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娄山关景点的传说和俗语 描写娄山关的词语有哪些

导读:关于娄山关景点的传说和俗语 描写娄山关的词语有哪些 1. 描写娄山关的词语有哪些 2. 描写娄山关的词语有哪些两个字 3. 描写娄山关的一个句子 4. 形容娄山关的句子 5. 形容娄山关风景优美的词 6. 描写娄山关的词语有哪些成语 7. 描写娄山关的词语有哪些三年级 8. 描述娄山关风景 9. 娄山关的解释 10. 形容娄山关的四字词语

1. 描写娄山关的词语有哪些

1、《湖南长沙景岑招贤禅师偈 》——唐代景岑禅师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译文:道行造诣虽深,像达到百尺竿头的顶端一样,还须再进一步,才能到达十方世界。

2、《上李邕》——唐代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译文: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3、《离骚》——先秦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文: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4、《忆秦娥·娄山关》——近代毛泽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 描写娄山关的词语有哪些两个字

夕阳、夕照、夕曛、残阳、斜阳

1、夕阳,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ī yáng,指傍晚的太阳;也指山的西面;另外还用以比喻晚年。由于接近黄昏时,夕阳通常为橙红色。

出处: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每天黄昏独自走到山顶看日落,看夕阳自戚叩落亚的最高峰尖下坠,其红如火!”

2、夕照,拼音xī zhào,指傍晚的阳光。

出处: 叶圣陶《微波》:“他们如在柔美而朦胧的梦中,也不颂祷朝阳的早升,也不悲叹夕照的遽灭。”参见“ 夕阳 ”。

3、夕曛,拼音xī xūn ,意思是落日的余辉。

出处:明 张邦伊 《沉嘉则有三楚之游席上》诗:“春城斗酒惜离羣,把袂高歌到夕曛。”

翻译:可惜春城的斗酒已经离羣了,只能把袖子提起高歌到落日。

4、残阳,指将落的太阳;夕阳,西沉的太阳;被东西遮住的太阳。如: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出处:毛泽东 《忆秦娥·娄山关》词:“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斜阳,汉语词汇,拼音:xié yáng。

释义:傍晚西斜的太阳。

出处: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 昆明这都市,罩着淡黄的斜阳。”


3. 描写娄山关的一个句子

下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片的凄厉悲壮,豪气突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照一般的章法写来,下阕可以写人之困顿,路之艰难,以抒行军艰难之慨,进而深化这种基调,写成一首写长征路难的抒情之作。但作者没有如此,而是笔锋一转,横空出世,全词的调子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下阕的开头,虽然语调比较舒缓了,但“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这是很精巧的构想,“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因而已被广泛传诵,成为佳句。而句中的“漫道”二字却又展露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句子的内涵极为丰富。

  “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上句的自然延伸。“迈步”就是举大步,经过战斗,“雄关”而今已变成通途。“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就出来了。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


4. 形容娄山关的句子

上阕这四句写景,实则非自然之景,实是作者眼中之景,如王国维所说的“景中有我”,实在是写情中之景,以表达景中之情,写作者之所感所想。所以,这里的景物描写其实不过是作者的真实感受的外化景象,是作者当时的心情投射在周围景物时所 看到的事物。正因为寒冷,才觉得西风烈,正因为路难行,才觉得霜重;正因为心情沉郁,才听得雁叫凄苦,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而这也正是红军当时冬夜行军的真实写照。上阕的整体色调的灰暗的,天色未亮,凄风冷月,行军困苦,可谓没有一点亮色。上阕确定的基调是阴沉抑郁的,一句“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让人变得心情沉郁。

下阕的开头,虽然语调比较舒缓了,但“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这是很精巧的构想,“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因而已被广泛传诵,成为佳句。而句中的“漫道”二字却又展露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句子的内涵极为丰富。   “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上句的自然延伸。“迈步”就是举大步,经过战斗,“雄关”而今已变成通途。“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就出来了。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


