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7个“急需保护的非遗文化遗产名录”是什么

1. 羌年  2009年10月

     羌年为羌族传统节日又称小年,每年农历十月一日举行。在茂县一带,过羌年有特殊规定:当年全寨没有成年人死亡过羌年,否则只能过春节。牛羌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一日举行,节期一天。此日,要让耕牛休息,喂以面馍和麦草。有的地方,要做日月形馍馍挂在牛角上,然后放其出圈自由活动。主人到牛王庙焚香烧纸,并宰羊一只、鸡一只,祈求牛王爷保佑耕牛平安不遭瘟疫。羌年又称小年,在每年夏历十月初一。节日里,家人团聚,各户都用面粉做成各种形状的鸡、羊、牛等祭品,用以祭祖,然后把羊肉分给各家各户。再邀请亲友邻里到家,饮自酿的“砸酒”,边饮边歌。还跳“锅庄舞”、“兰寿舞”、“皮鼓舞”和举行“推杆”比赛。

2.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2009年10月

      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技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369Ⅷ-19。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包括纺、染、织、绣四大工序。纺纱,即把棉花脱子、抽纱,把纱绕成锭。染色,黎族传统的染料有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和矿物染料三种。织布,用踞织腰机进行织布;腰机简单轻巧,容易操作。刺绣,黎族的传统刺绣有单面刺绣和双面刺绣两种。刺绣的技术可根据针法、绣法和面料分为三个层次,把绣法、色彩、图案三者结合为一体。刺绣工艺精湛,图案朴实自然,富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聚黎族传统织锦四大工艺于一身的精品是黎族龙被。龙被亦称“广幅布”、“崖州被”、“大被”,是代表黎族传统织锦技术最高成就的艺术珍品。龙被以龙为主体花纹图案,构图饱满,匀称、和谐,颜色绚丽、华美,格调高贵、雍容。其他陪衬的图案有,以日月、山水、蓝天、祥云、彩虹为主的自然界花纹图案,以祖宗图、八仙图、五子登科图、福禄寿三星图、嫦娥奔月图为主的神话人物图,以龙凤、麒麟、蛟龙、白虎、金狮、仙鹤、雄鸡、喜鹊、蝙蝠、鲤鱼为主的吉祥动物图案,以灵芝、仙桃、桫椤、牡丹、莲花、仙草、腊梅、幽兰、金菊、翠竹为主的吉祥植物图案。


3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2010年11月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以传承人对自然环境以及结构力学的认知体系为基础,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结构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 

  木拱桥被桥梁学术界称为“古老概念的现代遗存”,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种类,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独一无二的种类。其营造技艺自宋代传承至今,是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活化石”。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主要包括选桥址、建桥台、测水平、搭拱架、上剪刀苗、立马腿、架桥屋等重要步骤,其核心技术是搭建拱架。木拱桥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技术含量很高的品类,也是世界桥梁史上仅有的品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浙江、福建省两地。福建、浙江地处中国东南丘陵地带,境内山高林密、谷深涧险、溪流纵横,为木拱桥的建造提供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原料,使造桥技艺得到了长远的流传与发展。在中国现存木拱桥不足100座,在浙江省泰顺县境内有15座国家文保单位的木拱桥,福建省宁德市境内有54座。木拱桥由桥台、桥身(包括拱架、桥面)、桥屋组成,有单拱、双拱和多拱之分,桥身如同彩虹,故又称“虹桥”。



 4. 麦西热甫  2009年10月

    麦西热甫是一种舞蹈和娱乐活动形式的 称,指那种有众多人员参加(所谓参加是指在场者没有观众而全部是活动的参加者),以歌舞为主的大型自娱自乐活动。居住在叶尔羌河中下游麦盖提县的刀朗人是历史上蒙回的后裔,他们对音乐舞蹈的痴迷程度令外人难以理解。有时候一阵音乐声传来,田野里的农民立即放下手中的工具、路上的行人脱掉外衣扔下褡裢,便如醉如痴地跳起舞来。麦西热甫是一种舞蹈和娱乐活动形式的名称,指那种有众多人员参加(所谓参加是指在场者没有观众而全部是活动的参加者),以歌舞为主的大型自娱自乐活动。麦西热甫有歌舞麦西热甫、游戏麦西热甫、说唱麦西热甫之分,也有客厅麦西热甫、迎宾麦西热甫和丰收麦西热甫的区分法。最常见的是丰收麦西热甫。各地都有自己的麦西热甫,风格大同小异,惟独刀朗人的麦西热甫最具特色。刀朗麦西热甫狂热、强烈、奔放,在有组织的麦西热甫活动中,谁都不会放过一过跳舞之瘾的机会。做游戏是麦西热甫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抢腰带就是最常见的游戏。这个游戏有两人参加,甲持腰带要设法抽到乙身上,而乙在躲避过程中要设法把这条腰带抢到自己手里。掌握腰带的人有权选择自己的游戏对象。2006年入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2009年10月

    福船,是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尖底古海船的统称。其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全身上下蕴藏着美的因素,散发出诱人的魅力。而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舱数有13个、也有8个。这一船舶结构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它具有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又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漳湾福船承其衣钵,特征鲜明,一脉尚存。如今,它已是一种濒将消亡的民间手工技艺,堪称中华绝活之一。水密隔舱福船制造这一传统手工技艺,保留在蕉城区漳湾镇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如今,许多造船民俗仍在漳湾镇传承沿袭。



6. 中国活字印刷术  2010年11月

   中国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中国的木版活字印刷术在2010年11月,已被列入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候选名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的是那些在社区或群体的努力保护下,生存能力仍然受到威胁的文化遗产。为将文化遗产列入名录,相关国家需要承诺执行专门的保护计划,并有可能从教科文组织管理的一个基金获得财政方面的资助。



 7.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2011年11月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伊玛堪是东北地区赫哲族的独特说唱艺术,表演形式为一个人说唱结合地进行徒口叙述,无乐器伴奏,采用叶韵和散文体的语言,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传承赫哲族语言、信仰、民俗和习惯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2011年11月23日,在巴厘岛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Hash:f442d4aef2d13e12d9e1ecb23d97272271c7a869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