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蚀洞景点 海蚀洞海蚀平台海蚀崖

导读:海蚀洞景点 海蚀洞海蚀平台海蚀崖 1. 海蚀洞海蚀平台海蚀崖 2. 海蚀洞海蚀平台海蚀崖形成顺序 3. 海蚀平台的形成 4. 海蚀洞在哪 5. 海蚀崖形成 6. 海蚀洞海蚀平台海蚀崖形成的先后顺序 7. 海蚀崖与海蚀平台 8. 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图片 9. 海蚀洞海蚀平台海蚀崖形成顺序视频

1. 海蚀洞海蚀平台海蚀崖

我国东南部滨临海洋,岛屿众多,星罗棋布,大陆岸线长达18000千米,岛屿岸线长约14000千米,

从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两大类: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

侵蚀地貌  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形态。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的发育程度也有差异。海岸线分别属于平原海岸(沙岸)、山地海岸(岩岸)和生物海岸三大类,岛屿也有基岩岛、冲积岛和珊瑚岛之别,使海岸地貌和岛屿复杂多样。


2. 海蚀洞海蚀平台海蚀崖形成顺序

海蚀景观形成过程是由于海浪对濒海边的岩石或岸坡长年累月的冲刷和撞击,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撞击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海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还有咸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下,统称海蚀作用。经过漫长的时间的积累就形成了海蚀景观。

常见的海蚀有以下六种类型:一,海蚀崖,受海浪冲蚀及伴随产生崩塌而成的一种向海的悬崖陡璧。二,海蚀平台,受海浪冲蚀海蚀悬不断坡冲刷后退,残留下了海蚀平台。三,海蚀柱,海滩受蚀后退后,较坚硬的蚀余岩体残留在海蚀平台上,形成了突玉的石样或孤峰。一种是海蚀拱桥受蚀,拱顶下塌而形成海蚀柱。四,海蚀洞,深度较大的被波浪及挟带岩屑的冲击、掏蚀后形成的面向大海的凹穴,就称为海蚀洞。五,海蚀拱桥,常见于岬角处,形状似拱桥。六,海蚀窗,一种从海蚀崖上部地面穿通岩层、直抵海水的一种近乎垂直的洞穴,被称作海蚀窗。


3. 海蚀平台的形成

海蚀地形的形成是这样的,海水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下,被惯性和巨大的风力刮向沙滩和两岸的石壁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不停地拍打石壁,打磨着石壁,侵袭之力在不断地改变着石壁的形状,久而久之石壁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海蚀地形。


4. 海蚀洞在哪

海蚀作用有冲蚀和磨蚀之分,冲蚀作用是指波浪水体的巨大压力冲击海岸,同时使岩体节理裂隙中的空气受到压迫,使岩石受到强烈破坏。磨蚀作用是指海水携带大量破坏性岩石碎块及砂砾石,对海底进行研磨,并对海蚀崖基部进行刻蚀。主要景观包括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蘑菇、海蚀拱桥和台湾的蘑菇石林。

  怎样形成海蚀

  marine erosion

  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崩坍。

  会形成海蚀柱(marine stack)。

  海蚀柱是指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海岸侵蚀地貌类型。它是在海蚀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海浪的继续作用,岬角两侧的海蚀洞可以被蚀穿贯通,形成顶板呈拱形的海蚀拱桥。海蚀拱桥又称海穹、海拱石,常见于岬角海岸。海蚀拱桥进一步受到海浪侵蚀,顶板的岩体坍陷,残留的岩体与海岸分隔开来后峭然挺拔于岩滩之上,即为海蚀柱。

