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景点简介 八女投江简单介绍

导读:八女投江景点简介 八女投江简单介绍 1. 八女投江简单介绍 2. 八女投江八女的简介 3. 八女投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关于八女投江的资料 5. 八女投江的介绍 6. 八女投江什么江 7. 八女投江内容 8. 八女投江简短

1. 八女投江简单介绍

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8名女官兵,在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激战。她们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摆脱敌人攻击,被敌军围困河边。在弹尽的情况下,面对逼降,涉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

2. 八女投江八女的简介

  激流滚滚的乌斯浑河,在她的波涛中,永远消失了八位女英雄的身影,读完了《八女投江》这篇文章,我思绪万千。

  为了减少大部队的损失,只有八人的妇女团担起了掩护的任务。前面有凶恶的敌人,身后是滔滔河水,她们毅然拒绝了大部队的营救,把敌人的注意力引了过来,她们这是何等英勇。

  如果主力部队营救的话,她们是一定能突围出去的,但这样,一定会有更多的同志牺牲,于是,她们跟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我为她们这种无畏的精神所感动,我仿佛来到乌斯浑河边,看见了这悲壮而感人的一幕,我默默地向女英雄们致敬,此时,周围的一切如同凝滞了一般,只有时间老人还在坚定的向前迈步。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切地体会和感受到国家独立、民族团结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3. 八女投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战败者乘船远去,英勇悲壮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结束,中国人民举国同庆。14年抗日战争,成为一个民族永志不忘的“国家记忆”。

那是一段无比艰难的历程。从“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南京保卫战,到“不惜用生命填进火海”的台儿庄血战;从“打完子弹就上刺刀冲锋”的平型关大捷,到“以血肉之躯消灭精良装备”的百团大战……中国人民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惨重代价,为民族争取独立,为世界守卫和平。

那是一场血与火、生与死的淬炼。从杨靖宇、赵一曼、左权、彭雪枫,到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从东北抗联“八女投江”、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到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缅北中国远征军……千千万万英雄的中华儿女,国难当头之际挺起民族的脊梁,宣示着中华民族的血性与尊严。

在相当长的岁月里,中国独力支撑着东方战场的局面。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牵制和阻击了日本的主要兵力,遏制了日本的“北进”图谋和“南进”野心。不仅支持了英美继续贯彻其“先欧后亚”战略,而且是东亚和太平洋战场能够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原因。

我们应该欢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3500多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曾经望穿秋水的胜利终于成为现实,胜利如此艰苦卓绝。我们也应该骄傲,从法国的诺曼底海滩到太平洋上的 途岛,从苏联的库尔斯克到美国的珍珠港,从埃及的阿拉曼到中国的台儿庄……善良的人们站在同一战壕,正义从来颠扑不破。我们更应该铭记,那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那些不甘屈辱共赴国难的中华儿女,牺牲如此壮怀激烈。我们要铭记历史

4. 关于八女投江的资料

是八女投江的故事。1938年10月在黑龙江牧丹江市林口县乌斯浑河,以指导员冷云为首的八名抗日联军女战士,于日伪军展激战。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她们主动吸引敌人火力,使大部队顺利转移。但她们却被敌人围困在江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敌人的召降,她们砸毁武器,挽着臂膀,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国际歌,投江殉国。她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5. 八女投江的介绍

故事梗概: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8名女官兵,在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激战。她们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摆脱敌人攻击,被敌军围困河边。在弹尽的情况下,面对逼降,涉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6. 八女投江什么江

八女投江

故事发生在1938年夏天,抗战最艰苦时期的东北。

日本占领东北后,东北人民奋起反抗,把日军打得晕头转向。为了彻底破灭抗日烈火,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一带展开了气势汹汹的“三江大讨伐”。

东北抗联第4、5军采取灵活战术,决定避敌锋芒,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围追堵截,付出不少伤亡。

这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敌人一路追击,到了乌斯浑河被敌人追上。

这时候8名女战士挺身而出,主动担任掩护,让大家突围。

敌人被她们的火力吸引,凶狠地扑向了女战士们,其他同志乘机脱险。

敌人开始不知道有多少抗日战士,惊慌失措。当他们发现面前只有几个战士的时候,开始疯狂进攻。他们一边包围,一边大声呼喊让他们投降。

8名女战士很快弹尽粮绝,但她们宁死不屈,为首的战士冷云对大家说:“姐妹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抗日战死,是大家无比的光荣!”

他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扔掉枪支,高唱着《国际歌》,手挽手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壮烈牺牲。

人民不会忘记住她们的名字: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

7. 八女投江内容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8名女官兵,在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激战。她们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摆脱敌人攻击,被敌军围困河边。在弹尽的情况下,面对逼降,涉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1982年,林口县在八女殉国处建起了八女投江烈士纪念碑,碑文正面铭刻着时任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同志的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1988年,牡丹江市在江滨公园建起由邓颖超题词“八女投江”的群雕像。

八女投江,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 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

1957年,年仅34岁的我国著名画家、“关东画派”奠基人王盛烈创作了那幅被传颂了半个多世纪的名画《八女投江》,该做现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

《八女投江》是根据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为了不被敌人活捉,集体投江的真实感人故事而绘制的革命历史画。

8. 八女投江简短

1939年赵丹主演了电影《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是由沈西苓执导,赵丹、康健、白杨、魏鹤龄主演的电影,于1939年上映。

赵丹(1915-1980),原名赵凤翱,中国著名电影演员,祖籍山东肥城,出生于江苏南通。另有同名讲师教授和电视剧等。1931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国画,后参加左翼戏剧运动,取艺名“丹”。在他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一共拍摄了35部故事片,塑造了一系列光辉的艺术形象,被誉为“中国影坛上的一朵奇葩”、“享誉国内外的人民艺术家

Hash:137e3547c11f20ed6087278fc799d4800dcf47c3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