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

导读:道德经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 什么是国学教育?

愚民,以保障贵族利益之辞。这是老子先生的比较奇特的主张,而这种主张是要扼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也是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如果真的能实现的话,就会阻碍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不尚贤,使民不争。这种思想的主张就是国家不要推举贤能,也不要给贤能之士以优厚的待遇。如果国家推举贤能,又给贤能之才以优厚的待遇的话,那么就会在民众百姓之中产生一种一定要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思想,在官路与仕途上的百姓就会去争夺权位,如果百姓有了这种争夺权位的思想,那么做为贵族的那个小团队很可能就会受到冲击,甚至可能颠覆小部分贵族的政权。所以,坚决不能让黎民百姓做官,官位只能在少数的贵族小团队中传承。这是为了防止民众争名逐利、颠覆贵族政权的愚民思想。

总之一句话就是:乡亲们啊,你们要好好地过日子啊,老婆娃娃热炕头的日子多好啊。听其如此之美言,是为百姓着想,实则是害怕民众的开化对当权者造成损害。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此句是说:国家不要太多地去推崇稀世珍宝的贵重与好处,如果老百姓知道哪些是珍宝可以得之而成为富豪的话,那很有可能就会有人成为窃贼去盗取珍宝,从而造成社会的混乱。

所以说,老百姓只要种好他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了,能吃饱喝足就行了,不要再让他们知道拥有稀世珍宝的好处。这些稀世珍宝也只属于当权者和贵族所拥有和赏玩的。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见可欲”,是让百姓不要有什么太多的欲望,吃饭喝足享受天伦之乐就可以了,别有什么做大官、成大富的思想,而这就成了统治者治理天下的灵丹妙药,也成了一种愚民无为的思想。

在以上思想建立起来之后,百姓处于一种安于现状,有头脑的人就不会有作为,这样治理国家就容易多了。

从表面上看,老子是要让所有的臣民变得更纯朴一些,享受现有的快乐时光就行了。实则是为了保护权贵利益。

而这种对老百姓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思想,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无论在什么历史阶段,这都是一种幻想而已。

老子曰:居上而民弗厚也,居前而民弗害也。是以天下皆乐进而弗厌也,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尚贤、贵货、可欲,是争也。

争于尚贤则民厚,争于贵货则民害,争于可欲则民厌,故老子曰”不尚贤、不贵货,不见可欲“。

此文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什么是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倾浸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的教育。

国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指以中国古典典籍为载体,表达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的学术教育体系。国学教育的范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一、 学习国学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

二、学习国学有助于我们培育当代的民族精神。

三、学习国学有助于我们吸取古人的无穷智慧。

四、学习国学有助于我们陶冶性情,美化心灵。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中华文明古国传承至今,任何力量也不能摧毁她,就是这灿烂文化的力量。我们完全有理由为伟大祖国正在走向强盛而自豪!

什么是国学 国学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国之瑰宝,她体现着中华的灿烂文化。

国学的基本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左传》。

《大学》的主旨是:欲明明德于天下,必先修身,然后全家、治国、平天下。并揭示了修全治平,互为因果,无因则无果,求因则来果,求果则生因的深刻理念,成为国人立身做人的根本。

《中庸》的主旨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要求君子不可须臾离道而慎其独。这是国人处事的根本。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谈论的记录,共二十篇。包含着求学、为政拿极其丰富的内容,为大家所熟知,故不再展开。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思想主张还可见于四书五经其他篇目中,备受推崇。

《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共十四章,不再展开。可以说是孔子学说的健承和发展,合称孔孟之道,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礼记》中的“礼“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各种体制规范,中华礼仪之邦即由此而来。

《周易》为古代乾坤阴阳八卦之说,其义理深焉。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载籍之一,也是我国散文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共三百零五篇,俗称《诗三百》,大部分为民间歌谣,也有少量贵族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周代历史与现实,并以“无邪“著称。

《春秋左传》,传为左丘明所作,是解释孔子《春秋》的著作,另有公羊、谷梁两家,合称春秋三传,以左传最著名,因其特色成为史传散文之楷模。

我囯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也决定了国学的博大精深,以上只举其精粹作为说明。

什么是国学教育?

囯学教育是指对上述国学精粹的学习传承,这种教育其实是贯串至今的。可以说,国学的精粹,已经进入国人的血液,成为国人优秀的精神品质和追求。

自汉武帝罢堀百家,独尊儒术以降,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国学,随儒家思想一样取得正统地位。在整个科举制度的开始和延续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国学教育的全盛期。几乎整个中国科举时代皆以传习国学为本,考试题目多从国学精粹中摘句为题。多少人十年寒窗,所学多为四书五经,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中的所学之书即此。甚至有人终生研习,成为白头进士,范进因中举发疯,高中状元后跨马游街显摆“昔日龌龊不足夸以及“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种种类类,那状况决不输于今日之高考!

而从推翻满清,帝制灭亡,没有科举考试以及“五四运动“因为反封建而“打倒孔家店“之后,国学教育才开始一式微。

然而今天,从这问题的提出,说明已经引起国学教育的重视,我相信,今天的国学教育,定为扫去旧国学教育的弊端,古老的国学教育定会在新时代重放异彩。

Hash:aac2bff8405bb9c3d4ac95cb8dd0ee8761f2005c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