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历史是怎样的?有何污点?

先说一下宋朝的历史。宋朝历史从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后周帝位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共计319年。宋朝的建立,结束了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的混乱时代,基本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之后,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二帝发动宋代仅有的几轮北伐,宋代前中期疆域大致确定。此后在崇文抑武的国策下,采取重内轻外的消极防守政策,不再对外扩张,这给北方的游牧民族留下了保贵的发展时间。当然宋太祖为什么要采取崇文抑武的治军方针呢?这与他称帝前所处的历史有关。

8年的安史之乱,唐朝由盛极衰,公元907年结束了盛唐的历史。后由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更替。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五代十国”的统治阶层大多为庶族和归化的藩将,这些人文化素质低,不重视礼乐,崇尚武力,轻视文人。在《旧五代史·史弘肇传》记有“安朝廷,定祸乱,直需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之词。不受儒家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不相信君权神授,只相信武力势力。 建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为避免重蹈唐后期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宦官频繁干政引发的悲剧,于是他将军权收归中央管辖,采取崇文抑武的国策,采取募兵制和调将指挥制相结合的政策。这一国策影响所及深远:一方面宋朝地方兵员极广极杂,一直到宋朝灭亡也很少出现武将强臣乱政,但也导致国力武备积弱,频频不敌北方外患,对西夏、契丹用兵屡遭挫败;别一方面也因此造成了宋朝文化繁荣、工商业发达。

公元1126年-1127年,靖康之耻,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掳去,北宋灭亡。宋室被迫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入侵的金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史称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时期的宋称作北宋。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的征服。

至于污点,我的理解也就是存在的不足。首先是“崇文抑武”国策的不足,杯酒释兵权伤了武将们的心,让外患壮大了力量;其次是北宋后期宋徽宗对治国不感兴趣,奸臣当道,逼好汉上梁山,国力进一步减弱,靖康之耻后终被金人所灭。南宋虽然抗金,但武将先天不足,仍是秦氏奸相当道。对金边战边和甚至有投降派把持朝政。韩史党争让内部的集权,难以形成统一抗敌的力量。联蒙灭金为日后被蒙元所灭埋下了后患,崖山之战最终让南宋灭亡。

宋朝这个朝代,槽点可太多了。

开国皇帝是叛乱上来的,你看看中华历朝历代,尤其是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朝代,那个不是在民不聊生,风雨飘摇中,迎难而上,披荆斩棘建立的,都是以还天下太平为愿。但是赵家老爷子,这货就是为了人上人,为了当皇帝而去的。

然后呢,这货当上了皇帝,手段也不强硬,就是一个字,买。用什么买,钱,买手下卸甲归田,正史上说,杯酒释兵权,啧啧,好一桩美谈!

正是由于开国皇帝带来的一股子歪风邪气,宋朝后代皇帝都干了些什么,文官为重,经济为先凡事买买买。以至于,上上下下,官场贪腐之风横行,一个知县,能买到二品大员。啧啧,真是涨了见识。

再说军事,说句老实话,宋朝的武将其实还是有几个名将,前期可是打了很多胜仗,但是,注意啊,高潮 了,划重点啊,宋朝打赢了胜仗,然后反手就用钱用物资去换取和平,如此资敌于外族,确实等于找死。

再回过头来看看汉武帝,面对外族,教科书般的操作。而宋朝就是传说中看着书考试都不会的孩子。

宋朝这不争气的样子,以至于后期谁都敢来打秋风,沦落得四面楚歌。最后还被人给灭国了,汉族天下拱手让人。

赵家,宋朝,可是让人大开眼界。

Hash:e2306e1a2051d72bc7e34f521fedfdaa4bd2d80f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