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短文

导读:历史典故短文 求历史小故事一则 凿壁偷光典故: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还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后来子楚当了大王以后,吕不韦也把官坐到了相国。庄襄王在位三年便病死,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替王位,这个政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他尊称吕不韦为仲父,慢慢的行政大权全落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门客之风很盛,吕不韦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团,替他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把自己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著--《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法典。当时吕不韦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赏说,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相当于现在的一斤黄金)。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每一个字和句的价值都很高,不可多得。

求历史小故事一则

凿壁偷光典故:

汉朝时,有一个叫匡衡的人。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没钱读书,也没钱买书。同乡有个富翁家中藏书很丰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却不收分文工钱。富翁感到很奇怪,问匡衡这是为什么。匡衡说:“我不想要工钱,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书都借给我读,我就心满意足了。”富翁听了深受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匡衡就有书读了。


但是,他白天要做活,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因为那时候的灯是油灯,他家里那么穷,根本买不起灯油,匡衡为此非常着急。有一天,他忽然发现从简陋的屋子的缝隙中,透过了邻家的灯光。这使匡衡非常兴奋,他立刻想到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他一点点地在挨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了一个洞,“偷”来了邻家的一点光亮。从此,他每天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微光努力读书,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学者

Hash:0e20a6fa207f6c6455dfb1979b64358e91b6989e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