  形成时间

  形成海蚀需千百的海浪冲击。


5. 海蚀崖形成

海蚀穴先形成

又称浪蚀龛。是海崖裂缝受海浪侵蚀作用留下的洞穴。穴深数厘米至数米。包括所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尤其在石灰岩上颇为活跃,次为火山岩。石灰岩海崖的海蚀速度每年<1.0~1.5毫米,随暴露程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海蚀穴的形成与海平面的关系密切,分3种类型:①潮下带海蚀穴。部分或全部发育在水下,其形成为生物或化学作用;②潮间带潮汐海蚀穴和潮间带破浪海蚀穴。前者整 或部分在潮间带掘成,后者通常在高潮位上掘成;③潮上带海蚀穴。发生在浪花带及其附近。在海崖高潮位以上不同高度上出现的古海蚀穴,表征海平面间断下降或发生突发性垂直构造运动。(


6. 海蚀洞海蚀平台海蚀崖形成的先后顺序

海蚀地貌,英文名称:marine abrasion landform,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海蚀作用有三种:冲蚀作用、磨蚀作用与溶蚀作用。海蚀多发生在基岩海岸。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而海积地貌指进入海岸带的松散物质,在波浪推动下移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堆积起来的各种地形称海积地貌。其类型有水下堆积阶地、海滩、泻湖、水下沙坝等。 由于地形气候等影响而使波浪力量减弱,海滨沉积物就堆积下来形成各种海积地貌。


7. 海蚀崖与海蚀平台

侵蚀为主的海岸 这种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主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海阶。在我国分布在辽东半岛南.

堆积为主的海岸 由不同粒级的松散泥沙或砾石组成,沿岸分布有海滩、沙堤、沙嘴、水下沙坝和风.

生物海岸 生物海岸分为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两类。许多死亡的造礁珊瑚骨骼与一些贝壳和石灰.

断层海岸 断层海岸基本上受地质构造控制,是一种坚硬岩石构成的海岸带,是地壳构造运动使海岸.


8. 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图片

海蚀崖与陆地表面直接相连,海蚀柱相对独立。

有的是由于海蚀洞上部被侵蚀坍落逐渐形成的;有的原是海岛被侵蚀而成的;有的原是岬角,其后侧被侵蚀掉则成孤岛,最后继续遭侵蚀而形成海蚀柱。

海蚀崖多见于岸坡较陡、波浪作用较强烈的岸段,尤其是在岬角和岛屿处最为广泛。分布地带:主要分布小港-算山原油码头间的长跳嘴、狮子山、炮台山、杨公山北侧,大榭岛北侧亦见。崖壁陡峭,最高20~30米。


9. 海蚀洞海蚀平台海蚀崖形成顺序视频

海蚀崖多见于岸坡较陡、波浪作用较强烈的岸段,尤其是在岬角和岛屿处最为广泛。

分布地带:主要分布小港——算山原油码头间的长跳嘴、狮子山、炮台山、杨公山北侧,大榭岛北侧亦见。崖壁陡峭,最高20~30米。 一般在海蚀崖、海蚀柱、岬角和海岸岩石的构造裂隙部位通常发育着海蚀洞穴等地貌形态。

又称海蚀槽,海蚀岩岸与海面(高潮海面)接触处受海蚀作用形成的断续凹槽。深度大于宽度的称海蚀洞,深度小于宽度者称海蚀龛(sea chasm)或海蚀壁龛(wave cut notch)。多位于海蚀崖和浪蚀台前缘陡坎基脚处。中国北方的基岩海岸带有不同高程的海蚀穴,是海岸抬升的重要标志之一。

分布地带:见于长跳嘴、杨公山、大黄蟒岛及大榭岛北侧,出露于高潮位以上。 县内所见可分三级:一级海蚀台地分布长跳嘴、毛礁及大榭岛整个海岸段,多为平顶礁,高潮时淹没,低潮时露出;二级海蚀台地在杨公山、中门柱、大小黄蟒岛西北侧,高出潮位3~5米;三级海蚀台地仅在杨公山北侧见到,比二级海蚀台地高出5~6米


Hash:73118c43e2ad5b1d6bed5214a91937a33af57862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