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明明就要输,但一番骚操作后局

1941年9月27日傍晚,大约六时三十分,日寇第13师团早渊支队侵入长沙,这是抗日战争爆发四年多来,鬼子兵的铁蹄第一次踏进长沙城,远在岳阳的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闻报,高兴的手舞足蹈。长沙失陷,则标志着薛岳的作战计划濒于破产,第二次长沙会战即将以失败告终。

当时的战局是,在战场的东路,李玉堂第10军、萧之楚第26军和陈沛第37军已被日军主力第3和第6师团击溃,基本丧失了战斗力。而薛岳又错误地使用了最后的预备队第74军,添油式的增兵使这支“抗日铁军”遭到了建军以来的首次惨败,余程万57师伤亡达到40%、廖龄奇58师则高达50%。

更要命的是,王耀武的军部也被鬼子第3师团的骑兵部队奔袭,在仓促的抵抗中,军部特务营被打散,军长的卫士排几乎全体牺牲,卫士排长被俘后拒不说出军长下落也被砍杀,王耀武仅以身免,这也是他抗战时期最危险的一次遭遇,也足见战局糟糕到什么程度。因为战区主力都被打垮,则西路日军的第4师团(大阪师团)和早渊支队便如入无人之境。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试图调用从六战区刚刚赶到的夏楚中第79军拦截西路日军,结果王甲本第98师在城外的阻击阵地很块就被突破,夏楚中再令暂编第6师尾随日军进城大打巷战,战至深夜亦被逐出,中日军队的单兵作战能力差距还是蛮大的。打红了眼的日寇第3师团,甚至要求绕过长沙直扑株州,彻底围歼第九战区的所有部队。

薛岳一下子郁闷了,他手中已无兵可用,照此下去,第二次长沙会战就得以惨败收场。不过“老虎仔”也算是久经战阵,随即调整部署以求挽回败局,他命令留在敌后的川军(第20军)和滇军(第58军)全力袭击日军交通线,破坏其粮弹运输。同时考虑到密码可能已被日军破译,又发布了一连串电令,其中的内容真真假假,甚至包括调动不存在的部队和根本失去战斗力的部队进行反击。

最重要的一项,是直接向老长官陈诚求援,请求第六战区出动主力部队反攻宜昌,以迫使日寇第11军主力回援,收“围魏救赵”之效。9月28日,陈诚调用五个军正式打响了宜昌反击战,守敌第13师团因已调出一个早渊支队南下,因此战力减弱了三分之一,防御阵地一块块接连丢失,残余日军全部缩回城区负隅顽抗。

在六战区的坚决攻击下第13师团叫苦不迭,拼命向阿南惟几求援。鉴于南进日军粮弹两缺,许多部队因缺乏子弹不敢继续接战,以及宜昌内山英太郎师团长就要剖腹的绝境,阿南惟几不得不于9月30日下达了全军返转的命令。刚刚侵入长沙和株洲的鬼子进城转了一圈掉头北撤,薛岳则马上派暂6师等部队“收复”长沙城。

不仅如此,薛岳还发布了全战区对北撤之敌展开追击的命令,其实这波操作已经勉为其难,因为大多数部队已经没有能力追歼敌人了。表现较好的是尚有战力的第79军、第99军和第20军等部队,给北撤的日军造成许多麻烦,但终究是挡不住鬼子主力的,至10月7日,日军全部退回新墙河北岸出发阵地,第二次长沙会战落幕。

此次战役日军伤亡7000余人,然而第九战区的损失高达60000余人,堪称大败,蒋介石10月15日亲赴衡山追究责任。要说薛岳还是有两下子的,立即开始了下一拨较骚的操作:第一,追究第10军和第26军的责任,称李玉堂和萧之楚作战不力,从而减轻战区司令部指挥失误的责任;第二,拼命褒奖事实战败的第74军,因为他知道蒋介石喜爱貌憨实际比猴都精的王耀武。

