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容量概念 景区旅游容量或景区承载力

导读:旅游景区容量概念 景区旅游容量或景区承载力 1. 景区旅游容量或景区承载力 2. 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 3. 景区承载量指的是什么 4. 旅游景点最大承载量 5. 景区旅游容量或景区承载力怎么算 6. 景区旅游容量或景区承载力计算 7. 影响旅游景区容量的因素 8. 景区容纳量 9. 旅游景区的容量 10. 景区旅游容量条件

1. 景区旅游容量或景区承载力

又称环境承载能力。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 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它是环境系 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 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 的干扰并重新调整的自组织能力,它反映了人类与 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

从指标分析的角度,它 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资源供给指标,如水资源、 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②社会影响指标,如经济实 力、污染治理投资、公用设施水平和人口密度等;③ 污染容纳指标,如污染物的排放量、绿化状况和污染 物净化能力等。

它的概念起源于环境容量,起初仅 限于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污染物的消纳能力,在科 学

研究与实际应用中它的内涵逐渐扩展,更接近于 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即从资源、人类社会、纳污环境 这一综合系统出发,以新陈代谢的视角解剖整个系 统的运行过程。

在实际运用中有时与环境容量不加 区别,有时存在与生态承载力的混用,但环境容量和 生态承载力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

2. 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

《导则》对景区出现大客流的预警做了规范要求。景区内旅游者数量达到最大承载量80%时,应向社会公告并同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并在当地政府指挥、指导、协助下,配合景区主管部门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景区自身要立即停止售票,并对外发布提示。

3. 景区承载量指的是什么

旅游承载力也称景区旅游容量,它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能力,即满足游人最低游览要求,包括心理感应气氛以及达到保护资源的环境标准,是旅游资源的物质和空间规模所能容纳的游客活动量。

景区承载力强调了土地利用强度、旅游经济收益、游客密度等因素对旅游地承载力的影响,在内容上包括了资源空间承载量、环境生态承载量、理承载量、经济发展承载量、社会地域承载量等基本内容,一个旅游地的旅游承载力是这些承载力的综合能力。

4. 旅游景点最大承载量

华山是著名旅游景点,每逢节假日游客较平时都会有所增加。目前仍处于疫情防控期间,景区游客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具体的限流人数可致电景区进行咨询,节假日游客较多,建议游客提前在网上预约购票,以免临时购票买不到。华山景区最早可提前7天购票,也可购买当日门票!

5. 景区旅游容量或景区承载力怎么算

环境容量environment capacity,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

6. 景区旅游容量或景区承载力计算

三个名词的变量因素不一样:人口容量是估算的,没有把环境纳入考虑;环境承载力是计算当前环境下的人口承载,没有将社会因素等考虑其中,而人口合理容量则是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得到的客观数据。

7. 影响旅游景区容量的因素

游人中心布局和选址至关重要,需综合考虑多方因素。

  首先,要与景区的规划布局相一致。游人中心建设的布局选址会对景区总体规划的实施产生直接影响。根据景区规模大小及资源分布情况,游人中心可以单独设置,也可分级布置。如四川省九寨沟景区除在主入口设置游人中心外,还设置了次级游人中心——诺日朗游客服务中心。

  其次,受景区游客容量布局影响。游人中心按容量布局可以 游客量相对分散或集中,使游客合理地分布在景区内,实现游人中心控制和引导的功能。游客相对集中的地点一般在景区主入口处和内部交通换乘处及重要节点处,所以游人中心一般会设于旅游景区前端或重要节点。这也便于游客购票、咨询和换乘车辆等活动。

  再次,还应考虑水、电、能源、环保、抗灾等基础工程条件,以及位址的自然环境、交通情况及地势等。

  根据以上要素分析,《细则》中对游人中心位置的评定标准就显得过于呆板,不符实际。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游人中心只要能有效实现其功能,则不论设在主入口还是游客集中地带(重要节点)都是可行的,而不应有分值差异。

