的,做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我之前见过一种用模板和硅藻泥在墙上绘画的产品,还可以,好像叫筑梦墙绘,确实很有创意,做出来画有质感,而且漂亮,我找个实景照片给你看

4. 内蒙古阿拉善旅游景点绘画图片

在美景如画的丝绸之路上,坐落着一座雄伟壮观的贺兰山。贺兰山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位于宁夏银川平原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之间,是我国东南季风区与内陆非季风区的天然分界线,并成为我国六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阿拉善——鄂尔多斯中心”的核心区域。贺兰山不仅拥有苏峪口这样的自然名胜,也孕育了西夏国这样的历史文明;此外,贺兰山还有着一种美丽而神秘的史前文明——贺兰山岩画。

一、中外岩画的发现

要说贺兰山岩画,我们先了解一下岩画是什么。

在一些旅游景点的岩壁上或洞窟中,尤其是不少名山大川,可能都会留下一些崖壁画或岩刻的痕迹。但是,这些石刻不代表都是岩画。所谓岩画,一般还是指在远古时代,文字出现以前,先民用凿刻的岩刻或涂绘的崖画来表达某些语言信息。它是来自原始社会的艺术,与文明时代之后出现的诗文石刻不可同日而语。尽管个别地区和民族可能还会长期保留这种传统,但绝大多数岩画都只能归为史前文明。

原始社会的绘画形式可能有很多,包括人体纹身、树皮画、陶器画等,但因为书写载体的缘故,历经岁月沧桑,这些形式能够保存至今已是非常稀缺;不过,世界上最早的岩画却顽强地传承了四五万年,中国最早的岩画至今大概也有上万年。于是,在那个没有文字的时代,先民的经济社会活动、文化思想行为被这种岩画定格下来,更加显得这种大型艺术形式的弥足可贵。可以说,岩画是探索原始社会生活的一把重要钥匙。

目前公认的世界岩画最早发现于1879年。据说早在四年前的1875年,西班牙的索图拉伯爵在阿尔塔米拉洞窟后壁发现了黑色绘画,并认为这就是旧石器时代时的作品;但直到四年后,伯爵与5岁的女儿再次来到了这里,他决定开始挖掘,他的小女儿拿着蜡烛在洞窟看,当她走到一处很低的窟顶时,惊奇地发现上面画有野牛。于是1880年,索图拉发表了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的发现,此时这种艺术形式才进入世人的眼帘。

时至今日,全世界五大洲、一百二十多个国家都发现了这种先民岩画。岩画艺术的基本主题,主要有土地、粮食与性三方面,这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实际上也是古往今来艺术的共同主题。至于岩画艺术的主要题材,根据陈兆复先生的总结,主要有拟人形、动物形、建筑和地形、工具和物体、几何图形和图形字母五种。在人类早期狩猎社会里,以动物形最多;而到 农业经济发展后,动物形岩画也就渐渐式微了。

中国岩画的记载,在古代文献中也有零碎模糊的体现。在唐代张读撰写的《宣室志》,提到泉州南面有一处高崖深潭,传说有潭中有蛟龙会食人,后来有次打雷导致山崖断裂,石头坠落填满了水潭,可以看到蛟龙的血。大家在石壁上发现了十九个字,于是拓下来给韩愈看,韩愈说这是上天谴责蛟龙作恶并将其处死。直到1915年,学者黄仲琴对此处福建华安汰溪仙字潭石刻调查,才正式揭开了我国岩画学研究的序幕。

岩画的大量发现和研究则要在建国以后。到今天,岩画研究已经成为一门专业学科。

学者将中国岩画划分为北方、西南、东南三大系统。其中北方系统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它是北方草原狩猎、游牧民族作品,分布范围最大,数量最多,题材以动物为主,技法以凿刻为主;西南系统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它是西南少数民族的作品,题材以人物为主,技法以涂画为主;东南系统主要分布在江苏、福建、广东、港澳台等地,它是东南沿海民族的作品,技法凿刻兼具涂画。

贺兰山岩画属于中国北方岩画系统的一支,早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里,就提到贺兰山及邻近阴山地区,存在一些“虎马之状”及“鹿马之迹”的岩画内容,但一直没有真正进入公众视野。1969年,学者李祥石在贺兰山东麓的贺兰口首次正式发现贺兰山岩画,并于80年代公布。而贺兰口岩画既是最早发现的贺兰山岩画,又是图案分布最密集、画面最具特色的,至今共发现2000余组5000余幅,并于1996年12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之后,国家又在贺兰山东麓的石嘴山——银川——青铜峡一线相继发现大量凿刻岩画;90年代中期,又在平罗贺兰山腹地发现一处天然洞窟的彩绘岩画。