5. 形容娄山关风景优美的词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红军二渡赤水攻克娄山关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   忆秦娥1·娄山关   西风烈2,长空雁叫霜晨月3。   【毛泽东诗词手迹】忆秦娥·娄山关   霜晨月4,马蹄声碎5,喇叭声咽6。   雄关漫道真如铁7,而今迈步从头越8。   从头越,苍山如海9,残阳如血10。   注释   1.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该词牌名的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   2.西风烈:列,凛烈、猛风;西风劲厉。   3.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这两句是记拂晓情景,时娄山关战斗已经胜利结束。   4.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   5.马蹄声碎:碎,碎杂,碎乱。   6.喇叭声咽: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7.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漫道,徒然说,枉然说。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   8.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从头越,即为头越。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为头,犹云从头,或开始也。”有重头再开始的意思。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却隐约透露着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作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   9.苍山如海: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   10.残阳如血: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译文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   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   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   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   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   茫茫青山如大海,   夕阳光华赤如血。   赏析:   上阕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简炼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还创造出一个壮烈的抒情氛围。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滂沱 ,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添悲壮。清晨,寒霜漫天,西风猛烈地吹荡,晓月依然挂在天边,这时雁的叫声阵阵传来,长空浩大无涯,大雁哀凉清幽,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更增添几分冷峻与悲壮。透过这种情调,读者可以想象到即将来临的战斗的紧张和艰险。“霜晨月”虽读上去是三字一顿,但一幅晓月寒霜图幻化而出,而在图中美丽的大雁也为这美丽晨景感动得如歌如泣了。这种手法似取自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但在渲染气氛的效果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在这霜、晨、月中,在肃杀的西风及大雁的凄声中,在声、色、音的交融中,人物出场了。   第四、五句,嗒嗒的马蹄与呜咽的军号声远近唱和,起伏迭荡,在山间回环向前。前面三行已层层铺开了这样一个悲烈的风景,就在这霜华满地,残月当空的风景中,红军的长征壮怀激烈犹如易水之寒。诗人仅用“马蹄”“喇叭”代表红军,又用“碎”与“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炼、准确、优美,情景相得益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断鸿声里,忧愁风雨中:“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的词在毛泽东的这首诗尤其上半阕得到了完美的应和,可堪英雄苍凉之气难分伯仲。   跟着,“霜晨月”这一景句的重复,固然是词牌的规定,同时又起着联系下文的作用。“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除了表明喇叭声不怎么嘹亮之外,还暗示了战斗的壮烈。从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声音的描绘中,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事实上,红军就是把敌人打个措手不及,拿下这座易守难攻的雄关的。词没有直接描叙战斗的过程,但从这两个句子中可以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剧烈。   上阕这四句写景,实则非自然之景,实是作者眼中之景,如王国维所说的“景中有我”,实在是写情中之景,以表达景中之情,写作者之所感所想。所以,这里的景物描写其实不过是作者的真实感受的外化景象,是作者当时的心情投射在周围景物时所看到的事物。正因为寒冷,才觉得西风烈,正因为路难行,才觉得霜重;正因为心情沉郁,才听得雁叫凄苦,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而这也正是红军当时冬夜行军的真实写照。上阕的整体色调的灰暗的,天色未亮,凄风冷月,行军困苦,可谓没有一点亮色。上阕确定的基调是阴沉抑郁的,一句“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让人变得心情沉郁。   下阕   下半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片的凄厉悲壮,豪气突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照一般的章法写来,下阕可以写人之困顿,路之艰难,以抒行军艰难之慨,进而深化这种基调,写成一首写长征路难的抒情之作。但作者没有如此,而是笔锋一转,横空出世,全词的调子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下阕的开头,虽然语调比较舒缓了,但“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这是很精巧的构想,“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因而已被广泛传诵,成为佳句。而句中的“漫道”二字却又展露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句子的内涵极为丰富。“而今 迈步从头越”是上句的自然延伸。“迈步”就是举大步,经过战斗,“雄关”而今已变成通途。“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就出来了。   词意图   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   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来收笔,极有情味。前一句写山。“苍山”即青山。既写出了山的颜色,也隐约流露出作者的喜悦。“如海”是说山峦起伏不尽,就像碧波万顷的大海。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表明了作者是站在高处眺望,一股雄壮的气概萦绕于句中。后一句写夕阳。“如血”是说夕阳像鲜血那样殷红。它点出了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还使人通过这一壮丽的图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这也是对词的前阕及后阕首句中“真如铁”所蕴含内涵的回应。这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句既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写的是黄昏景象,从凌晨写到黄昏,乍看跳跃起伏,前后不太连贯,但作者正是利用了这种时空上的错位,描写了这样的一幅景象:天亮复天暝,红军经过一夜又一天的急行军,早已过了险峻的关口,击败敌人,占领了娄山关,把困难和艰险抛到了身后。一天激战后,遍地硝烟,血流成河,英勇的红军战士倒在了战场上,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娄山关的崇山峻岭,而红军的旗帜在烈烈西风中飘扬,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地鲜红。此时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如大海一般深邃,而黄昏的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画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境界,而这种大写意之境界正是汉风众美之中一类。李白《忆秦娥》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而毛泽东这最后二行博大苍茫之气与李白有同气相呼应之感,同时毛泽东这二行还更多一些英雄之气与壮丽之气。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体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才情和技巧。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6. 描写娄山关的词语有哪些成语

