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轮打太极 太极轮怎么玩

导读:游轮打太极 太极轮怎么玩 1. 太极轮怎么玩 2. 太极风火轮怎么练 3. 太极轮的作用 4. 太极剑左右车轮 5. 太极2.0光轮

1. 太极轮怎么玩

当今研究和习练太极拳者颇多,然而,名者多明者鲜,把太极拳说活说玄的多,说明说透并不多。一是传统理论玄奥晦涩,二是有的力学理论解释太学术化,亦难被大众接授和理解。为使太极拳去玄通俗,归其真义,笔者仅就太极拳的力学机制机理,站在大众的角度微作阐述,与同好共研。太极拳素以柔化见长,以小力胜大力著称。太极拳打手歌中有“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之说。因此“四两拨千斤”也就成了太极拳的代名词。太极拳论更有“用意不用力”之论。以至人们一谈太极拳就是松柔,讳力忌刚,似乎,太极拳成了一点都不能用力的运动,谁用力或讲力就大错特错。其实“用意不用力”亦是一种用力方法,是用力的学问,否则就不会有“意到气到力自到”之说了。正如拳论所说“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当然,“用力之久”并非长期用力,而是下工夫之意,也就是掌握用力的方法。实际上,太极拳本身就是用力的学问。传统太极拳虽讲劲,但并不排斥力。劲者,原字为会意字,乃是左斤右力之合,力大之谓。劲不过人为地在力之外加进了人文色彩而已,但并不能改变力的本质。太极拳所称之劲,不过灵活的整合之力。称劲的目的,就是不要用僵拙之力。任何运动,都是矛盾双方的力的作用的结果。没有力,就不可能产生运动,没有力也不可能有劲!力就其本身来说就是一种能量,能量有动能和势能。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运动反过来也能产生新的力量,即通过运动使能量得以转换。有势则用力,有力亦有势,所以称势力。因此有人说,太极拳不过气与势而已,用势即太极。太极拳亦不过一拳耳。“拳者,力也,力之平衡,力之协调,力之运用。”那些所谓的不动就能把人打出去的功夫,不过“痴人说梦”而已。拳不能离开运动,运动离不开力学。力学是研究力的学问,力是力量的简称,力有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运动力学还包括物质的质量和速度。在拳中无非有两种力:静力和动力。从效能上看,无非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发力方法虽然有慢快,有刚有柔,亦无非松紧而已,松紧乃是人体运动的原动力,离开松紧人将停止一切运动,所谓的劲力将无从谈起。(关于发力方法,笔者在2003年《少林与太极》第12期发表的《太极拳之发力方法训练》中有专述,读者可参阅。)太极拳通过自身的优美运动,对生物运动力学做了完美的诠释。 一,拳中所求力的形式。人的运动不同于机械,是有弹性的运动,肌肉筋腱骨节都是有弹性的,而且人的运动是有思维的运动,一切运动都是神经反应和传导的结果,人体运动力学有其独特性,关键是依其理而指导。(一),站桩打拳所求的是自身平衡协调力。平衡力是横向平衡,即杠杆力,前后左右都要争合平衡;纵向力是重心稳固,上虚下实立身中正。横向纵向力的有机结合,即为整体的协调力。平衡不偏,协调乃一,整体的协调平衡力,即所谓的横竖劲,横竖劲就是一种圆润劲,也就是太极拳的捧劲。捧劲实际上是以重心点为轴的膨胀力。拳中只有做好了平衡协调,才能周身一家,上下相随,左右逢源。重心找好了,周身也就协调了,力也就平衡了。所谓“尾闾中正神贯顶”是也。(二),拳中所练之力乃是弹性力。弹性力不仅速度快,而且具有反弹性,力的弹性越大,反弹速度越快越好。只有弹性力,才能将对方的作用力快速地反作用于彼身,以达借力打力的目的。所以,拳者必须要练出本能的弹性力来。太极拳虽讲 以腰为轴,只是就其运转灵活而言,另一方面,太极拳之腰抑或全身,又要求似弹簧一样,通体贯穿。