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是有人认为:它近海,所以称“海洋派文化”,简称“海派文化”。

其实,鸦片战争后,西学的输入与传播才是海派文化产生的基础。上海被迫开埠后,近代西方文化在上海大量渗透和迅速传播。面对潮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和文明,上海人没有胆怯,相反地它敞开巨大的胸怀,接受挑战,并且大量地吸收和消化这些西方文化,同时也促使这些西方文化在上海的演变,以适合上海的社会以及文明和文化的需要。
  为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在上海相互冲撞、融合,从而形成上海特有的“新的文化”,而这种文化主要表现在近代性和都市性这两个方面。比如上海辟为商埠后,许多文人雅士来沪居住,靠卖画为生,同时,在上海接受外来文化的精粹,交流切磋艺术,在上海特有的氛围中形成了“海上画派”,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为吴昌硕、任颐和赵之谦等。
  还有,外国传教士创办学校,从而促进上海创办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西方书刊的大量进入,从而引发上海出版业的兴起和竞争。另外,像电影、戏剧、饮食、体育和科技等,这些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促进和发展。特别是大众文化蓬勃兴起极大地刺激了市民的热情,从而也推动了整个文化领域的发展,在长期的中西文化的冲撞、磨合、融合中,逐渐形成了“海派文化”。
  

Hash:f91b8b3f63fd50fa358e126e5e966bec8f12c7b3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