那么,贺兰山岩画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二、人面像岩画之谜

根据许成、卫忠《贺兰山岩画》的分类,贺兰山岩画的图像内容主要有动物岩画、人物岩画、人面像岩画、工具和武器岩画、车轮和车辆岩画、天体岩画、手印和脚印岩画、蹄印岩画、建筑物岩画、植物岩画、符号岩画和文字题刻等十二种。而在贺兰山以上类型的岩画里,最能体现其艺术特色的是人面像岩画。据学者调查统计,贺兰山人面像岩画共883幅,其中在贺兰口附近的就有708幅,位居世界人面像岩画区域数量第一,最值得我们关注。

贺兰山大量的人面像岩画,其含义和功能到底是什么,引发了学者的争议。不过,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些人面像可能反映的不止是一种思想信仰。

在贺兰山岩画里,存在不少反映自然崇拜的图像与符号,比如日月星辰、高山流水等;但同时也有一种人面像岩画,明显是将自然现象人格化处理,比如一些人面像放着光芒。在先民的原始思维里崇尚“万物有灵论”,他们不认为自然万物与人类存在什么差别,所以就有种种将太阳、月亮拟人化的传说。比如在汉民族的神话经典《山海经》里,就有羲和生十日、常仪生十二月的传说。贺兰山人面像岩画中,至少存在一种是这种自然崇拜类的人面像。

除了对自然现象的崇拜以外,还有对动植物的崇拜,这在贺兰山人面像岩画中也有体现,即将动植物符号置于人面的轮廓中,并且添加头饰、发饰等。国内不少学者也称之为“图腾崇拜”,不过,“图腾”这个概念在上世纪就逐渐为西方人类学界所抛弃,至少对于一些动植物符号不能一律以“图腾”名之。动植物崇拜在早期历史中也很常见,比如《诗经·商颂·玄鸟 中,商朝的祖先是玄鸟所生,这当然反映的就是动植物崇拜。

自然崇拜可能起源较早,往后则出现了生殖崇拜。在贺兰山人面岩画中,有种人面岩画则是将女阴、男根或男女交合进行人格化改造。这里的生殖器官可能是写实,也可能是用一种抽象的表现手法。比如可能用一些类似海贝、瓜瓠的图案,甚至更为符号化的倒三角形、椭圆形、菱形来象征女阴。在陕西西安半坡新石器遗址,也出土了一件人面鱼纹彩陶盆,有观点认为这也代表着生殖崇拜,而鱼实际上也是一种女阴的象征。

生殖崇拜又引申出祖先崇拜。在贺兰山一部分人面像岩画中,人面像头顶上插着鹿角、羽毛一类的饰物,这可能是原始部落酋长的写照。这些酋长可能是已经去世的领袖,也可能是尚在世上的首领。原始部落的酋长,往往被神化为天神,比如商朝去世的先王被称为“帝”,也即是商王朝的神,能够降临福祉与灾祸。这样来看,其实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鬼神崇拜都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融合的。

对于反映鬼神崇拜的贺兰山人面像岩画,值得一提的是一种面具人面像。在贺兰口沟内南山壁就发现了一幅人面像,双眼是两个黑洞,头顶是一条线槽,更有趣的是面具两侧还有类似面具的绳索。面具的发明最早也是模拟鬼神来驱逐灾害,比如在《周礼》中就记载周朝一种职官“方相氏”,穿着熊皮戴着黄金面具,一手持戈一手拿盾来驱赶恶鬼。除了面具人面像外,还有骷髅头人面像、没有五官的人面像等比较特殊的人面像。

总之,贺兰山人面像岩画造型怪异、装饰复杂,却又很少有雷同图案出现,这表现贺兰山先民非凡的想象力,对于今天的美术创作也有一定启发,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从整体来看,对于人类学里原始信仰的种种类型,在这里也都能找到对应的图像,其历史价值当然是不言而喻的。这些人面像岩画,与整个贺兰山岩画一样,也并非成于一人一时之手,整个贺兰山岩画实际上是三千年贺兰山先民的共同作品。

在《贺兰山岩画》一书中,将人面像岩画以至整个贺兰山岩画分成三期,其中商周及更早的时代为一期,是岩画的形成期,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鹿、虎形象的岩画;秦汉至南北朝为二期,是岩画的发展期,也是人面像最集中的时期;隋唐至西夏、元为三期,是岩画的衰落期,其中出现一些汉文、西夏文、梵文等题刻,内容多与宗教有关。虽然中原地区早就进入了王朝时代,但在贺兰山一带,西夏政权建立以前,这里长期处于原始游牧社会。