尾闾中正神贯顶而使身拔,身拔使骨节开张,筋腱伸长,腰象弹簧一样向两端牵拉。由于螺旋运动的旋转和拔身而使身体具备势能,无论拧压拉抻,总会使腰间蓄力含劲,触之即应,有感皆发,动之即出,可达不蓄而发,挨着何处何处击的效果。因此,太极拳的弹簧力,是由腰间反弹,顺骨节将力传递到四肢,而发于体表并作用于彼身的。若打个比喻的话,太极拳练功,犹如使自身的弹簧增粗和加密弹簧圈数,似乎表面的弹性力减小了,而内在的势能却增加了,反弹力加大了,极柔极刚极虚灵,也就是所谓的“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从运动力学的角度看,功效等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就人体来说,相对而言,质量是固定的,速度却是可以改变的。就拳而言,无论任何门派的拳术,要增加劲力除势能外必须增加动能,即提高速度,其次就是增强耐力和韧力。速度本身就是力量,拳者别无它途,任何技巧没有速度都将大失其色。 二,拳中的用力技巧。太极拳虽然讲“用意不用力”,那只不过是特殊的用力方法,天下没有不用力的拳!只是用力方法和技巧上有差别罢了。太极拳真正的功能是慢练快用,柔练刚用,所追求的乃是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的大效果,也即所谓的“以小力胜大力”,抑或“四两拨千斤”。无论什么拳,都以招为力的载体,摔打擒拿的攻防,实际上都是对力的运用。太极拳的用力有其自身的运动轨迹和技巧,听劲、化劲、控劲、放劲、打劲,都是通过圆润的运动对整体力的协调运用。用力的关键,在于肌肉筋腱松紧的转换。1,粘黏连随,实际是听劲和控劲。这种用力技巧的成熟就是“懂劲”。所谓懂劲,即是肢体神经的感知能力,通过神经的敏感支配内在的松紧变化而改变自身力的变化,力的大小根据对方力的大小,由内在松紧而加减,使自身的力与对方接触点的力,始终保持大致相等(微小变化除外),随对方运动而动,舍己从人,时刻感知对方力的变化,久之则知觉敏锐,如秤称物分毫不差,惟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不丢不顶不抗,自能粘黏连随。要想粘黏连随必须做到圆润顺随。故前人说:从人便是由己,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到了这个地步,反应极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对方力的微妙变化均在我方掌控之中,随变而变,制人而不制于人。所谓的听劲和控劲,实际上,就是用自己的面去摸对方的点,以面控点,也就是武禹襄所说的所谓“敷”。2,四两拨千斤,关键在于化解对方的力,主要是对杠杆力和旋转力的借用。杠杆力主要是通过支点位移和改变平衡力破坏对方平衡;旋转力主要螺旋运动,不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还可产生离心力和向心力,在运动中心产生涡旋,象电流一样加快力的传递速度。对方平衡不保方向改变,则大事已去,主动在我。3,运劲如抽丝,发劲似放箭,运劲如抽丝,实际是在蓄能,也用于控人;发劲似放箭就是在释能,主要是放人和打人。放人是以整击面,打劲和控劲相反,打人是以点打面。发力乃是瞬间加速和矛盾运动力的方向的骤变,这一骤变亦在于形体松紧的瞬变。太极拳主要是弹簧力旋拉拧压的运用,由于形变使之产生反向力势能,始终待势而发。太极拳的发力,主要是通过形体的松紧运动实现能量转换,松也能发力紧也能发力,所以,不蓄而发,化打合一。犹如:开弓是慢紧,放箭是瞬松,落点的冲击是瞬紧,这一感觉和拉皮筋或拉弹簧的感觉是一样的。通过速度变化 力或助力,弧形走化直线进击,发力大小关键在于松紧速度的快慢,慢松慢紧劲力浑厚沉实,快松快紧力量刚脆猛烈。总的原则是整体协调,局部灵活,重心稳固,运圆落方,发力一瞬。以上拙见,不妥之处望行家指正。

2. 太极风火轮怎么练

哪吒法宝神兵:百变乾坤圈、霹雳混天绫、金霞风火轮、火尖枪、九龙神火罩、金砖、阴阳剑等;

