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古民居攻略 蔡氏古民居在哪

导读:蔡氏古民居攻略 蔡氏古民居在哪 1. 蔡氏古民居在哪 2. 蔡氏古民居介绍 3. 蔡氏古民居附近景点 4. 蔡氏古民居在哪个城市 5.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图片 6. 蔡氏古民居在哪里 7. 蔡氏古民居建筑讲解 8. 蔡氏古居民建筑群 9. 蔡氏古民居的由来

1. 蔡氏古民居在哪

南安古厝又称大厝 ,作为泉州三邑之一的南安,自古以来便是著名侨乡,衣锦还乡的华侨在故乡留下了兼具闽南传统特色和西式洋楼特点的古厝群。其中最有名气的要数南安蔡氏古民居和位于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观山村的李氏古民居建筑群的李功藏故居池塘湖大厝和番仔楼了。

2. 蔡氏古民居介绍

福建闽南地区的古厝,是闽南一带人生活的传统民居。闽南的每一处古厝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形式与美感,也是闽南最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这些古厝浓缩了闽南人坚韧,沉稳,豁达开朗的性格。每一处古厝的布局构思都巧妙的结合了当地的生活模式,秉承了闽南人性格中的温良,自省的特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东西慢慢在消失。这些留给我们的伟大财富,如不亲身去感受的话无法体会它们的魅力与价值。

10 百年古厝--漳州石码杨家大厝

漳州市石码的杨家大厝,坐北朝南,三进结构。于清光绪甲辰年(1904年)奠基,1906年落成。总面积约1600多平方米。大厝建造的工匠都是名匠,工艺超群,实用上等建材,宏伟壮观,古香古色,堪称龙海之最。

杨家大厝

9 李功藏故居--池塘湖大厝和番仔楼

池塘湖大厝是印尼爱国华侨李功藏还乡建造的传统的二进屋开间双护厝的皇宫起大厝。位于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南安市关山村。中西合璧的番仔楼,始建于1899年,经过百余年风雨的洗礼,依然散发着特有的魅力。闽南有句俗语“有关山富,没关山厝;有关山厝,没关山富”,是闽南的一颗建筑瑰宝。

番仔楼

8 宏美壮观--小三房古厝

小三房古厝群,位于泉州市泉港区,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民居群。由大小不一的9座古大厝组成,占地6700平方米。始建于1786年,是悬山式屋脊,有砖埕,杂石围墙,雍容大方,红梅壮观,最能体现闽南建筑艺术水平。

古厝

7 刘百万厝--土坑古厝群

刘氏古民居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土坑古厝群,整体规划颇具慧识卓见,这些古厝排列井然有序,分八排排列,每排相距30-50米,大部分坐西北朝东南,通风透气,冬暖夏凉,为闽南建筑的最佳朝向,又便于交通和活动。被评为泉州市“十佳古民居”,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土坑古厝群

6 恒久所爱--兰琴古厝

位于厦门市的兰琴古厝高堂大瓦,水榭歌台,曲径幽通,是厦门现今保存最完整的闽南风格古建筑。

兰琴古厝

5 红砖建筑典范--三落大厝

位于漳州市长泰县岩溪镇的这座“皇宫式”的大厝,距今约80年。分左,中,右三落,因此称“三落大厝”.30房八厅七天井,占地4500平方米。这是一座奇特的古厝,也有一个变幻的故事。

三落大厝

4 传统建筑技艺的代表--福兴堂

位于永春县。占地约1443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由正门、门厅、天井、两厢、正厅和左右护屋组成,砖石木混合结构。红砖灰瓦,中间凹陷两端微翘的燕尾脊,精美的雕刻,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一根根柱石,雕刻着名家题写的联句和家训;一扇扇窗户,嵌着栩栩如生的石浮雕人物。历经70载风风雨雨,福兴堂依旧美轮美奂、熠熠生辉。被誉为“闽南传统建筑技艺的绝唱。

福兴堂

3 老范志大厝

老范志大厝位于泉州市南俊巷东侧,前为九一街,后为桂坛巷。桂坛巷因有一座桂坛宫而得名;另一说法是该巷位于清源书院南畔,在早期的科举时代,中举登科折桂,书院乃举子云集之处,借喻举子登坛折桂之意,故巷取“桂坛”为名。

老范志大厝

2 蔡氏 民居建筑群

蔡氏古民居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862年,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棂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1 闽南第一村--埭尾古厝群

埭美村位于九龙江南溪下游,为陈姓聚居地,这是漳州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被誉为“闽南第一村”。由276座古厝组成,“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第31世后裔陈仕进在此开基立业。其中49座是明清时期的建筑,距今有560年左右的历史。古厝群规划整齐、布局合理、工艺精湛,四周被水围绕,埭尾村古厝群是漳州市目前现有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可以说是闽南建筑装饰的一个缩影,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研究闽南地区建筑风格嬗变及村落发展史的重要实例。