既不是贬义词也不是褒义词,中性词。

如血残阳的意思是夕阳西下,映衬出的晚霞犹如血色一样鲜红。这个成语出自词作《忆秦娥.娄山关》,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刻画了征战娄山关的激烈场景。如血残阳用在这首词中,更加衬托出战争的残酷与悲壮,给人亲临其境的感觉。


7. 描写娄山关的词语有哪些三年级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词这种文体的一大魅力在于,不同的作者依据同一词牌,可以写就不同的经典。“忆秦娥”便是极为特殊的一个词牌。这个词牌留下的经典不算很多,但最著名的两首远隔时空,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相辉映,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赞叹。词作是经典,词人也拥有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这便是李白与毛泽东的两首《忆秦娥》。 相传李白留下了十余首词。因为李白处于词这种文体并不流行、尚属草创阶段的盛唐时期,这些词不同程 受到后人质疑,认为非李白所作,但《菩萨蛮》与《忆秦娥》两首却得到较多论者的确认并给予极高的评价。南宋淳佑间黄昇编集的十卷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中,选录了李白的这两首词,并称赞“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 《忆秦娥》是一首双调小令,共四十六字。“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秦娥”这一词牌便源于李白词中“秦娥梦断秦楼月”这一句。秦娥是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相传当时有个叫萧史的男子十分善于吹箫,能把孔雀和白鹤招引过来。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十分喜欢他,秦穆公便把弄玉嫁给了他。萧史每日教弄玉吹箫,模仿凤鸣,最终真的招来了凤凰。最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二人一同成仙而去。“乘龙快婿”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李白的《忆秦娥》从女子伤别写起,寥寥数笔,却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怀古伤今之情。伫立乐游原, 不见离人归。当秦宫汉阙成为渔樵的谈资笑料,当风流人物总被雨打风吹去,吴宫花草、魏晋江山只会给人以深深的反思。 《忆秦娥》是毛泽东在长征后写的第一首诗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作者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按:一九五八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忆秦娥·娄山关》排在《十六字令三首》之前,‘以下诸篇’指《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仓促转移的红军在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后,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到只有3万余人。 娄山关,原名娄关,后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居于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娄山关由三座山峰包围,北拒巴蜀,南扼黔桂,历来是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明朝万历年间,朝廷与播州土司杨朝栋曾激战于此。中央红军的长征队伍于1935年1月占领遵义,召开了革命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会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没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义进军,在途中经半天激战打败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乘胜重占遵义。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克娄山关的战斗。 全词以“西风”起首。西风,多指秋风,因为古人认为西是属于秋天的方位。西风多用于萧瑟、凄凉的景象。无论是宋朝辛弃疾的“昨夜西风凋碧树”,还是元朝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都给人凄清衰败之感。李白在《忆秦娥》中,也将西风与残照并列,表达一种历史消亡的感觉。毛泽东的词中,紧随“西风”的“雁叫”进一步增加了凄凉之感。从《诗经·小雅·鸿雁》中有:“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开始,雁在古诗词中一般代表着漂泊无定、凄凉悲苦的感情。因此,雁叫往往也是悲凉的,就像唐朝李颀在《送魏万之京》中所写的:“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因此,当一只或是一行高飞的大雁,在结霜的清晨,伴着一弯冷月飞翔,传来的雁叫声在空山里回荡,人们听到后忍不住为之动容。 写到这里,毛泽东的笔触一 转。在大雁高飞、冷月高挂的天空下,在结了寒霜的地面上,传来了马蹄声。这里的马蹄声并非激越豪迈的,而是小而碎的,显得很急促,也很疲惫,很符合红军艰辛的行军情况。与马蹄声相映的,还有喇叭声,同样是哭咽一般。这两种声音与空中的雁叫上下呼应,以声音勾起了读者的联想,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行军画面,苍凉而悲壮。 急促的马蹄声,踏破了清晨的宁静。寒霜胜雪,凛凛寒意似乎能穿透身上的衣服,沁入人的骨肉。上阙所写的便是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词中的“西风”“雁叫”“霜晨”,都是当地二月间的真实情景。如此场景,读者的心也会受到感染,并由此联想到行军途中红军战士的心情。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一路上遭遇了太多惨烈的伏击,可以说每个人的生命都随时可能失去。当个人面对着前途未卜的命运,浮云也难免会遮住望眼了。 这样的半阙词,放到词最鼎盛的宋代,由最优秀的词人来续写,下阙无非是更添一份凄凉和悲壮。偏偏在毛泽东的笔下,下阕词陡然开阖,写出了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气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了摆脱被围追堵截的困境,红军采取灵活的作战方式。此前已经二渡赤水,出其不意在贵州为自身赢得了一丝机会。张爱萍在《从遵义到大渡河》中写道:“出敌不意,突然回戈东进,把敌人甩在长江两岸。……我十二团先敌赶到赤水河,仅以三条小船,从二郎滩击溃东岸守敌,顺利东渡赤水河。”面对着机会,毛泽东等人没有错过,2月19日至21日,红军主力分别从太平渡、九溪口、淋滩、二郎滩渡过赤水河,随即星夜兼程疾进,24日攻占桐梓,25日奇袭娄山关,28日再占遵义城,歼灭和击溃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2000人,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蒋介石不得不承认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靠着这种战术,红军随后三渡赤水,让敌人的判断彻底犯了错误;其后四渡赤水,终于拖垮了国民党大批精锐部队,创造了三万红军走出四十万人大军包围圈的奇迹。“从头越”,“越”出了红军的新生,“越”出了新中国的诞生! 词上阙的场景在清晨,下阙则是在黄昏,重点描摹了夕阳。红军攻占和越过徒称天险的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晴空丽日下的娄山关,青山如黛,给人一种无比祥和的感觉,可在行军打仗的黄昏时,则完全不是如此了。如血的残阳缓缓沉入深不见底的天际,给人一种自然无比辽远而个人十分渺小的感觉。可伟人在这一刻,却能生出十分豪迈的感情。究其原因,是不同的心境,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夕阳。在李清照的笔下,黄昏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色彩极为绚丽。可在毛泽东的笔下,黄昏却有种震撼人生的苍凉与壮阔。高山雄关,固然高耸入云,凡人难以超越,但走到了这里,就意味着重新开始。居高临下,红霞满天,按照俗谚,明天又是个好天气,毛泽东既写出了独特的人生哲理,又展现了一位伟大军事家的气魄和胸怀。 当年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面对着壮观的自然景象,曹操抒发的是自己的壮怀,毛泽东同样如此。毛泽东自己也认为,他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他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如今当我们回首这段往事,回首那如血的残阳和如海的苍山,所有的失败与胜利,都成了过去。毛泽东自身经历的浮沉与曲折,在他写作这首词的时候,也都成为了一个瞬间。一首《忆秦娥》吟罢,包含了多少难以言说的辛酸和喜悦?