8. 景区容纳量

“最大承载量”实际上是一个求和公式,用一个景区内的每一个景点的有效可游览面积去除以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就可得到单个景点的承载量,再把所有景点的数据加起来,就是整个景区的最大承载量

9. 旅游景区的容量

旅游景区的特点:空间的地域性;资源的可创性;功能的整体性。

旅游景区(点)的特征:

1。综合性多数旅游景区(点)都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在旅游行为发生前就已经到位。这些要素在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点),在不同的文化、经济和环境背景下,相互组合构成旅游景区(点),完成景区(点)的旅游活动。综合性还有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构成旅游景区(点)的各个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每一个要素的质量都必须是一致的;任何一个要素质量的低劣,都会破坏游客的旅游质量,造成低质量的旅游活动。

10. 景区旅游容量条件

1、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旅游资源单体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旅游资源开发

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4、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

指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它表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性。

5、非逆性原理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形成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到原来的状态。

6、星月定律

在一定区域,旅游吸引力的大小主要由最具体色、观赏游憩价值或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最大的旅游资源决定,这一规律被称为最高因子限定律或星月定律。

7、林德曼定律

能量沿营养级移动时,逐级递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10左右,该定律即为“十分之一定律”或“林德曼定律”。

8、旅游资源评价

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某种方法,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的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价值特征、环境气氛及开发利用基础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9、舞台化

以旅游为舞台,在经济等关系的作用下,旅游主题成员间充分交流,从而赋予旅游地以“故事”,使得成员以旅游地为道具和载体,获取经济关系以外的收获。

10、文化的物化

是将客源市场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中尚未有具体形态表示物的部分以物质的形 式在旅游地表现出来。

11、旅游资源承载力

在保证旅游环境系统的一定生态功能和民族历史文化不至于消失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配置措施,所能支持的旅游业规模及接纳游客人口限度。

12、直接市场法

可以直接运用市场价格对可以观察和度量的旅游资源价值变动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13、替代性市场法

当所研究的旅游资源本身没有市场价格来直接衡量时,可以寻找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

14、假象市场法

在替代性市场难以找到的情况下,以人为创造假想的市场来衡量旅游资源的价值,这种方法称为假象市场法。

15、初始原风景

是对人们成年之前所居住环境的总体概括,它影响着旅游者选择旅游地的取向。

16、旅游资源的三个特点。

1)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

2)与旅游者直接相联系的,能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

3)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17、简述《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的主类。

可以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八大主类。

18、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1)同质性与差异性原则;

2)对应性原则;

3)第次性原则。

19、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1)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3)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20、人文旅游资源的景观特性

1)突出的人造性

2)显著的时代性

3)丰富的文化性

2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木构架为主的框架式结构;

2)优美柔和的轮廓造型;

3)整齐而灵活的庭院式平面布局;

4)丰富绚丽的建筑装饰;

5)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22、简述园林景观的构景原则和造景手法

构景原则有:

1)贵在自然

2)重在曲折

3)精在特色

造景手法有:

借景、框景、抑景、对景、漏景

23、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1)非物质性;

2)民族文化性;

3)地域性;

4)多样性;

5)体验性。

24、旅游资源普查的意义

1)有利于掌握资源赋存现状;

2)有利于明确资源开发方向;

3)有利于资源的科学保护;

4)有利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25、旅游资源普查的成果形式

1)旅游资源普查表格;

2)旅游资源普查报告;

3)旅游资源信息查询系统;

4)相关图件等。

26、旅游资源普查中的“十字”方针和“五定”原则分别是什么

“十字”方针指科学、客观、准确、量化、简洁;

“五定”原则指定位、定性、定量、定级、定影。

27、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评价的目的:

1)明确旅游资源的质量;

2)确定旅游地的性质;

3)提供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

4)反映旅游资源的演化发展情况。

评价的原则:

1)全面系统原则;

2)动态发展原则;

3)客观实际原则;

4)综合效益原则;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2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

1)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2)珍稀奇特程度;

3)规模、丰度与几率

4)完整性;

5)知名度和影响力;

6)游憩期或使用范围;

7)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29、简述“三三六”评价法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三大价值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指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域组合条件、旅游资源的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投资条件和施工难易条件。

30、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1)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3)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31、旅游商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针对每一种特点,我们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什么?