埭尾古厝群

3. 蔡氏古民居附近景点

闽南话里管房子叫“厝”,“大厝”即较大的房子,没有统一的标准尺寸。有名的“大厝”如蔡氏古民居、范志大厝、李光第故居等,尺寸与占地面积不一,但这种“宫殿式”大厝,有三开间、五开间、带护厝、突山庭堂、两边对称,有着严谨精巧的布局构思,巧妙地结合了居住、家庭教育、宗庙祠堂三位一体的生活模式。

现存三开间的古厝,大致占地在600-800平方米,五开间的大致占地1000-1200平方米,若大厝有榉头,榉头通常在120-150平方米左右。

4. 蔡氏古民居在哪个城市

龙海市白云岩紫阳书院(朱熹);芗城区简氏侨馆(简大狮避难所);云霄县秋瑾故居;芗城区汪春源故居;东山县黄道周故居;漳浦县黄道周讲学处;漳浦县蔡新故居;漳浦县蓝廷珍府第;芗城区杨骚故居;芗城区蔡氏民居(蔡竹禅故居);平和县林语堂故居。

5.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图片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氏古民居多为穿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燕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建筑物中多有晚清文人的各种题词。

6. 蔡氏古民居在哪里

闽南话里管房子叫“厝”,“大厝”即较大的房子,没有统一的标准尺寸。有名的“大厝”如蔡氏古民居、范志大厝、李光第故居等,尺寸与占地面积不一,但这种“宫殿式”大厝,有三开间、五开间、带护厝、突山庭堂、两边对称,有着严谨精巧的布局构思,巧妙地结合了居住、家庭教育、宗庙祠堂三位一体的生活模式。

现存三开间的古厝,大致占地在600-800平方米,五开间的大致占地1000-1200平方米,若大厝有榉头,榉头通常在120-150平方米左右。

7. 蔡氏古民居建筑讲解

泉 州

泉州市

土坑刘氏古厝

土坑村地处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中部,湄洲湾南岸,是泉港区革命老区据点村之一。村 现保存较完好的古大厝有15座,基本上都是典型的庭院式砖石木结构,具有闽南建筑特色。

蚵壳厝

蚵壳厝,即用蚵壳建造的房屋(闽南语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在泉州的蟳埔村、法石村及泉州沿海一带均有分布,当地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的蚵壳厝,是我国东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贝饰古民居,其建筑的巧妙与精湛,是东南沿海甚至在内地都是绝无仅有的一种建筑形式。蟳埔村蚵壳厝始建于宋末元初。

南安市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市官桥漳里村,2001年06月25日,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永定土楼并称为福建的两朵民居奇葩。

石狮市

番仔楼

养浩楼

景胜别墅

熙宝楼

番仔楼(又称:番客楼)是闽南一带对于洋楼的称呼,是一种中西合璧的闽南民居建筑,多为民国时期,由闽南的南洋归国华侨所建,建筑材料多为南洋直接运输而来,(“番仔”是过去闽南一带对南洋人的贬称)。其中以石狮永宁镇丰富的番仔楼样式及丰富内涵为代表。

安溪县

蓬莱白头格

蓬莱白头格是侨建古民居,位于蓬莱镇上智村,现存较完整的建筑有7座,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白头格古民居群呈U型分布,以新安宅为中心,向山谷两边修建,分别有和安楼、德安楼、娱山楼、玉安宅、联安楼、泰安楼、美安宅等。1906年由菲律宾华侨胡典成与兄弟一起建造了这些房子。

永春县

沈家大院

永春蓬壶镇沈家大院又名德兴堂,于1941年建成,是永春籍台胞、著名企业家沈逢源的故居。这座典型闽南侨乡特色的古民居,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为二进悬山式土石木结构,全座有房间32间、5个天井,精雕细作,结构讲究。尤其是正厅两根杉木柱上,雕刻着左鸾右凰、仙人骑凤等图案,并有对联一副。

德化县

杏仁古街

上涌镇杏仁古街,鹅卵石街面,两旁吊脚楼错落有致。千年前的宋朝,这里就是交通要冲的驿站;民国时,更成为当地最繁华集市。古街两百余米长,店面数十家,布行、棺材店,甚至银行,一应俱全。

8. 蔡氏古居民建筑群

联排式骑楼、蚵壳厝、南安蔡氏古民居、石狮永宁古卫城番仔楼、晋江灵源灵水古村落、等

9. 蔡氏古民居的由来

南安古厝,蔡氏古民居,池塘湖大厝

Hash:9a21313947ddcd5290360fe3906833c0508b7215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