●百变乾坤圈——金色镯子,会变化,可大可小。投掷攻击,力量巨大,百发百中,可翻江倒海,震荡乾坤。(《封神演义》)

●霹雳混天绫——红绫,七尺长,能自动捆绑敌人,可翻江倒海,震荡乾坤。即使剪断了也能自动修复。(《封神演义》)

●金霞风火轮(火轮儿)——双轮暗藏风火之势,可踏在脚下作为交通工具。上天入地,速度极快。在西游记中也是一种兵器(《封神演义》《西游记》)

●混天绫,其色正红,其形正方,以象地,故其威力可以移山倒海,包举万物;乾坤圈,其色正青,其形正圆,以法天,故其威力可以映月耀日,笼罩众生;风火轮,状如太极,周转不已,以明道,故其威力可以追风逐火,生化无穷。

●金砖——纯金打造,砖形,投掷攻击敌人。(《封神演义》)

●阴阳剑——不同属性的两把宝剑。(《封神演义》)

●紫焰蛇牙枪——枪身一丈八长,共有两挺。(《封神演义》)

●九龙神火罩——太乙真人传授。罩内腾腾焰起,烈烈火生,有九条火龙盘绕。放出三昧真火。(《封神演义》)

●斩妖剑——降妖除魔的宝剑。(《西游记》)

●砍妖刀——降妖除魔的宝刀。(《西游记》)

●缚妖索——自动捆缚妖魔的仙索,像捆仙绳一样。“缚妖索子如飞蟒”(《西游记》)

●降妖杵——杵是一头粗或两头粗中间细的打击兵器。(《西游记》)

●绣球儿(八瓣球)——早期有火球的意思。其威力无穷,绣球丢起,山崩海裂。内有十六个头目,带领五千瘟阵鬼兵助战。在诸多早期戏剧小说中都将哪吒看做统帅魔王鬼兵。(《西游记》《南游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

●九节铜鞭——南游记里的兵器

铁扇公主法宝:芭蕉扇!

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

3. 太极轮的作用

这个取决于个人的喜好。现在不管是滚轮还是太极轮,对脚底部的接触面都是很大的。区别就在于按摩的方式不同,滚轮是前后滚动。而太极轮而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可以去看看 “足浴盆按摩方式哪种好,按摩滚轮PK按摩盘”

4. 太极剑左右车轮

新编的二十八式太极剑分段教学如下

01、起式02、三环套月

03、大魁星04、左右车轮

05、宿鸟投林06、乌龙摆尾

07、青龙出水08、风卷荷叶

09、左右狮子摇头10、虎抱头

11、野马跳涧12、勒马式

13、指南针14、左右迎风掸尘

15、顺水推舟16、流星赶月

17、天马飞瀑18、大鹏展翅

19、左右跨拦20、射雁式

21、白猿献果22、鱼跳龙门

23、左右乌龙绞柱24、仙人指路

25、朝天一柱香26、风扫梅花

27、牙笏式28、抱剑归元

5. 太极2.0光轮

1、十字交叉法:将鞋带头由底部平直穿入并从每个鞋孔的下面向上穿出。将鞋带头交叉,然后分别从另两个鞋孔穿出。重复这一过程直到鞋带从最上面两个鞋孔穿出。

2、平直系法:将鞋带头由底部自上而下平直穿入最底端的两个鞋孔。鞋带的一端沿右侧自下而上穿出并平直穿入横向第二排的另一个鞋孔。然后将鞋带的两个头沿左侧隔一个鞋孔穿出。继续将鞋带的两 头横向穿过,然后再次两两向上穿出,直到其中一头从最顶部的鞋孔穿出。鞋带的另一端横向穿进倒数第二排鞋孔,再平直向上从最顶部的鞋孔穿出。

3、绳梯系法:将鞋带头由底部最底端的两个鞋孔自下而上平直穿出。鞋带的两端对直向上穿入第二排的鞋孔。在将鞋带向上穿入下一排鞋孔前,将鞋带交叉并从垂直方向的另一侧鞋带的下面穿入。在最顶部的鞋孔,两个鞋带头再次交叉并从竖直部分的下面穿过,然后再绑紧。

Hash:8b625d29f5703b3ee5b05bc8b57d144a53426308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