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和东周之间的历史是怎样的?对此如何分析

这一问题非常复杂,需要系统性的综合分析。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史记》所带给人们的西周到东周转换的历史,基本不可信,也许大部分都不是史实。近年来随着清华简《系年》的出现,结合《竹书纪年》等等其它史料,再结合学者们对《史记》记载的诸多不合理之处的质疑,学术界开始对西周向东周转换这段历史进行全新的阐释。

首先,申国联合犬戎入侵镐京的路线是怎样的?这一问题,也许普通人通常不会关注。但这一问题可能涉及到两个重要诸侯国申国和秦国,在弄清这一问题后,申国的地理位置和秦国在这场西周大劫难中的立场也就清楚了。

传统上,犬戎入侵渭河平原,都是走的“萧关道”:从宁夏固原一带进入泾河流域上游,然后沿着泾河一路向东,在陕西旬邑一带掉头向南,杀入渭河平原。周厉王时期《多友鼎》记载的犬戎入侵与《诗经·小雅·六月》记载的宣王时期犬戎入侵,都是沿着这条道路实现的。这条大路虽然相对平坦,但相对漫长,而且一路上有众多周人设下的关卡。虽然每次犬戎入侵都能取得战果,但往往周人也能得到足够的预警时间,成功地击退犬戎的入侵。

从西周的覆灭过程看,周王都镐京几乎是瞬间被攻破;如果申国与犬戎是沿着这条线路入侵,周王都应该有足够的预警时间,以镐京高大的城墙防御体系,不至于这么轻易被犬戎人攻破。因此,犬戎灭西周,不太可能走这条路线。

西北进入渭河平原,除了这条道外,还有一条道,就是“回中道”:从甘肃华亭到陕西陇县,再从陕西凤翔进入渭河平原。这条道传统上犬戎人都不会走,因为这条道路上周人的防御体系较为雄厚,很可能申国就位于这条道的关键卡口上,使得犬戎数百年都无法从此入侵渭河平原。但申国联合犬戎入侵,很可能就是走的这条道,让周人猝不及防,最终镐京城瞬间被攻破,导致了西周的覆灭。

还需要注意的是,秦人在渭河平原上的封邑秦,就在陕西凤翔县,正好位于“回中道”进入渭河平原的路线上。因此,在犬戎入侵渭河平原之时,秦人的立场就值得怀疑了。《史记·秦本纪》说“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秦人的战功到底是为周平王还是周幽王?

其次,《史记》记载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就东迁洛邑,东周从此拉开序幕。这一记载,极为不合理。

西申国联合犬戎攻入镐京,杀死了周幽王和太子伯盘,强掠褒姒而走,这一事件对全体周王国之人来说,都是件奇耻大辱。虽然周王国群龙无首,不能及时向西申国和犬戎发起复仇,但周平王政权被崤山以东的周人视为叛逆是毋庸置疑的史实。为此,崤山以东的周人拥立携王与平王对抗,周朝进入了“二王并立”时期。携王不但在《竹书纪年》中有记载,《左传》中王子朝逃往楚国后,在给诸侯的通告中也提及了“携王奸命”,足以证实《史记》记载的缺失。正是因为携王存在,证明西周覆灭之初,崤山以东的周人对平王政权持敌视态度。所以,西周覆灭后,周平王第二年就东迁洛邑的记载原本就存在不合情理之处。

清华简《系年》的记载就完全不同。虽然对清华简的记载存在不同解释,但个人倾向于清华简整理者的观点:公元前762年,携王失去诸侯人心,晋文侯为此改投周平王,将他从西申国接到了京师(陕西彬州市),奉立为王;三年后,即公元前759年,在郑国和晋国将洛邑周边的政敌清理干净后,才将周平王东迁洛邑。如果以周平王为准,那么历史进入东周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759年,而不是公元前7 70年。

第三个关键问题,郑国在周平王东迁过程中的作用。《史记》记载,郑国始祖郑桓公在西周覆灭时,为周幽王尽忠,一块死在骊山之下。但这一记载,基本不是史实。从《竹书纪年》、《清华简》、《韩非子》的记载看,郑桓公根本没有在西周覆灭时殉国难,反倒是在为郑国的东迁积极活动。结合《清华简》、《韩非子》、《公羊传》的相关记载,郑桓公与郐国夫人勾搭成奸,共同策划了一场阴谋,在公元前769年将郐国占为己有,把郑国东迁至郐国旧地,远离了渭河平原这一是非之地。

此后,郑桓公去世,其子郑武公继位。种种迹象判断,郑武公继位后不久就投靠了周平王政权,开始在洛阳平原周边攻城略地,为周平王东迁作准备:公元前767年,郑武公灭了东虢国;随后一路南下,陆续吞并长葛、鄢国等等小国;公元前763年,郑国又吞并了胡国,把洛阳盆地通往中原的各条交通要道都控制在手。

公元前762年,晋文侯就前往西申国,在京师拥立周平王;公元前759年,周平王就正式东迁洛邑,与携王政权展开了正面竞争;公元前750年,晋文侯杀死了携王姬余臣,从此“二王并立”时代结束,周平王成为天下唯一的王。

这就是后来周王室所承认的“我之东迁,晋、郑是依”的真实历史。

第四个关键问题,西周覆灭后,渭河平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犬戎攻入渭河平原后,镐京城被烧成了灰烬。数百年后,汉武帝想修建昆明湖,结果发现当地屡屡出现各种火烧的痕迹。汉武帝问东方朔怎么回事,东方朔回答可以问西域的胡人,结果,胡人回答:“劫烧之余灰也!”可见当时犬戎在攻入渭河平原后,对整个关中地区的损害程度。为此,渭河平原上的周人能逃跑的纷纷都逃向了崤山以东,不能跑的大多沦为犬戎奴隶。

然而,秦人此时的存在却极为微妙。一方面,秦人极有可能是西申国盟友,即便没有参加灭周之战,但也是为犬戎灭周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犬戎灭西周时,周平王还是儿童,不知世事,但周平王长大已有自主意识,开始对犬戎态度产生了变化。因此,他对于留守关中的秦人寄予厚望:“戎无道,侵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有了周平王这句话,从秦襄公直到秦武公,秦人默默征战93年,终于将整个渭河平原控制在自己手里!

在理解了以上四个关键点后,从西周到东周的历史脉络也就较为清楚了。这一过程,与《史记》所记载的差别极大,可谓是颠覆了传统。但从现有史料的全面分析来看,这一发展过程也许更符合史实。

Hash:cf8ee9d044e05805120ecdbfb01544091d6bdaa3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