8. 描述娄山关风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毛主席的诗词,背的滚瓜烂熟。说的就是娄山关。不知经过了多少回,但真正下来好好看一下,只有一回。南边上山,路不太陡,公路是大回转,慢慢上了山。山口有个碑,写的就是“娄山关”。从路边的小路还可以上山,真正的娄山关山峰,就在这儿。山上看南边的公路上山,弯弯曲曲的。北边的公路却看不清楚。北边下山,路很陡,只听见汽车嘶声竭力的马达声,好久,才见一辆卡车摇摇晃晃爬上来。


9. 娄山关的解释

《忆秦娥·娄山关》节奏划分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意思是:

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10. 形容娄山关的四字词语

遵义会议能够顺利召开,全靠夺取此关取得的巨大胜利,意义重大。“大楼高压万峰颠,鸟道才容一线穿”正是形容此关,峭壁绝立,重崖叠峰,人称黔北第一要塞,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正是由于它的易守难攻,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与敌人血肉相搏才夺取此关,形成最强防线,保证遵义会议的召开。此关就是位于遵义桐梓县的娄山关,原名高岩子,亦称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距离遵义市50公里,此乃兵家必争之地。

遵义会议能够顺利召开,全靠两次夺取娄山关,第一次娄山关战役红军战士本打算正面强攻加偷袭的方式夺取娄山关,正巧截取到敌军的情报,知晓敌军已胆寒有退守之意,即刻改变战略集中火力正面取关,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取了娄山关,并以此组成遵义的北面防线,保证遵义会议的召开。


Hash:100a115a26b2e4082e5550d1d1a9c12ebd2a1736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