那么,这些镌刻贺兰山岩画的先民们,他们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三、岩画中的贺兰山历史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宁夏北部就有人居住,不过,当时还没有形成游牧社会,而是农业定居社会。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1000年,随着全球气候干冷化,中国北部草原先民才采用更适宜居住的游牧生活,不过在贺兰山东麓地区,实际上也长期处于农牧过渡地带。因为贺兰山以南的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就已经是黄河滋润的农业活动区。这些先民在先秦时期被统称为“西戎”“西羌”或“戎狄”。

灭亡商朝的周朝,有种说法起源地就在甘肃东部,而周人很可能本身就与“戎狄”血缘较近。有趣的是,《诗经·大雅·生民》《史记·周本纪》都记载了周人祖母姜嫄踩踏巨人的脚印生下始祖后稷的传说。这里所谓的巨人脚印,有学者就认为是一种石刻,即类似贺兰山岩画中那种常见的脚印岩画。这种脚印也被先民作为神灵崇拜,女子将自己的脚踏入脚印里,可能就是一种祈子的仪式。贺兰山 先民的脚印岩画可能也是这种功能。

在战国、秦代,宁夏平原一带有个“白羊国”,被匈奴冒顿单于吞并,这一片遂归匈奴所有。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7年),大将军卫青攻打楼烦、白羊,将宁夏北部控制在汉朝手上,之后设置灵武县(今宁夏永宁)、廉县(今宁夏平罗)对这一带进行管辖。汉武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这里的羌民又反叛汉朝,名将段颎在灵武谷大败羌人。不过,不管是匈奴人还是汉人,或者是后来的鲜卑人,都不能彻底征服这里的土著羌人。

随着东汉帝国的衰落,鲜卑族开始崛起。汉灵帝光和年间(公元178—183年),鲜卑首领和连进攻北地郡,为廉县善射的勇士射杀。这些勇士可能也是羌人土著,在贺兰山岩画里就有争战、械斗的题材,双方武士在首领带领下,骑着战马弯弓搭箭,互相进行对射。游牧民族资源相对匮乏,为了争夺资源常常以武力解决,也正是如此产生了无数神箭手。吞并白羊部落的冒顿单于本人,就有鸣镝射马的典故。

魏晋时期,鲜卑乞伏部进入宁夏石嘴山一带生活。据《晋书·北狄传》,晋武帝太康年间(公元284—297年),“北狄”部落有屠格、黑狼、贺赖等十九种,这里的“贺赖种”即贺兰部落,也即是贺兰山名称的由来。对于贺赖种的族属,有匈奴、鲜卑等说法,其实更可能是还是土著羌人,虽然他们被不同的外族先后征服;但从贺兰山岩画的延续性看,至少他们的文化还是一直传承的,甚至还吸引了一些外来的部族效仿。

隋朝初年,这里又被突厥达头可汗统治。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朝将领杨泓在贺兰山大败突厥。唐朝初年,回纥吐迷度部又游牧于贺兰山,并攻破附属突厥的薛延陀部落。武则天天授初年(公元690年),突厥默啜可汗又占领贺兰山地区。唐代宗、唐德宗时,吐蕃挺进了贺兰山以西地区。到晚唐五代时,贺兰山已经成为吐蕃、回纥、党项等多部落杂居之地,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将领唐福打败党项入侵灵武,直追至贺兰山下。

党项部落本姓拓跋,其族属来源也有羌人与鲜卑人的争论,可能也是长期附属鲜卑的羌人。早在唐僖宗时,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被赐姓李,并册封为定难军节度使。之后党项李氏一直世袭这一职位,渐渐成为贺兰山的部落盟主。公元1083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称帝,建立西夏国,这是贺兰山地区第一个独立国家。之后过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西夏歼灭宋军精锐数万,政权终于稳定了下来。

西夏视贺兰山为“神山”“圣山”,李元昊就曾在贺兰山建造离宫和佛祖院。之后蒙古于公元1227年灭西夏、公元1246年招降吐蕃,贺兰山遂又完全归于蒙元所有。元朝与西夏一样信仰佛教。前文提到在贺兰山岩画上有用汉文、西夏文、蒙古文书写的宗教题刻,就是西夏、蒙元时的产物,这同时也是贺兰山岩画的式微期。因为随着西夏、蒙元国家的发展,文字得到普及,所以贺兰山岩画这种原始的艺术形式,自然也就沉没在历史长河中了。

