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个薛仁贵吗,有的话,为什么没上凌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当然!除了薛仁贵,同时期的程咬金,秦琼,尉迟敬德,以及宋时的杨家将,宋江,方腊等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今天我们先来说说薛仁贵。

白马银枪薛仁贵薛仁贵是唐初名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人物。薛仁贵被大家所熟知,更多的是通过「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等评书或小说。

薛仁贵的祖上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其先祖薛永为蜀汉官员,北魏时期也有薛氏封王。到薛仁贵时,已然是布衣之身,以种田为生,地道的山西农民。

薛仁贵出生于公元 614 年,一次他想将祖坟迁移,妻子对他说「男子汉空有抱负是不行的,如今国家正在用兵,你不如去参军。等功成名就之后再来迁葬祖坟也为时不晚」。于是公元 644 年, 30 出头的薛仁贵参加了唐朝军队,一代名将从此慢慢走上历史舞台。

当时唐太宗李世民率军征讨高丽,即今天的朝鲜。薛仁贵应征入伍,白马银枪,冲锋陷阵,英勇无敌,被唐太宗所赏识。唐太宗曾说「我获得了辽东也不感到高兴,我高兴的是得到了薛仁贵」。

征战四方报大唐薛仁贵随唐太宗李世民征讨高丽,便是小说「薛仁贵征东」的故事原型。征讨高丽是薛仁贵戎马一生的开始。

三箭定天山后来薛仁贵随军西征九姓铁勒部,适时铁勒部拥兵 10 余万占据天山,据险自守。唐军到时,铁勒部派数十位骁勇善战的骑士到阵前炫耀武力。薛仁贵出马连发三箭,三名骑士应声而倒。铁勒部于是大惊,唐军掩杀,取得大胜,此乃是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脱帽退万敌后薛仁贵因事被免职,后又被起用出征。两军对垒时,胡人询问统兵大帅是谁,唐军答是薛仁贵,胡兵不信。于是薛仁贵骑马向前,脱下头盔,胡人见果是薛仁贵,于是拜服四散逃亡,唐军乘胜出击大破胡人。这就是薛仁贵「脱帽退万敌」的故事。

薛仁贵还留下了许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如「神勇收辽东」,「良策息干戈」,「仁政高句丽」等,戎马一生,东征西讨,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

缘何未进凌烟阁?那么问题来了,薛仁贵作为大唐名将,为大唐东征西讨,为什么没有进入凌烟阁?

凌烟阁是唐太宗为了纪念跟随自己征战天下的开国功臣和「玄武门之变」中的参与者,在皇宫三清殿旁的一座叫做凌烟阁的小楼上,让阎立本画 24 位功臣相貌,真人大小,面北而立。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公元 643 年所立,而此时出生于614的薛仁贵 30 而已,还在家种地,其辉煌的军旅生涯还没有开始,自然跟开国重臣或者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没有关系。

同时我们再来看一下凌烟阁功臣都有哪些大咖。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李靖,秦琼,尉迟敬德,侯君集,程咬金,以及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玄恭等。薛仁贵即便战功赫赫,但与其上开国功臣和大唐重臣相比,还是稍稍逊色一些。

南宋宋理宗时,也有个昭勋阁24 功臣,大家所熟知的杨家将乃至抗金名将岳飞也不在其中。

名副其实薛家将我国有很多家将小说,比如杨家将,呼家将,罗家将等,当然还有薛家将。

薛丁山和薛刚都是虚拟人物,但薛仁贵戎马一生,虎父无犬子,其后代也颇有军事天赋。比如其子薛讷,其孙薛嵩,曾孙薛平等,都对大唐有重要贡献,薛家将名副其实。30 岁的薛仁贵,人生开始走上快车道,从农民到国公,最终成就一代名将。三十而已,人生努力,任何时候都不晚!

功名待寄凌烟阁还是先说了冷知识吧,其实关于凌烟阁很多现代人都有个误会,觉 在里面只有唐太宗钦点的开国二十四功臣,之后唐朝所有的社稷重臣都不再有资格进去。事实上终大唐一朝,那里面留下的功臣画像足足100多人。

所谓凌烟阁本是长安城太极宫西南三清殿旁的一个偏僻小楼,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比较喜欢跑到那里独处躲清静。多次忆往昔峥嵘岁月后,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命令阎立本绘制了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画像于阁内,从此孤独的帝王时时于此感怀岁月无情。

其实李世民这个创意有点抄袭的意思,汉光武帝刘秀就有云台二十八将的典故,只是名声不算太大。更早之前西汉宣帝有感于匈奴归降,在麒麟阁也留下11位功臣的画像,而且宣帝玩的比后人还花花,第一功臣霍光连名字都不写,只尊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

李世民驾崩后凌烟阁确实很长一段时间只有二十四功臣的画像,但随着凌烟阁的名声越来越大,从唐中宗李显开始,陆续不断有新人进驻。李显把抵抗武则天的上官仪给扔了进去,这个举动其实有点翻案的意味。

后来历代君王又把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李光弼等人送了进去,又有把神龙政变中立下大功的张柬之等人送进去的,随后还有追加进去的开国功臣裴寂、刘文静等人,苏定方、张巡这类社稷功臣也不能少,连鱼朝恩这种太监都有一席之地的。

故此唐朝中后期的凌烟阁含金量不是很高,颇有许多非常冷僻的名字,故此后世大多只愿意记第一批入阁的名臣,时间长了,也就错以为凌烟阁上一直只有24个人的画像。

力尽辽东不肯回该说说薛仁贵啦,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位名将,但是他的故事不像评书里那么曲折,贞观末年投军后上级张世贵没压他军功,给了他充分施展的舞台。在安市城薛仁贵一战成名,被李世民钦点为下一代名将。

到了高宗朝薛仁贵连续参与平灭高句丽与攻伐铁勒之战,终成一代名将,但是随后在与吐蕃的大非川战役中惨败,被褫夺一切职务,成了平民。但高宗还是顾念他的救命之恩(宫中洪水,薛仁贵墙外示警),再次起复,几经沉浮后薛仁贵在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任上病故,终年70岁。

唐高宗也算念旧情,追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并由官府提供车马送灵柩回乡。但意味深长的是薛仁贵的爵位并没有追授,依然是郡公,明显低于那票开国功臣,甚至连苏定方都不如(苏是国公),并且没有给谥号。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最后扯淡下薛仁贵没上凌烟阁的事儿吧,如果以功劳来论的话他是有资格补录的,李世民搞画像时他确实没展露头角,但唐代宗都把与他同时期,功劳还不如他的娄师德放进凌烟阁了,怎么看都不至于少薛仁贵那点地方。

既然薛仁贵不是差在功劳上,那就得从其他方面找原因,影响一个死人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他的子孙,别说还真有点收获。薛仁贵的第五个儿子叫薛楚玉,在玄宗朝因为不称职被开除了。

当然,在唐朝被开除很正常,不至于连累老子的荣誉。可要命的是这个薛楚玉还有一个叫薛嵩的儿子,这家伙干了件很牛的事儿,安史之乱时投靠叛军了。虽然后来又归顺唐朝,还混了个郡王当,但背叛者的标签肯定撕不掉,想让后来的皇帝给你家祖宗进凌烟阁?怕是做梦吧?扯淡完毕。

Hash:f413496b3839e9d85622525420370e6145c3fcb6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