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说一说关于报答“知遇之恩”的历史典故

导读:能不能说一说关于报答“知遇之恩”的历史典故 你还知道哪个古代名人苦读的故事,请写出一个或三个?

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缔造了大约三万多个成语,我们现今常用的成语也超过了一千个。绝大多数成语都有其来历。粗略统计,成语来历最多的当属佛教经典。比如我们常用的心心相印、大智若愚、昙花一现、甘苦自知等等都是。

第二属文化经典作品。当中又属《四书五经》为最。我们熟知的如燕尔新婚、辗转反侧、忧心忡忡、言过其实等等都是。

其三来源于历史、人物故事。这当中,当属韩信的经历所缔造的成语最多,有三十多个。如多多益善、十面埋伏、匹夫之勇、妇人之仁等等都是。

第四属神话寓言故事。如盘古开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刻舟求剑等等都是。

第五来源于民间口语相传,约定俗成的成语。如鸡鸣狗盗、梁上君子、三令五申等等都是。

知遇之恩出自于《元史·刘因传》“因尚感偃蹇不出,贪高尚之名以自媚,以负我国家知遇之恩”。字面意思是感激了解并赋予重任的恩情。

关于知遇之恩的历史故事很多,举不胜举。流传至今的如俞伯牙与钟子期、刘备与诸葛亮、韩信与漂母等等。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记载的关于知遇之恩的故事,我个人觉得,当属嬴渠梁与商鞅。他们君臣二人即有君臣之情又有朋友之义,二人的天作之合才是知遇之恩的典范千古无二。

商鞅身怀大才却身陷魏国无以致用,他感动于嬴渠梁的求才心切和强国的浩瀚之志,毅然来到秦国一展抱负。而嬴渠梁却是感动于商鞅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高风亮节,君臣二人从初识便许下了“今日得遇君,永世毋相忘。魂魄绕子矜,来生亦相将”的铮铮誓言。在君臣二人近二十年的合作中,最终通过战时法制的变法将一个积贫积弱临近崩溃的秦国建设成为“民无私斗、官无贿赂、商无欺诈、工无作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兵士勇于公战不死不休”的新型国家。为秦国的强盛和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知遇之恩,在君臣二人间是相互而不是单方面的。商鞅于嬴渠梁是感君有志,嬴渠梁于商鞅是念君有才!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唯一一对君臣合作至死无间的典范。

谢谢邀请!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这样的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赏识诸葛亮的才能,使诸葛亮万分感激,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为刘氏父子出生入死,奔波一生,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地步,可以说是知恩图报、忠贞不渝的典范。传说乾隆皇帝私访在夹河滩迷了路,天热又饥又渴,遇到一个父母双王小姑娘给在地里干活的叔叔送饭,乾隆皇帝向小姑娘讨饭,小姑娘将饭送给乾隆皇帝吃了,乾隆皇帝很高兴,问清了小姑娘的姓名住址就走了,小姑娘又回家重新做饭送给叔叔吃。几年后小姑娘长大出嫁,小姑娘做梦也没有想到,京城来人,以皇姑的待遇送她出嫁。

你还知道哪个古代名人苦读的故事,请写出一个或三个?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这是古代一些名人挑灯苦读,追求知识,奋发向上的真实写照。这样的故事完全可以信手拈来。

头悬梁锥刺骨这讲的是两位名人的故事:汉朝时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位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打盹时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

战国时,纵横家苏秦,一直就想干一 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凿壁借光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灯火通明。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到自己家里来读书。

囊萤映雪“囊萤映雪”讲的也是两位名人苦读的故事。囊萤是说的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夏天晚上他看到萤火虫飞起来一闪一闪的发出冷光,他就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纱袋子里来当灯读书。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他看到外面的雪映亮光可以读书,于是就在雪地里学习起来。

这些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就是因为年轻时,刻苦读书,发奋学习的结果,为开挂的人生打下了坚实基础,成就了一份留名历史的事业,让后人把他们的故事传颂。

尽历寒冬始见寒梅傲霜枝,遍阅离骚终闻弱冠企苍穹!

对于普通百姓,寒门学子要想成为人生的赢家,只有靠刻苦学习,努力读书来实现。古往今来,历史上有许多刻苦读书的事例,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悬梁刺骨”头悬梁的孙敬,通过苦读,后来成为东汉大儒、著名的政治家、纵横家;、锥刺股的苏秦,通过读书,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凿壁借光的匡衡,也是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后来成为西汉著名丞相;还有囊萤映雪的车胤 ,牛角挂书的李蜜等等。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快节奏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生存的压力。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超越他们自己。孩子们小小的年纪就背上了重重的书包,本该是玩耍的年龄,却被各种明目的补习班搞得焦头烂额。

其实古代的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更难,十年寒窗苦读,有时由于当时社会制度的原因或者是一些无法预知预测的因素而使考生终身无法应试。

唐代诗人李贺的父亲因为名字中有一个晋字,这个“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所以李贺终身未能考取进士;还有唐代大诗人李白,因为他爸爸是商人.所以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在古代,中国历朝历代都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与丁匠是不能前去应试的。像这些例子古代还有很多。

古人在那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能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生活在当代和平发展环境里 成长和学习的孩子们更应该不负韶光,只争朝夕。在现在相对公平的社会制度下,无论贫富,只要你够努力,都有机会成为时代的宠儿 ,人生的赢家。

Hash:3bcb9ad3d221bc04e4330dbca98777b7505874e4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