值得重视的是,处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处的贺兰山,本身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连接点。而正是在这个连接点上,人类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贺兰山岩画得以诞生,本身就是不同部族与文化交融的结果。银川先后举办了贺兰山国际岩画峰会、贺兰山国际岩画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进一步探索贺兰山岩画与丝绸之路岩画以及世界岩画的联系,这是有利于与“中国梦”的实现与中华民族

5. 美丽内蒙古绘画

   

1. 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春季,五月的兴安岭上杜鹃花争奇斗艳,尚未消融的皑皑白雪映着火红的杜鹃花,是难得一见的人间圣景。

  夏季的呼伦贝尔气候宜人,平均气温在16℃-21℃之间,是避暑的最佳去处,那醉人的绿色招引着你,站在草原上,看蓝天上云卷云舒,心胸就会像草原一样广阔。

  呼伦贝尔优美的景色孕育了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住进蒙古包,品尝香嫩的牛羊肉,喝一杯醇香的奶茶和美酒,体味少数民族人民豪爽、奔放的性格,就这样在广袤的大草原上回归自然,忘却烦恼,做一次自由自在的牧民。

  

2. 额尔古纳

  额尔古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北麓,呼伦贝尔草原北端,额尔古纳河右岸。额尔古纳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22%的人口是少数民族。

  千百年来,多个民族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创造了这里独特的人文环境。额尔古纳是蒙古人发祥地,境内留有蒙古祖先穴居遗址,室韦部落传说、黑山头古城遗址、三河原、金界壕等。

  

3. 呼和诺尔草原

  呼和诺尔旅游景区位于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腹地呼和诺尔湖畔, 呼和诺尔草原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代表。坦荡无垠的草原环抱着波光潋滟的呼和诺尔湖。草原绿茵如毯,鲜花烂漫,蒙古包点点,犹如绿海中的白帆。

  旅游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十分便捷,你可参加“那达慕”大会,民族歌舞、篝火晚会、品尝民族风味、住蒙古包、摔跤、射箭、垂钓等参与性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做一回蒙古人”的生活情趣。

  

4. 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为蒙古语,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也是全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 自古以来,呼和浩特就是内蒙古草原民族的重要聚居地。

  呼和浩特有400多年的历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众多名胜古迹。那里芳草萋萋,牛羊遍地,鸟语花香,富有浓郁的塞外风情。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观赏草原风光,尽兴品尝当地风味美食。

  

5. 呼伦湖

  呼伦湖,位于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五大内湖,与贝尔湖为姊妹湖。 呼伦湖是中国北方数千里之内唯一的大泽,水域宽广,沼泽湿地连绵。

  呼伦湖烟波浩渺,天水相连,白帆点点,波光粼粼,来这里旅游,不但可以观赏到美丽的景色,还可以品尝到数百种鱼虾做成的美味佳肴。

  6. 赤峰

  在中国的北方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为城区北部有一座赭红色山峰,所以命名赤峰。它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它出土的红山文化玉龙见证了中国五千年的盛衰而成为“中华第一龙”;

  它是中国巴林石产地,世界唯一的巴林石资源让赤峰成为中国宝玉石基地;它是距北京最近最美的草原,既有天苍苍野茫茫的粗旷,又有如梦如画的神奇,因此而成为北京的后花园;

  它是内蒙古民族风情最浓厚的地区之一,豪放的的民族歌舞、炫目的民族服饰、丰盛的民族饮食和神秘的生活习俗对中外游客具有最大的吸引力。

  7. 乌兰布统

  美丽神奇的乌兰布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最南部,是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带, 这里因乌兰布统古战场而闻名世界。

  目前我国惟一的军马场——红山军马场就设在这里。 乌兰布统以草甸草原为主,辅之以森林茂密的高山。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碧草连天;秋季,层林尽染;冬季,茫茫 原,形成高原草甸独有的风光。

  从白桦林、沙地云杉、金莲花等植物景观,到丘陵、湖泊、沙滩地等地形景观,从白云、草原到四季万变,都是吸引摄影、绘画、影视等艺术家的最佳素材。

  

8. 包头

  包头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聚居。直至清乾隆时期,包头才形成了两条小街的村落。黄河流经该市南缘,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40多种。

  市区东北70千米的五当召(广觉寺),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中国的名寺。此外还有美岱召、昆都伦召、梅力更召等名寺。东河区境内的转龙藏,是风景秀丽的游览区。

Hash:593e6e06d348fea93d8d80ac46ca1dbef22f5517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