1)相对可移动性。一方面导致了美食旅游和购物旅游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导致全国各地美食和旅游纪念品日益趋同的现象。因此,从开发旅游商品的角度来看,应该有意识地限制旅游商品的移动,使其始终保持地域特色。

2)地域性。没有地域性的商品不具有垄断性且容易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在旅游商品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依托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特征,开发垄断性强、地域特色突出的旅游商品。

3)再造性。相关的旅游开发不是受到旅游资源本身容量的约束,而是受到旅游市场发展规模的限制。为此,作为比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需要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提高购物、饮食在游客消费中的比重,为地方旅游收入增长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32、试从旅游目的地的规模角度谈谈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根据开发规模、开发对象功能,以及开发组织形式不同,对开发类型的划分是不同的。从旅游目的地的规模来看可以分为跨区域开发、区域开发和小区域开发,甚至产品开发。

1)跨区域开发涉及空间范围巨大,应在高位政府主导下以及不同地域政府的协作下进行。为避免出现重大失误,必须进行规划研究,并在开发过程中对规划对调整。

2)区域开发是指市级开发。由于管理机构唯一,行政意志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区域开发是政府指导并控制下的开发。根据旅游资源的等级、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的组合,对区域旅游开发方向进行判定。

3)小区域开发是指村镇级别的开发。确定开发方向,注重与周边村镇的差异性发展,提倡差异竞争。小区域开发所涉及的空间有限,对开发资金规模要求不高,当地可自主开发。开发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于开发者的意志和理念。

33、试述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

1)开展地学专业旅游

此类资源具有十分突出的科学意义,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教育功能。

2)开展观光旅游

一要保持地质地貌原貌,尽可能避免人为的修饰和改动;

二要向游客提供各方便的配套服务,满足游客的各种旅游需要;

三要注意对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3)开展体育健身旅游

利用地表的地势起伏,配以其他必要的自然要素,通过旅游者自身运动,达到体育健身的目的。

注意线路的选择、设计,同时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

4)开展疗养和度假旅游

在一些地质地貌景观奇特、优美,其他自然要素配合良好的地区,可建成疗养院或度假区。

5)发挥地质地貌在风景区中的衬景作用

有些风景区虽然不是以地质和 地貌风景为主,但它离不开地质地貌这个基础,所以如何充分发挥地质地貌的衬景作用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技巧。

34、试述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

1)分析遗址遗迹的全貌和内涵,选择开发的具体对象

要以考古发掘及其科研成果为依据,分析遗址遗迹的全貌和内涵。

就某一地区而言,应从宏观上把握遗址遗迹的分布状况、类型、特征、蕴藏量及相应的联系与区别;从微观上选择重点遗址,弄清其时代、类型、文化属性、文物藏量和历史科学价值,为选择具体开发对象提供依据。

2)确定开发目标,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a对自成系列的遗址群的开发:在遗址群所在地建立综合性的游览区。

b对范围小、独立存在的遗址的开发:可建立专题博物馆。还有些价值重大、特点突出,但尚不具备单独开发条件的独立遗址,则以保护为主,对其价值与范围树立标牌,作为参观点纳入该地的旅游产品中。

c对广泛分布的同类遗址的开发:开辟为旅游线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三国旅游线路

d对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古遗址的开发,应纳入名城总体建设规划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有再现型和展示型两种

e对革命军事遗址的开发:以国内旅游者为重点,以向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为中心任务,贯彻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方针,根据具体对象因物而异,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开发。

3)遗址遗迹的开发应该融入游客的体验

如北京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将实施新保护规划方案,建成以展示地道战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综合参观、体验活动、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综合活动区。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展览,了解地道战的历史;钻地道,参观抗战民居,吃抗战饭,看抗战电影,甚至可以亲自打一场“地道战”,真实体验抗战时期的战斗生活。

Hash:ef8f279f60873bd7e180f928c7ad3941ecda06ef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