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国学属于落后的经典,您怎么看?

导读:有人说国学属于落后的经典,您怎么看? 古代一两银子折合现在人民币多少?如何划定的?

答:国学,中华文化大智慧,是我民族赖依生存的必胜精神灯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在劳动中,在与灾难搏斗中,在与内外敌人拼杀中提炼的法宝,她的核心就是生存之道。待到环球烂漫时,再看国学之功妙。

有人说,国学属于落后的的经典。这种认识和说法是错误的。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通俗点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具体来说,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以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为目标的一门学术型专业。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浸润着每位中华儿女的心灵,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凝聚之学、兼容之学,也是经世致用之学。可以说,国学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基础,包含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我们每次阅读国学,都是在愉悦中汲取古典文化的精华。

季羡林先生在《我们这一代读书人》中回忆陈寅恪:“我对先生的回忆,我认为是异常珍贵的,是超乎寻常的神圣的。

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可培养其健全人格,我们应该让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因为国学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国学文化精髓。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有《弟子规》、《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易经》等重要著作。

中华的国学知识浩如烟海,华夏经典光辉灿烂,我们在国学研究中的只言片语都饱含着国学智慧的结晶,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解读忐忑根源,回归传世国学,提升幸福指数,文化秘码,如:中国唯一可与世界比肩的文化人——孔子其人其事;又如:国学经典中的经典——“四书五经”的形成;儒家的“心经”——四书之一《大学》;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四书之;再如:人类走向文明的宝典——五经之四《礼记》;历史是有方向感的——五经之五《春秋》。

古代一两银子折合现在人民币多少?如何划定的?

银子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货币,也相当值钱。由于每个朝代的生产力和购买力,百姓的生活水平,以及白银的流通量不尽相同,所以,银子在每个朝代的实际价值也是不同的。在此,笔者逐步谈谈一两银子在几个主要朝代的实际价值,看看能折合人民币多少钱。

在古代,大米是很重要的物资,通常以大米作为换算品。

先说唐代。唐代经过“贞观之治”后,国力强盛,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物产也比较丰富,物价相对便宜。当时一两银子面值等于1000个铜钱,也叫文钱。重量单位以斗和石作为标准,10斗为1石,一石约等于现在的59公斤。

唐代花上5文钱就可以买到1斗大米,一两银子就可以买到200斗,200斗就是20石,合计为现在的1180公斤。现在一公斤普通大米为4元钱,也就是说,唐代一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为1180*4,等于4720元左右。可见,在唐代一两银子相当值钱,主要原因是银两面值太大,还没有成为主要货币。

到宋代时,随着白银开采量的增大,通货膨胀,以及战乱的影响,物价有所上 。尤其在“康靖之乱”后的数年内,一两银子仅仅才能买到80——100斗大米,整整比唐朝初期的价值缩水一半还多。宋代一石重量跟唐代相差不大,为66公斤。此时,一两银子至多折合人民币在1800元左右。

至明代时,各国之间的贸易变得频繁,白银作为结算货币大量涌入市场。尤其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国库非常充盈,有足足200万两白银。据《明史》记载,当时一个七品级别的县令,年薪能达到45两白银,养活一大家子数十口人绰绰有余。

在明代万历年间,一两银子能买到20——30斗大米,为2——3石。不过,明代一石实际重量有所增多,约等于现在的95公斤。若按现在的米价2元每斤来计,宋代一两银子折合人民币700元左右。

到了清代,世界各地之间的交往和贸易比明代更加频繁。国内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特产大量出口到欧洲,欧洲的白银大量进入国内。在清初到清朝中期,有100余年时间,清政府GDP一直占据全球第一,占总量的35%左右。可以说,鼎盛时期的清朝很富有。

生产力强大,物产丰富,百姓手中有钱,物价当然也要升高,而银子的实际价值却在不断降低。到清代中晚期时,一两银子已经买不到1石大米。《大清五朝会典》力记载,“鸦片战争”之后,在两广一带,一两银子仅仅能买到7——8升大米,当时1升约为15公斤,7、8斗总共充其量也就100斤左右。按照现在的算法,清代中期一两银子折合人民币200元左右,可以说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题主这个问题其实不大好回答,因为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是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直到明代白银才慢慢成为货币,而且在明清两代,不同时期白银的购买力是不一样的。

在明神宗万历年间,正常年景时1石白米售价大约在0.7两到1两之间波动。如果在灾荒年间,米价就不一样了,像嘉靖二年也就是公元1529年的时候,江南发生旱灾,农田颗粒无收,于是米价大涨。在南京连仓库里储存多年的陈米1石也要1.4两。

清代前期,比如康熙年间,1石大米大约在1两左右,和明朝差不多。而在清代中后期,随着物价上涨,即使正常年景1石大米也要白银2两,而荒年则要3到4两一石。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米价波动很大,正常年景下不同时期从0.7两到2两都有,相差了差不多两倍。另外这里也没有提到米的好坏,古代的斗也有大小区别,所以很难直接说古代一两白银折合多少人民币,只能根据购买力来估算一下不同时期白银的大致价值。

以明代为例,根据《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记载,明代1石大米是153.5斤,而明代1斤折合582克,折算下来明代1石大米就是178.6斤,1两白银能买现在的178.6斤到255.1斤大米。现在超市里大米价格1斤从2元到4元不等,所以1两白银折算成人民币,大约在350到1000元的样子,应该说很值钱了。

但是古人收入也不高,像《红楼梦》里借刘姥姥的口,说贾府吃一次螃蟹要花20多两银子,够庄稼人过一年了。刘姥姥家里还有几亩薄地,狗儿家里原本也做过官,花钱比较松,尚且一年不过用20多两银子,可想而知普通人家一年收入才多少。

所以说明清两代1两银子购买力很高,但是普通人家也存不下多少银子。

Hash:042a48578664499c097c358ff2874b976a526cdd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