更骚的操作是,薛岳对长沙曾被日军短暂占领的事实绝口不提,只说部队如何如何顽强、日军最 终退去、并且遭到全面追击的情况,到最后蒋介石都糊涂了,也搞不清楚长沙是否一度失守。军事会议的结果是:第10军军长李玉堂被撤职、第74军第58师师长廖龄奇“临阵脱逃”着即枪决,而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免于处分。

重庆中央社随后发表广播:第二次长沙会战国军再次取得胜利,歼灭日寇数万,日军在我军追击下狼狈逃窜云云,连阿南惟几中将听完也晕了,他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胜了还是败了。

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也就是1947年下半年之后,国军虽然损兵折将,甚至连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都在孟良崮之战种被华野全歼,全面进攻已经因为兵力不足,无力继续,只能改为重点进攻,但从战略上看,国军前面两年也并不是一无所得。

首先是国军在解放战争之初就实现了中心突破,也就是一举迫使原本兵力最强的中原军区不得不突围而去,放弃了大别山根据地。因为大别山根据地的失守,国军在中原战场上占据了优势,而且将几个战区的解放军完全割裂开来,无法进行战役性的协同,只能各自为战。

其次是不断压缩华东解放区,迫使解放军先是放弃了苏北和苏中根据地,退入山东,接着是在重点进攻中迫使华野不断缩小根据地,大幅压缩华东解放区的面积,解放军方面无论是兵源,还是粮食,战争资源都在减少。而国军还有能力在山东继续对残余解放区施压。

这个局面如果发展下去,那么就很有可能实现国军统帅部的战略目标,也就是将华东解放军继续向北压迫,迫使华东解放军最终不得不退过黄河,放弃山东,从而将整个华东解放区都完全消灭。在华野分兵之后,国军仍然能够追着解放军打,内线作战的压力也没有减轻多少。

这个局面现在一般战史上都认为是双方处于战略相持阶段的胶着状态,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而是一个很危险的时期。只要解放军一着不慎,整个关内战局就有可能出现崩溃性的失败局面。华北解放军并不占优势,如果被迫退过黄河以北,国军再全线压上去,关内解放军就不得不在华北被动与国军进行战略决战。

正是在这个局面下,中央经过反复考虑后,下决心主动求变,改变战略上的不利态势。这就是陈粟,中野和陈谢大军兵出中原的基本背景。中央正是因为意识到了全军退过黄河的危险所在,才决心进行战略反攻,以进攻对进攻,把战争推进到中原去,逐鹿中原,打乱国军的战略部署。

三路大军兵出中原之初,确实并没有马上改变被动局面,而且,中野进入大别山地区后,也没有站住脚,在千里转进过程中,又损失严重,部队减员,重武器几乎全部丢掉,差不多已经丧失了围歼敌人一个整编师的能力。华野分兵后也是被敌人撵着走,局面也很被动,山东解放区的压力依然山大。

但仅过了半年,到1948年初,这个战略布局的调整就开始展现出其重要意义了。正是因为三路大军逐鹿中原,迫使国军在中原战场无法集结兵力进行有利条件下的决战,而只能被迫分点防御,在中原战场上反而变成了被动防御的态势。尤其是中野在中原大地上兜圈子,为华野寻找有利战机提供了机会。

沙土集战役中华野扭转颓势,开始尝试进行反攻,到豫东战役一举歼敌九万多人,战略反攻的红利开始完全显现出来了。之后,华野又以围点打援的态势打了济南战役,山东全部解放,国军华北和华东战场反而被分割开来了,迫使国军最后不得不战略性的放弃了郑州,开封等重要据点,将兵力向华东集结,准备进行战略决战。

很多人都觉得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之后,国军的崩溃似乎很 突然,其实在军事上看,并不突然,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中原战场和华东战场的局面就完全被扭转了,国军从主动进攻变成了被动防御,解放军则从被动转变成了主动。没有中野的战略性付出和牺牲,解放战争也不会这样快就结束。

在这个意义上,在被动局面下解放军突然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堪称解放战争中的一次神操作,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基本走势。

Hash:3e7c76477dcbabe70d45cd27a425acf90f5a528f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